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

搜索文档
盟固利: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18亿元 同比增长23.19%
中证网· 2025-08-30 12:3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长23.1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4万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2669.68万元,同比扭亏 [1] - 产品产量达10499.30吨,产能利用率近80%,同比增长22.93% [1] 主营业务与产品进展 - 钴酸锂产品覆盖4.2V至4.53V全电压平台,满足消费电池多场景需求 [1] - 4.45V/4.48V/4.50V高电压钴酸锂已进入批量生产,4.53V产品通过客户认证进入试生产 [2] - O2相钴酸锂(4.55V+)与头部终端客户开展联合开发,预计突破性能极限并产业化 [2] - 三元正极材料聚焦中镍、高镍及超高镍系列,包括NCMA、NCA等多晶与单晶产品 [1] - 三元5系产品大规模量产,第一代NCA进入大批量生产并突破多家重点客户 [2] - 第二代NCA解决小动力大倍率高温存储及循环问题,完成近百吨备货及出货 [2] - 第三代及第四代NCA配合客户高端项目研发,预计快速实现终端导入及量产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费用4756.58万元,同比增长45.57% [2] - 构建市场需求驱动的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产品迭代及前瞻储备 [2] - 前瞻材料研发包括富锂锰基、固态电解质、钠电正极材料、高熵复合材料、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 [1][3] - LATP固态电解质材料完成技术定型,通过固态电池头部企业中试认证,有望应用于低空无人机、固态储能及车用电池等领域 [3] 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管理 - 系统化落实ISO14064、ISO14067系列标准,构建双碳管理体系 [3] - 加大绿色技术应用与循环经济实践,降低产品碳排放 [3] - 优化CDP平台碳信息披露质量,以双碳战略驱动绿色发展 [3]
从华强北柜台到港交所敲钟,这个梅林企业家的故事很励志
南方都市报· 2025-08-30 12:16
公司发展历程 - 2004年于华强北创立 主营DIY电脑销售和二手电脑买卖业务并快速成为市场头部企业 [4] - 2008年切入IT办公设备短租市场 服务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冬奥会等国际级活动 [4][5] - 2013年推出IT办公设备长期租赁模式 帮助企业节省97%首期投入 三年内运营成本下降10%-30% [6] - 2017年推出IT设备回收服务 2018年推出设备管理SaaS系统 形成"租赁+回收+技术服务+SaaS管理"闭环DaaS模式 [6] - 2022年11月24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成为"中国DaaS第一股" [7] 经营业绩与行业地位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2.3%至23.72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8.5%达11.17亿元 [7] - 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80多个城市 累计服务数万家企业包括大量世界500强 客户满意度超98% [7] - 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7] - 连续多年稳居DaaS行业首位 [7] 业务模式创新 - DaaS模式解决企业轻资产化运营和IT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 [6] - 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缓解一次性购买资金压力、技术支持响应慢、设备管理灵活性差及利用率低等痛点 [6] - 2018年联合工行、滴滴等三十多家企业发起"信易+"联盟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9] 标准化建设与行业贡献 - 2018年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废旧移动终端信息清除安全管理规范》行业标准 [9] - 2023年参与编制《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办公电脑回收再使用规范》两项国家标准 [9] - 2024年牵头制定《办公电脑回收再使用规范》团体标准 参与《实物租赁术语》行业标准和《二手电子产品可用程度分级规范》国家标准 [9]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 通过再制造技术延长百万台级IT设备使用周期 2024年净碳减排量超83740吨 [10] - 向广东乡村学校捐赠教学电脑并提供技术支持 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和教育赋能 [9][10] - 2024年底作为中国DaaS行业唯一代表出席COP29中国角主题边会分享循环经济实践 [11]
