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能源
搜索文档
荣盛石化获MSCI授予ESG评级“BBB”级 跻身全球通用及多样化学品行业前列
全景网· 2025-04-28 08:40
ESG评级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MSCI ESG评级跃升至BBB级,跻身全球通用及多样化学品行业前列[1] - 连续四年入选"恒生A股可持续发展基准指数",获评"2024年度最佳ESG管理上市公司"[1] - 2024年环保领域投入2.73亿元,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下降10%、综合能耗密度下降12.5%[1] 绿色技术与资源管理 - 替代性水源占总耗水量比例达73.66%,循环水率≥98%,余热制取淡水量7000余万吨[2] - 年回收36万吨CO2,建成20万吨/年碳酸乙烯酯装置与24万吨/年食品级CO2回收装置[2] - 构建"CO2—EC—DMC—DPC—PC"全链条循环经济体系,年减少乙二醇尾气排放10.3万吨[2] 财务表现与经营质量 - 2024年营收3264.75亿元(同比+0.42%),归母净利润7.24亿元,扣非净利润7.62亿元[3] - 总资产3778.46亿元(同比+0.7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46.09亿元(同比+23.26%)[3] - 连续5年营收正增长,经营质量显著提升[3] 清洁能源战略规划 - 计划2025年实现浙江省内工厂新能源项目全覆盖,装机容量达100MW[4] - 拓展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优化绿电与传统电力结合策略[4] - 与新能源企业合作开发清洁技术,增加新能源投资及消纳比例[4] 行业地位与技术创新 - 子公司浙石化获2023年度石化行业能效"领跑者"第一名[2] - 单套装置年产52万吨高性能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实现节能减碳与CO2高值化利用[2] - 光伏发电项目在永盛科技、中金石化等子公司落地[1]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4-28 06:1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零碳电力科技公司,聚焦新能源、清洁能源、储能、智能电网、数字能源等领域,市场覆盖全国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 [5] - 公司实施"一体两翼"业务战略,一体包括规划咨询与新能源、清洁能源、储能、电网四大电力解决方案,两翼包括分布式光储系统产品和数字能源产品 [5] - 公司具备全周期、全方位、全场景的零碳电力解决方案能力,涵盖"规划咨询-项目开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智慧运营"全生命周期服务 [5][6] 业务板块 电力能源解决方案 - 规划咨询业务提供电力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零碳电力系统规划和综合能源规划服务 [6] - 新能源解决方案涵盖全类型地质气象环境风电和各类场景光伏项目,拓展多种"新能源+生态"融合场景 [7] - 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具备全容量等级燃机和第四代核电常规岛勘察设计能力,掌握国际标准应用及转化 [8] - 储能解决方案掌握高压直挂构网型储能核心技术,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全场景应用 [9] - 电网解决方案涵盖220V-±1100kV全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和智能变电站,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10] 产品体系 - 分布式光储系统产品集成光伏发电、储能和智慧能源管理三大模块,覆盖家庭、乡村、园区等多场景应用 [11][12] - 数字能源产品聚焦数字储能、数字新能源、数字电网三大领域,自主研发EMS能源管理系统和"永福云"平台 [12][13] 财务与股东情况 - 公司通过利润分配预案:以总股本184,057,386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0元(含税)[4]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回购股份2,326,899股,占总股本1.2407%,成交总金额55,028,179.74元 [16] 重要事项 - 公司于2024年通过股份回购方案,计划使用5,000万至10,000万元自有资金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15]
美前财长喊话特朗普政府:想赢中国,发展清洁能源至关重要
观察者网· 2025-04-27 22:10
中美人工智能竞赛与能源发展 - 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当前处于领先地位 但中国正在大力投资并缩小差距 [1] - 中国将长期产业战略与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支撑能源的大规模投资相结合 预计2025-2029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长近2750亿美元 [3] - 2024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超过美国、欧盟和英国总和 [3] 全球能源需求与挑战 - 国际能源署报告显示 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 达到每年约945太瓦时 略高于日本目前年总用电量 [1] - 俄乌冲突导致天然气价格飙升 推动欧洲等地加速转向太阳能和风能 [1] - 美国电力需求增速超过公用事业企业产能建设速度 2023年弗吉尼亚州数据中心耗电量占该州电力负荷四分之一 [4] 美国能源战略与解决方案 - 美国需制定清醒务实的国家能源战略 优先考虑速度、灵活性和成本效益 [4] - 美国去年几乎所有新增电力来自太阳能和风能 传统能源难以满足需求 [4] - 天然气短期无法填补缺口因涡轮机短缺 煤炭因设施停运难以快速恢复 [4] - 扩大核能是重要手段 但美国落后数年 中国在先进核能开发方面遥遥领先 [4] 能源技术发展方向 - 混合能源模式兴起 如需求高峰期使用太阳能、电池储能或天然气调峰 [4] - 太阳能或储能生态系统若受冲击 可能造成巨大能源缺口 [4] - 需迅速创造条件扩大可行方案规模 而非在能源类型间做选择 [4]
