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
搜索文档
雷军发表内部演讲:小米不再是行业新人,没有“新手保护期”
环球网· 2025-05-16 14:28
公司回应舆论危机 - 公司创始人雷军就交通事故引发的舆论危机进行内部回应,强调需以更高标准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 [1] - 三月底的交通事故引发广泛社会反响,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批评,团队初期陷入震惊 [1] - 尽管汽车行业交通事故不罕见,但此次事件对公司的冲击力度超出预期 [1] 公司造车初衷与安全定位 - 四年前决定进军汽车领域时,团队将安全问题置于首要位置 [1] - 汽车团队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小米SU7上市一年多来质量表现优异,在权威机构评测中均获最高分 [1] - 事件让公司认识到公众对企业的期待和要求远超想象 [1] 公司重新审视行业定位 - 过去公司视自身为汽车行业新人与创业公司,但事件促使重新审视定位 [1] - 历经15年发展,公司规模、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已达极高水平,社会和公众要求其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 [1] - 公司在任何产业中不再享有"新手保护期",必须树立更高标准与目标 [1]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明确要在汽车安全领域成为同档车型中最安全的存在 [2] - 目标不仅是合规与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更要以行业领导者姿态打造超越现有行业水平的安全标准 [2] - 公司致力于为用户出行安全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2]
热搜!雷军,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5-16 13:29
小米自研芯片进展 - 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SoC芯片命名为“玄戒O1”,计划在5月下旬发布 [7] - 该芯片是公司造芯10年阶段的成果,被视为突破硬核科技的新起点 [8] - 公司造芯之路始于2014年9月,至今已超过十年 [6] 小米汽车安全与舆论回应 - 公司董事长雷军表示,四年前决定造车时就将安全问题作为首要担忧,对汽车质量安全无比重视 [10] - 近期一起交通事故引发了远超预期的公众质疑和批评,使公司认识到公众对其的期待和要求远超想象 [10] - 公司管理层已召开多次会议,主旨是如何系统性地解决问题,并以更有说服力的经营治理表现回应公众更高要求 [12] 公司战略与未来展望 - 在汽车安全领域,公司的目标不仅是合规或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而是要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做出超越行业水平的安全 [11] - 公司认识到自身规模、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已非常高,需要承担行业领导者的责任,不再有新手保护期 [10] - 公司强调在坚持、韧性、不服输方面具备毅力和耐心,将继续走下去直至被完全证明 [12]
雷军再回应小米SU7事故!称“受到狂风暴雨般质疑和指责”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12:37
公司对交通事故的回应与反思 - 雷军内部演讲确认属实,称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击碎了原有局面,公司受到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管理层一度发懵 [1] - 雷军表示,尽管小米SU7上市一年多来质量是引以为傲的,但该事故让公司意识到公众的期待和要求远超想象 [1] - 公司对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中不幸离世的三位女孩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并向其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表态将用行动回答问题 [2] 公司战略与定位的调整 - 雷军指出15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新人,在任何产业都没有新手保护期,需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1] - 公司目标是在汽车安全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不仅仅是合规或行业领先,而是作为行业领导者做出行业水平的安全 [1] - 公司原计划举办15周年庆典活动,但大部分已取消,过去一个多月是雷军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低落并取消了部分会议和出差 [1][2] 公司对过往发展的总结 - 雷军认为过去5年公司最重要的坚持是技术为本 [1] - 雷军暂停社交媒体互动,静心思考后表示有一些收获 [2]
“令小米受到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雷军回应SU7事故
第一财经· 2025-05-16 12:25
公司发展 - 小米创始人雷军表示3月底的交通事故让公司受到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打击超乎想象 [1] - 公司自视为汽车行业新人,但事件让其认识到规模、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已处于很高水平,需承担大公司和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2] - 15岁的小米在产业中已无新手保护期,需设定更高标准和目标 [2] 公众期待与责任 - 事故让公司意识到公众对其期待和要求远超想象 [2] - 公司要在汽车安全领域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不仅合规且超越行业水平 [2] - 雷军公开表示不回避问题,过去一个多月与管理层和汽车部多次开会,核心议题是系统解决问题并拿出更具说服力的经营和治理表现 [2]
雷军内部演讲曝光
