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锚定科技强国!科技部部署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23:52
企业研发投入与全球地位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1] -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上榜企业比重26.2%,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 [1]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就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3]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3] - 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3] 前沿技术与产业创新 - 国内通用大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模型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3] -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 传统产业“灯塔工厂”数量全球第一,占比超40% [3]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2024年达6.8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4] - 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包括3家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构、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084家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19000多家校企共建研发与转化平台、1.6万家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 [6] - 技术经理人作为新职业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江苏、上海等省市从业者达万人规模 [6] 产学研合作模式 - 西安交通大学与241家龙头企业组建研究院,累计联合开展2500多项难题攻关,培养2000多名工程硕博士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通过跨学科平台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并合作培养工程硕博士 [5] - 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 [4] 科技金融支持政策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增至8000亿元,再贷款利率降至1.5% [7] - 国家开发银行设立3000亿元“重大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 [7]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增速比其他各类贷款高16个百分点 [7] 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 -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带动近1万亿元地方资金和社会资本 [7]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基金签约金额突破3800亿元,科技产业融合基金等规模将超3500亿元 [7] - 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有288家主体发行超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8] 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 - 14.7万台(套)单价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11]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形成覆盖成果转化全链条的服务网络 [11] - 通过核聚变、光源等设施建设推动超导产业发展壮大 [11]
郭元强到江夏区调研强调: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长江日报· 2025-09-18 21:50
9月1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元强到江夏区调研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他强 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 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武汉打造国 际医疗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药谷之星项目位于江夏区郑店街凤栖湖畔,规划打造成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的综合商务 区。郭元强实地察看项目建设进展,了解药谷"人产城"融合发展情况。他强调,要高质量高 标准推进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商业配套、生活服务功能,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推 动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加速集聚,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园区。 武汉睿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先进表观基因组学技术创新的高技术企业,主 要为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基因组学实验技术服务及相关产品。郭元强来到这里,详细了解企 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情况。他勉励企业瞄准市场需求,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增强企业核 心竞争力,拓展多维基因组技术在农业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郭元强在调研中强调,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我 市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之一。江夏区作为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的 ...
科技部:将从五方面着手开展“十五五”时期科技工作
新华财经· 2025-09-18 21:49
核心观点 - 科技部将在十五五期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为建成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1][2] 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围绕国家战略亟需超前谋划布局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 持续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设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 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2] 人才发展机制 -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和产学研融合用人 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培养造就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构筑人才竞争优势 [2] 科技体制改革 - 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联动 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 健全国家科技评价制度 [2] 开放创新生态 - 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积极发起和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2]
江苏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央视网· 2025-09-18 20:24
产业发展成果 - 江苏累计实施61000余家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 基本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 - 形成高端仪器 光伏 大飞机 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1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数量居全国首位[3] - 2024年造船市场份额占全球比重超25% 产业持续向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5] 经济表现 - 2024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5]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5] 科技创新建设 - 打造苏州实验室 紫金山实验室 太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7]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2200家 总数全国第一[7]
锚定科技强国!科技部部署概念验证与中试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9:48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 [2] -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占上榜企业比重26.2%,较2020年增加4.8个百分点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 [5] - "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 [5] - 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突破4000万辆,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5] - 国内通用大模型部分准确率突破95%,打造百余个标杆应用场景 [5] 科技成果转化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2024年达6.8万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5] - 形成多层次技术交易网络,包括3家国家知识产权交易机构、12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1084家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 [7] - 高校和企业共建19000多家研发与转化平台,1.6万家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 [7] 产学研合作深化 - 西安交通大学与241家龙头企业组建研究院,累计开展2500多项难题攻关,培养2000多名工程硕博士 [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通过跨学科平台解决企业技术需求 [6] - 工程博士培养与企业生产课题紧密结合 [6] 科技金融支持 - 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带动近1万亿元资金,AIC基金签约金额突破3800亿元 [8] - 科技产业融合基金等规模将超3500亿元 [8] - 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增至8000亿元,利率降至1.5% [8]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 [8] - 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有288家主体发行超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9] 科技基础设施开放 - 14.7万台(套)单价50万元以上科研仪器纳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向全社会开放共享 [10] - 通过核聚变、光源等设施建设推动超导产业发展 [10] -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立89个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 [11]
中国新闻网:武汉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15:48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66万家,是2020年的2.66倍;2024年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7%,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90%。 董丹红表示,下一步,武汉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全国发展新 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十四五"时期,武汉创新策源能力实现跃升,实验室体系不断完善。在武汉的全国重点 实验室总数达41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首颗医学遥感 科学实验卫星、首台掘爆机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武汉问世,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 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 得益于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稳步建设,武汉打造了一批集科技体 制改革创新、创业投资、技术孵化与成果转化、吸引与集聚人才于一体的"枢纽型"创新平 台。 据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维华介绍,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 已引进集聚领军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团队70多个,创新创业人才近1000人,投资转化科技成果 近1000项,成为助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桥梁纽带"。 武汉市政府新闻办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武汉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 ...
