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
搜索文档
百果园主理人,先被消费者教育了
搜狐财经· 2025-08-13 11:38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3.91亿元,为近五年来首次净利亏损 [4] - 毛利率从11.5%下滑至7.4%,券商预计2025年亏损将在2.4亿至2.8亿元,2026年才有望盈利 [4] - 零售门店数量从上年减少966家至5127家,平均每天关店2.6家,付费会员减少31.7万人至85.4万人,降幅达27.1% [5] 公司战略与运营动态 - 董事长公开表示"不迎合消费者"并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但公司在战略会上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并推出6.9元/斤的平价系列产品 [1][5] -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0余次,同时推出低价产品系列,但高端产品线因农残超标问题(12%批次阳光玫瑰葡萄检出问题)遭遇形象危机 [1][19] - 加盟模式面临挑战,加盟商回本周期漫长且盈利困难,部分门店出现优劣混卖、变质水果再加工等问题 [12][17] 市场竞争与行业环境 - 水果零售行业面临社区团购平台(朴朴、美团优选等)低价竞争,以及电商平台和零售巨头(山姆、盒马)的冲击 [20] - 公司市场份额仅占1%左右,利润率骤降至-3.89%,行业整体陷入低利润困境 [19] - 消费趋势从"消费升级"转向"性价比战争",公司高端化叙事面临挑战 [21] 品牌与消费者关系 - 公司因高管言论陷入舆论危机,被消费者批评"爹味"教育,与钟薛高、巴奴火锅等品牌类似事件形成类比 [2][3]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3091条投诉,涉及水果质量、服务差、缺斤少两等问题 [17] - 品牌曾通过"不好吃三无退货"服务标准建立高端形象,但实际执行中因加盟商压力导致品控下滑 [8][14] 公司历史与发展历程 - 创始人从400元起步,通过全球直采、冷链物流和标准化分级模式打造中高端品牌,巅峰时期会员超9000万,复购率45% [6][10] - 2015年获得天图A轮投资后提出"万店计划",目标年销售400亿元,2023年港股上市时市值近百亿港元 [9][10] - 公司曾为品控收回加盟店,后为规模扩张重新开放加盟,但加盟体系盈利难题持续存在 [11][12]
星海S7的“逆袭剧本”
经济观察网· 2025-08-12 20:16
文章核心观点 - 星海S7通过三大硬核技术底牌和东方美学设计 在10-12万元级新能源车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 以务实策略破解消费者"高端体验与亲民价格"的需求悖论 [1][8][13] 技术优势 - 风阻系数达到全球量产车最低的0.191Cd 较小米SU7的0.195Cd更低 通过20多轮300多个优化方案和100多小时风洞测试实现 每降低0.01Cd可提升续航6-8公里 [3] - 采用马赫超级增程系统 搭载缸内直喷技术使发动机热效率达43.5% 油电转化效率3.55kWh/L 馈电油耗4.89L/100km 城市通勤每公里成本0.12元 [4] - 车身采用75%高强度钢 较同级60%更高 A/B柱使用15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 地板采用"目"型结构设计增强刚性 [7] - 铠甲电池3.0通过10mm钢针穿刺测试(国标要求5-8mm)和IPX9K认证 可承受80℃热水与8000Kpa水压 配备24小时云监控系统 [7] 产品性能 - 增程版纯电续航235km 满油满电综合续航1250km(北京至上海1213km无需补能) 纯电版电耗11.9kWh/100km刷新中大型新能源车记录 [3][4] - 零百加速6.67秒 转弯半径5.45米为同级最小 纯电版实测续航南方近500km/北方超400km [14][15] - 配备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含17项主动安全配置 全系标配热泵空调可提升冬季续航约15% [15] 设计特点 - 获得美国好设计奖、亚洲设计奖及亚太IAI设计奖三大国际奖项 采用"行云流水"设计语言 [9][11] - 前灯灵感源自瀑布诗句 尾灯由208颗灯珠构成水域流光效果 采用双曲面水滴造型降低风阻 [9] - 内饰采用"云游四海"风格 云锦座椅含8层材质和90mm坐垫 98%材料可回收 [10] - 配备1.9㎡观云天幕 27处智慧储物空间 513L后备箱可拓展至1303L 轻松容纳露营装备 [11] 市场策略 - 纯电版起售价10.99万元 增程版12.99万元 八月限时优惠价8.99万元起 [14] - 全系标配倒车影像、无钥匙进入、全景天幕等高配功能 提供最高10万元5年长贷2年0息金融政策 [14] - 二季度销量环比增长358% 成为细分市场增速最快车型 [15] 用户定位 - 针对20岁+群体提供运动操控性 30岁+家庭用户注重空间舒适性(可变1.8米星空大床)和经济性 40岁+用户关注安全与续航 [14][15] - 通过成本精准投放高感知配置(如FSD逍遥悬架、云锦座椅)而非激光雷达等炫酷科技 实现技术平权 [8][12][15]
最低3元/杯、和6家蜜雪PK,这家“神店”营收连涨13年
36氪· 2025-08-12 10:11
公司商业模式 - 产品价格定位极低 提供2元鲜奶冰淇淋 3元茉莉翠芽 4元柠檬水等低价产品 杯均价维持在6-7元[1][5] - 门店网络覆盖400多家 其中安阳地区180家 60%位于县城 40%位于乡镇 实现安阳地区0闭店率[3] - 采用高密度区域深耕策略 拒绝全国扩张 优先在乡镇市场布局后再进入县城和地级市[21][23] 产品策略 - 产品开发注重差异化口感 通过捶打柠檬20-30次使柠檬水呈现浑浊状态以提升风味[11] - 60%产品使用统一茉莉茶底降低运营成本 但通过不同萃取方式实现口味差异化[13] - 原材料采购坚持品质导向 冰淇淋使用0植脂末乳粉 鲜果茶采用定点采购的冷冻水果[11][13] - 年上新频率较低仅3-7款 坚持"碰见好的产品才会上"的精选策略[5] 运营管理 - 采用精细化督导体系 每个督导仅管理20家门店 远低于行业30-50家的管理幅度[18] - 创始人持续13年亲自主导采购和研发 对产品所有环节进行决策[18] - 坚持口碑营销而非广告投放 招商团队仅3人且2人负责审核 依赖熟人社会口碑裂变[15][17] 市场表现 - 单店日均营收3000多元 部分门店日均营收过万 最高日销2000杯[1][3] - 在6家蜜雪冰城包围下仍实现连续13年营收增长[1] - 爆款产品茉莉霸王桶(18.8元含1.5L水杯)累计销售数十万杯 形成重复消费模式[8] 目标客群 - 核心客群涵盖村里大妈 货车司机 外卖小哥等基层消费者[5][8] - 3元茉莉翠芽成为农村赶集必买单品 满足低决策成本消费需求[1][5] - 产品设计考虑实用场景 提供免费加热水 1元加冰水等服务吸引固定客群[8]
2万元月薪吃不起水果?百果园董事长称这么多年走在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百果园称被人有意截取
搜狐财经· 2025-08-11 21:10
公司管理层言论争议 - 董事长余惠勇在视频中表示"不会去迎合消费者"并强调消费者自主选择[1] - 相关言论被网友批评为"居高临下"和"脱离市场"[4] - 公司回应称视频遭有意截取 否认存在教育消费者的意图[4] 财务表现恶化 - 2024年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滑9.8%[4] - 毛利7.6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1.9%[4] - 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 录得-3.86亿元[4] 门店运营状况 - 2024年净减少门店965家 日均关店2.64家[4] - 经历大规模门店关闭潮[4] 产品质量与价格争议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腐烂水果制果切 隔夜果贴新标签售卖等问题[4] - 社交媒体出现"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等热议话题[4] -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4次 显示公司战略转向[4] 营销策略调整 - 自2023年8月起每月精选1-2款高品质果品以极具性价比价格"报恩"消费者[4] - 公司实际运营朝"迎合消费者对低价的需求"方向转变[4]
从“水果茅台”到关店近千家,百果园不迎合的代价有多大?