券商中国· 2025-05-16 12:19
小米SU7高速车祸事件影响 - 3月29日晚小米SU7在德上高速发生严重交通事故 导致车内三人遇难 车头撞毁严重并燃烧[1] - 该事故是小米SU7首次发生多人遇难事故 引发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质疑[1] - 公司创始人雷军表示事故影响远超预期 对小米造成重大打击[2][3] 公司对事件的反思与应对 - 雷军承认公众对小米的期待已超越创业公司范畴 需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4] - 公司决定将汽车安全标准提升至超越行业水平 目标成为同档最安全车型[4] - 事故后取消大部分15周年庆典活动 转向系统性解决问题[5] 小米技术研发进展 - 过去5年研发投入达1050亿元 2024年预计超300亿元[5] - 自主研发手机SoC芯片玄戒O1预计月底发布 系造芯十年阶段性成果[5] - 2019年内忧外患时期至今 公司证明自身韧性并实现实力提升[6] 公司战略定位调整 - 明确15岁的小米已失去行业新手保护期 需设定更高标准[4] - 重申硬核科技引领者定位 芯片研发成为突破关键领域[5] - 创始人强调将持续坚持技术为本路线 展现长期发展耐心[6]
雷军最新内部演讲,回应SU7事故:受到狂风暴雨般的指责,一下子都懵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6 12:06
小米SU7事故与公司反思 - 小米SU7于3月29日在德上高速公路发生事故,车辆撞上护栏起火爆炸,造成3人死亡 [1] - 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检测到障碍物后减速并提醒,之后驾驶员接管,碰撞前系统确认时速约97 km/h [1] - 公司承认事故带来的冲击远超预期,公众对公司的期待和要求非常高,使公司意识到其规模和影响力已要求其承担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2] - 公司提出在汽车安全领域要成为同档最安全的车,不仅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更要做出超越行业水平的安全保障 [2] 公司对事故的应对与承诺 - 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公司迅速成立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查,并依法提交了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 [1] - 公司强调绝不回避任何问题,意味着直面问题、直面自己,有错就改,持续改进 [3] - 过去一个多月,公司管理层与汽车部团队召开了无数次会议,核心主旨是如何系统地解决问题,拿出更有说服力的经营和治理表现 [3] 公司战略与研发投入 - 过去五年公司最重要的坚持是技术为本,致力于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 [3] - 公司承诺五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截至目前已投入约1050亿,今年一年预计投入超300亿 [3] - 公司宣布自主研发的手机SoC芯片"玄戒O1"预计月底发布,这是公司造芯10年阶段性的成果,也是突破硬核科技的新起点 [3][4] 公司发展阶段认知 - 公司认识到其15年的发展历程使其已不再是行业新人,在任何产业里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2] - 公司创始人表示,原本以为需要15年时间被理解和认可,但现在看来还不够,公司将继续走下去直到被完全证明 [4]
雷军最新内部演讲曝光!首次回应小米SU7事故→
新华网财经· 2025-05-16 11:20
小米SU7事故与公司反思 - 雷军首次公开回应小米SU7交通事故引发的舆论危机,承认公司对公众期待认知不足[1] - 事故导致公司遭受大规模质疑,管理层意识到汽车安全标准需超越行业水平而非仅合规[1][2] - 公司决定取消15周年多数庆典活动,转向系统性总结过去5年得失[3] 汽车业务战略升级 - 小米将汽车安全目标定为"同档最安全",强调需承担行业领导者责任而非新手角色[2] - 事故后召开多次管理层会议,重点讨论如何系统性解决问题并提升经营表现[3] 芯片研发进展 - 小米宣布"十年造芯路",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6][8] - 芯片研发历程:2017年澎湃S1 SoC芯片表现未达预期,后转向影像/快充等细分领域芯片开发[10] - 2021-2022年推出澎湃C1影像芯片、P1电源管理芯片、G1电池管理芯片,形成电池管理系统[10] - 2024年研发投入达241亿元(同比+25.9%),计划2025年超300亿元,5年总投入将破1000亿元[10] - 通过上海玄戒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9.2亿元)强化芯片布局,由前紫光展锐CEO曾学忠主导[11] 研发投入方向 - 明确AI算法、芯片及终端应用为三大重点研发方向[10] - 管理层强调芯片研发需长期投入,已做好持久战准备[10] 市场动态 - 小米汽车销量连续3周环比下滑[13]
奇瑞尹同跃:面对千差万别的海外环境,安全必须与时俱进
第一财经· 2025-05-15 19:30
公司业绩与增长 - 2025年1~4月累计销售汽车82.08万辆,同比增长15.3%,其中新能源汽车22.46万辆,同比增长140.7% [1] - 延续2024年高增长态势,新能源车、燃油车、海外出口、国内市场均实现增长 [1] - 1~4月累计出口34.3万辆,保持中国汽车出口第一,累计全球销量超1650万辆,其中海外超480万辆 [1] 安全战略与技术 - 发布智慧安全系统及前瞻安全技术成果,以全球安全标准开展碰撞实测 [1] - 成立"奇瑞守护者安全俱乐部",强调电动化、智能化时代的安全底线 [1] - 2010年投资18亿元建成亚洲最大碰撞实验室(3.2万平方米),5月13日直播星纪元ES和风云A9L以60km/h对撞实验 [2] 全球化战略 - 采用"一地一策"精准开发和"一案一策"验证,实施"四个开发"策略(法规/产品适应性/竞争力/差异化开发) [2] - 从产品出海1.0到建厂2.0再到智造出海3.0的跨越 [2] - 强调海外市场需应对千差万别的环境和多元化需求,安全必须与时俱进 [2] 行业背景 - "3•29小米SU7爆燃事故"后行业对汽车安全讨论持续升温 [1] - 中国车企出海需通过各国安全标准考验 [1] - 公司表态要证明中国车企不仅关注配置和价格竞争,更要在安全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2]
都市车界|从“屏幕之争”到“门把手之困”,造车安全之本何时寻?
