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2025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开幕 “硬科技”扎堆来深圳路演引资本关注
深圳商报· 2025-07-17 22:24
大会概况 - 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以"新质驱动·未来领航"为主题,突出深圳"中国科技之都"的"硬科技底色" [1] - 大会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服务局指导,联合长城战略咨询、交通银行、深创投、国信证券等机构主办,旨在搭建"硬科技"合作平台 [1] - 活动吸引众多"硬科技"项目路演,引发资本界广泛关注 [1] 分会场活动 福田区分会场 - 深创投集团副总裁张键分享《新形势、新使命、新实践》主题演讲 [1] - 无锡舜铭存储、杭州蓝象智联、深圳山海半导体等潜在独角兽企业参与路演 [1] - 北京中科飞龙传感、北京泓慧国际能源等专精特新企业展示"硬科技"项目 [1] 龙岗区分会场 - 近20家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参与"政企面对面"交流,探讨场景创新与产业扶持 [2] - 企业家实地考察星河WORLD低空经济展示区与全国首个"机器人街区" [2] 后续活动安排 - 7月18日将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和《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及瞪羚企业研究报告2025》 [2] - 计划举办独角兽企业合作洽谈会、出海交流会、上市并购交流会等活动 [2] - 梅卡曼德、滴普科技、图灵量子等百余家独角兽企业及深创投、达晨财智等投资机构参与 [2]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高谱成像·完成数千万元首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7-17 22:07
公司融资情况 - 杭州高谱成像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首轮融资 由海通创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广东弓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投资 [2] 公司背景与技术优势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源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 [3] - 国内唯一能制造200 nm–12 μm全谱段高光谱相机的团队 [3] - 依托色散分光、系统级集成及AI分析三大技术平台 [3] - 从单一硬件供应商升级为"硬件-算法-数据-应用"闭环解决方案商 [3] - 产品在低空遥感、工业检测、医疗影像等场景实现批量交付 [3] - 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列国产第一 [3] 融资用途 - 迭代高光谱相机及整机系统 进一步降低重量与成本 [4] - 扩建国内外渠道网络 加速标准化产品在环保监测、资源回收、食品检测等行业的规模化复制 [4] - 扩充数据与AI团队 缩短客户项目落地周期 [4] 投资方观点 - 海通创新认为公司拥有从芯片到整机的全链条自研能力 [5] - 已在低空经济与工业检测等国家战略方向形成标杆案例 [5] - 国产出货量第一的成绩验证了其商业化速度 [5] - 广东弓叶科技表示双方业务互补性强 将在再生资源分选等场景联合推出AI+光谱整体方案 [5] 行业政策与趋势 -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连续出台支持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政策 [6] - 杭州、深圳等多地已设立专项基金 [6] - 高谱成像作为"硬科技+场景落地"的典型 符合国家鼓励方向 [6]
Rime创投日报:26 亿!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完成首关-20250717
来觅研究院· 2025-07-17 19: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7月16日国内外创投市场合计披露33起投融资事件,其中国内23家企业、国外10家企业,融资总额约32.25亿元 报告涵盖募资、大额融资、政策聚焦等方面信息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募资事件 - 7月16日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以26.17亿元完成首轮募集 LP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 70%资金将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重点聚焦“人工智能 +”领域 [3] - 7月16日福建省产业基金与协鑫集团合作发起设立年内第二支专精特新类基金 规模6亿元 重点支持新能源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 - 7月15日江苏省海洋经济股权投资基金设立 规模20亿元 公开遴选产业子基金管理机构 旨在支持江苏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5] 大额融资 - 7月16日中数睿智完成2亿元A +++轮融资 由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领投 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与市场推广 [6] - 7月16日维眸生物完成1.4亿元D2 +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温州瓯海湘投一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 专注眼科创新药物研发 [7] - 7月16日CertifID完成4750万美元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Centana Growth Partners等 资金用于拓展产品功能等 [9] 政策聚焦 - 7月16日河南省印发政策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 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方向集聚 支持相关企业参与并购重组 [10] - 7月16日北京经开区印发措施 提出到2027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星座”新质产业生态社区 [11]