搜狐财经· 2025-08-11 20:49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董事长余惠勇强调商业分为利用消费者无知和教育消费者成熟两种模式 公司选择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径 不会降低品质来迎合市场[2] - 公司定位中高端市场 曾立志做水果界的茅台 销售水果中约70%为中高端产品 在供应链 品控和门店装修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维持高端形象[4][5] - 面对业绩压力 公司于2024年下半年推出好果报恩活动 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和降低毛利率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5次 显示战略调整[12]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公司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滑9.8% 毛利7.6亿元 同比下滑41.9% 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为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净利亏损[3][5] - 2024年门店总数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 较2023年末6093家减少15.85% 其中加盟店减少965家 直营店减少1家 日均关店2.64家[3][7] - 线上渠道销售额35.38亿元 同比增长13.7% 占总销售额比例34.4% 较2023年29.6%提升4.8个百分点[12]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信任 - 公司多次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 包括2022年变质水果切块售卖和2024年315期间员工无健康证操作 车厘子等级篡改 隔夜果更换标签等事件[9] - 黑猫投诉平台截至8月10日有近3000条投诉 主要涉及水果品质问题 坏果不赔和价格虚高[11] -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 网友普遍反映同类水果在其他店铺更便宜 有消费者购买四个进口樱桃李花费51元后表示不再购买[4]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公司面临水果零售业竞争加剧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双重挑战 同时受自身经营周期调整影响[6] - 公司曾计划未来十年实现营收突破千亿元和线下门店超过万家目标 但当前经营状况使该目标实现难度增大[8] -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对水果品质 价格 服务要求提升 公司需在品质管控和食品安全方面加强才能重新赢得信任[13]
月薪两万吃不起的百果园,去年关店近千家
商业洞察· 2025-08-11 17:23
核心观点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引发网络热议和消费者反弹[4] - 公司从品质标杆转变为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高价低质现象强烈不满[7][8][9] - 2024年公司出现营收利润双降,亏损3.91亿元,关店966家,市值蒸发71.5%[26][29][30][36] 公司发展历程 - 2001年以400元起家,2002年首家门店单日销售额1.8万元,单月突破40万元[12] - 定位中产家庭,承诺"不好吃退款",通过精细分级定价获得市场认可[12] - 2023年上市首日市值达94.74亿港元,2024年底降至26.94亿港元[36] 产品质量问题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武汉门店将腐烂水果制作果切,隔夜水果贴"新鲜"标签售卖[13] - 2022年被曝售卖隔夜果切和即将变质水果,涉事门店停业整顿[15] - 消费者投诉包括发霉荔枝(50多元/盒)、变质橘子、果切中含塑料碎片等[16][17][20]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亏损3.91亿元[30] - 门店总数从6093家减少至5127家,日均关店2.6家[32] - 付费会员减少31.7万人至85.4万人(降幅27.1%)[34] - 2019-2023年营收分别为89.76亿/88.54亿/102.89亿/113.12亿/113.91亿元[28] 战略与市场反应 - 财报24次提及"性价比",战略从"好吃"转向"高品质与高性价比"[27] - 每月推出1-2款高性价比产品,实际行为与"不迎合"言论形成反差[28] - 股东频繁减持,常务副总裁持股比例从7.43%降至4.05%[36] - 面临社区团购、连锁生鲜店和超市的激烈竞争[36]
百果园财报曾25次提性价比(中新经纬)
新浪财经· 2025-08-11 16:23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仅包含免责声明,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新闻内容、数据或分析。因此,无法提取任何关键要点。