中国动力: 中国动力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46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6.51亿元,同比增长11.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9亿元,同比增长93.35%,主要受益于船舶行业增长势头、柴油机板块销售规模扩大、产品价格提升及成本控制措施见效 [9][15] - 新签合同339.19亿元,同比增长25.42%,手持合同627.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显示订单储备充足 [9] - 拟实施中期分红每10股派现0.8161元(含税),合计1.84亿元,延续股东回报政策 [1][2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76.51亿元(+11.22%),营业成本230.92亿元(+5.36%),毛利率提升4.80个百分点至16.37% [15] - 归母净利润9.19亿元(+93.35%),扣非归母净利润8.65亿元(+106.39%),因柴油机及船用机械板块量价齐升 [9][15][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2.88亿元(+10.91%),因订单交付增加及收款改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4.65亿元(-91.87%),因定期存款增加;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1.36亿元(-12.77%),因分红支出 [15] - 货币资金416.05亿元(+10.20%),合同负债232.14亿元(+12.02%),反映预收款增长及资金充裕 [15] 业务板块表现 - 柴油机板块:低速机交付台套数同比增长18%,新接台套数同比增长47%;中高速柴油机交付台套数同比增长35%,新接台套数同比增长32% [10] - 船用机械板块:锚绞机交付台套数同比增长11%,新接台套数同比增长26%;舵机交付台套数同比增长26%,新接台套数同比增长61%;吊机交付台套数同比增长375% [10] - 应用产业:燃气轮机新接台套数同比增长56%,铅酸蓄电池新接只数同比增长1.7%,锂电池新接功率同比增长20%,偏航变桨新接台套数同比增长62%,风电齿轮箱新接台套数同比增长81% [10] 行业与市场地位 - 船舶行业持续增长,公司为国内海军舰船动力主要供应商,在防务领域占据细分市场领先地位(如汽轮机装置100%份额) [3][13][14] - 民用领域:低速柴油机国内市场份额领先,具备MAN、WinGD全系列制造能力及双燃料(LNG、甲醇等)技术;中高速柴油机在应急发电等细分市场领先;化学动力产品适配奔驰、宝马等高端车厂 [5][6][7] - 新兴领域布局:锂电储能聚焦家庭与风光储能,核电业务覆盖特种阀门、辐射监测(KRT系统市占率领先),工业齿轮箱打破国外垄断 [8][14]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柴油机技术:交付甲醇双燃料低速机10X92DF-M-1.0-LPSCR、8S50ME-C9.7-GI-HPSCR双燃料发动机等,推进低碳零碳转型 [10][21] - 化学动力:推出118款海外适配电池产品及5款驻车空调用电池,提升市场适配性 [10] - 机电配套:完成偏航变桨第三代产品在金风科技的应用,拓展高附加值领域 [10] 公司治理与战略 - 推进发行可转换债券及支付现金收购中船柴油机100%股权,交易获交易所受理,旨在整合动力资产 [11][12] - 完善治理结构:增补董事、聘任总会计师/董秘,优化管理层考核与任期制 [23] - 深化成本工程与供应链建设,三项费用压控见效(销售费用-9.61%,财务费用-69.62%) [15] 行业环境与风险应对 - 全球新船订单2025年上半年显著下降,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低碳零碳技术)及客户维护应对不确定性 [19] - 原材料价格波动通过集中采购、价格联动机制管控;汇率风险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远期外汇合约)对冲 [19][20] - 环保合规投入加大,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法规 [20]
武汉控股: 武汉三镇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14
文章核心观点 武汉控股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稳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主要得益于污水处理业务的稳定表现和水务工程建设业务的显著提升。公司在污水处理领域保持区域龙头地位,并通过拓展外部市场和科技创新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行业层面,环保政策持续支持水务行业发展,为公司带来长期发展机遇。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14.76%,主要因供水业务、污水业务和工程施工业务收入增加 [2][1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9.22%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95亿元,较去年同期改善46.81%,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加 [2][16] - 研发费用0.45亿元,同比增长45.64%,因公司加大科创力度 [16] 主营业务分析 污水处理业务 - 公司是武汉市主城区污水处理行业领军企业,拥有30年特许经营权,总设计处理能力341.61万吨/日(含委托运营2.64万吨/日),同比增长0.61万吨/日 [4][8] - 报告期内处理结算污水53,081万吨,较上年同比增加0.01% [8] - 污水业务收入未披露具体数字,但提及通过厂网一体化提升效能 [11] 水务工程建设业务 - 主要通过工程公司和水务环境公司开展,新增合同金额8.14亿元 [11] - 工程施工收入9.1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0亿元 [11] - 公司加速向水生态环境技术建设工程转型,新签项目包括盘龙城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等 [11] 自来水生产业务 - 经营区域在武汉市汉口地区,总设计处理能力130万吨/日 [10] - 报告期内供水量14,262.47万吨,同比减少5.16%,但售水代销单价由0.55元/吨上调至0.60元/吨 [10][11] - 自来水业务收入0.