Workflow
普惠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湖北商业价值信用贷为经济增动能 57万企业入库324亿资金直达中小企业
长江商报· 2025-08-20 14:04
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 - 湖北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 通过"数据增信+财政增信"双轮驱动模式 破解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 [1] - 截至8月19日 全省入库企业总数达57.47万户 10886户企业凭商业价值获银行授信358亿元 累计放款14763笔 金额324.68亿元 [1] - 该模式将企业纳税、社保等"隐形价值"量化 转化为信用贷款 平均审批时间缩短至2.84天 加权平均利率低至3.49% [1] 改革背景与制度创新 - 湖北省中小企业贷款占新增贷款比重仅为11.6%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 约68%的轻资产科创企业因缺乏抵押物被传统信贷拒之门外 [2] - 2025年4月出台《湖北省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实施办法(试行)》 提出"轻资产、宽信用、便利化"改革路径 企业可凭商业价值申请100万至1000万元纯信用贷款 [2] - 该制度通过纳税、社保、经营流水等数据构建信用评估模型 划分A、B、C、D四个等级 3年内无需抵押或担保 [2] 实施成效与机制建设 - 省级层面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 市州成立改革专班 22家金融机构参与 包括工行、农行等大型银行及地方金融主体 [3] - "鄂融通"平台承担企业信用"画像"功能 截至8月4日 贷款平均审批时间2.84天 最短1天 加权平均利率3.49% 低于全省小微普惠融资利率0.41个百分点 [3] - 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累计发放贷款12.45亿元 服务702户企业 单笔最快实现"隔天到账" [4] 典型案例与普惠效果 - 黄冈沃克豪斯绿色建材有限公司通过平台1小时内完成A级评估 获500万元贷款次日到账 湖北正茂新材料获400万元贷款 比传统抵押贷款节省20多天 [4] - 已获贷款企业中 C、D级企业占比超50% 3055户实现"首贷" 占总放款户数的35.4% 有效覆盖"金融孤岛"企业 [5] - 该模式惠及超50%评级较低的C、D级企业 其中35.4%为首贷户 标志着湖北普惠金融进入"信用即资产"新阶段 [1]
把握多元业态新机遇
金融时报· 2025-08-20 10:36
农业新业态发展现状 - 农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文旅融合、红色旅游、田园综合体等新型业态不断涌现,扭转了传统种养殖业的印象 [1] - 新业态带来三产贯通和生态休闲概念,直接提升生产组织化水平、种植单产和综合效益 [1] - 新业态为农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从事单一种养殖业的农户创造更多增收途径 [1] 新业态的积极影响 - 农村资源整合使土地集约利用和耕作效率提升,订单农业和农村电商为地方特色农产品提供稳定销售渠道并打响市场品牌 [1] - 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已大为增强 [1] - 融合发展成为农村产业振兴关键词,包括一二三产业互相促进及农文旅康养等产业衔接 [1] 产业集群与政府支持 - 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1] - 地方政府在乡村规划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进行了多方面着力 [1] 金融需求变化 - 农业新业态发展对金融提出新要求,资金需求量级不断提高,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和文旅项目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2] - 承贷主体发生变化,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正成为银行重要的授信对象 [2] - 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需要金融机构量身定制服务方案 [2] 金融机构的创新与机遇 - 新产业新业态为涉农金融机构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同时也对其产品服务创新提出挑战 [2] - 临沂市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供应链金融、"碳排放权"质押、"保险+期货"等产品 [2] -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融沂通"等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金融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2]
乡村振兴着笔墨 红色沂蒙绘新篇
金融时报· 2025-08-20 09:19
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建设 - 临沂市于2020年9月获批全国首个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 通过金融支持村庄规划、产业融合及合作社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1][3][13] - 金融机构累计向村庄规划建设领域投放贷款超400亿元 创新信贷产品340余个 累计发放贷款超2000亿元 [4][5]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888.8亿元 占各项贷款比重达37.5% [13] 农文旅融合与红色文化开发 - 沂南县东高庄村打造沉浸式红色主题文献剧场项目 通过沂南农商银行融资1000万元 另获乡村振兴贷款1502万元 [2][3] - 红色文旅项目带动村民人均月增收3000元 文艺合作社吸纳村民参与演出获得收入 [2][4] - 临沂市划分639个乡村振兴片区 发展红色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 [4][5] 合作社发展与金融支持 - 临沭县卢官庄村合作社通过"双社联合"模式整合土地1500亩 工商银行提供1亿元信贷支持50多个合作社 [6][7] - 合作社保证每亩土地年保底收益800元 规模化种植增加耕地面积四五十亩 提升单产效益 [7] - 金融机构累计支持合作社5338家 投放贷款31.75亿元 其中邮储银行服务4788户投放59.66亿元 [7][9] 特色农业与产业链延伸 - 临沭县形成"北瓜南豆、东莓西栗、中间食用菌、全域白羽鸡"产业格局 合作社年净收入超120万元 [8][10] - 坡石桥村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 2025年上半年收入46万元 带动户均增收1500元 [8] - 保杰合作社通过绿色认证 实现韭菜、芋头、土豆轮种 稳定供应青岛电商和超市 [8] 绿色金融与数字化创新 - 创新"临碳贷"业务模式 以企业碳账户为核心降低融资成本 蒙阴县建立县级生态资源大数据平台及"绿色银行" [11] - "融沂通"平台共享579项数据 覆盖150余万市场主体 对接发放贷款864.73亿元 [12] - 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累计发放贷款392.8亿元 支持田园综合体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 [12] 片区建设与综合成效 - 东高庄红色片区惠及17726人 建设6栋新住宅楼 12个村组一体化推进文旅与人居环境整治 [3][4] -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项目 实现循环农业与创意农业融合 [12] - 改革试验区3个案例全国转发 31项创新在山东省推广 入选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13]
