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斯菱股份(301550)2025年三季报业绩点评:交付节奏影响收入毛利 Q4有望逐步恢复
新浪财经· 2025-11-20 08:42
财务业绩摘要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5.8亿元,同比增长4.4%,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2%,扣非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4.8%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9亿元,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3.0%,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22.9%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扣非净利润0.4亿元,同比下降5.2%,环比下降24.6% [1] 第三季度业绩分析 - 单季度收入波动主要受Q2关税政策调整影响,公司收入确认账期约一个季度,终端客户采购节奏调整对收入确认产生影响 [2]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33.3%,销售净利率为21.4%,环比有所波动 [2] - 利润率波动原因包括客户结构变动导致高盈利客户占比下降,以及公司客户主要在海外受汇率波动影响 [2]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现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4.2亿元,现金充裕 [2]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5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0.82亿元 [2]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93亿元,同比明显提升 [2] 未来业务展望 - 主业端在手客户订单回暖,关税政策变动影响减弱,第四季度有望恢复正常增速 [3] - 新业务一期谐波产品产能已投产,二期产能有望于2025年底投建 [3] - 大客户产品验证持续正常推进,后续有望取得突破,泰国基地主业产能积极推进建设,美国公司在积极筹备 [3]
硅谷人形机器人倒闭,朱啸虎的“剧透”应验了?
虎嗅APP· 2025-11-20 08:24
公司概况与倒闭原因 - 硅谷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K-Scale Labs因融资断裂、团队流散而倒闭,账面上仅剩40万美元 [4][16] - 公司创始人Benjamin Bolte拥有特斯拉Optimus核心视觉模型代码和Meta机器人自学习研究背景,联合创始人来自洛马、通用动力和剑桥大学 [6] - 公司早期获得YC的50万美元种子融资,后续获得Fellows Fund领投的400万美元种子轮、Nat Friedman和Daniel Gross追加的25万美元,以及涛涛车业子公司投资的200万美元 [6][7] - 公司最初产品策略为推出售价低于1000美元的46厘米高小型机器人Z-Bot,旨在通过低价和开放设计争取开发者,以现金流反哺更大机器人 [8][9] - 战略出现重大转折,因投资人承诺若获得100台售价8999美元的1.4米人形机器人K-Bot预订单,将提供2000万美元A轮融资,公司遂将核心资源转向K-Bot,Z-Bot优先级被降低 [10][12][13] - 转向K-Bot后,公司面临大机器人出货难、成本高的问题,而市场情绪转变,投资人更关注出货量和现金流,导致融资承诺未兑现,公司陷入量产困境和现金流断裂 [13][14][16] 行业趋势与影响 - K-Scale的倒闭被视为行业信号,表明人形机器人领域正从“梦想阶段”进入“算账阶段”,现金流和真实客户成为新的生死线 [4][18][29] - 行业出现分层,头部公司如Figure、1X、Apptronik、Unitree、Agility Robotics获得巨头大额融资并具备量产节奏,而中腰部公司融资周期变长、估值回调、现金流紧张 [26][27] - 类似K-Scale的案例并非孤例,美国Dextrous Robotics的物流卸货机器人、英国Small Robot Company的农业机器人、美国Embodied的儿童陪伴机器人均因无法将Demo转化为稳定现金流客户而失败 [22][23] - 国内市场同样存在订单来源高度相似的问题,如央企展示、实验室采购、同行互相购买,而非真实终端客户 [28] - 行业普遍风险在于叙事容易做大,但商业验证困难,存在传播速度远快于商业验证、工程节奏远快于市场节奏、以及依赖示范和政策目标而非市场回款的问题 [32][35][38][42][44]
硅谷人形机器人倒闭,朱啸虎的“剧透”应验了?