2024年中国绿色甲醇行业概览:双碳战略驱动千亿级清洁能源赛道,产业链爆发式增长前瞻
头豹研究院· 2025-04-25 20: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绿色甲醇行业正加速发展,以生物质气化、电制甲醇等技术为核心,覆盖航运、化工、储能及工业锅炉四大领域,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270亿元,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支撑 [3] - 电制甲醇因绿电成本下降和碳捕集技术突破,成为主流方向;生物质气化制甲醇依赖农林秸秆等原料,成本随原料价格波动,受限于资源分布;电制路线更具技术优势,生物质路线依赖区位资源整合 [3] - 绿色甲醇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低,常温液态储运成本低、安全性高,兼容现有船舶动力系统改造,成为航运脱碳过渡首选 [4] - 市场形成新能源企业、绿电央企、建筑类企业、传统能源企业四类主体,各方协同推动行业发展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驱动因素——航运减碳 - IMO减排战略分阶段目标强力驱动绿色甲醇行业,倒逼航运业寻求低碳/零碳燃料,绿色甲醇适配其实施路径,成为航运减排过渡首选,促使资本向相关技术倾斜,推动产业链完善 [11] - 使用替代燃料减排潜力值高,是航运减排主要方向,绿色甲醇是中长期主要的航运替代燃料,在平衡减碳需求、技术可行性与改造成本上更具综合优势 [13][15] 驱动因素——行业政策 - 中国政府围绕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与“双碳”目标发布系列政策,推动绿色甲醇行业发展,包括指明技术研发方向、促进产业升级、拓展市场应用场景等 [18] 绿色甲醇成本分析——电制甲醇 - 电制甲醇当前成本约为4,500元/吨,绿氢成本占比82%,未来伴随绿电降价、二氧化碳捕集成本优化及工艺技术革新,成本有望降至2,100 - 2,200元/吨 [22] 绿色甲醇成本分析——生物质气化&生物质甲烷 - 生物质气化制甲醇当前成本约3,800元/吨,生物质原料成本占比79%,若原料价格降至600元/吨,成本可压缩至2,300元/吨;生物质制甲烷再制甲醇成本高且产能受限,远期发展优势不足 [25] 绿色甲醇成本分析——各技术路线对比 - 煤制甲醇高能耗、重污染,成本随煤价、碳价上涨将攀升,将逐步被电制甲醇、生物质耦合绿氢制甲醇等绿色路线取代 [31] - 电制甲醇与生物质耦合绿氢制甲醇凭借降本潜力与资源优势,成为绿色甲醇发展核心方向 [34] 绿色甲醇产业进展——全球 - 全球绿色甲醇项目尚处规划布局期,电制甲醇成主流方向,多数项目处于研究筹备阶段,后续产能将逐步释放 [42] 绿色甲醇产业进展——中国 - 中国绿色甲醇规划规模大,多处于筹备阶段,2024年加速投产,技术以电制甲醇为主,落地速度与技术成熟度需追赶国际进程 [44][49] 生物甲醇市场规模 - 目前绿色甲醇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产能低,但发展潜力高,中国规划项目53个,规划总产能超2,000万吨,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270亿元,2024 - 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超185% [54]
2025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技术环境分析:电线电缆行业专利申请热度减退,但上市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整体增长
前瞻网· 2025-04-25 12:09
行业研发投入 - 电线电缆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整体上升,其中宝胜股份研发投入近四年有所波动,华菱线缆、金杯电工研发投入金额逐年上涨 [1] - 行业研发方向集中在光伏、新能源汽车、核电站、海底电缆等领域,万马股份在电缆材料研发方面取得突破,三项新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 [2] 专利申请情况 - 2014-2025年电线电缆制造行业专利申请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020年达到峰值4422项,2024年大幅下滑至2195项 [4] - 2025年一季度专利授权830项,预计较2024年略有下滑,专利主要集中在"H01B电缆;导体;绝缘体;导电、绝缘或介电材料的选择"领域,共10580项 [6][7] 技术发展趋势 - 新材料应用方面,碳纤维、石墨烯、陶瓷化橡胶等新材料在电线电缆行业得到推广,新工艺如拉丝-退火-镀锡-挤出等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11] - 清洁能源需求推动新型电线电缆产品发展,光伏电缆要求耐辐射、抗紫外线,风能发电用电缆要求耐反复弯曲、耐高寒和盐碱 [11] - 超高压交联电缆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形成220千伏、330千伏到500千伏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11]
福建福能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4-25 07:24