夯实普惠金融步伐 书写金融惠民新篇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0 06:08
普惠金融战略实施 - 农行北京分行通过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及扩宽普惠金融服务范围推动金融资源下沉[1] - 普惠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2025年6月末数据),较年初增量突破100亿元创同期历史最高增幅[7] - 构建覆盖科创/旅游/产业链等不同场景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包括微捷贷/抵押e贷/链捷贷/科捷贷等产品[2] 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 - 针对科技型企业推出"科捷贷",将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纳入授信评价体系,纯信用方式授信案例达1000万元[1][2] - 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机制,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放款周期可缩短至1周[1][3] - 实施"一对一"专属服务机制,客户经理组建营销群实时响应,朝阳东区支行走访小微企业超百户[3][4] 政银企协同机制 - 参与国家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分/支行两级工作专班对接政府推送客户清单[6] - 怀柔区案例显示政府专班评估企业后向银行推荐,农行快速跟进实现银企双赢[6] - 2025年重点支持专精特新/科技型/绿色低碳领域小微企业,与发改委/金融监管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7] 基层服务能力建设 - 推行授信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基层网点"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积极性[4][5] - 丰台支行联合北京市贷款服务中心举办"信贷易融"活动覆盖20余家企业[3] - 网点主动对接街道财务科组织融资协调会,党员突击队下沉产业园区/社区门店[3][4]
鑫闻界|返乡种地,金融助力,菏泽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双向奔赴
齐鲁晚报· 2025-08-19 18:28
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 菏泽银行业通过普惠金融连接金融活水与实体经济,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贷款余额5289亿元,较年初增加340亿元,增幅6.87%[2] - 邮政储蓄银行菏泽市分行为"新农人"崔世涛发放85万元信用贷款,支持其玉米大豆套种技术推广[6] - 鄄城农商行推出沿黄惠商贷、富民兴业贷等产品,累计向刘桥村59户村民提供2192万元信贷资金支持毛木耳产业[10] 农业产业创新案例 - "新农人"崔世涛采用玉米大豆套种技术,在320亩土地上实现玉米不减产的同时每亩增加大豆产量近300斤[6] - 鄄城县首佳毛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380个大棚发展产业,带动刘桥村成为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11] - 中国银行鄄城支行推出"中药材贷",截至6月末累计为中药材市场提供3066万元贷款,单笔授信仅需3天[12][13] 金融支持成效数据 - 菏泽辖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累计为10.18万户小微主体授信1144.7亿元,放款789.44亿元[17] - 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03.34亿元,较年初增长71.66%,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35%[17] - 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59个百分点至4.42%,上半年累计为企业节省利息支出7.09亿元[17] 政策与平台支持 - 菏泽金融监管分局创新升级"惠菏金"平台,实施存贷比提升工程和县域帮扶项目[17] - 引导银行机构落实"两重""两新"政策,聚焦扩内需、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领域[17]
深耕普惠赛道 为小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搜狐财经· 2025-08-19 16:43
核心观点 - 邮储银行樟树市支行通过普惠金融服务支持当地小微企业发展 贷款余额达10.56亿元 本年度新增投放8757万元 累计服务1200余户企业 [1][2] 普惠贷款业务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0.56亿元 本年度新增投放8757万元 [1] - 累计为1200余户普惠型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2] - 贷款资金主要用于企业原材料采购 设备更新 产能扩张等生产经营环节 [2] 服务策略 - 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作为"一把手"工程 [1] - 结合当地医药 酒业 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制定"一企一策"服务方案 [1] - 通过"产业贷"产品为养殖合作社发放50万元贷款 审批流程仅3个工作日 [1] 业务影响 - 金融支持直接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助力企业把握市场机遇 [1] - 信贷资源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为当地小微企业注入发展动能 [1][2] - 服务有效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并实现稳健发展 [2] 未来规划 - 将继续加大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 [2] - 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便利性 [2] - 持续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2]
