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乡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陕西日报· 2025-05-27 07:01
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 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2] -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 [2] - 加紧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 - 促进城市能级提升、县域经济壮大和乡村全面振兴 [2] - 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秦百姓 [2] 绿色低碳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 - 筑牢秦岭、黄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等生态屏障 [2] - 深化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用地结构调整 [2] - 加快建设美丽陕西 [2] 对内对外开放与改革开放高地 - 做强做优开放平台通道产业 [2] - 提升开放型经济质效 [2] - 不断打开发展新天地 [2]
山东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的规律和路径
中国经济网· 2025-05-26 13:48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及其提档升级 - 会议聚焦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及其提档升级 旨在推动理论创新 政策建议与实践应用的良性互动 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山东经验和中国智慧 [1] - 从总论 分论 专论三个方面系统解读《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及其提档升级》的主要内容 阐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的理论框架建构 实践经验总结和具体实现路径 [1] - 课题组将继续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 深入探索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的规律和路径 [1] 乡村振兴重点任务 - 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片区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发展的四大重点任务 [1] - 自然环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以技术创新破解农业发展难题 [1] 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 山东乡村产业的综合实力与重要发力点和着力点 [2] - 文旅融合 村貌优化 品牌构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2] - 构建乡村金融服务体系 推动科技赋能农村金融 [2] 国家治理研究院定位 - 聚焦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 [2]
沃野千重浪 中原正担当
河南日报· 2025-05-25 07:26
粮食生产与安全 - 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2024年夏粮总产757.14亿斤位居全国第一,全年粮食总产1344亿斤位居全国第二 [7][22] - 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8%,2024年计划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00万亩以上 [8] -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45%,中原农谷每年为全国提供优质种子45亿斤(冬小麦供种占全国50%) [11]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高出全国14个百分点),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15] 现代农业产业链 - 农产品加工能力突出:生产全国1/2火腿肠、1/3方便面、1/4馒头、3/5汤圆、7/10水饺、4/5酸辣粉 [20] - 累计创建9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3个农业产业强镇 [22] - 拥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84家(其中国家级122家),双汇覆盖全国100多万销售终端,标点食品面点产品国内市场覆盖率超90% [25] - 正阳县花生年产量50多万吨,40%原料通过鲁花集团全自动生产线实现增值(每小时灌装6000桶食用油) [22] 种业与科技创新 - 中原农谷汇聚67家高能级平台,与国际科研机构合作构建种业创新生态圈 [11] - 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落地河南,洛阳一拖推动"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农机发展 [14] - 全省1.3万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片"技术服务活动,打通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13] 农业社会化服务 - 全省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超20万家、家庭农场超27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7万个 [17] -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2.28亿亩次,舞阳县农机合作社服务周边2.3万亩麦田 [16][17] 品牌与区域发展 - 构建"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三级体系,推动杞县大蒜、西峡香菇等土特产品牌化 [26] - 通许县年产酸辣粉7.2亿桶(中国酸辣粉之都),带动6.1万人次就业 [29] - 西峡县"菌果药旅"产业链带动3万农民从事旅游业,平舆县产业链群带动9万农户年人均增收3万元 [29]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杭州日报· 2025-05-24 11:48
政府工作报告审议 - 各代表团一致认为2024年以来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 统筹推进各项事业 成绩振奋人心 [1] - 政府工作报告紧密围绕中央和省委 市委决策部署 站位高远 务实严谨 工作目标重点突出 清晰明确 [1] 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草案 - 《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草案)》逻辑清晰 框架合理 举措明确 从多个方面提出针对性 前瞻性规范 [2] - 草案对杭州擦亮生态文明之都金名片具有重要意义 [2] 代表团审议建议 - 审议围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出建议 [2] - 审议涉及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复兴 城乡融合发展等实际意见 [2]
刘非参加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联组会议
杭州日报· 2025-05-23 10:22
高质量落实与高水平谋划 - 核心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实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总体部署 [2] - 重点工作包括紧盯年度目标任务抓进度、补短板、破难题,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2] - 强化省会担当意识,以"经济大市挑大梁、省会城市当头雁"为工作标准 [2] 十五五规划编制方向 -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作为重中之重 [2] - 战略举措包括打开内需空间、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内外高效联动 [2] - 重要路径是以新时代"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 [2] - 基础保障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2] 政协履职重点 - 围绕"高质量落实"和"高水平谋划"发挥人才智力优势 [3] - 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3] - 目标是为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汇聚力量 [3]
刘非参加萧山代表团审议
杭州日报· 2025-05-23 10:22
