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海州区打造特色教育新范式
新华日报· 2025-06-05 04:57
特色教育实践 - 连云港市海州区通过系统性规划与创新性实践打造"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的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1] - 孔望山小学将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州五大宫调《草虫》纳入校本课程 学生通过方言演绎增强文化认同 [1] - 板浦高级中学开发"淮盐文化+语文"融合课程 学生习作在省级征文比赛中表现突出 [2] 科技创新教育 - 大庆路小学开设3D打印、机器人编程、无人机飞行等科技课程 培育千余名学生在省级创新大赛获奖 [2] - 建宁小学打造"数字化生态校园" 其跨学科生态课程获评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2] 艺术与文化展示平台 - 海州区教育局通过校园艺术节、诗词大赛等活动实现全员艺术覆盖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14所学校节目登上市级舞台 [3] - 锦屏中心小学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录古今人诗二首》在全国展演中获奖 展现艺术教育成果 [3] 教育体系规划 - 海州区教育局计划持续深化特色教育改革 构建多元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童心与粽香齐飞 广西北部湾航空开展双节主题活动
中国民航网· 2025-06-03 20:44
公司活动与创新 - 广西北部湾航空在端午和儿童节期间推出"文化+飞行"创新模式,通过主题航班和地面活动传递传统文化 [1] - 5月31日GX8909南宁至曼谷航班开展"云端话端午"活动,包括文化讲解、有奖竞猜等环节,成功吸引中外旅客参与 [2] - 5月30日公司园区举办"浓情端午时"下午茶活动,融合党建知识、企业文化和员工福利互动 [4] - 6月1日推出"诗词伴飞,童趣启航"儿童节主题航班,设置诗词朗诵环节,获得家长和儿童积极反馈 [5] 文化传播与品牌建设 - 通过国际航班向东盟地区传播中华文化,成功让外籍旅客了解屈原等文化符号 [2] - 在园区活动中将传统文化关怀与企业温暖结合,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 [4] - 儿童节主题航班成为移动国学课堂,通过经典诗词朗诵培养儿童文化自信 [5] - 公司计划持续推出融合传统文化、特色节日和科技体验的主题活动 [6] 社会影响与行业意义 - 端午主题航班实现文化跨地域传播,让中华文化情韵在东盟上空萦绕 [2] - 儿童节活动创造珍贵亲子互动体验,获得旅客高度评价 [5] - 公司通过系列活动展示了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温度,体现航空业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6]
端午假期广东迎客超2300万人次 同比增长20.6%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6-03 15:40
旅游数据表现 - 端午假期三天广东省累计接待游客2321万人次 同比增长20_6% [1] - 实现旅游收入114_4亿元 同比增长25_6% [1] - 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726_1万人次 同比增长19% [1] - 古驿道沿线重点区域接待游客103万人次 同比增长18_5% [1] -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54_4万人次 同比增长17_5% [1] - 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游客133_2万人次 同比增长16_5% [1] - 重点公共文化机构接待市民游客65万人次 同比增长13_2% [1] 文旅活动特色 - 龙舟赛事覆盖全省21地市 包括广佛深莞等核心城市及粤东西北县域 [2] - 融合传统民俗(起龙 采青 招景)与科技演艺(无人机表演 线上直播) [2] - 热门项目包括广州猎德龙舟宴 佛山叠滘漂移大赛 深圳观澜河国际赛等 [2] - 非遗民俗如叠滘弯道漂移 西樵山半山扒龙船通过赛事焕新 [2] - 乡村龙舟赛吸引超百支队伍 体现乡村振兴赋能 [2] 传播与推广策略 - 采用"大直播+深内容+强互动"模式 实现文化传承与文旅消费双向赋能 [3] - 联合央视推出"粤端午 粤快乐"宣传片及多场直播节目 [3] - 短视频及宣传片包括《佛山叠滘·最燃龙舟》《舌尖上的龙舟味道》等 [3] - 海外推广覆盖新加坡 阿联酋 美国 南非等国户外大屏 [3] - 现场触达452万人次 间接触达3700万人次 形成国内外传播热潮 [3]
内江在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上积极探索 以更强的文化表达轰响发展引擎
四川日报· 2025-06-03 14:14
开幕式上,甜城湖"游"来千米龙灯。内江观察 唐广 摄 开幕式现场的舞龙表演。内江观察 唐广 摄 5月29日,内江甜城湖畔,内江市第十三届大千龙舟经贸文化博览会(下称龙舟节)开幕。开幕式既有华丽的 现代舞美效果,又融合了内江的传统非遗元素,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端午文化盛宴。 近年来,内江在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上积极探索,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以更强的文化表达推动城市精神 文明建设,进而轰响城市发展"引擎"。 构建文化传承的"基因库" 5月18日,内江市市中区文博馆正式对外开放。馆内展陈的184件珍贵文物,涵盖字画、瓷器、青铜器、木雕 等类别,以"石语千年""陶醉人间""翰墨流芳""方寸天地"四大主题展厅为载体,呈现"甜城"跨越时空的文化脉络。 内江历史悠久,自唐宋以来便是四川甘蔗种植与制糖业的核心区域,其"甜城"之名就发源于此。近年来,内 江通过修复糖业历史建筑、建设糖业文化主题展馆等方式,将糖业文明融入城市记忆。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糖业博物馆、非遗展览馆等文旅资源,开展研学活动与专题展览,并计划引入数字化修 复技术,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与创新利用。"内江市市中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千文化"也是内江着力挖 ...
