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构建精准化监管体系,为汽车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06:15
政策目标与行业定位 -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产业链长 涉及面广 带动性强 发挥工业经济稳增长"压舱石"作用 [1] - 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 同比增长约20% [1] - 行业面临内外部环境日趋严峻复杂 海外竞争加剧 有效需求不足 无序竞争等问题 高质量发展与销量增长面临压力 [1] 监管体系创新与强化 - 修订《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和《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审查要求》 提高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审查门槛 [2] - 《企业审查要求》全面提高企业智能化 网联化相关能力要求和生产准入门槛 明确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通用要求以及软件升级 组合驾驶辅助 自动驾驶等能力要求 [2] - 《产品审查要求》引入可靠性等涉及车辆质量 安全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筑牢车辆安全底线 [2] 市场秩序治理与风险防控 - 通过成本调查与价格监测打击劣质产品倾销 依托"重点车企践行账期承诺问题反映窗口"规范账款支付 推动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打击虚假宣传与商业诋毁 [2] - 无序竞争导致部分企业压缩研发周期 降低零部件采购价格 可能影响产品安全质量和售后服务保障 [2] - 产业加速向电动化 智能化 网联化转型 衍生新的安全风险 对企业和产品准入审查提出新要求 [1] 新能源汽车市场拓展与基建支持 - 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 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 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3] -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 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 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翻倍增长 [3] - 实现农村地区公共充电设施全面覆盖 开辟新的增量市场 有利于促进电动汽车消费 [3]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汽车产业增长逻辑发生质变
证券时报· 2025-10-17 02:48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产业增长逻辑正发生根本性转变,从“量的合理增长”转向“质的有效提升”,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以技术创新、品牌向上、国际合作为核心的“价值战” [1] 扩消费 - 今年9月汽车产销首次突破300万辆,分别完成327.6万辆和3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4.9%,月度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 [3] - 前9个月汽车产销量均超2400万辆,同比增长13.3%和12.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110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3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46.1% [3] - 以旧换新政策预计将带动超1200万辆汽车更新,直接拉动新车销售额近1.7万亿元 [3] - 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7万辆和160.4万辆,环比增长均超15%,同比增长均超23%,市场渗透率达49.7% [4] - 吉利汽车前8个月销量189.7万辆,同比增长47%,公司将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调升至300万辆 [4] - 《工作方案》目标2025年汽车销量约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 [4] 强技术 - 产业竞争重心正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将L2+智驾下探至10万内车型,10万-20万车型智驾渗透率快速提升 [7] - 《工作方案》要求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 [7] - 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加速融合 [7] - 行业竞争优势最终需依靠价值创造,需从技术创新、产品品质、用户体验等维度发力 [8] - 未来市场竞争将更聚焦技术、品牌、服务和用户体验,考验车企真正的产品力、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8] 积极出海 - 前9月中国汽车出口495万辆,同比增长14.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 [9] - 比亚迪1-9月海外累计销量超70.15万辆 [9] - 市场预计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650万辆 [9] - 小鹏汽车与奥地利麦格纳工厂合作开启欧洲本地化生产,完成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全价值链布局 [9] - 《工作方案》将“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作为目标,并明确促进出口提质增效、深化国际合作等要求 [10] - 预测“十五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全球销量可能超4000万辆,实现从“中国造、外国卖”到“外国造、外国买”的转变 [10]