政府工作报告与战略部署 - 政府工作报告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对杭州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 [2] - 报告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清醒,部署工作重点突出,彰显"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忠诚之志和"勇挑大梁、先行示范"的省会担当 [2] 萧山区发展定位与任务 - 萧山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 [1] - 落实省委"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总体部署,扛起大区担当,为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更大贡献 [1] 产业发展与创新 - 紧抓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科创引领、数实融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3] - 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擦亮民营经济金名片 [3] - 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区,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上干在前、走在前 [3] 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 - 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持续放大"千万工程"源起地优势 [3] - 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全域优享 [3] - 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在深化共同富裕先行探索上干在前、走在前 [3] 干部队伍建设 - 坚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3] - 大力弘扬"六干"作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践行为民造福政绩观,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上干在前、走在前 [3]
奋发有为 扎实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全省三农战线引发热烈反响
河南日报· 2025-05-23 07:55
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 - 河南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用不到6%的耕地生产全国近10%的粮食,小麦产量占全国超1/4 [3] - 确保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全力保障夏粮颗粒归仓,组织机械抢收和烘干晾晒 [2] - 通过抗旱保粮、"一喷三防"等措施应对旱情,力争重旱麦田少减产、轻旱麦田保稳产、无旱麦田多增产 [3][7] 农业科技与现代化 - 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小麦品种,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7] - 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改进收获机械性能实现减损,研发应急机械应对灾害 [7] - 构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服务田间生产实际需求 [8] 农业产业链延伸 - 推动面、肉、油、乳、果、中药六大产业联盟发展,构建"航母式"产业集群 [9] - 河南食品加工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但存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问题,需科技赋能提升 [10] - 桐淮茶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1万余亩茶叶基地,年效益超1亿元 [10][11] 乡村建设与产业融合 - 培育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探索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模式 [12] - 济源示范区推进城乡融合,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13] - 娄家沟村发展高山养殖海鱼产业年产值2400万元,探索"农业+旅游+深加工"模式 [13][14]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河南日报· 2025-05-23 07:55
高质量发展战略 -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1] - 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需要提升发展质量,否则量的增长不可持续 [1] - 河南作为经济大省需落实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国家战略 [1] 制造业升级 - 洛轴集团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生产9大类3万多种轴承产品,支撑中国制造 [2] - 比亚迪郑州工厂每分钟下线1辆新能源汽车,2023年产量达54.5万辆 [2] - 河南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夯实实体经济根基 [2] 科技创新与农业 - 中原农谷聚焦种业攻关,全年培育178个新品种 [2] - 郑州机场货机起降频率达每2分钟1架次,体现物流枢纽地位 [2] - 需加强种业等"卡脖子"技术突破,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3] 产业规划与开放 - 2024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关键年 [3] - 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河南正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3] 文旅与生态 - 河南将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 [3] - 需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3] - 历史文化资源将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 [3]
验瓜师走红折射乡村新职业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5-20 06:05
乡村新职业涌现背景 - 乡村新职业加速涌现源于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产业融合[1] - 农业产业链完善和业态繁荣推动新职业产生[3] - 一二三产业融合尤其是农文旅融合显著增加新职业需求[3] 典型新职业案例 - 验瓜师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代表职业 旺季日验瓜量达上万次[1] - 验瓜师月收入可达3万元 需掌握种植知识和品种特点[1] - 人社部拟发布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 包括牲畜经纪人等涉农职业[2] - 农村AI训练师 民宿管家 乡村规划师等新兴职业不断涌现[2] 新职业发展特点 - 新职业覆盖农业细分领域 如制种经纪人 天敌昆虫技术员等[3] - 城市新职业如全媒体运营师 研学旅行指导师向乡村延伸[3] - 新职业具有"乡村所缺 市场所需"的共同特征[3] 新职业影响效应 - 形成"产业发展 职业衍生 人才助力"的良性循环[1][3] - 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 如浙江"乡村运营师"岗位[3] - 帮助传统农民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3] - 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3] 政策支持方向 - 需因地制宜制定区域特色政策措施[4] - 完善新职业评价体系和支持体系[4] -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4]
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大家手笔)
人民日报· 2025-05-20 06:01
改革方法论 - 强调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策略 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改革 同时鼓励试验突破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1][2] - 历史实践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成功实现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政府与市场等多重矛盾统一 创造1+1>2效果 [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体制层面改革举措 包含既有政策完善和新试点探索 需强化政策一致性评估机制 [4] 经济改革成果 - 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30万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 连续10多年居全球首位 [2] -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建成全球最大教育、社保、医疗体系 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改善 [2] 重点改革领域 宏观经济治理 - 建立消费、投资、出口增长长效机制 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 财政侧重结构优化 货币侧重总供求平衡 [5] - 需提高规划科学化水平 完善宏观政策一致性评估机制 增强部门间沟通反馈 [5] 农业农村改革 - 城乡二元结构亟待破除 《决定》部署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统筹工业化、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6]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提出缩小城乡差距 改革将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 为经济提供新动能 [6] 科技创新改革 -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一体化改革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 [7] - 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为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