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

搜索文档
南京经开区贡献全市新型显示产业超90%产值
南京日报· 2025-07-03 07:37
会议概况 - 2025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南京)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会议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主题为"AI智显·触见未来新视界" [1] - 会议由南京平板显示行业协会、江苏省光电显示产业联盟、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联合主办 [1] - 100余位全球新型显示产业领域院士学者、企业高管、业内专家等嘉宾发表演讲 [1] - 会议围绕"新型显示产业链市场趋势""新型显示产业链技术趋势""AI+显示"等主题展开讨论 [1] 行业趋势 - 新型显示技术作为元宇宙产业的关键支撑技术正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2] - 我国在显示领域已深耕多年,依托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AI显示产业将快速发展并走向全球前列 [2] - AI在新型显示领域的应用、技术创新、市场趋势及产业链协同发展成为会议焦点 [1] 南京经开区发展现状 - 南京经开区贡献了全市新型显示产业90%以上的产值 [3] - 区内拥有新港高新园、综合保税区、港口型物流枢纽、陆港型物流枢纽4个国家级功能平台 [3] - 打造了中国(南京)液晶谷、中国(南京)智谷等特色产业载体 [3] - 集聚了乐金显示、夏普、京东方、喜星电子、杉金光电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 [3] 产业生态与创新 - 南京经开区聚焦算法、算力、数据、场景、生态等核心要素,引进了图漾科技、明略科技等优质项目 [3] - 与南京邮电大学共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3] - 建设江苏省具身智能与装备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虚拟现实(元宇宙)实验室 [3] - 精煜智显电子纸项目、英特丽SMT智造及信创整机项目签约落地 [3] - 国显车载显示项目建成投产,冠石科技二期、冠佳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 [3] - 围绕OLED、MLED、电子纸等领域加快产学研合作,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3]
AR眼镜产业招商清单:雷鸟创新、太若科技、灵伴科技等最新投资动向【附关键企业名录】
前瞻网· 2025-07-02 20:58
AR眼镜行业发展现状 - AR眼镜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相 灵伴科技创始人通过自研Rokid眼镜完成"脱稿"演讲 展示AR设备在政务场景的应用潜力 [1] - 我国AR产业链已形成完整生态 上游涵盖算法研发与零部件供应 中游聚集设备制造商与内容开发者 下游渗透至消费娱乐、工业维修等多场景 [1] - 2023年中国AR厂商出货量前四名为XREAL(31.6%)、雷鸟创新(23.1%)、Rokid(18.4%)、影目(11.7%) 四家企业合计占据超80%市场份额 [9] - 中国AR市场呈现"初创企业主导"特征 头部厂商平均成立时间不足5年 其中Rokid在2023年连续获得两轮数亿元融资 [9] 市场前景与预测 - Wellsenn XR预测2027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达180万台 前瞻产业研究院保守估算2030年中国AR眼镜出货量接近500万台 [3][24] - 全球AR市场仍以B端为主导(企业级占比80%) 消费级占比约20% 但游戏娱乐和大屏观影领域发展潜力大 [21] - 用户购买AR眼镜主要动机为娱乐使用(占比43.4%) 工作学习使用占比29.2% 轻便性与续航为关键购买因素 [19] 中国企业竞争格局 - 雷鸟创新是唯一拥有核心光学方案全链路自研及量产能力的AR企业 2023年发布全球首款双目全彩MicroLED光波导AR眼镜雷鸟X2 [14] - 2025年一季度雷鸟创新在中国AR/AI拍摄眼镜线上市场份额达50% 其中雷鸟V3在AI拍摄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达95% [15] - 中国厂商通过"技术+场景"双轮驱动 如雷鸟创新开发工业AR远程协作系统 Rokid探索文旅领域商业化路径 [8] 全球科技巨头布局 - Meta计划2025年优化AR眼镜光学模组良率至70% 苹果首款纯AR眼镜预计2026年发布 采用"主辅双屏幕"设计 [18] - 谷歌2025年联合三星发布AR眼镜 搭载Gemini Nano端侧模型 微软将HoloLens 3单机成本降至3500美元以下 [18] - 华为2025年推出首款分体式AR眼镜 搭载昇腾910B芯片 小米计划2026年将Micro-LED量产成本降至200美元/片 [18]
数字消费融入生活 北京以数字技术重构消费|聚焦全球数字经济大会
搜狐财经· 2025-07-02 18:45