36氪· 2025-11-20 08:20
公司概况与倒闭原因 - 硅谷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K-Scale Labs因融资断裂、团队流散而倒闭,账面仅剩40万美元[1][18] - 公司最初战略是推出售价低于1000美元、高46厘米的小型机器人Z-Bot,以低价和开放设计争取开发者和研究者[6][9] - 战略出现重大转折,因一位VC承诺若获得100台售价8999美元、高1.4米的人形机器人K-Bot预订单,将提供2000万美元A轮融资,导致公司资源转向K-Bot开发[10][12] - 创始人后来承认此为重大失误,因大机器人特别难出货且成本高,而公司真正能卖出去的产品可能是Z-Bot[13][14] - 最终Z-Bot未能商业化,K-Bot受限于供应链陷入量产困境,融资未能兑现,工程师流失,团队文化瓦解[16] 融资历程与运营模式 - 公司于2024年由Benjamin Bolte创立,其拥有特斯拉Optimus核心视觉模型代码和Meta机器人自学习研究经验[4][5] - 获得YC的50万美元种子融资,随后由Fellows Fund领投400万美元种子轮,Nat Friedman和Daniel Gross追加25万美元,涛涛车业全资子公司投资200万美元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 - 团队在Atherton租用大房子,将车库改为打印间,主屋作为装配区,成员居住在衣帽间、阁楼等临时空间,工作时间为早10点至凌晨3点,以此作为筛选真正致力于机器人的成员的机制[6] 行业背景与市场环境变化 - K-Scale的倒闭被视为行业信号,表明人形机器人领域正从“梦想阶段”进入“算账阶段”,投资人开始关注实际客户、成本结构和现金流而非宏大愿景[2][26] - 美国小型人形机器人领域缺乏强本土供应体系,中国公司如宇树(Unitree)的G1、AgiBot等凭借供应链优势和规模化潜力迅速崛起[8] - 2024-2025年投资向极少数头部公司集中,如Figure、1X、Apptronik、Unitree、Agility Robotics获得大额融资,而中腰部公司融资周期变长、估值回调、现金流紧张[24] - 行业出现分层:头部公司具备量产节奏(如Agility的工厂、Unitree的出货、Figure与BMW试点),中部公司停留Demo阶段依赖融资研发,腰部以下公司难以吸引订单[25] 行业普遍问题与风险结构 - 多家机器人公司面临类似困境,如美国Dextrous Robotics物流机器人技术成熟但缺乏启动资金,英国Small Robot Company农业机器人无法证明市场形成真实订单速度,美国Embodied儿童陪伴机器人因高成本、弱复购而停止运营[21][22] - 共同问题在于无法将Demo转化为稳定、可预测、能形成现金流的客户,技术先进但商业闭环断裂[23] - 国内人形机器人项目订单来源高度相似,如央企展示、实验室采购、同行互购、媒体拍摄,存在“想象中的客户”问题[25] - 行业风险结构包括:传播速度远快于商业验证速度、工程节奏远快于市场决策周期、以示范和政策目标为主的项目缺乏市场承接能力[29][32][35]
马斯克:工作会变“选修课”?黄仁勋:AI 会让你更忙
36氪· 2025-11-20 08:14
美沙投资论坛合作项目 - 埃隆·马斯克的xAI、英伟达与沙特国家AI公司Humain合作,在沙漠中建设一个500兆瓦级的AI数据中心,首期规模为50兆瓦[1][2][3] - 该项目被官方称为“AI工厂”,是下一代算力底座,用于AI推理与训练,沙特政府提供电力、土地和资本保障[2][27] - 黄仁勋将此次合作定义为从石油炼油厂向AI工厂的历史性转向,并强调AI数据中心是生成式AI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27][31] 埃隆·马斯克的长期AI愿景 - 预测在未来10到20年,随着AI和人形机器人的进步,工作将变成一种选择而非谋生手段[1][4][8] -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人形机器人解放劳动力,AI工厂提供算力,最终使生产成本趋近于零,从而消除贫困[9][12][13] - 引用科幻小说《文明》系列,描绘一个由超级智能和机器人管理的后资本主义社会,其中货币变得不重要,人们基于兴趣工作[14][15][16] 黄仁勋的近期AI现实判断 - 指出短期内AI不会导致失业,反而会通过提升效率增加任务密度,让人们更忙[4][18][20] - 以放射科医生为例,说明AI接管初筛等任务后,医生因能处理更多患者而变得更忙,工作重点转向诊断和患者互动[18][19] - 强调AI解放了执行成本,但放大了任务密度,人的价值将体现在判断力、选择力和独立意图上[22][23][24] AI算力发展的物理瓶颈与解决方案 - AI算力发展正面临能源和散热的物理极限,例如AI年耗电达300吉瓦时相当于美国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二[26][28][29] - 提出太空计算作为解决方案,因太空中太阳能可控、冷却仅需辐射散热,预计5年内将成为成本最低的AI计算地点[29][30][32] - 500兆瓦AI数据中心的建设反映了行业对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以支持生成式AI的实时计算特性[26][27][28]