春风动力20251016
2025-10-16 23:11
公司及行业概述 * 纪要涉及上市公司为春风动力[1] * 行业涉及全地形车、燃油两轮车、电动两轮车制造与销售[2] 2025年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总营收148.96亿元,同比增长30.10%,归母净利润14.15亿元,同比增长30.89%[2] * 第三季度单季营收50.41亿元,同比增长28.56%,但环比下滑10.05%[4]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10.87%,但环比下降29.64%[4] * 三季度单季营收环比下滑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4] * 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下降主要受中美对等关税影响,全地形车关税成本阶段性大幅增加[4] 分产品业务表现 **全地形车业务** * 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5.05万台,营收70.53亿元,同比增长29.93%[2][5] * 业务毛利率出现分化,美国区域因关税原因导致毛利率下滑,而北美区域因产品结构调整导致毛利率上升,整体毛利率基本持平[8] * 三季度美国市场受整个季度关税影响,而二季度只有部分时间受影响[25] * 在美国市场,零售趋势向UV系列倾斜[21] * 在非美区域,公司采用双品牌策略(Devel Model和Ghost),欧洲市场更偏向ATD系列[21] * 四季度毛利预计保持稳定甚至提升,得益于制造成本和运费下降[25] **燃油两轮车业务** * 前三季度累计销量21.62万台,营收48.62亿元,同比增长2.83%[2][5] * 三季度毛利率回落,主要因销量下降尤其是国内销量下降,以及车型结构变化带来的成本影响[42] * 两轮车竞争激烈导致价格压力增加,压力大于四轮车[42] * 国内踏板车型新品推出节奏延迟,计划10月开始批量交付[33] **电动两轮车业务** * 前三季度累计销量44.36万台,营收15.57亿元,同比增长450.89%,保持高速增长[2][5] * 第三季度全电动车在美国市场有所下降,主因年款切换及季节性因素,但非美地区表现良好[14] * 第三季度全电动车总销量接近5万台,其中非美地区占比较大[15] * 极核电动渠道库存总体健康,按需订单生产,不存在大量库存积压[23] * 新国标切换对极核电动影响相对较小,因体量较小[23] 区域市场表现与战略 **美国市场** * 是全地形车优势Pro车型的主要市场,但在高关税环境下销售[6] * 三季度全电动车和两轮车在美国市场均有所下降[14][16] * 四季度公司对美国市场持乐观态度,因推出两款新产品且零售情况良好[36] * 由于关税较高,从2025年起,中国生产输美产品占比将大幅下降,主要依靠海外产能供应[38] **非美市场(欧洲、拉美等)** * 全电动车和两轮车在非美地区表现良好[14][16] * 两轮车海外主要市场包括欧洲和拉美,美国市场同比增幅较大,欧洲同比增幅也不小,但土耳其市场出现断崖式下滑[16] * 欧洲新代理商的订单下达及生产、出货自六七月份已恢复正常[19] * 在欧洲市场,竞争对手众多且市场份额分散,公司采用按国家划分区域进行进口商管理的模式[44][45] * 子品牌Go在非美区域销售收入显著提升,前三季度出货量超过1万台[22] * 子品牌CF Light主要面向拉美区域,因新品节奏问题导致推广延迟,表现不如Go品牌突出[22] 全球化产能布局与成本控制 **墨西哥工厂** * 主要生产优势Pro等大批量产品,8月至9月每月下线约1,500台全地形车[10] * 9月份出货量约为1,500台,几乎全部是优势Pro车型[26] * 生产优势Pro的盈利能力明显高于国内,因可规避中国的高关税成本[11] * 随着工艺成熟和效率提升,制造费用及运费等成本将大幅下降[13] * 未来计划提升产量,每个月都会有所攀升,但明年具体产能目标尚未确定[13] * 采用特殊贸易方式,大部分关税可以减免,对四轮车业务影响不大,两轮车可能受一些影响但总体可控[30] **泰国工厂** * 前期已交付一批ATV车型,正在重新规划基地以提高柔性化生产能力,包括生产UTV和UG系列产品[39] * 预计到2025年底或2026年初,将具备全系车型生产能力,从而缓解墨西哥制造压力[39] **美墨加协议与本土化** * 美墨加协议仍在推进中,本土化要求需提升至至少60%以上[9][27] * 协议提升市场门槛,但公司将积极应对,投入资源以占据有利位置[18] * 公司已策划多种方案提升本土化率,但无法提供非常具体的完成时间[35] * 动力总成中的发动机部分尚未计划进行大规模生产场地转移,以确保质量稳定性[34] 产品规划与市场竞争 **新品规划**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初按计划推出Z10和ROV新品[3][13] * 致力于将中国、墨西哥和泰国打造成柔性化生产基地,以便进行全球调配[3][13] * 2026年上半年将逐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两轮燃油摩托车新产品,包括玩乐类和出行类产品[41] **市场竞争与应对** * 全地形车业务受高关税影响,毛利率承压,公司将密切关注竞争对手动向,灵活调整售价策略[2][12] * 电动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在所难免,公司将继续为产品线提供空间和时间以扩大规模[17] * 三季度毛利率仍未转正,但已接近转正,受电动车市场竞争和价格战影响[17] * 三季度销售费用率环比提升,主因收入分母下降导致费率波动,最大增项是集合销售费用[43] * 公司通过双品牌策略在非美区域继续扩大份额,并深耕细分市场,发掘工具属性等新兴市场机会[21][44] 其他重要信息 * 今年集合门店数量增幅最大,但具体数量需等年度数据公布[28][29] * 今年不会在美国本土举行大型北美经销商大会,因销售情况良好[31] * 公司通过产品团队、论坛、经销商反馈以及当地KOL/KOC合作来收集不同国家消费者习惯信息[46] * 公司未来将继续聚焦核心业务,深化全球市场布局,加大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布局[47]
