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

搜索文档
摩根士丹利基金:“十五五”预计智能化无人化装备会成为军工板块投资重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20:08
摩根士丹利基金发文称,从过往来看,军工板块的投资逻辑主要包括预算稳定、装备升级换代、资产证 券化、改革与创新、长期投资,超额收益往往来自于地缘政治热点事件引发的市场波动。具体而 言,"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的核心逻辑是资产证券化、改革和创新,"十四五"的核心逻辑是主战装备 的放量、上游元器件半导体的产业链国产替代,以及电子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十五五"预计智能化无人 化装备会成为投资重点。 军工行业的增长与国家的军费预算密切相关,随着技术进步和国家安全需求的变化,老旧装备的更新换 代和新装备的研发列装成为军工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军工资产证券化加速、国企体外资产注入上市 公司,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板块盈利和估值有望迎来双升。军工行业的改革,如国企改 革、军民融合等,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如3D打印、新材料等,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展望下半年,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对军工板块保持相对乐观,该板块在A股行业中依然具备比较优势。 一方面,军工处于"十五五"创新加速的前期,大量新型装备、新质新域的技术处于渗透和研发转批产前 期。另一方面,目前军工板块基本面处于拐点的第一年,未来两年基本面持续改善的确定性较高,预计 ...
年入22亿元,深圳冲出3D打印第一股
创业邦· 2025-08-18 18:10
公司概况 - 创想三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3D打印公司,2024年营收达22.9亿元,50%来自欧美市场,2022-2024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0% [3][18] - 按2020-2024年累计出货量计,公司在全球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市占率达28%,排名世界第一 [3] - 公司从深圳20平方米工作室起步,现发展为2000多人的企业,产品销往140多个国家或地区 [2][10] 创始团队与创业历程 - 四位85后创始人(陈春、唐京科、敖单军、刘辉林)2014年因共同兴趣创办公司,初始资金为30万元 [5][6] - 早期以代工为主,后通过爆款产品CR-10(累计销量50万台)和Ender-3(累计销量300万台)打开海外市场 [6][8] - 2019年注册自有品牌CREALITY,完成从代工厂到品牌的转型 [9]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包括FFF打印机(售价499-1499美元)和光固化打印机(消费级549-649美元,专业级3400-4250美元) [22][23] - 产品线从3D打印机扩展至耗材、扫描仪、激光雕刻机等,耗材收入2022-2024年从4000万元增至2.61亿元 [21] - AI技术应用于建模、打印等环节,提升打印质量和效率 [26] 市场与销售 - 2024年海外营收占比70%(北美30%、欧洲23%),国内占比30% [17][18] - 全球拥有2000余家经销商,线上DTC渠道收入从2022年1.8亿元增至2024年9.3亿元 [10][23] - 美国亚马逊最畅销50款3D打印机中包揽14款 [12] 融资与上市进展 - 2021年完成5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65亿元,主要投资方包括前海方舟、腾讯创投等 [14][15] - 原计划A股IPO后转战港股,近期提交招股书,募资拟用于研发、战略收购及创想云建设 [15] - 四位创始人通过直接持股及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81.98%股份 [15] 财务与运营 - 2022-2024年毛利率稳定在28.8%-31.8%,研发投入占比6.5%(2024年1.5亿元) [24] - 国内拥有3座生产基地,武汉基地产能最大(41.25万台),惠州基地2024年投产 [24] - 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达169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33% [26]
海正生材: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8 17:1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下降5.2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8.15万元,同比下降87.32%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12.47万元,同比增长174.86% [2] - 基本每股收益0.02元/股,同比下降83.33% [2] - 研发投入1546.60万元,同比增长7.35%,占营业收入比例3.79% [2][20] 业务运营情况 - 聚乳酸树脂销量同比增长2.85%,其中境内销量增长显著 [13] - 3D打印材料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0% [13] - 挤出热成型领域销量同比增长55% [13] - 年产15万吨聚乳酸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12月前竣工 [14] - 生产线产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上 [1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掌握"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全工艺产业化技术 [7][12] - 拥有10余种主要牌号,30余个细分聚乳酸牌号 [15] - 