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89.89万元 [11] 隧道运营业务 - 武汉长江隧道是中心城区重要过江通道,报告期内车辆总通行量1,290.02万辆 [11] - 成功中标海湾隧道运维管理服务项目,合同总金额6,307.33万元,服务期3年 [11] 行业环境 - 污水处理行业受政策支持,2024年出台《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强调厂网一体专业化运维和按效付费 [3] - 水务工程建设行业稳步增长,政策目标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和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 [3] - 自来水生产行业步入成熟阶段,聚焦绿色化、数字化升级,政策要求到2025年建立城市供水全流程保障体系 [3] - 隧道运营业务向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市场空间广阔 [3] 核心竞争力 - 特许经营权和区域市场优势保障排水业务稳健发展 [12] - 产业链协同优势,拓展光伏发电、污泥处理、再生水利用等绿色产业链业务 [13] - 全面的质量安全体系和风险管理能力 [13] - 科技创新能力,多家子公司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顶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 [14] - 信用优势,主体信用等级AA+,评级展望稳定 [14] 资产与投资 - 货币资金13.47亿元,同比减少15.43% [16] - 合同资产5.43亿元,同比增长25.69% [16] - 在建工程增加,主要因民院片区污水优化工程和光伏项目进度推进 [16] - 成立武控(澄迈)城乡污水治理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2亿元,实缴2.80亿元,用于海南澄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 [17]
钱江水利: 钱江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半年度执行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14
数智创新驱动 - 成立数字化中心统筹全公司数字化转型 完成核心信息基础设施与业务系统统建 涵盖机房 SDN网络 OA系统 GIS系统 营收系统等关键项目[1] - 以舟山定海水厂为试点实践全工艺流程智能化 部署AI无人巡检机器人 智能加药系统及数字孪生平台 实现生产调度维护全环节自动化 运营人员缩减三分之一[2] - 工艺模型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 通过智能配泵系统和自动化投药优化方案显著降低水厂能耗[2] - 推进永康污水厂五期智慧污水厂建设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及智能调度技术研究课题完成揭榜挂帅[2] - 基于国内主流大模型搭建企业级知识库 推出AI智能体和智能办公应用 深化AI技术在水务运营核心业务场景融合[2] - 探索光伏 水力透平势能发电等绿电技术应用 初步确定五家单位具备打造零碳水厂和绿色低碳污水厂条件[2] - 永康桥下水厂计划2025年11月完成零碳水厂评审 其余单位2026年陆续进行评审 丽水和宁海公司已启动创建流程[2] 高新技术与行业创新 - 三家分(子)公司系统梳理技术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储备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支撑材料已完成80%收集和规范化整理[3] - 启动7家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 制定研发投入提升和知识产权布局路径 组织预评审机制提升申报材料合规性[3] - 在长三角供水合作发展技术交流会 中国环博会 智慧水务论坛等行业会议详细推介智慧水厂工艺包 包括智慧管网 污水厂智慧曝气及加药等[3] - 浙江省水系统智能调控重点实验室和福建省节水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 完成建设方案编制[3] - 金西农饮水实践基地完成联合授牌 海水淡化技术验证基地与浙江海洋大学达成授牌意向[3] 核心主业优化与标准化 - 完善全周期投资管理体系 通过厂网一体化 农饮水轻带重 高品质饮用水盈利模式创新 TOT特许经营期限延长等路径提高项目收益[4] - 智慧农饮管控平台和单村水站案例获好评 收到松阳县水利局表扬信 并在农村供水保障现场推进会作技术报告[4] - 建设农饮水技术研发试验基地 具备膜设备试验功能 与多家国产PTFE膜供应商沟通 在金西基地进行国产膜试验 初步完成小型供水工程净水设备原型机设计[5] - 打造高品质饮用水品牌"泉域达" 落地6个项目服务3万人 报审4个项目 发布国内首项团体标准及4项企标覆盖建设运维全流程[6] - 形成全域高品质饮用水 公共饮用水 校园饮用水 未来社区饮水 办公区域饮水等多种样板业态[6] - 完成30余台供水流量计校准 举办检漏及供水管道岗位培训暨技能大赛 开展标准化提标达标行动 计划实现生产单元标准化评定全覆盖[6][7] - 制定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手册 实现制度流程化 流程表单化 表单标准化管理升级 健全成本定额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成本费用管控机制[7] 人才与治理机制 - 拟定"春"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和经营管理人才池 加强校企合作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联建 