新能源工程机械首个“A+H”:三一重工通过港股聆讯
高工锂电· 2025-10-16 16:59
公司新能源业务进展 - 三一重工港股IPO已通过聆讯,计划筹集资金约107亿元人民币[4] - 2024年公司有40余款新能源产品成功上市,其电动挖掘机、电动搅拌机、电动自卸车等产品按2024年销量计算均位列国内第一[4] - 公司新能源产品涵盖挖掘机、装载机、泵车、搅拌车、起重机等多个品类[4] - 2025年上半年三一集团共销售12915辆新能源重卡,市场占比达16.20%[5] - 公司在工信部新车公告中每月申报的新车数量均位居前列[6] - 公司新能源重卡续航能力大幅提升,一款纯电半挂牵引车续航突破700公里,配套国轩高科882.585kWh磷酸铁锂电池包[7] 行业电动化趋势 - 工程机械电动化率显著加快,以电动装载机为例,2025年上半年销量达13953台,同比增长172.8%,渗透率提升至21.5%,半年内电动化渗透率增长11.1个百分点[4] - 高工产研预测,到2030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整体电动化渗透率将超过50%[4]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重卡销售约7.9万辆,带动重卡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1.7GWh,同比增长230%[6] - 重卡细分赛道有望承接电动化第三波浪潮,未来将有更多元电池技术完成配套[9] 电池技术合作与创新 - 三一重工与宁德时代合作发布"砼行"电动搅拌车,针对搅拌车特殊工况实现电池损耗小、衰减慢、低温性能好、充电快等特性[5] - 公司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瑞浦兰钧等,配套范围涵盖纯电/混动、充电/换电等不同新能源细分领域[7] - 公司向半固态、钠电等新型电池拓展,孚能科技半固态电池已获得公司项目定点[8] - 希倍动力46Ah高功率钠电池已在三一工程重卡上完成装车,完成5500公里路试,成为全球首款钠电混动重型商用车,低温环境下放电效率达95%[8]
降价减少、促销平缓!9月车市格局微变:上汽夺得第一,新势力纯电车型销量占比超七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20:07
2025年9月整体车市表现 - 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0% [1] - 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再破历史峰值 [1] - 车市呈现“降价减少、促销平缓”的平稳运行态势 [1] 自主品牌表现 - 9月自主品牌零售150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2.9% [2] - 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6.9%,同比增长3.6个百分点 [2] - 1至9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8%,较去年同期增长5.9个百分点 [2] - 自主品牌中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78.1% [2] - 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 [2] 主要自主品牌销量详情 - 比亚迪9月销量39.62万辆,同比下降5.52%,出现自2024年3月以来首次单月同比下降 [2] - 比亚迪纯电车型销量20.5万辆,同比增长24.31%;插混车型销量18.8万辆,同比下降25.58% [4] - 吉利汽车9月销量27.31万辆,同比增长35.24%,环比增长9.18% [4] - 奇瑞汽车9月销量25.56万辆,同比增长8.90%,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7.24% [4] - 长安汽车9月销量26.63万辆,同比增长24.92%,环比增长13.86% [5] - 长城汽车9月销量超13.36万辆,同比增长23.29%,环比增长15.65% [5] 合资与豪华品牌表现 - 9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增长4%,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6.6% [6] - 豪华车当月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1%,环比增长16%,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0% [6] - 上汽大众9月销量9.41万辆,实现同比、环比双增,再创年内新高 [6] - 德系品牌零售份额同比下滑2.3个百分点至14.3% [6] - 日系品牌市场份额为11.