齐鲁晚报· 2025-05-15 13:55
行业设计趋势分野 - 汽车内饰设计呈现两大趋势: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极简科技风”用一块中控大屏替代90%的实体按键,以及传统车企如法拉利对机械质感和物理旋钮触感反馈的坚守 [4] - 设计分野背后是价值观碰撞:“效率至上派”认为触控操作符合数字原生代习惯且支持OTA升级,而“安全优先派”强调物理按键在紧急情况下直觉性操作的不可替代性 [4] - 大众汽车从2026年起将为音量、空调、双闪等核心功能全系配备实体按键,方向盘触控板也将回归机械结构,表明市场对实体按键安全性的认可 [4] 过度科技化带来的安全风险 - 欧盟新车安全评测协会指出,全部功能整合于屏幕会使驾驶员视线频繁移离路面,相关研究显示视线离开路面超过2秒事故概率显著上升 [4] - 硬件冗余消解带来风险,例如电子门把手电路故障导致乘客被困,暴露出“全触控化”设计的脆弱性 [6] - 人机交互认知负荷增加,驾驶者操作触控屏的平均视线偏离时间比实体按键多1.5秒,相当于以60km/h速度盲开25米 [6] - 软件定义汽车引入安全黑洞,智能网联汽车代码量达2亿行,部分车企通过OTA“边卖车边修BUG”,黑客可能通过娱乐系统入侵制动系统 [6] 行业安全规范与监管加强 - 工信部对新能源车隐藏式门把手规范出台,后视镜电子化、全触控中控等设计将面临安全审查,行业从“颜值至上”转向“安全至上” [5] - 中国工信部将“不起火、不爆炸”列为电池强制标准,欧盟UN R157法规要求L3级自动驾驶系统具备“失效可运行”能力,美国NHTSA强制上报辅助驾驶事故数据 [7] - 未来汽车安全标准将不断完善升级,相关部门将加强监管制定更严格法规,安全评级和配置将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重要因素 [9] 技术创新与安全解决方案 - 材料与架构创新如固态电池、阻燃电解液将热失控风险压降至0.01%以下,宁德时代NP3.0技术实现“热失控不冒烟” [7] - 人机交互技术寻求突破,宝马新一代iDrive系统将语音控制响应速度提升至0.3秒,沃尔沃DataFusion技术使自动紧急制动误触发率降低70% [7] - 华为、云驰未来等企业将安全防护嵌入整车开发V模型,在需求定义阶段即植入防护机制 [7] - 未来方向是构建“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一体化架构”,关键功能保留实体按键,娱乐系统采用语音手势控制,形成分层架构,电子后视镜等需配备应急物理备份 [8]
安全,刻在奇瑞骨子里的追求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5 08:41
公司战略与安全理念 - 公司将安全视为不可逾越的底线,并强调安全是核心价值[3][5] - 公司坚持"安全过度投入"理念,累计投入超千亿,完成数万次超标准碰撞实验[7] - 公司提出"冗余设计"安全哲学,为未知风险预留多重保险[11] 技术成果与产品亮点 - 风云A9L完成"铁人三项"极限测试:涉水试验达法规标准4倍,刮底试验达行业标准1.33倍,碰撞试验达行业标准3倍[5] - 风云A9L车身采用88%高强度钢铝,热成型钢强度达2000MPa,远超奔驰E级的1500MPa[9] - "锁子甲"电池结构通过41层防护设计,经历4.9米高空跌落等极限测试,热失控防护时间达国标2400%[11] 研发投入与测试能力 - 2010年斥资20亿元建成亚洲最大碰撞安全实验室,每年进行超1500次实车碰撞测试,覆盖全球67种场景[5] - 公司41款车型获全球五星安全评级,成为中国品牌中获得该荣誉最多的企业[7] - 猎鹰700驾驶辅助系统搭载27颗传感器,支持135km/h紧急避障,AI数字底盘2.0每秒扫描道路1000次[11] 全球化与标准制定 - 公司安全标准对标全球最长板,主动加测美国标准的车辆翻滚测试[7] - 针对海外市场完成"一地一策"适应性开发,覆盖高温、极寒、多雨等复杂环境[7] - 产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安全技术满足中国、欧洲、东盟等地区严苛标准[5][16] 未来布局与生态建设 - 研发汽车中央安全域控大脑、AI预碰撞系统等前沿技术应对低空经济趋势[15] - 成立"奇瑞守护者安全俱乐部",从产品安全向生态安全跨越[13] - 车内甲醛浓度仅为国标1/14,电磁辐射趋近于0,量子加密通信技术实现"零破解率"[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