新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15][20] - 开发了耐老化聚乳酸、高速3D打印材料等新产品 [20][22] - 产品通过FDA、REACH等国际认证 [17] 行业发展趋势 - 聚乳酸具有生物基、可生物降解特性,符合碳中和政策方向 [3][4] - 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3.1%,带动聚乳酸耗材需求增长 [6] - 国家政策推动生物基材料发展,支持快递绿色包装 [5] - 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实现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乳酸 [5]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聚乳酸商业化生产企业 [12] - 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多年稳居第一 [12] - 承担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等重点项目 [12] - 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 研发投入与创新 - 研发人员49人,占员工总数10.61% [20][22] - 研发项目包括低光纯聚乳酸、聚乳酸编织袋材料等 [20][21] - 立构复合聚乳酸技术使制品耐热温度提升30℃以上 [19] - 开发皮芯结构聚乳酸纤维,赋予新材料多功能性能 [20]
奥比中光(688322):3D龙头高歌猛进,多传感器融合筑牢护城河壁垒
东吴证券· 2025-08-18 16:32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维持奥比中光-UW(688322)"买入"评级 [1]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分别为10.62亿元(+88%)、15.10亿元(+42%)、22.34亿元(+48%)[7][90] - 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PS分别为30/21/14倍,高于可比公司虹软科技(19.3/15.1/12.3倍)和寒武纪(23.9/15.4倍)[93] 3D视觉技术优势 - 3D视觉本质是高精度三维空间测量仪,直接获取深度信息,解决2D视觉在遮挡关系/弱光环境/空间定位等场景的缺陷 [7][15][18] - 技术路径包括结构光、ToF等,2024年后在AMR/人形机器人/3D打印等场景成为刚需 [7][37] - 硬件成本约300-600美元(毛利率65-80%),算法温漂补偿等软件构成核心壁垒 [63][50][58] 行业增长前景 - 中国3D视觉市场规模从2022年18.4亿元(占机器视觉10.8%)进入爆发期 [31][36] - 人形机器人领域:假设10%/20%/5%替代率对应190亿美元市场空间(400美元/模组) [68][70] - 智能割草机领域:欧美渗透率达15%时对应84亿美元市场 [72][74] - AMR领域:25%替代率对应275亿美元市场 [76][80] 财务预测 - 2025年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1.58亿元(+350.7%),2027年达5.09亿元 [1][92] - 生物识别业务2025-2027年收入4.4/5.8/8.2亿元(CAGR 42%),AIoT业务3.3/6.1/9.1亿元(CAGR 50%) [89][92] - 2025年毛利率提升至42.3%,研发费用率稳定在20%左右 [92]
腾讯押注!深圳又一行业龙头IPO,年入23亿
金融界· 2025-08-18 16:04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创想三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3D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按2020年至2024年累计出货量计 市场占有率达27.9% [1] - 公司是全球3D创意产业中唯一同时提供消费级3D打印 3D扫描和激光雕刻产品的企业 [6] - 按2024年出货量计 消费级3D打印机全球第二 3D扫描仪全球第一 激光雕刻机全球第三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3.46亿元 18.83亿元 22.8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30.4% [6] - 同期年度利润分别为1.04亿元 1.29亿元 8866万元 [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08亿元 同比增长28.67% 期内利润8156.4万元 同比增长18.1% [7] - 毛利率持续改善 从2022年28.8%提升至2025年第一季度35.2% [8] 业务发展 - 线上销售占比显著提升 从2022年13.5%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47.9% 几乎与线下持平 [8] - 3D打印机收入占比从2022年81.7%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61.3% 耗材 扫描仪和激光雕刻机占比提升 [16] - 销售网络覆盖全球约140个国家和地区 拥有74家自营在线门店和2163家经销商 [12] 资本运作与股东结构 - 2021年完成5.085亿元A轮融资 投后估值40亿元 为IPO前唯一外部融资 [2][11] - 主要投资机构包括前海FOF(持股5.81%) 深创投资本(持股4.32%) 腾讯创投(持股2.16%) [11] - 四位85后联合创始人合计持股81.98% 为控股股东 [9]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CES展会中5家参展商有4家来自中国 包括创想三维 深圳快造 安克创新和魔芯科技 [13] - 安克创新旗下eufyMake在Kickstarter平台12小时内众筹金额突破1000万美元 [14] - 深圳拓竹科技2020年成立 2024年第四季度获3D打印机跨境品牌影响力TOP1 [15] - 行业前五大企业占据全球出货量绝大部分 竞争集中在打印速度 精度 材料兼容性和软件集成度 [16]
腾讯押注,深圳又一行业龙头IPO,年入23亿