17个项目获投超千万元 明月湖硬科技为何获种子基金青睐
搜狐财经· 2025-07-17 16:28
种子基金投资情况 - 重庆市种子投资基金第二批拟支持项目名单公示 明月湖硬科技项目"新一代减震(振)产品"和"数字低空交通服务平台"入选 获投190万元 [1] - 种子基金已投资硬科技项目46个 投资金额达4785万元 其中两江协同创新区孵化项目17个 占比37% 获投金额超千万元 [1] - 种子基金投资方向突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重点支持新质领域成果转化项目、重点领域平台项目及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和团队 [1] 硬科技项目特点 - 硬科技具有技术硬、精神硬、志气硬、实力硬四大特点 是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引擎 [1] - "新一代减震(振)产品"由北京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孵化企业开发 依托高校院系组建教授、博士领衔的技术团队 已推出系列成熟产品 [2] - "数字低空交通服务平台"属于新质生产力创新成果转化项目 可服务于政府和企业 提供空域可视、飞行审批、应急指挥、风险预警等功能 [2] 项目技术细节 - "新一代减震(振)装置"融合传感、控制与执行单元的智能调节系统 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设算法实现高效振动抑制 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舒适性及经济性 [2] - "悦快飞"平台依据行业I级标准建设 针对低空经济领域定制开发 具备空域可视、飞行审批、应急指挥、风险预警、智能航线等功能 [2][4] - 星控数智科技推出"低空起降场远程数字管理系统(VSS)" 支持无人化高频次起降场景 具备航行情报传输、飞行轨迹监测、智能排序等功能 [5] 未来发展计划 - 明月湖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将共建西南地区高科技产业策源基地 聚焦强化资金链、全球开放、创新联合体建设和考核激励 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5]
最重磅科创领袖峰会登场
财联社· 2025-07-17 07:51
科创板发展成就 - 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89家 成为全球瞩目的硬科技企业聚集地 [1] - 六年来持续推动制度创新与产业升级 作为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和科技创新核心枢纽 [1] - 通过注册制改革突破传统上市壁垒 并推出科创板八条与1+6新政优化制度框架 [1] 制度创新与战略定位 - 构建市场化法治化生态体系 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1] - 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1] - 树立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全球标杆范例 [1] 2025中国科创领袖峰会 - 峰会主题为策源创新产业引领 将于7月25日举行 [1][2] - 设置主题演讲高峰对话环节 新增集成电路产业和产融对接两场平行论坛 [2] - 汇聚政府监管方及科创板领军企业董事长 探讨政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议题 [2]
智元机器人“蛇吞象”或影响资本市场生态
证券日报· 2025-07-17 00:26
行业资本运作新趋势 - 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以21亿元收购上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3.62%股权,实现"蛇吞象"反向收购 [1] - 此次收购标志着"硬科技"企业在资本运作中话语权提升,获得市场认可 [1] - 智元机器人两年内完成10轮融资,估值快速增长,并通过合资公司构建技术生态护城河 [1] 新兴赛道竞争范式 - 收购案例为新兴赛道初创企业提供"资本先行"竞争模式,避免技术领先但资本滞后的风险 [2] - 机器人行业存在仓促转型导致技术空心化问题,部分公司因资本压力急于商业化埋下隐患 [2] - 新兴赛道赢家需兼具技术创新与资本运作能力,双线作战缺一不可 [2] 商业化核心挑战 - 机器人广泛商业化的破局点在于技术突破而非资本运作 [2] - 智元机器人面临将资本势能转化为技术动能的关键考验 [2] 市场反应 - 上纬新材在收购消息后连续5个交易日涨停 [1]
26.17亿元!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关,70%资金将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证券时报网· 2025-07-16 22:49
基金募集与投资策略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轮募集金额达26.17亿元 [1] - 该基金70%资金将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30%投向成长期项目 [3][4] - 基金存续期为8年,计划年底完成募集关闭 [4] - 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领域,覆盖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 [5] 合作伙伴与生态建设 - 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等19家LP达成合作 [4] - 协同多方资源共建硬科技创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光子技术、量子计算等领域突破 [5] - 公司基金管理实缴总规模达138亿元,已投资超过530家硬科技企业 [5]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已形成以算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5] - 投资孵化出智谱AI、智元机器人、驭势科技等人工智能标杆企业 [5] - 覆盖大模型、机器人、AI Infra等多个关键核心环节 [5] 上海地区业务发展 - 在上海地区已投资超过60家硬科技企业,投资总额达数十亿元 [6] - 2023年底成立上海孵化器公司,获批成为上海首批高质量孵化器 [6] - 采用"超前孵化+深度孵化"创新理念,聚焦原始创新硬科技成果应用 [6] 孵化器运营成果 - 7个项目进入"超前孵化"或"深度孵化"阶段 [7] - 原集微项目已完成两轮早期投资,2025年初组建创业团队 [7] - 探索出从PI(学科带头人)—IDEA—IP—IPO的全过程孵化模式 [6][7]