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7] - 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5.8%,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上汽通用当月销量同比增幅超过124% [7] 造车新势力表现 - 9月新势力零售份额达20.2%,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 [11] - 零跑汽车以约6.67万辆的交付量稳居销冠,同比增长97%,创下新势力单月交付新高 [8] - 小鹏汽车、小米汽车同时突破月销4万辆大关,形成“4万辆俱乐部” [11] - 蔚来当月交付约3.47万辆,同比增长64%,旗下三大品牌均创历史新高 [11] - 理想汽车9月销量近3.4万辆,环比显现回暖迹象 [11] - 造车新势力销量中纯电动车型占比达70.3%,产品结构从去年同期的50%:50%变为70%:30% [11] 其他新能源品牌表现 - 鸿蒙智行月销实现5.3万辆 [12] - 自主传统车企的独立新能源品牌(如深蓝汽车、奕派科技、极氪等)9月市场份额达12.5%,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 [12]
杨青:深化与北欧合作 发挥汽车产业规模创新优势
人民网· 2025-10-15 13:45
行业发展趋势 - 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 [1] - 公司把握产业变革趋势,坚持乘商并举,加快转型升级 [1] 公司产品与战略 - 公司已构建全系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品牌及商品,累计在售产品超过50款 [1] - 公司将推动在北欧和欧洲的战略布局,加快产品投放,加强品牌推广,持续拓展市场 [1] - 公司计划推进属地化建设,为北欧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 [1]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建议 - 建议支持企业参与顶级车展、体育赛事、文化活动及公益项目以扩大品牌知名度 [1] - 建议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支持充电标准兼容性改造 [2] - 建议积极促进互认合作,推动产品标准、电池足迹核算体系、电池护照的互认 [2] - 建议加强市场准入引导,优化产品市场准入通道 [2] 区域产业优势 - 公司将充分利用湖北汽车产业在规模、创新、配套、物流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 [2] -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将为湖北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贡献力量 [2]
汽车最旺的一个9月,产销双超300万辆,行业稳增长政策加力
第一财经· 2025-10-14 21:23
整体产销表现 - 1至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9% [1] - 9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27.6万辆和32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4.9%,月度产销历史同期首次超过300万辆 [1] - 汽车产销月度同比增速已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 [1][2] 新能源汽车表现 - 1至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100万辆,同比增长均超过30% [2] - 1至9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1% [2] - 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7万辆和16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7%和24.6% [2] - 9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9.7% [2] 汽车出口表现 - 1至9月汽车出口495万辆,同比增长14.8% [2] - 1至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9.4% [2] - 预计2025年全年汽车出口有望超过650万辆 [2] 政策影响与行业目标 - 以旧换新政策预计补贴申请总量将超过1200万辆,直接带动新车销售额接近1.7万亿元 [3] - 申请以旧换新补贴的消费者中60%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3] -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4]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4] 行业治理与发展方向 - 行业综合治理"内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3] - 《方案》提出规范产业竞争秩序,针对低价恶性竞争、虚假夸大宣传等乱象提出治理举措 [6] - 工信部正修订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审查要求,以应对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带来的新挑战 [6][7] - 《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等4个维度提出15条工作举措及60余项细化措施 [5]