武汉财政“活水”喂大超1.6万高企
长江日报· 2025-09-18 08:24
9月17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 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武汉市"加快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相关情况, 并回答记者提问。 武汉强化产业发展扶持,赋能产业升级新动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资金配置效 率,精准投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 武汉市财政局一级调研员祝丽华介绍,为努力用财政"活水"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新"活力",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武汉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激发企业创新 新活力。统筹安排专项资金预算,为惠企政策落地提供坚实支撑。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 数量超1.6万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2;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348家,位居副 省级城市第4。 发言人合影。 武汉强化创新策源保障,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加强资金统筹,落实科研补助政策,加 快推进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高端生物医学成像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事一 议"方式支持打造武创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高效能科技成果转化。 武汉强化产业基金引导,助燃经济发展新引擎。持续壮大产业基金规模,加快推进政府 产业基金管理改革, ...
今日视点:以创新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证券日报· 2025-09-18 06:3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朱宝琛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实力持续增强,排名首次 跻身前十。 这一排名犹如一幅"快照",生动记录了我国在创新领域的茁壮成长,也标志着我国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迈 出了更为坚实且关键的一步。 首先,政策的有力托举,为创新主体蓬勃发展提供动力。 再次,长期以来我国不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资金支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与 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68%。这不仅是创新的物质保障,更是中国对创新的坚定决心。 更进一步看,我国不仅重视研发经费总量的增加,还不断优化投入结构,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 究等领域科技创新的投入,为创新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数据显示,2024年,基础研究经费2497亿元, 同比增长10.5%,占R&D经费支出比重为6.91%。 比如,在税收优惠方面,我国持续实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科技 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 ...
以创新为笔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证券日报· 2025-09-18 00:17
当前,我国全面创新有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产业生态与创新生态相互滋养,有效激 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使得创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经济发展新 动能新优势。 ■朱宝琛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实力持续增强,排名首次 跻身前十。 这一排名犹如一幅"快照",生动记录了我国在创新领域的茁壮成长,也标志着我国在创新发展道路上迈 出了更为坚实且关键的一步。 首先,政策的有力托举,为创新主体蓬勃发展提供动力。 比如,在税收优惠方面,我国持续实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科技 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在金融支持方面,我国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为 科技创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金融服务,创新种子得以在资金浇灌下生根发芽;在知识产权保护 方面,我国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让侵权行为无处遁形,创新者的智慧结晶被悉心守护。 其次,我国创新体系日益完善,为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再次,长期以来我国不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资金支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研究 ...
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在京发布
中国青年报· 2025-09-17 20:14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在今天召开的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 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上,《IASP2025北京中关村国际科技园区创新合作倡议》(以下简称"中关 村倡议")正式发布。 今年,IASP世界大会第四次在北京举办,以"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97 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会。 就在昨天,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我国排名第十,在全球中 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并在研发支出、高科技出口和创新产出方面持续保持强劲势头。这是中 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此外,2024年北京中关村示范区蝉联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全国第一,贡献了北京 市地区生产总值的约三分之一、国家高新区总收入的约六分之一。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领力量,中关村倡议的发布恰逢其时。这是IASP世界大会首次 发出倡议,凝聚了国际科技园区广泛共识,提出了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方向。 记者关注到,中关村倡议将"创新"二字摆在首要位置,提出建设创新园区,让发展更强劲。其中提到, 科技园区应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