百果园董事长“雷语”炸翻舆论 深陷闭店、食品安全等泥潭
经济观察报· 2025-08-11 12:18
公司舆情与品牌形象 - 公司董事长余惠勇称"不会去迎合消费者"并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引发舆论批评 被指"居高临下"和"脱离市场" [1] - 社交媒体出现"月薪2万吃不起百果园"和"水果刺客"等负面标签 消费者将公司与已破产的钟薛高类比 指责其"高价低质" [1] - 两大投诉平台累计收到4860条投诉 其中黑猫投诉3091条 12315平台1769条 主要涉及烂果 隔夜果 异物和发霉问题 [1] 财务表现与经营数据 - 2024年全年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 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同比暴跌206.7% 为上市以来首次由盈转亏 [2] - 门店数量从2023年6093家骤减至2024年5127家 净关闭966家门店 相当于日均关店2.64家 [2] - 毛利率从11.5%降至7.4% 财报中25次提及"性价比" 公司通过"好果报恩"等低价活动吸引顾客 [2] 食品安全与运营管理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 车厘子等级随意定义 员工无《食品健康许可证》操作即食水果 [2] - "三无退货"政策成本全由加盟商承担 导致部分门店通过销售陈货和次果弥补损失 [2] - 快速扩张导致供应链和品控能力下滑 加盟商盈利困难加剧闭店潮 [3] 战略定位与市场表现 - 公司定位"高品质 高价格"战略失效 出现高端定位与市场需求错位 [2][3] - 忽视下沉市场对性价比的需求 试图通过"教育消费者"维持高端溢价 [3] - 2023年港股上市首日破发 2024年股价跌幅达67% 市值蒸发超80亿港元 [3] 公司背景与业务范围 - 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于深圳 为大型水果连锁企业 [3] - 业务覆盖水果采购 种植支持 物流仓储 品牌运营 门店零售 金融资本等全产业链环节 [3]
百果园董事长回应“水果贵”引热议 2024年首现亏损
环球网· 2025-08-11 12:10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坚持不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片面追求,而是通过教育消费者成熟来传递高品质水果的价值[1][3] - 公司强调水果品质差异大,外观相似的水果品质可能差四五倍,坚守高品质定位[3] - 公司选择通过优化成本降低价格,但绝不降低品质,不会通过做差品质来降价[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除所得税前亏损为3.91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81亿元[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双负增长,分别同比下滑11%、66.06%[5] - 2023年公司营收增速骤降至0.69%,归属净利润增速降至11.88%[5] 运营调整 - 公司自2024年8月启动品类运营体系升级,基于消费者行为数据重构"强流量属性大单品"与"极致性价比应季品"[5] - 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5次,显示公司对性价比策略的重视[5] 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01年,创始人用400块钱创办了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5] - 2023年1月公司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5]
一心想教育消费者的百果园,可能反倒会被市场教育
搜狐财经· 2025-08-11 06:56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定位为高端水果销售巨头 专注于高品质水果供应 坚持不在品质上做让步 [2][3] - 公司战略分为两部分 一是坚守高品质且供不应求的产品定位 二是教育消费者成熟而非迎合消费者 [3] - 公司计划通过零售 To B业务 品类扩展和国际化四大方向实现未来十年营收突破千亿元的目标 [5] 财务表现 - 2023年公司营收达113.91亿元 同比增长0.7% [5] - 2024年公司营收102.73亿元 同比下滑9.8% 净亏损3.91亿元 而2023年同期盈利3.62亿元 [7] - 2024年公司加盟店关闭近966家 市值缩水超80% [7] 市场反应与消费者态度 - 消费者普遍反映公司产品价格昂贵 存在"月薪2万吃不起"等吐槽 并质疑产品质量与价格不匹配 [2][4] - 公司管理层认为消费者"无知"且需要被教育成熟 该言论引发舆论争议和消费者反感 [3][4] - 在消费降级和水果供给多元化背景下 消费者更倾向于高性价比产品 公司高端定位面临挑战 [4][5] 经营策略调整 - 公司在2024年财报中25次强调"性价比" 显示出从高端定位向务实策略的转变 [8] - 公司通过力推高性价比水果来迎合消费者 试图扭转增长困境 [8] - 营收增速持续放缓 2021-2023年同比增速分别为16.22% 9.94% 0.7% 反映高端策略效果减弱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