告别“内卷”价格战,决胜“智能”新赛道 第十七届猎车榜探寻产业未来答案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4 17:09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中国汽车行业主旋律从“价格战”转向“反内卷”和“价值战”,车企注重守住品牌溢价和合理利润,全产业链协同“踩刹车”[1] - 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深度融合协同演进,呈现“电动化加速渗透、智能化优势强势崛起”的特征,行业整体换挡加速、质效跃升[1] - 2025年9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24.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11%,1-9月累计零售1700.5万辆,同比增长9.2%[1] - 2025年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8%,连续八个月正增长,较去年同期提升4.5个百分点[1] 智能化发展 - 2025年1-7月,具备L2级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累计销量775.99万辆,渗透率达62.58%[1] - 5G和C-V2X装配量超过30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快速提升[1] - 行业竞争重心正从电动化逐步转向智能化,企业面临保持产品差异化、避免同质化的挑战[2] 行业挑战与机遇 - 尽管行业倡导高质量发展,但行业利润率仍呈现下滑态势,如何保证持续研发投入并加速转型成为新课题[2] - 在电动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背景下,中国品牌汽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2] - 第十七届猎车榜将以“价值重构,智行新境”为主题,探讨电动智能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3] 行业活动与评选 - 第十七届猎车榜基于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邀请行业专家和媒体人集中评审[3] - 评选维度包括产品、销量、品牌、公益等多维硬数据,以及上市口碑、管理打法、技术破壁等软性指标,旨在表彰跑赢时代的车型与企业[3] - 活动将发布专业报告,呈现典型车企与产业链企业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探索实践,展现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路径[3]
从“利润源泉”到“试炼场”:跨国车企正在华锻造全球竞争力
观察者网· 2025-10-14 16:57
虽然特斯拉等外国巨头在华的早期电动化市场中占据优势,但本土新能源品牌如比亚迪、蔚来、小鹏、 理想的迅速崛起,并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正在令中国市场的竞争从纯粹的市场份额 争夺,转向对技术、成本、速度和生态整合能力的全面考验。 在此背景下,包括铃木、三菱、雷诺、菲亚特等在内的外资品牌选择退出或大幅缩减在华业务,但《日 经亚洲》在文章中表示,对于希望维持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来说,放弃中国市场并非明智之举。 其指出,由于中国品牌正在全球舞台上快速扩张,从目前来看,中国汽车产业已经从东南亚进军至欧 洲、南美,甚至瞄准难以进入的日本和印度市场。这意味着,跨国车企如果无法在中国市场与本土竞争 对手正面竞争,未来在全球其他市场同样难以立足。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日前,《日本经济新闻》《经济学人》等多家外媒发文表示,中国市场从早期的高增长机遇到如今的高 强度竞争,正对国际车企带来生存压力与吸引力并存的局面,而在这种竞争格局下,跨国车企也正通过 在华竞争经验,重塑其全球战略的竞争力。 21世纪初,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美国、欧洲、日本及韩国的车企纷纷涌入,借助庞大消 费群体和高速增长,迅速 ...
百余款产品大PK!“2025第一商用车网年度评选”即将开启
第一商用车网· 2025-10-14 15:44
评选活动概述 - 第一商用车网主办的年度评选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旨在发掘优秀企业及产品,助力中国智造,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 评选涉及中重卡、轻卡、大中轻客、新能源及零部件等多个细分领域,奖项将在颁奖典礼上揭晓 [1] - 经过多年发展,该活动已成为业内一项行业盛事 [1] 2025年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商用车行业波澜壮阔,竞争激烈,是反内卷的一年 [3] - 行业持续转型,在电动化、智能化、低碳技术驱动下实现新突破,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 - 重卡市场在复苏与环保政策推动下,企业主动出击,新品扎堆上市,新能源屡创新高,全年销量有望突破百万辆 [4] - 轻卡市场整体向好,前8月新能源轻卡销量已超10万辆,同比暴涨94%,成为增长核心驱动力 [4] - 客车行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海外出口欣欣向荣 [4] - 发动机市场加速向绿色、智能化转型 [4] 近期市场动态与竞争格局 - 解放、重汽、东风、福田等23款新能源重卡新品配备特定电机,显示该电机受青睐 [9] - 客车领域出现1.2亿元招标大单被某企业独家拿下 [9] - 宇通在新能源牵引车领域表现突出,三一产品出现882度大电量 [9] - 金龙、中通、福田等企业竞争190辆客车招标大单 [9] - 东风商用车重卡再次获得大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