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活动 - 活动以"数字友好京彩秀·消费体验新潮流"为主题,聚焦数字技术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打造全民共享的数字经济盛宴 [1] - 数字"潮"市—AI火花市集汇聚全球最新AI消费产品与服务,覆盖生活、娱乐、学习办公等场景 [1][8] - 现场包含数字体验、AI互动空间、LBE院线、科技艺术中心和数字研学中心五大主题场景,构建沉浸式数字消费空间 [3] 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 - 综合体通过AR文物导览、MR历史课堂等技术,让大栅栏历史街区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历史街区数字化转型提供"北京方案" [5] - "全龄段数字科技艺术计划"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互动体验项目,包括AI诗词创作、AR文物导览、AR翻译眼镜等 [4] - 引入"3D数字资产可信流通平台",通过隐形水印技术实现3D资产全周期加密确权,为数字文创交易提供技术支撑 [4][13]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领先优势,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占全国50% [8] - 全市已发布1.6T高质量中文语料库,建成"大模型生态服务站",推动13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占全国1/3) [8] - 北京坊数字综合体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消费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推动AI技术赋能消费领域 [9] 数字消费新产品与技术 -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交流体验区"汇聚众多"首发首秀"产品技术,展示数字经济领域最新成果 [6] - 现场机器人可实现50秒完成咖啡制作全流程,展示AI在服务领域的应用 [7] - 奇安信科技集团演示数据泄露攻防场景,聚焦AI时代安全体系创新 [7] 数字资产与元宇宙 - 徐悲鸿纪念馆与蚂蚁集团推出8款数字藏品,8万份藏品以每份30元价格短时间售罄 [11] - 雅昌集团为7万名艺术家提供数字资产服务,打造世界最大艺术品数据库 [12] - 寰宇信任公司发布"3D数字资产可信流通平台",实现3D资产全生命周期可信流通 [13]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北京市提出将打造全国"数字消费首善之城",数字消费已成为首都经济增长引领性力量 [15] - 2025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目标增速8%,占GDP比重超45%,重点实施"人工智能+"等五大计划 [16] - 体验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创新+高校赋能"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16]
四年亏超5亿、现金流告急,“数字孪生第一股”51WORLD流血闯关IPO
搜狐财经· 2025-07-02 11:25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五年内三次冲击资本市场,2020年冲刺科创板,2023年转战北交所,2025年递表港交所 [2] - 报告期内(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90亿元、2.56亿元和2.87亿元,年复合增速22.90% [4] - 同期亏损分别为1.90亿元、0.87亿元和0.82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达5.05亿元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三年净流出1.04亿元、1.33亿元和1.14亿元,累计超3.5亿元 [4] - 2021年账上现金1.77亿元,2023年锐减至0.4亿元,2024年获2亿元Pre-IPO融资但仍面临资金压力 [6] 成本结构与研发投入 - 销售开支报告期内维持在0.51-0.58亿元区间,占营收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处行业高位 [5] - 研发投入从2021年占比85.7%断崖式下跌至2023年40.2%、2024年20.3%,金额从1.03亿元腰斩至0.58亿元 [5] - 公司预警2025年销售及行政开支增加将导致亏损持续扩大 [5] 业务发展现状 - 核心业务51Aes平台贡献超80%营收,但客户数从2023年183家锐减至2024年131家 [8] - 51Aes获客成本从9.15万元升至15.74万元,毛利率从55.7%微降至52.8% [8] - 自动驾驶平台51Sim客户从33家增至58家,营收从0.26亿元增至0.48亿元,但获客成本从2.31万元暴增至7.88万元 [9][10] - 元宇宙业务51Earth收入占比不足4%,毛利率从42.8%骤降至10.9%,客户数从29家下滑至9家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自称"中国最大数字孪生解决方案提供商",但IDC报告显示其市场份额不及超图软件等竞争对手 [11] - 阿里云、腾讯云等巨头通过"云+AI+孪生"模式形成降维打击 [12] - 数字孪生赛道从概念走向商业化竞争,公司面临生态支撑不足的挑战 [12]
外科手术在虚拟病人身上先行先试
科技日报· 2025-07-02 09:00
除了真实度,医学数字人核心医疗应用场景的另一大优点就是病例资源丰富,并且这些资源还会持 续更新和扩充。左铭说:"在医学数字人核心医疗应用场景下,实习医生可以在正式进行临床实习前积 累大量的实践经验。" 视—听—触交互反馈式元宇宙智慧虚拟手术系统上不仅有10余种手术训练模式,还配备了个性化课 程定制及评分系统,帮助医生快速识别和改进操作中的问题。 通过突破数字虚拟人构建中的计算医学、融合建模、反馈交互等关键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 属瑞金医院正致力于推动医学数字人的全面发展,打造更加丰富的医学数字人核心医疗应用场景。 "一般的数字人,例如直播带货的虚拟主播,仅有人的外观,但医学数字人还要拥有虚拟的生理系 统,从而能够模拟患者的身体内部状况。"左铭说。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打造医学数 字人核心医疗应用场景的另一个目标:未来,不仅外科手术能在数字人身上先行先试,创新的内科治疗 方法也有机会在数字人身上先行验证。 坐在手术机器人控制台前,记者就能看到虚拟病人腹腔内部的脏器。借助手柄,操作者可精准执行 拉扯、剪切等手术动作,同时系统画面上还会显示虚线、提示语等,引导操作者操作…… 这套视—听—触交互反馈式 ...