日常关联交易预计 - 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议案已获董事会审议通过,6票同意0票反对,关联董事回避表决[3] - 2024年煤炭采购实际金额与预计差异较大,主要因生产经营需求变化及原材料价格波动[3] - 2025年计划与关联方开展商品服务交易及金融业务交易,具体金额未披露[5][6] - 关联方包括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等6家企业,涉及能源、金融、物流等领域[6][7][9][10][11][12] - 交易定价遵循政府定价、市场价或成本加合理利润原则,确保公允性[15] 海上风电项目投资 - 拟投资建设长乐外海J区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656MW,预计年发电量29.85亿千瓦时[21] - 项目静态投资62.996亿元,动态投资63.755亿元,资本金占比30%,税后IRR 5.03%[21] - 采用41台16MW风机,施工期21个月,预计年等效利用小时4,551小时[21] - 项目有助于提升公司清洁能源占比,形成新利润增长点[22] 热电联产项目投资 - 拟投资建设泉惠热电联产二期项目,包括2×65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25] - 项目静态投资52.7288亿元,动态投资53.7739亿元,资本金占比30%,税后IRR 17.73%[26] - 预计年发电量61.10亿千瓦时,年供热量1,475.56万吉焦,施工期27个月[25] - 项目将巩固公司在福建省热电联产领域领先地位[27] 财务公司金融服务协议 - 拟续签与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财务公司的《金融服务协议》,提供存款、结算、信贷等服务[76] - 2024年末在财务公司存款57.47亿元,贷款余额33.98亿元[72][73] - 新协议约定存款余额上限8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95亿元,委托贷款额度30亿元[78][80][83] - 金融服务定价不高于市场水平,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77][81] 会计师事务所续聘 - 拟续聘致同所为2025年度审计机构,审计费用不超过230万元(含税)[95] - 致同所2023年业务收入27.03亿元,证券业务收入5.02亿元,上市公司客户257家[88] - 项目团队具备行业经验,近三年无重大诚信问题[92][93]
厚普股份一季度业绩向好 有望受益于天然气、氢能源产业发展红利
证券日报网· 2025-04-23 14:0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1亿元 同比增长183.8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3.25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毛利率提升和费用降低推动净利润向好 [1]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天然气价格回落和政策扶持推动市场需求逐步攀升 [1] - 2023年全国天然气重卡终端销量同比增长约307% 2024年增长17% [3] - 2023-2024年国内立项绿氢产能达680万吨 当前落地项目约11万吨 [3] 公司业务布局 - 保持天然气车用加注领域行业前列地位 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2] - 国内较早从事船舶LNG加注与供气技术研发及设备制造 [2] - 具备氢能"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 是成都市新能源产业链链主企业 [2] 技术研发与创新 - 多项氢能加注设备关键部件率先打破国际垄断 [2] - 研发低压固态储氢加氢站成套设备 以车载应用为切入点 [3] - 积极探索液氢加注成套设备和车载供气技术 [3] 行业发展前景 - 氢能源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窗口期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3] - 绿氢项目将迎"招标潮" 带动制氢设备需求高速增长 [3] - 氢能源应用场景将从交通领域拓展至分布式发电和储能领域 [3] 公司战略规划 - 以天然气和氢能加注装备为载体提供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 [3] - 为场站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及健康管理系统 [3] - 拓展政府及第三方监管机构的能源物联网需求 [3]
杭齿前进2024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多元化布局持续发力
证券日报网· 2025-04-17 20:4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1亿元,同比增长22.2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13.88% [1] 业务板块表现 船用齿轮箱 - 船用齿轮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95亿元,同比下降4.22% [1] - 市场占有率多年来稳居国内首位 [1] - 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与技术升级,加快高端船型、新能源动力船舶产品适配 [1] - 加大电推和混动齿轮箱开发力度,完成多款产品研制并推向市场 [1] 风电产品 - 风电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77亿元,同比增长91.18% [2] - 优化与主机厂商务协同,推动6.X兆瓦及以上机型齿轮箱产品销售显著增长 [2] - 完成部分6.X兆瓦以上机型的滑动轴承验证,推进7.X兆瓦与10兆瓦新型结构产品设计开发 [2] 工程机械 - 工程机械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8.71% [3] - 铲挖一体机、伸缩臂叉车等创新产品实现小批量供货 [3] - 多挡位动力换挡组合产品完成交付,并拓展至轨道交通领域 [3] 行业趋势与市场潜力 - 船舶行业长期受海洋经济发展推动,市场潜力较大 [2] - 风电产业快速发展,全球对清洁能源重视度提升,带动风电装机规模扩大 [2] - 海上风电迅猛发展,推动高性能、高可靠性齿轮传动设备需求增长 [2] 技术创新与研发 - 技术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3] - 通过技术演进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满足高端齿轮传动装置需求 [3]