红杉中国,加码机器人
DT新材料· 2025-11-20 07:34
依托硬核技术,蓝点触控将客户需求响应周期压缩至3—4周,远快于国际竞品2—3个月的迭代速度。目前,公司六维力传感器国内人形机器人出货占比达80%, 关节力矩传感器市场占有率超95%,成为智元机器人、小米机器人、优必选等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连续三年实现销售收入翻倍。 2025年以来,人形机器人行业迎来订单爆发式增长,千台级订单密集落地,核心零部件需求激增200%。面对市场热潮,蓝点触控加速产能布局, 在广东新建1万 平方米生产基地,国内首条机器人力传感器全自动生产线已正式投产。 该产线设计年产能达关节力传感器100万套、末端六维力传感器20万套,投产后整体产能 将提升3至4倍,可充分匹配人形机器人从"千台级"向"万台级"跨越的量产需求。 【DT新材料】 获悉,近日,近日,全球智能机器人力控感知技术领军企业、六维力传感器龙头 蓝点触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正式宣布完成C轮超亿元人民币 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珠海科技产业集团跟投,距其上一轮亿元级融资仅隔3个月。 据悉,作为人形机器人实现"触觉感知"的核心部件, 六维力传感器 长期被海外厂商垄断,国内市场国产化率仅27%。 力控传感是机器人感知世界的'神经末梢', ...
“0号火炬手”再就业 单臂负重5kg稳又准
南方都市报· 2025-11-20 07:12
此外,他还表示,这次"夸父"作为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火炬手亮相十五运会,体现了粤港澳大湾 区对科技的包容,以及在硬科技领域锐意进取的态度。"在火炬传递环节结束后,我看到现场很多观众 主动围上来与机器人互动、合影,这其实也预示着人形机器人走进生产生活、融入千行百业的未来已不 再遥远。" 活动现场,"夸父"机器人在媒体中心一楼迎宾接待,通过全身40个关节自由度的精准控制,流畅完成挥 手致意、自我介绍与路径指引等系列交互动作。在媒体包分发环节,"夸父"机器人展现了出色的上肢负 重作业能力,其单臂负载可达5kg。面对带有一定重量的媒体包,机器人凭借多关节协同配合与上肢操 作模块,高度模拟人手抓取动作,稳定完成抓取、托举与递送全流程。即便手提重物,它仍能保持动作 的灵活性与稳定性,确保了在媒体包发放过程中"拿得稳、递得准"。 此外,"夸父"机器人还化身专业的讲解员。据悉,该机器人支持接入豆包大模型、阿里云通义千问等主 流大模型,能够实现更自然、更智能的人机交互功能。它还会手提礼品袋稳步跑向记者。这背后的运动 控制算法,正是此前支撑机器人火炬手"零失误"表现的关键所在。 人形机器人走进生产生活已不再遥远 乐聚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的人类“老师”(身边的新鲜事)
人民日报· 2025-11-20 06:20
今年6月,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人形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如何让人形机器人更好应用到工业生 产中,成为我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一过程需要反复修改代码、进行验证,最终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我 相信,随着我们技术的成熟、经验的增长,调试周期将会越来越短。 张鸿伟在实验区域内与机器人合影。 不久前,我在一家工厂第一次实地看到了由自己调试的人形机器人"夸父"4Pro在搬运箱子、拣选零件, 自豪感油然而生。 "夸父"4Pro身高约1.66米、体重约55公斤,通体由银色、黑色构成。根据应用场景不同,末端执行器可 替换为夹板、"灵巧手"等,代替人类进行复杂、繁重的工作。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新兴领域,虽然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是 工作的乐趣所在。未来,我希望能够开发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让人形机器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为人形机器人应用开发工程师,本报记者田先进采访整理) 张鸿伟在调试机器人。 以上图片均为新华社记者周牧摄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20日 10 版) ...