蓝色光标赴港IPO:押注AI+出海转型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10
公司上市计划 - A股上市的蓝色光标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赴港IPO [1] - 按6.49元人民币计算,公司当前市值为229.59亿元 [1] - 募资用途包括增强AI研发、出海业务建设、国内市场服务能力提升、潜在收购及运营资金 [1]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1996年,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 - 收入从2022年366.83亿元增长至2024年607.97亿元,复合年增幅28.7% [2] - 中国最大营销公司,全球前十大营销传播公司中唯一中国企业(排名第十) [2] 主营业务结构 - 出海跨境营销服务:2024年收入483.33亿元,占总收入79.5%,包括数字广告、整合营销、程序化广告及SaaS服务 [3] - 境内整合营销服务:包括公关服务和其他一站式营销服务 [3] - 境内全案广告服务:分为数字广告和程序化广告服务 [3]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收入607.97亿元,毛利15.30亿元,毛利率仅2.5% [7] - 出海业务毛利率最低(2024年1.7%),境内整合营销毛利率6.6%,境内全案广告毛利率3.6% [4][6] - 2024年经调整亏损1.25亿元 [10] 成本结构分析 - 媒体成本是最大成本组成部分,2024年达579.23亿元,占总收入95.27% [9] - 媒体平台返点直接影响成本结构和毛利率,海外业务因依赖Meta、谷歌等平台导致返点有限 [9] 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极度分散,竞争激烈导致难以收取高服务费用 [10] - AI发展使品牌可自主完成基础营销素材制作,面临"去中介化"冲击 [12] 未来发展战略 - 推动出海业务向本地化运营和技术驱动型升级 [11] - 开发营销行业大模型应用引擎Blue AI,2024年AI驱动业务毛收入约12亿元 [11] - 推出"元宇宙123"战略拓展新商业机会 [11] 港股上市意义 - 提供多元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支持技术研发与业务拓展 [12] - 关键转型窗口期需完成"技术+资源"双重升级,从规模领先迈向价值领先 [12]
中金:eSIM热度有望重启,编制万物互联新格局
中金点睛· 2025-07-01 07:58
eSIM技术概述 - eSIM是一种数字化的SIM卡技术,物理硬件预先嵌入电子产品中,不可拆卸,具备小尺寸、低成本、高安全性和便捷性优势 [1] - eSIM通过OTA技术实现远程配置,顺应设备轻薄化与物联网扩容趋势 [2] - eSIM直接焊接于设备主板,节省终端设备空间,加强密封性,提高防水防尘性能 [3] 电信卡发展历程 - 电信卡形态历经磁卡、IC卡、SIM卡及USIM卡、eSIM四个阶段 [8] - SIM卡尺寸从85.6mm×54mm逐步缩小至Nano SIM卡,尺寸较Micro SIM再缩小三分之一 [9] - 功能从基础通讯存储升级为支持网络认证与加密算法的USIM卡 [9] eSIM优势 - 节省设备空间:Nano-SIM需预留约75mm3卡槽空间,eSIM直接焊接主板 [16] - 降低成本:运营商采用eSIM方案可节省生产、包装和物流成本,100万客户每年节省100万美元 [17] - 提升安全性:消除实体卡被移除风险,支持远程擦除个人数据 [17] - 便捷用户体验:支持远程配置和多运营商切换 [17] 市场前景 - 预计2025年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达10亿,2030年增长至69亿 [3][12] - 预计2026年全球eSIM物联网连接从2023年2200万增长至1.95亿 [3][12] - 2023年eSIM在智能手机渗透率21.3%,可穿戴设备5.2%,平板电脑4.3%,笔记本电脑1.9% [18]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平台管理、运营商服务、设备集成和最终应用 [4][20] - 芯片厂商包括恩智浦、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紫光国微等 [23][24] - 终端厂商包括苹果、华为、小米等,苹果在eSIM技术上处于行业前沿 [30][31] - 截至2023年6月,全球近400家移动服务提供商在116个国家推出智能手机商用eSIM服务 [32] 应用场景 - 典型应用包括手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 [4] - 物联网终端包括车载设备、智能表计等 [4] - 2024年4月中国蜂窝物联网用户数达27.37亿户 [32] - 中国乘用车通信模组渗透率由2022年67%提升至2024年89% [32]
玩美上涨3.67%,报2.26美元/股,总市值2.30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6-30 22:25