加速科技研发和市场拓展人才引进[7] - 指导分(子)公司开展"三定"方案编制 实现二级子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100%全覆盖[7] - 兰溪水价自9月1日执行 丽水 福建 玉环等子公司推进污水处理服务费定价与核定工作[8] - 编制亏损企业治理工作方案 建立月度跟踪和季度报送机制 漳州常华钱水已扭亏为盈[8] 资金与股东回报 - 设立募集资金专项账户 加强资金使用监督 披露2024年度和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8][9]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5元现金红利 总额140,206,224.50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65.14% 较2023年度增长98.59%[9] 信息披露与投资者关系 - 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组织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和智慧水厂参观活动 回答上证E互动问题21次 接待机构投资者2次共10人[10][11] - 修订《公司章程》部分条款 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召开多次会议 有效发挥独立董事作用 提高治理能力[11]
固德威: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11
核心观点 公司基于行动方案积极提升经营效率、强化市场竞争力和保障投资者权益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723万元 总资产较上年末略增0.80% 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市场拓展实现业务增长 并注重ESG管理和投资者回报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1659.80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723.26万元 [1] - 报告期末总资产额为80.16亿元 较上年末略增0.8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27.11亿元 较上年末略降1.43% [1]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已授权知识产权687项 其中发明专利18项 [2] - 报告期内新增已授权知识产权72项 包括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5项、外观设计专利14项和软件著作权5项 [2] - 研发人员共1176人 占公司总人数28.24% 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035人占研发人员总数88.01% [12] 产品开发与升级 - 全新升级SDT G4系列光伏逆变器在性能、设计、兼容性及智能化维度实现突破 [2] - 成为全球首家获得TÜV莱茵工商业光伏逆变器低噪音性能专项认证的企业 [2] - 智慧能源WE平台新增功能7项 优化功能22项 并升级为光储融合版本 [3] - 发布原装绿电解决方案 推动家庭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3] - 自主研发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 采用云边端架构 支持秒级实时调控 [4] - 推出北极系列、银河系列、旭日系列和天玑系列等光电建材产品 [6][7] - 天玑系列是首款立面光电建材产品 实现建筑节能和高效产能融合 [6] - 热泵产品荣获中国供热展热泵产品创新奖等多项奖项 [8] 项目与合作伙伴 - 方厅水院项目采用旭日系列光电建材 总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 全年发电量可覆盖建筑群自身用电需求 [7] - 与广德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推进城市级虚拟电厂建设 [5] - 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 基于智慧能源WE平台和通义大模型探索新能源数字化大模型关键技术 [5][6] 市场拓展与销售 - 逆变器销量约为39.95万台 其中并网逆变器销量约为36.63万台 储能逆变器销量约为16.23万台占比40.63% [9] - 境内逆变器销量约为23.72万台占比59.37% 境外销量约为16.23万台占比40.63% [9] - 储能电池销量约为214.47MWH 国内户用分布式系统销量约为647.91MW [9] - 产品覆盖户用、工商业及大型电站等场景 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功率范围0.7kW~350kW 光伏储能逆变器单机功率3kW~200kW [11] 荣誉与认证 - 被彭博新能源财经评为全球一级逆变器制造商 [10] - 入选全球新能源ESG百强榜 [10] - 荣获北极星杯虚拟电厂优秀案例奖、智能微电网应用实践奖等奖项 [5][6] - ESA系列工商储户外一体柜产品荣获2024年度新型储能优秀产品奖 [10] - 天玑系列光电遮阳产品及智慧能源大厦分别荣获2024年度建筑节能行业创新型产品和项目奖项 [7] 公司治理与ESG - 修订新增数项公司制度 完善治理结构 [13] - 连续四年发布中英文ESG报告 展现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实践成果 [14] - 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推进ESG管理创新实践 [14] 投资者关系 - 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882246股 占总股本0.36% 回购成交最高价42.00元/股 最低价40.49元/股 成交总金额3633.73万元 [16] - 举办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并通过多种渠道与投资者沟通 [15] - 制定合理利润分配方案 保障股东利益 [15]