聚焦硬科技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完成26.17亿元首轮募集
证券日报网· 2025-07-16 18:50
基金募集与投资策略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轮募集金额达26.17亿元 [1] - 基金注册于上海浦东 存续期为8年 计划于2024年底完成募集关闭 [2] - 基金70%资金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 30%投向成长期项目 分别聚焦"从0到1"原始创新和"从1到10"技术熟化 [2] 投资方向与产业布局 -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相关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 [2] - 聚焦兼具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硬科技项目 包括人工智能、光子技术、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领域 [2] - 目标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中国发生 [2] 合作伙伴与生态建设 - 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等19家LP完成签约 [2] - 强调协同多方资源共建硬科技创业生态 [2] 公司背景与行业影响 - 中科创星为硬科技理念提出者 自2013年起持续服务科学家创业 [2] - 目前基金管理实缴总规模达138亿元 累计投资530家硬科技企业 [2] - 近期完成全国民营股权投资机构首笔科创债发行 反映市场对硬科技长期主义的信心 [2] 战略愿景 - 坚持陪伴科学家创业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 致力于实现技术突破带来的知识价值向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跃迁 [2]
光谷“瞪羚精选”榜发布,七成处于赛道第一梯队
第一财经· 2025-07-16 18:43
光谷科技企业融资与培育成果 - 今年上半年光谷54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股权投资,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50% [1][4] - 28家瞪羚企业获得融资,带动科技型企业融资同比增长30% [4] - 光谷瞪羚企业培育体系累计认定1862家,培育出26家上市企业和8家独角兽企业 [2] 瞪羚精选企业特征 - 2025"瞪羚精选"企业榜从6000多家企业中甄选100家,入选比例不到2% [2] - 入选企业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超50%,近三年平均股权融资超6000万元 [2] - 70%企业处于赛道第一梯队,80%企业布局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 [2] - 100家瞪羚精选企业中83家在近三年获得股权融资,其中武汉敏声最新轮融资近10亿元 [4] 代表性企业案例 - 武汉芯力科技术成立一年即入选瞪羚精选,自主研发设备使光芯片焊接速度提升30倍 [4] - 芯力科已实现营收4000万元,6月获得3000万元融资 [4] - 清控银杏投资的路德环境、新创元等瞪羚企业实现快速成长 [5] 光谷支持政策与服务体系 - 光谷瞪羚塬是国内首个瞪羚企业服务平台,将开展赛道恳谈、融资双路演等活动 [6] - 光谷金控发布20家"光谷潜力之星"榜单,覆盖生物制药、半导体等未来产业 [5] - 光谷科创金融协会打造全周期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提供研发到市场全方位支持 [5] 资本市场与创新生态 - 资本市场改革打造"研发-孵化-产业化-资本循环"的创新生态闭环 [5] - 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早期核心技术研发领域 [5] - 资本市场有望成为硬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与"稳定器" [5]
26亿!中科创星新基金首关,聚焦AI
FOFWEEKLY· 2025-07-16 18:09
基金募集与投资方向 -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轮募集金额达26.17亿元,注册于上海浦东,存续期8年,计划2024年底完成募集关闭 [1][3] - 基金70%资金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聚焦"从0到1"原始创新,30%投向成长期项目推动"从1到10"技术应用 [3] - 重点投资领域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签约LP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等19家机构 [3][4] 人工智能产业布局 - 公司已形成以算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投资覆盖大模型、机器人、AI Infra等关键环节,代表企业包括智谱AI、智元机器人、驭势科技等 [6] - 人工智能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将重塑信息、能源、材料等五大领域,光子与量子技术将助力算力基础设施发展 [6] - AI for Science正在加速材料与生命科学领域突破,缩短研发周期并推动高端制造变革 [7] 高质量孵化器模式 - 上海高质量孵化器采用"超前孵化+深度孵化"模式,从技术成熟度1-3级介入,支持科学家从原理验证到商业化全流程 [10] - 已孵化原集微、华科冷芯等7个项目,其中原集微基于二维半导体技术研发的处理器"无极"登上《自然》杂志,有望替代硅基芯片 [10] - 上海孵化器公司成立半年内即获批首批高质量孵化器,已在沪投资超60家硬科技企业,总额达数十亿元 [9][10] 行业生态与合作 - 公司与上海天使会签约,将在项目挖掘、投资孵化、资本协同等方面深度合作 [7] - 上海市科委将"一体一策"支持孵化器建设,国投先导强调通过逆周期调节加速科技创新落地 [4] - 活动现场邀请曦智科技、橙科微电子等AI代表企业路演,展示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成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