农行防城港分行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00亿 书写港城金融新篇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9 14:45
贷款规模突破 - 截至2025年8月15日各项贷款余额历史性突破200亿元[1] 重大项目支持 - 服务实体经济与城市战略同频共振聚焦港口升级临港工业集群交通枢纽建设等领域[1] - 2022年以来获批重大项目固定资产贷款授信事项36个金额340亿元已投放74亿元[1] -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项目赤沙码头给予30亿元授信额度累计发放贷款5.05亿元[1] 绿色金融布局 - 2020年以来为防城港核电白龙核电广投海上风电等绿色项目累计提供授信超461亿元[1] - 发放绿色贷款超140亿元[1] 普惠小微扶持 - 近三年累计投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超43亿元[2] - 创新推广"抵押e贷""边贸贷""保理e融""科技e贷"等产品[2] - 东兴市同泰食品有限公司3天内发放500万元优惠利率贷款[2] 特色产业赋能 - 2020年以来累计为5家重点粮油企业发放贷款近42亿元[2] - 支持海产品坚果加工等特色产业推广"信用+担保"模式[2] 新兴产业服务 - 2020年以来累计向当地核电项目投放贷款76.63亿元[3] - 获批广西某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升级项目贷款[3] - 在光伏风电等项目布局储备多个意向合作项目[3] 三农金融服务 - 2020年以来累计投放县域贷款183亿元涉农贷款121亿元[3] - 开展"百镇千村"农户信息建档专项活动推广"惠农e贷"[3] - 构建"信贷+担保"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特色种养殖业[3] 个人贷款业务 - 截至2025年6月末个人贷款余额超50亿元居可比同业首位[3] - 2020年以来累计投放经营贷款15.4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22.78亿元消费贷款13.87亿元[3]
深圳证券基金业培育一流行业机构、打造一流市场生态、建设一流防控体系 写好“大文章” 当好“助推器”
深圳商报· 2025-08-19 13:37
科技金融 - 深圳券商2024年以来承销科创债超3500亿元 [1] - 中信证券上半年科技创新债券承销金额达711.01亿元,承销家数46.73家 [1] - 深圳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科技主题基金近300亿元 [1] 绿色金融 - 深圳辖区券商2024年以来承销绿色债超700亿元 [2] - 深圳六部门联合发布行动方案,鼓励绿色资产抵质押融资及绿色债券发行 [2] - 支持绿色债券、蓝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等创新金融工具 [2] 普惠金融 - 深圳期货公司累计为超500家企业提供套保服务,2024年套保金额近3.6万亿元 [3] - 开展"保险+期货"项目超400单,保单金额近90亿元 [3] - 风险管理子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700家,提供资金支持7.55亿元 [3] 养老金融 - 深圳14家公募基金发行的58只基金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 [2] - 辖区公募基金管理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年金等中长期资金超2万亿元 [2] - 南方基金搭建混合资产投研条线管理养老金,覆盖一二三支柱养老体系 [2] 数字金融 - 深圳首批9个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转常态化运营 [3] - 部分项目助力9家科创企业完成融资超5000万元 [3] 行业发展规划 - 深圳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行动方案,目标构建高质量资本市场 [3] - 力争形成一流创新资本机制、标杆企业、行业机构及市场生态 [3]
荆楚大地上的普惠金融创新:“冷数据”算账,“暖分析”帮扶
南方都市报· 2025-08-19 12:33
普惠金融创新实践 - 湖北银行创新推出"茶香贷"等纯信用贷款产品,实现200万元贷款2天内到账,解决小微企业采茶季资金困境[2] - 公司构建覆盖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和农民群体的三大"价值信用贷"产品体系,包括知识价值信用贷、商业价值信用贷和两农信用价值贷[6] - 通过"301"线上快贷模式实现3分钟申贷、0抵押0担保0人工干预、一键式提款,审批效率提升30%[10] 普惠金融产品体系 - 知识价值信用贷为科技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无抵押贷款,已覆盖全省28.5万家科技企业[6] - 商业价值信用贷基于纳税记录等"软实力"量化评分,为孝感新材料公司发放200万元贷款[6] - 两农信用价值贷包含"茶香贷""生猪贷"等特色产品,县域涉农贷款规模超430亿元[7] 服务网络建设 - 254家营业网点实现市县全覆盖,配备普惠专营团队和移动金融服务站[8] - 在宜昌设立20多个普惠金融乡镇服务站,客户经理驱车10小时实地考察企业[8] - 为偏远地区提供"当日申请、次日放款"服务,解决金融服务可达性问题[8] 科技赋能风控 - 新智慧小微系统整合税务、专利等数据,自动化生成客户画像[10] - 系统对接"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等平台,智能流程节点精简40%[10] - 在黄石模具钢产业集群通过数据分析为企业精准授信200万元[10] 政银企协同生态 - 与宣恩县农业农村局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政府提供风险补偿[11] - 推出"一县一品"定制方案,在安陆禽蛋产业带投放"蛋鸡贷"超3000万元[11] - 计划2025年实现全省103个县域特色产业产品全覆盖[12] 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 2024年湖北民营经济增加值达3.94万亿元,占GDP65.7%[4] - 全省民营经营主体达910万户,连续4年年增超百万户[4] - 9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民营企业培育,80%以上科技创新成果来自民营领域[4]
2025年上半年,银行净利润1.2万亿