新天然气: 新天然气-2025半年报
证券之星· 2025-08-30 00: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38亿元,同比增长4.4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2亿元,同比增长2.81%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99亿元,同比增长27.37% [2] - 总资产218.06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9.37%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35%,较上年同期减少0.64个百分点 [2] 天然气产量与销售 - 并表范围内全口径天然气总产量12.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5.33% [13] - 潘庄区块煤层气产量5.21亿立方米,同比减少7.13%,平均销售价格2.11元/立方米,同比增长3.94% [13] - 马必区块煤层气产量4.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29%,平均销售价格1.88元/立方米 [15] - 喀什北区块天然气产量2.09亿立方米,同比减少24.55% [15] - 新疆城燃业务天然气销售量4.38亿立方米,同比减少0.45% [16] 业务板块进展 - 潘庄区块累计产气量突破100亿立方米,成为国内首个百亿方级中外合作煤层气区块 [21] - 山西通豫管道于2025年5月恢复运营,潘庄、马必区块联络线工程完成90%,预计三季度具备管输条件 [17] - 河南LNG工厂通过多种气源组织提升业务量,开展委托加工、管道气贸易等业务 [17] - 新增煤矿瓦斯综合治理总承包业务和煤层气参数井科研项目合作 [19] 资源储备与勘探 - 三塘湖矿区探矿权面积109.28平方公里,详查初稿显示可采煤炭资源量近18.6亿吨 [4][22] - 喀什北区块第二指定区资源量评估显示天然气超千亿方、原油超亿吨 [22] - 贵州丹寨区块页岩气资源量估计500-1000亿立方米 [22] - 完成三塘湖区块二维地震成果验收和详查报告初稿,预计11月底获取勘探报告备案证明 [18] 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 - 国内首个"深部煤制气产业化示范区"在甘肃庆阳落地,推进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产业化 [6][18] - 三塘湖项目规划煤炭分级分质利用、煤制气及"煤层气+煤炭原位气化"共采项目 [4] - 通过西气东输管线实现与全国管网对接,构建通往高价值市场的稳定通道 [5] - 形成甜点区评价、水平井钻井、储层改造等核心技术体系,首创多分支水平井商业化开发煤层气 [23] 政策与行业环境 - 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政策延续实施(2025-2029年),对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开采给予支持 [19] - 国家持续推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奖补 [3] - 新疆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公司联合地方国企布局煤炭全产业链 [4] - 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但结构优化,非常规天然气成为产量重要增长点 [3]
成都高新区这两家企业上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搜狐财经· 2025-08-30 00:03
全国工商联2025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 成都高新区通威集团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5位 [1] - 四川冶控集团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28位 [1] - 两家企业同时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通威位列第19位 冶控集团位列第164位 [5] 通威集团业务布局 - 集团实现水产饲料、高纯晶硅、高效电池三大领域全球领先 [7] - 高纯晶硅年产能超90万吨 电子级多晶硅实现批量出口 [9] - 太阳能电池业务拥有全球最先进工艺技术和最大生产规模 [10] - 首创"渔光一体"模式 累计建成56座基地 装机规模达4.79GW [12] - 连续三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为全球唯一同时深耕农业与光伏的企业 [7][14] 四川冶控集团核心竞争力 - 采用全废钢电弧炉工艺 吨钢能耗与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50%和75% [17] - 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500万吨 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 [17] - 年产能达1149万吨 为国内首家千万吨级民营短流程炼钢企业 [18] - 产品应用于川藏铁路、向家坝水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 [19] - 规划2030年产能突破2000万吨 产业链总产值超千亿元 [20] 成都高新区民营经济发展 - 2024年上半年新设民营企业2.52万户 [20] -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40.1亿元 [20] - 通过"亲清在线"平台提升企业服务效能 [20]