德昌电机控股(00179.HK)首次覆盖:全球微电机领军企业 进军机器人及液冷新领域
格隆汇· 2025-11-20 04:06
机构:中金公司 研究员:邓学/任丹霖/厍静兰/崔力丹 我们与市场的最大不同?市场关注公司机器人技术能力,我们提示公司产能全球布局,机器人及液冷在 海外客户拓展上均有潜力。 潜在催化剂:机器人/数据中心液冷业务获得订单。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FY26-27 年EPS 分别为0.28/0.30 美元,FY25-27CAGR 为5.0%,当前股价对应FY26/27 14.4/13.3x P/E。采用P/E估值,给予目标价43.6 港元,对应FY26/27E 20.0/18.9x P/E,较当前股价有 40.2%的上行空间,给予跑赢行业评级。 风险 投资亮点 首次覆盖德昌电机控股(00179)给予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43.60港元,基于P/E 估值法,对应估值倍 数FY26 20X,公司是全球微电机头部企业,进军人形机器人及液冷新领域。理由如下: 公司是汽车微电机领军企业,深度覆盖全球市场多年。公司深耕微电机行业60 余年,发展为微电机、 控制器等全球头部企业。据 FY2025 数据,分业务看汽车/工商业营收占比约85%/15%,汽车贡献近年来 主要增长;亚太/美洲/欧洲&中东&非洲的营收占比36.8%/32 ...
豪美新材定增募资不超19亿元 加码汽车高性能轻量化零部件
证券时报· 2025-11-20 01:58
定增募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8.97亿元,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7492.55万股[1] - 募集资金将用于华东与华南地区汽车轻量化产能扩建、研发创新中心建设、生产基地智能化改造及补充流动资金[1] 募投项目具体分配 - 计划投入2.32亿元建设研发创新中心,重点攻关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低空飞行器、机器人及液冷散热器等前沿方向[1] - 拟投入4.79亿元用于华东汽车轻量化产能扩建,计划在安徽建设生产基地以配套华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2] - 拟投入5.54亿元用于华南地区相关产能扩建,旨在扩大挤压与精加工能力[2]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国内规模领先的汽车轻量化铝基新材料企业之一,拥有从熔铸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能力[2] - 产品包括高强度铝合金材料及轻量化底盘件、安全件等十余类汽车部件[2] - 客户覆盖凌云股份、长盈精密、英利汽车、卡斯马等主流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终端应用车型广泛涉及奔驰、宝马、丰田、本田、广汽、长城、吉利、小鹏、赛力斯、小米汽车等品牌[2] 汽车轻量化业务增长 - 公司汽车轻量化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1.6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7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0.29%[2]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获得汽车轻量化项目定点超过400个,2025年上半年新增定点70个[2] 新兴领域战略布局 - 公司战略布局延伸至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及液冷散热器等新兴赛道[3] - 铝合金、镁合金等材料在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的机体结构、关节部件及动力系统中具备广阔应用前景[3] - 在液冷散热领域,铜铝复合材料因其优良导热性能和轻量化特性展现出巨大潜力[3] - 研发中心建设旨在助力公司在新兴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强化未来竞争中的先发优势[3]
被 Figure CEO 质疑机器人量产视频造假,优必选发布一镜到底视频回应“他们应多来中国看看”
新浪财经· 2025-11-19 22:24
对于该视频,Figure 创始人兼 CEO Brett Adcock 在社交平台上声称,优必选视频中"前面的机器人是真的 —— 它后面的一切都是假的,如果你看到主机反射 出很多天花板灯光,那很可能是电脑特效"。 IT之家 11 月 19 日消息,优必选于 11 月 12 日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人形机器人 Walker S2 量产交付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机器人方阵换电和列队行进等能力。 #WalkerS2 #HumanoidRobots #industrial #massproduction #AI 他们说看起来太完美了,不像是真的。 但完美并非凭空捏造 -- 它是精心雕琢而成。 这是优必选(UBTECH)Walker S2 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交付。 智能制造的下一个时代已经到来。 让我们一起建设吧! 对此,优必选回应称,该指控不实,优必选官方后续发布了一镜到底原速原声视频,画面显示现场确实有大批人形机器人产品。 UBTECH Robotics ♥ @UBTECHRobotics · 11月14日 They said it looked too perfect to be real. But perfection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