36氪· 2025-08-18 15:44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创想三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3D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按2020年至2024年累计出货量计 市场占有率为27.9% [2] - 公司是全球3D创意产业主要参与者中唯一一家同时提供消费级3D打印 消费级3D扫描和消费级激光雕刻产品及服务的公司 [12] - 按2024年出货量计 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 消费级3D扫描仪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消费级激光雕刻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三 [1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13.46亿元 18.83亿元 22.88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30.4% [14] - 2022年至2024年年度利润分别为1.04亿元 1.29亿元 8866万元 [14]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7.08亿元 同比增长28.67% 期内利润8156.4万元 同比增长18.1% [14] - 2022年至2024年毛利分别为3.878亿元 5.995亿元 7.078亿元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8.8% 31.8% 30.9% 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35.2% [14] 业务构成与发展 - 3D打印机为营收主要来源 占比从2022年81.7%下降至2024年61.9% 2025年第一季度进一步降至61.3% [25] - 3D打印耗材收入占比从2022年3.0%提升至2024年11.4% 2025年第一季度达12.0% [25] - 3D扫描仪收入占比从2022年4.0%提升至2024年9.1% 2025年第一季度达12.2% [25] - 激光雕刻机收入占比从2022年0.9%提升至2024年7.1% 2025年第一季度为6.3% [25] 销售渠道与全球化布局 - 线上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13.5%持续提升至2024年40.9% 2025年第一季度达47.9% [15]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公司拥有74家自营在线门店及2163家经销商 销售网络覆盖全球约140个国家和地区 [20] - 2021年开始自营亚马逊品牌旗舰店并搭建独立站 次年推出海外直达客户电商网站 [19] 融资与股权结构 - 2021年获得IPO前唯一一轮5.085亿元A轮融资 投后估值升至40亿元 [3][17] - 投资方包括前海FOF 深创投资本 腾讯创投及中航坪山等9家机构 [3][17] - IPO前四位85后联合创始人合计持股约81.98% 为控股股东 [16] - 前海FOF 深创投资本 腾讯创投位列前三大机构股东 持股约5.81% 4.32% 2.16% [18] 行业竞争格局 - 2023年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 5家3D打印参展厂商中4家来自中国 包括创想三维 深圳快造 安克创新 魔芯科技 [21] - 安克创新旗下eufyMake品牌全球首款个人级3D纹理UV打印机E1在Kickstarter平台上线不到12小时众筹金额突破1000万美元 [22] - 深圳拓竹科技2020年成立 2024年第四季度抢占3D打印机跨境品牌影响力TOP1 产品用户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3] - 行业呈现高度市场集中度 前五大企业合共占据全球出货量绝大部分 [26]
【金牌纪要库】3D打印在商业火箭发动机制造领域渗透率陡增,可大幅降低重量、成本和制作时长
财联社· 2025-08-18 12:25
3D打印技术在商业火箭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应用 - 商业火箭发动机制造领域导入3D打印工艺可大幅降低重量、成本和制作时长 [1] - 某企业通过3D打印技术为液氧甲烷发动机生产大量关键部件 [1] 3D打印材料行业发展现状 - 耗材为制约3D打印技术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1] - 高技术壁垒支撑行业毛利率居高不下 [1] - 部分企业可为国内提供3D打印专用PLA原料和粉末材料 [1] 消费级3D打印市场竞争格局 - 消费级3D打印市场由拓竹占据最高市场份额 [1] - 某上市企业为拓竹提供代工服务 [1]
深圳,成为全球“消费级3D打印第一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1:59
3D打印行业与深圳企业分析 行业概况 - 大湾区内地9市出口占全国3D打印机超八成份额,深圳为核心贡献者 [2] - 2025年Q1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出货量超100万台,同比增长15%,中国供应商占95%市场份额 [2] - 全球3D打印市场年增速达20%,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美元(增长220%) [13] - 消费级3D打印从工业端向消费端渗透,个性化需求驱动行业扩张 [6] 深圳产业地位 - 深圳形成建模系统、材料、设备、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被誉为"消费级3D打印第一城" [3][12] - 深圳厂商占据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超九成出货量,四家头部企业(创想三维、拓竹科技、纵维立方、智能派)为核心 [10] - 2024年上半年深圳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35.8% [3][14] 代表企业分析 创想三维(Creality) - 2024年收入22.88亿元,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30.4% [7] - 全球入门级市场份额39%,CR-10产品以500美元定价打破千美元市场壁垒 [7][10] - 2025年Q1收入7.08亿元,产品销往全球2300名KOL合作覆盖市场 [7][12] 拓竹科技(Bambu Lab) - 2022年首款产品X1以消费级价格提供工业级性能,成Kickstarter热门众筹项目 [9] - 2024年Q2出货量同比增长64%,估值超100亿元,获IDG等资本投资 [2][9] - 独立站+MakerWorld社区驱动流量,桌面级销售额全球第一 [12] 智能派(Elegoo) - 2023年销售额12亿元,产品销往100多国,北美及欧洲占70%-80%份额 [8] - LCD光固化打印机出货量全球第一,16K高分辨率技术领先 [8][10] - 深圳制造效率达2分钟/台,单日最高产能12000台 [13] 纵维立方(Anycubic) - 2024年前7个月出口额同比增长70%,全球搜索热度前五 [8] - 累计销量超100万台,业务覆盖200多国,营收达十亿规模 [8] 产业链与技术创新 - 上市企业布局:大族激光SLM金属3D打印效率提升50%,安克创新UV打印机众筹12小时破千万美元 [14] - 材料与设备协同:维示泰克(材料)、摩方新材料(设备)、光韵达(应用服务)形成集群 [13] - 出海策略:独立站+DTC平台+本地化团队+KOL营销成为主流模式 [12] 市场竞争力 - 亚马逊3D打印机销量TOP10中中国品牌占主导,深圳企业包揽前列 [9] - 深圳企业通过高性价比(如299美元光固化打印机)和技术创新打破欧美垄断 [6][8] - 产业链集聚效应推动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与生产效率提升 [13][15]
深圳,成为全球“消费级3D打印第一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1:56
深圳3D打印行业全球地位 - 大湾区内地9市出口中国超八成3D打印机 [1] - 深圳企业占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出货量95% [1] - 四家深圳厂商合计占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出货量超九成 [7] 头部企业市场份额与增长 - 创想三维(Creality)全球市场份额39% [1] - 拓竹科技(Bambu Lab)出货量同比增长64% [1] - 智能派(Elegoo)实现强劲增长 [1] 企业业绩表现 - 创想三维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30.4% 2024年收入22.88亿元 [5] - 智能派2023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 产品销往100多国 [6] - 纵维立方2024年前7个月出口额同比增长超70% [6] 产能与规模数据 - 智能派累计销量突破百万台 北美欧洲市场占比70-80% [6] - 纵维立方累计销量超100万台 业务覆盖200多国 [6] - 深圳企业单日最高产能近12000台 每2分钟组装一台 [11] 产品与技术突破 - 拓竹科技X1打印机以消费级价格提供近工业级性能 [7] - 大族激光SLM金属3D打印设备提高效率50%以上 [12] - 智能派推出2K/4K/6K/16K高分辨率打印机 [5] 资本市场进展 - 拓竹科技完成C轮融资 估值超100亿元 [2][7] - 创想三维已递表港交所主板 [2] - 行业获铭石投资/五源资本/IDG资本等机构投资 [7] 产业链布局 - 深圳形成建模/材料/设备/应用服务全产业链 [1][10] - 企业覆盖医疗健康/文化创意/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 [11] - 包括材料研发商维示泰克/光华伟业 设备商摩方新材料等 [11] 市场扩张趋势 - 全球3D打印市场年增速20% [11] - 2028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美元 增长超220% [11] - 深圳2023年上半年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35.8% [1][12] 出海战略模式 - 拓竹科技以独立站为核心搭建MakerWorld社区 [10] - 纵维立方独立站与亚马逊共占超55%销售额 [10] - 创想三维与全球超2300名KOL合作 [10]
全球“消费级3D打印第一城”,深圳何以炼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0:20
深圳3D打印行业地位 - 深圳成为消费级3D打印第一城 形成全产业链集群[1][3][11] - 大湾区内地9市出口全国超80%的3D打印机 深圳为主要贡献者[2]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入门级3D打印机出货量超100万台 同比增长15%[2] 深圳企业全球市场份额 - 中国供应商占全球入门级打印机出货量95% 深圳企业占其中超90%份额[2][9] - 创想三维(Creality)全球市场份额达39%[2] - 拓竹科技(Bambu Lab)出货量同比增长64% 智能派(Elegoo)实现强劲增长[2] 代表企业业务表现 - 创想三维2022-2024年复合增长率30.4% 2024年收入22.88亿元[6] - 智能派2023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 产品销往100多国 北美欧洲占比70-80%[7] - 纵维立方2024年前七个月出口额同比增长超70% 累计销量超100万台[8] - 拓竹科技估值超100亿元 成为全球桌面级3D打印销售额第一独角兽[9] 产品与技术突破 - 深圳企业以高性价比打破欧美垄断 创想三维CR-10以500美元定价颠覆千美元市场[5] - 拓竹科技Bambu Lab X1以消费级价格提供近工业级性能[9] - 大族激光SLM金属3D打印设备提高效率50%以上[13] 产能与产业链优势 - 深圳企业每2分钟组装一台3D打印机 单日最高产能近12000台[12] - 2023年上半年深圳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35.8%[3][13] - 形成材料研发(光华伟业)、设备制造(创想三维)、应用服务(光韵达)全产业链[11] 全球市场前景 - 全球3D打印市场年增速20% 2028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美元[13] - 安克创新首款UV打印机众筹12小时破千万美元[13] - 中国厂商成为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核心供应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