挖掘口述实录与战地家书,海淀镇创演红色史诗剧《山河长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3 12:38
音乐史诗剧《山河长歌:从烽火到星辰》内容概述 - 该剧融合非遗、科技与家国史诗,重构京西红色文化表达范式,以何氏家族五代人命运串联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当代芯片攻坚的百年时空 [3] - 创作灵感源于海淀镇档案馆珍藏的《京西抗战口述实录》及何氏家族捐赠的27封战地家书,剧中情节如"祠堂刻梁护粮种""木船改舰支前"均取材真实历史事件 [3] 剧作结构与艺术特色 - 全剧分为"烽火长歌""曙光初现""铸剑为犁""改革春风""星辰大海"五大篇章,通过五代女性觉醒轨迹勾连时代精神 [5] - 原创民谣《海淀镇札记》歌词"木梁刻忠骨,稻香化星芒"兼具历史追思与科技隐喻,何守义临终握京西稻种与终章"海淀芯"微光形成精神传承闭环 [5] - 通过15支表演团队、15个特色节目构建叙事空间,包含机关团队双声部合唱、六郎庄五虎棍非遗绝技、青龙桥合唱团抗战歌曲等多元艺术形式 [7][8] 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 - 剧中将非遗项目与现代科技意象结合,如老祠堂雕花变芯片线路、古树年轮变火箭燃料舱,体现守正创新理念 [10] - 观众反馈强调该剧让非遗"活在新时代",例如五虎棍少儿表演生动诠释文化传承的动态性 [10]
近镜头·习近平的文化足迹 | “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
新华社· 2025-06-02 10:06
国家版本馆建设背景与意义 - 国家版本馆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被定位为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标志性文化工程 [2] - 建设初心是全面收集保护历史典籍资料,传承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 [2] - 项目体现了盛世修文的文化传承理念,彰显当前阶段的文化保护意愿和能力 [2] 馆藏资源与数字化进展 - 目前典藏版本资源达3400多万册/件,数字资源规模近1PB [4] - 面向基层、民间和海外广泛征集各类版本,同步建设国家版本数字资源总库 [4] - 采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创新展示形式,推动古籍数字化传承 [4] 文化传承使命 - 版本资源承载着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 [4] - 馆内收藏包括汉藏蒙满四种文字大藏经雕版、《四库全书》多个版本等珍贵文物 [2] - 通过"赓续文脉"的使命宣言,彰显新时代国家文化殿堂的职责 [3]
端午假期前两日,四川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近两成 童趣与传统相遇 亲子游成主力军
四川日报· 2025-06-02 09:21
文旅市场数据 - 端午假期第二天全省909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34 72万人次 同比增长14 22% 门票收入4472 1万元 同比增长2 43% [2] - 假期前两日累计接待游客968 07万人次 同比增长16 49% 门票收入7234 74万元 同比增长0 39% [2] - 全省图书馆 文化馆 博物馆当日接待群众80 78万人次 假期前两日累计接待154 92万人次 [2] 亲子游市场表现 - 成都欢乐谷 绵阳仙海旅游度假区 攀枝花鑫岛欢乐世界等景区亲子游客流同比增幅均超80% [4]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推出儿童诗乐演出 自贡方特恐龙王国举办双节主题活动 广安华蓥山旅游区推出特色亲子活动 [4] - 民俗体验 文博场馆 自然探索类亲子旅游产品需求旺盛 [4] 短途游市场趋势 -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游客环比增长81 88% 剑门关景区增长125 96% 碧峰峡景区增长132 95% 元通古镇增长84 46% [5] - 近距离 短行程 慢休闲 优品质的短途旅游成为假期爆款 [5] 文化主题活动 - 成都博物馆举办青铜大展并配套古乐舞表演 还原2400年前礼乐场景 [6] - 凉山州德昌县推出"寻味端午·药韵德昌"主题盛会 融合文化传承与健康养生 [6] - 绵阳三台县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 宜宾长江音悦街推出非遗市集 汉服巡游等活动 [6]
“生态北疆”的“新城实践”
内蒙古日报· 2025-06-02 08:45