36氪· 2025-08-19 11:0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8.19%,平均资产利润率0.63% [1] - 202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31%、1.55%、3.91%,分别下降0.02、0.01和0.04个百分点 [1]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4亿元,不良贷款率1.49%,下降0.02个百分点 [3] -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7.3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269亿元,拨备覆盖率211.97%,上升3.84个百分点 [4] -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5.58%,一级资本充足率12.4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93%,分别较上季末上升0.30、0.28和0.24个百分点 [4] - 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467.34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04.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比43.7%,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75.7万亿元,同比增长5.0%,占比16.2% [4]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 [5] - 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0.4%和10.2%,高于行业平均7.9%的增速 [5] 国有大型银行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六大行共计实现营业收入9101.84亿元,其中工商银行2127.74亿元,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均超过1500亿元,邮储银行893.63亿元,交通银行663.74亿元 [8] - 六大行一季度总计实现净利润3501.92亿元,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净利润均超过800亿元,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净利润均在250亿元左右 [8] - 六大行中仅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营业收入同比正增长,增速分别为2.56%,其他四家银行同比下降,建设银行同比下降5.40%,工商银行下降3.22% [8] - 除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外,其他四家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工商银行下降3.81%,建设银行下降3.64% [9] - 邮储银行净息差最高为1.71%,较2024年全年下降16个BP,交通银行净息差仅为1.23% [9]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0.91%,为六大行中最低,其他五大行不良率均较2024年末下降或持平 [9] - 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297.81%,邮储银行为266.13%,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跌破200%至197.97% [9] - 工商银行2025年3月末总资产51.55万亿元,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总资产均超过40万亿元,中国银行35.99万亿元,邮储银行17.69万亿元,交通银行15.29万亿元 [7] - 六大行总资产均实现增长,工行和建行增速超过5%,交通银行增速最慢为2.61% [7] 城市商业银行表现 - 2024年末29家上市城商行资产总规模3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3%,占全国城商行总资产的61.08%,其中11家城商行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 [10] - 北京银行资产总额突破4万亿元,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均超过3万亿元,南京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超过2万亿元 [10] - 2024年上市城商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26.75亿元,其中江苏银行808.15亿元位居榜首,北京银行699.17亿元,宁波银行666.31亿元,上海银行529.86亿元,南京银行502.73亿元 [12] - 2024年上市城商行实现净利润总额2390.01亿元,占全国城商行净利润总额的93.87%,较上年提高17.47个百分点 [13] - 江苏银行净利润333.06亿元位列首位,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和南京银行净利润均超过200亿元 [13] - 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0.66%,拨备覆盖率479.29%,杭州银行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541.45%,宁波银行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389.35% [11] - 上市城商行贷款总额在总资产中占比49.9%,公司贷款占比超过70%,个人贷款占比下降 [12] - 泸州银行公司贷款占比86.99%最高,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占比37.79%位居首位 [12] - 上市城商行存款业务平均增速9.8%,7家银行存款总额突破万亿元 [12] 区域性银行营收增长 - 西安银行营业收入81.90亿元,同比增长13.68% [2] - 南京银行营业收入502.73亿元,同比增长11.32% [2] - 杭州银行营业收入383.81亿元,同比增长9.61% [2] - 江苏银行营业收入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 [2] - 青岛银行营业收入134.98亿元,同比增长8.22% [2] - 宁波银行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 [2] - 成都银行营业收入229.82亿元,同比增长5.90% [2] - 北京银行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 [2] - 上海银行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长4.79% [2] 银行业资产结构 - 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204.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5] - 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资产75.73万亿元,同比增长5.0% [5] - 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6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0.2% [5] - 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60.16万亿元,同比增长5.5% [5] - 其他类金融机构总资产62.91万亿元,同比增长3.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