浙富控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6.8% 双主业战略成效显著
中证网· 2025-08-29 21:5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6.42亿元 同比增长3.22% [1] - 净利润5.66亿元 同比增长16.80% [1] 行业背景 - 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深化和新型电力系统加速建设推动行业发展 [1] -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和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 业务战略 - 坚持清洁能源装备+危废资源化双主业发展战略 [1] - 两大业务板块协同效应显著 形成独特市场竞争优势 [1] - 采用多区域布局+规模化处理+深度资源化经营模式 [2] 清洁能源装备业务 - 采用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服务一体化经营模式 [1] -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 - 水电设备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 [1] - 抽水蓄能机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1] 危险废物资源化业务 - 通过全资子公司申联环保集团运营 [1] - 构建收集-贮存-无害化处理-资源深加工全产业链业务模式 [1] - 在浙江 江西 江苏等多地建设先进无害化处置基地 [2] - 依托自主研发技术实现有价金属高效提取和产品化 [2] - 资源化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 [2] 技术创新 - 拥有技术专利378项 其中发明专利83项 [2] - 在抽水蓄能 核电装备 危险废物深度资源化等领域持续创新 [2] - 技术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2] 未来发展方向 - 锚定清洁能源+大环保发展战略 [2] - 深入探索核聚变装备等新领域新方向 [2] -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加快产能布局优化 [2] - 推动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 [2] - 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升运营效率 [2] - 培育新发展动能 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 企业荣誉 - 蝉联2025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 [1]
特变电工2025年半年报:四大产业协同增效 在逆境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8-29 21: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4.01亿元 同比增长1.12% [1] - 利润总额44.23亿元 同比增长15.62% [1] - 归母净利润31.84亿元 同比增长5% [1] 输变电业务 - 国内输变电市场签约273亿元 同比增长14.08% [2] - 国际市场输变电产品签约超9亿美元 同比增长88.10% [2] - 特高压试验制造基地、超特高压GIS智能工厂等产能项目投产提升履约能力 [2] - 成功参与陇东—山东等三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及750千伏环塔输变电工程 [3] - 在澳大利亚、沙特等国家实现单机出口大幅增长 [3] - 为全球50多个国家提供电网一揽子解决方案 [4] 新能源业务 - 多晶硅单位成本大幅下降 市场竞争力提升 [5] - 逆变器出货量同比增长40% [6] - 成功研发4.5kV/2kA柔直换流阀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6] - 灵活调整风光资源开发策略 加快优质项目获取与转让 [6] 能源产业 - 火电发电量72.59亿千瓦时(不含自备电厂) [6] - 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加速建设 进度超前 [6] - 配套开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绿色能源耦合项目 [6] 新材料业务 - 高纯铝、电子铝箔及铝制品销量与收入同比大幅增长 [7] - 持续优化生产工艺 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 [7] - 完善"资源—材料—应用"一体化产业链布局 [7] 技术创新与研发 - 22项新产品通过鉴定 其中16项达国际领先水平 [8] - 126kV真空环保型GIS完成武汉20个间隔项目并送电运行 [8] - 1000千伏低噪声电抗器噪声降至62分贝 刷新行业纪录 [8] 可持续发展 - 能源管理与气候变化投入超4亿元 [9] - 节能项目年节能量14.48万吨标准煤 相当于减碳37.66万吨 [9] - 提升绿色电力使用比例 打造零碳园区标杆 [9] - ESG评级持续提升 [9] 行业机遇 - 国内用电量单月突破1万亿千瓦时 中电联预测2025年用电增速5%-6% [4] - "十四五"期间规划19条特高压线路建设 [4] - 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外送通道与负荷中心受入工程推进 [4] - 雅下工程启动带来长周期产业链机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