生态治理成果 - 新城区实施"三带一区"生态治理模式,落实生态修复用地9.8万亩,种草1.8万亩,完成4.12万亩国土绿化生态绿带改造项目,大青山前坡80%土地实现生态绿化 [7] - 大青山前坡从岩土裸露变为集灌木带、花带、景观带于一体的生态屏障,野生动物种类增加3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蒙古扁桃重现,野狍、黄羊等物种重返 [7][9] - 敕勒川草原通过"土壤改良+植被重构+智能灌溉"技术实现碳汇能力年增3.2万吨,成为智慧化生态修复典范 [9] 文旅产业布局 - 新城区构建"双带联动"全域生态旅游格局,整合大青山高山草原观光带与敕勒川生态草原观光带,形成复合型旅游带 [9] - 2025年开通"草原观光小火车"专线串联景观节点,圣水梁、黄花窝铺等通过生态路、呼和塔拉大街形成交通网络 [9][10] - 沿山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创收约4.51亿元,恼包村吸引游客1600万人次 [13] 产业融合与创新 - 将生态建设与文化传承结合,发展"欢腾的敕勒川"环境歌舞演艺、马舞剧《千古马颂》、甲兰板村研学基地等文旅项目 [11] - 打造"一村一品"都市农业,如讨思浩设施农业、水磨莜麦、古路板花海景观,露营基地因生态特色受游客青睐 [13] - 通过敕勒川半程马拉松赛、麦跑儿童赛等体育赛事及2条"北疆漫游"生态旅游线路丰富业态 [13] 社会经济效益 - 生态建设带动村民增收,如冯林萍等村民直言环境改善带来直接收益 [13] - 形成"处处是风景,村村有产业"的全域绿色产业态势,提供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 [13] - 北疆文化大青山创作基地促进大学生与非遗传承人交流,实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联动 [10]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丨600年龙窑为何“炉火不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1 20:45
行业概况 - 宜兴作为"中国陶都",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前墅龙窑,是目前江苏唯一仍以传统柴烧技艺烧制陶瓷品的古龙窑,每窑可入陶坯8000件左右 [1] - 前墅龙窑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同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 当地陶瓷产业以家庭作坊为主,紫砂壶为主要产品,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1] 生产工艺 - 传统龙窑需添柴烧制40多小时,温度达上千摄氏度,保留明代以来的柴烧工艺 [1] - 现代普遍采用电窑炉技术,温度控制更精准稳定,年减排二氧化碳4万吨、二氧化硫131吨、氮氧化物114吨 [2] - 部分企业接入光伏清洁能源,推动绿色制陶转型 [2] 市场发展 - 丁蜀镇建成紫砂产业抖音直播基地,入驻商家超8000家,直接从业人员5.5万人 [2] - "非遗+直播"模式带动紫砂制品销售近两年大幅增长,开窑仪式直播吸引数百万网友 [2] 文化传承 - 龙窑烧制在传统节庆期间仍会举行,开窑仪式结合舞龙表演形成文化IP [1][2] - 年轻从业者认为龙窑既是传统技艺载体,也是心理文化地标,代表行业根源 [3]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指出龙窑仪式感有助于向年轻人传播非遗文化 [2]
文化盛宴点亮端午佳节
经济日报· 2025-06-01 09:09
端午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 2025年"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包括文艺表演、龙舟竞渡、经典诵读等,展现端午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1] -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广场举行启动仪式,活动聚焦屈原文化、端午习俗,通过"诗意词境""文化文脉""非遗传承""家国情怀"等舞台场景展现传统文化 [1] - 秭归县策划11项文化活动,时间从5月上旬持续至6月中旬,包括端午诗会、集邮展、龙舟大赛等,展现"一个端午三次过"等十大传统端午习俗 [1] 文旅活动规模与形式 -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全省17市州(区)举办1600余场文旅活动,包括200余场非遗活动及600余场博物馆活动 [2] - 山东聊城市冠县烟庄街道举办"粽叶叠夕阳·童心话端午"活动,包含童谣、知识竞答、包粽子等互动形式 [2] - 济南市莱芜区黄河大集融合文化演艺、非遗传承、产品集市,展示非遗文创、手作、特色农产品等端午好物 [2] 地方特色活动与创新 - 济宁市任城区推出传统民俗活动如"粽香南岸·食韵运河",以及现代活动如运河音乐会、慢人生活节,增强文化认同 [3] - 甘肃省高台县大湖湾举办龙舟赛,21支队伍参赛,同时开展品粽子、包粽子等沉浸式体验活动 [3] - 高台县主会场活动以"红色高台·龙腾端午"为主题,开展4个系列17项特色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体育赛事、文化传承等 [3] 文旅融合与品牌打造 - 高台县实施"红色文化+民俗节庆"融合工程,打造端午非遗市集、中秋红色诗词会等品牌活动,累计吸引280万人次参与 [4] - 高台县连续20年举办端午节龙舟赛,从1天体育赛事扩展为3天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吸引当地企业和群众广泛参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