股价表现 - 6月30日开盘上涨3.67%至2.26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6.67万美元 [1] - 总市值2.30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5年03月31日收入1601.4万美元,同比增长12.07% [1] - 同期归母净利润229.3万美元,同比增长263.97% [1]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15年2月13日,从台湾上市公司CyberLink Corp分拆而来 [2] - 注册地为开曼群岛 [2] - 境内主体为玩美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2] 业务与技术 - 专注于AR、AI和数字技术在美妆与时尚领域的应用 [2] - 提供SaaS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商业解决方案 [2] - 全球app下载量超过10亿次 [2] - 解决方案可整合至品牌网站、APP及主流社交媒体平台 [2]
智通港股52周新高、新低统计|6月3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16:45
52周新高股票表现 - 截至6月30日收盘,共有100只股票创52周新高,其中隽泰控股(00630)、周六福(06168)、HOME CONTROL(01747)创高率位列前三,分别为93.94%、28.22%、27.65% [1] - 隽泰控股(00630)收盘价0.270港元,最高价0.320港元,创高率93.94% [1] - 周六福(06168)收盘价48.450港元,最高价51.800港元,创高率28.22% [1] - HOME CONTROL(01747)收盘价2.130港元,最高价2.350港元,创高率27.65% [1] - 中国星集团(00326)收盘价2.290港元,最高价2.290港元,创高率24.46% [1] - 新火科技控股(01611)收盘价3.100港元,最高价3.300港元,创高率21.32% [1] 其他显著新高股票 - 富誉控股(08269)收盘价0.180港元,最高价0.182港元,创高率20.53% [1] - 日照港裕廊(06117)收盘价0.950港元,最高价1.080港元,创高率20.00% [1] - 瓦普思瑞元宇宙(08093)收盘价0.177港元,最高价0.197港元,创高率15.88% [1] - 飞扬集团(01901)收盘价0.166港元,最高价0.166港元,创高率15.28% [1] - 国瑞健康(02329)收盘价0.155港元,最高价0.168港元,创高率11.26% [1] 52周新低股票表现 - 帝国科技集团(00776)收盘价0.910港元,最低价0.750港元,创低率-23.47% [3] - 钧濠集团(00115)收盘价2.950港元,最低价3.000港元,创低率-21.05% [3] - 中加国信(02997)收盘价0.620港元,最低价0.500港元,创低率-10.71% [3] - 饮食天王环球-新(08619)收盘价0.210港元,最低价0.200港元,创低率-9.91% [3] - 颖通控股(06883)收盘价2.040港元,最低价1.990港元,创低率-9.13% [3] 其他显著新低股票 - 完美医疗(01830)收盘价1.700港元,最低价1.580港元,创低率-5.95% [3] - 远洋集团(03377)收盘价0.088港元,最低价0.086港元,创低率-5.49% [3] - XI二南英伟(07388)收盘价32.460港元,最低价32.180港元,创低率-4.62% [3] - 盈利时(06838)收盘价0.248港元,最低价0.240港元,创低率-4.00% [3] - FI二南方日经(07515)收盘价55.000港元,最低价53.960港元,创低率-2.88% [3]
稳定币热潮席卷全球市场 “估值泡沫”警报响起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12:16
稳定币热潮推动相关股票大涨 - 全球稳定币热潮推动相关新兴技术公司股票大幅上涨 "稳定币第一股"Circle股价自上市以来飙升约500% [1] - 韩国Kakaopay Corp股票过去一个月上涨两倍 但全球和本地基金纷纷抛售 [1] - 散户交易狂热与机构谨慎交易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大力支持稳定币繁荣 [1] 政策与市场动态 - 美国参议院通过稳定币立法 中国香港和韩国也通过相关法案 韩国总统承诺允许企业发行稳定币 [3] - 特朗普支持的《GENIUS 法案》在美国国会取得进展 Circle上市表现优异推动行业热度 [3] - Circle市值突破400亿美元 超过标普500指数中半数公司 空头持仓比例上升至流通股25%以上 [3] 公司表现与市场反应 - Circle的USDC是市场份额第二大稳定币 仅次于Tether [3] - Kakaopay股票表现优于富时全球金融科技和区块链指数同行 涨幅接近Robinhood两倍 但机构持续净卖出 [3] - Coinbase等Circle同行股价也出现上涨 相关涨势蔓延至全球市场 [4] 分析师观点与估值争议 - 花旗分析师认为KakaoPay估值过高 给予"卖出"评级 认为稳定币机会仍处早期阶段 [4] - 韩国央行警告稳定币可能阻碍货币政策 国际清算银行称其未来"不明朗" [5] - Kakaopay股票短暂停牌后下跌10% 监管机构提醒投资者保持谨慎 [5] - 市场人士认为稳定币发行方将获得数十亿美元收益 但相关股票估值合理性尚难判断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