6.X储能电池舱全球首发,与多家企业签约!中车株洲所精彩亮相ESIE 2025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14 17:35
展会概况 - 公司以700平米超大型展台亮相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全景呈现从系统集成 智慧运维到商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实力 [1] - 展会围绕"新品发布 技术赋能 生态共建"三大主线展开 [1] 新品发布 - 中车株洲所发布全新一代6X储能电池舱 适用于电源侧 电网侧 用户侧等全方位储能应用场景 [3] - 新品通过五大技术维度驱动全场景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升级:能量密度跃迁(提升38% 场站投资成本降低20%) 全域安全防护(热失控风险降至最低) 智控融合架构(电站综合收益提高10%) 全维兼容架构(运输运维灵活性提高50%) 静音工程体系(噪音低至70dB) [5][6] 技术突破 - 企业专家团队展示多元化技术路径的大储与工商储系统解决方案 构建全场景应用生态 [9] - 推出新能源场站智慧运维体系与柔性并网解决方案 重塑电力系统交互模式 [9] - 通过储能系统极致热管理及主动安全防控体系 打造行业安全新标杆 [9] - 氢能电解槽核心技术突破 开启绿氢制备新纪元 [9] 生态合作 - 公司与南源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储能领域合作协议 [12] - 联合8家产业链核心零部件企业召开6X储能系统冷机及消防系统新品联合发布签约仪式 [12] 行业地位 - 中国中车集团产业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刘建勋现场致辞 肯定公司在储能行业的领先地位 [14] - 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系统提供商 将持续推动绿色能源转型 [14]
全球财经连线|渣打银行欧洲区行政总裁Nicolo Salsano:当下深化中欧经贸关系对确保全球增长和繁荣至关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1 22:09
文章核心观点 - 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全球贸易体系和金融市场,给全球经济带来压力与不确定性,但全球化趋势不变,中欧深化合作将成确保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力量,且双方在新兴技术领域合作潜力大,贸易关系将动态发展 [2][4][9] 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 整体全球经济可能放缓,关税政策在多行业和地区产生广泛影响 [4] - 全球化趋势不会减弱,全球供应链高度一体化,中期内短期冲击影响将缓解或抵消 [4] - 全球贸易流动将重新增长,路径和结构或变化,亚洲内部及中欧贸易往来将加深 [4] 全球营商环境变化 - 目前处于“观望状态”,全球贸易进入更谨慎阶段,但信心正在重塑 [5] - 短期内有谨慎影响,中期信心逐步回升,欧洲与中国和亚洲合作信心恢复,亚洲内部贸易结构将调整 [5] 全球化趋势看法 - 全球化进程会持续,生产链和价值链高度融合不会被打破,不存在“脱钩”情况 [6] - 未观察到与中国相关贸易通道放缓,客户在中国市场活动活跃,对中国投资回暖,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6] - 未来贸易流向和模式会调整,如亚洲内部贸易增长、亚洲与欧洲联系深化,支撑全球贸易基本模式稳固 [6] 中欧关系 - 当前是重要时机,虽宏观经济有不确定性影响贸易流动,但中欧贸易关系有力复苏,趋势向好 [7] -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欧盟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双方贸易关系重要,良好关系对双方和全球经济增长繁荣关键 [8] - 中国经济转型,在人工智能等领域领先,为中欧建立新型伙伴关系提供方向,欧洲对华投资可观且有新增长点 [9] 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 - 中国经济转型,在多领域取得技术领先,新全球伙伴关系格局形成,中国企业“走出去”,欧洲是关键区域 [11] - 中欧经贸关系动态发展,体现在中国企业对欧投资拓展和欧洲企业对中持续投入新兴技术领域 [11] 欧洲公司投资中国趋势 - 中期内欧洲公司投资中国趋势可预见,投资重点从制造业转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实现双赢 [12] 欧洲市场对中国企业吸引力 - 中国高质量产品进入海外市场是全球化合理步骤,欧洲是中国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重要市场,未来会有更多中国投资进入 [14] 对中国企业建议 - 以开放、大胆姿态寻找新市场,对自身技术和产品质量有信心,积极寻求新伙伴和贸易关系 [15] - 理解市场动态,保持开放心态,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发挥产品技术和质量优势 [16] 乐观前景领域 - 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如大数据、电池技术、电动汽车、医疗领域是关键增长领域,传统制造业将整合并可能重新崛起 [17] 香港及大湾区看法 - 香港是迷人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大湾区核心,与广东省和大湾区紧密相连,形成金融与技术结合独特优势 [18] - 大湾区增长前景和发展潜力独特且有吸引力,基于技术和金融中心优势,未来将更繁荣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