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投资
搜索文档
外资巨头,加码中国创新药
天天基金网· 2025-07-03 13:13
外资机构加仓创新药ETF - 巴克莱银行近期买入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 2000万元 位列第一大持有人 [1][3] - 巴克莱银行去年12月已买入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 8500万元 占总份额42.02% [4][5] - 若巴克莱银行持有华泰柏瑞恒生创新药ETF至今 浮盈超50% [1][5] 资金持续流入创新药板块 - 6月以来创新药主题ETF净申购额合计近80亿元 [6] - 汇添富港股通创新药ETF净申购38.32亿元 广发港股创新药ETF净申购23.89亿元 [6] - 多家基金公司近期密集上报创新药主题ETF产品 [7] 创新药行业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9] - 政策支持医保数据用于创新药研发 提高研发效率 [9] - 2025年预计成为中国创新药行业复苏之年 迎来"出海爆发、国内放量、集体盈利"三重机遇 [10] - 中国药企在全球BD交易中参与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11] - 创新药板块估值优势明显 产业向好的趋势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 [11]
港股创新药早盘走高,“纯度”100%的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标的指数大涨超2%,昨日吸金逾170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3 10:48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表现 - 港股创新药概念股早盘大幅走高 亚盛医药-B、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再鼎医药等涨超5%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标的指数大涨超2% [1] 资金流向与ETF规模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昨日净流入资金逾1700万元 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1] - 6月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获得近2亿元资金加仓 [1]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规模已突破4亿元 为市场上唯一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ETF [2] 指数编制调整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修订编制方案 明确剔除CXO公司 聚焦创新药 [1] - 修订后成份股全部为创新药企 成为首批"纯度"达100%的创新药指数 [1]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5方面16条措施 [1] - 措施包括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 支持创新药进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1] 跨国药企采购趋势 - 1-5月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创新药专利采购金额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 [2] - 大型跨国药企加快从我国采购创新药专利的趋势有望持续 [2]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成交额超20亿元,当前涨幅为2.02%
快讯· 2025-07-03 09:58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表现 - 当前涨幅为2 02% [1] - 成交额达20 34亿元 [1] - 近1月份额增长29 88% [1] - 份额净增加27 66亿份 [1] 交易机制 - 支持T+0交易模式 [1]
近一年同类第2!富国基金赵伟前瞻布局,掘金中国创新药“黄金时代”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21:32
创新药板块表现 - 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58.91%,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11.93%,大幅跑赢其他主流指数 [2] - 富国医药创新基金近一年排名同类第2,基金经理赵伟在医药股寒冬中坚守并实现业绩逆袭 [1] - 创新药板块从"仿制改创"转向"全球首创",从依赖医保支付到征战千亿级海外市场 [1] 产业逻辑与市场机遇 - 中国药企在美国创新药市场占比不足1%,替代空间巨大,拿下10%份额即可创造可观收入 [3] - 中国以美国1/5的临床成本、更高效的执行速度,成为全球药企的"创新试验场" [3] - ADC领域机会或已关闭,双抗和二代免疫治疗决战窗口在未来2-3年 [7] 基金经理投资策略 - 赵伟采用"守正出奇"方法论:寻找产业趋势向好领域(守正)和竞争壁垒高公司(出奇) [5] - 出海能力是首要筛选器,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持仓比例不会特别高 [6] - 尤其看重大单品,认为大病种领域的大单品有望成就大公司 [6] 估值与投资时机 -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S估值为2.75倍,位于近十年42.47%历史分位 [7]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PS估值为1.35倍,位于近十年65.26%历史分位 [7] - 富国基金在2024年3月成立医药创新基金时,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E估值仅11.6倍,处于历史最低3%分位 [4]
近一年同类第2!富国基金赵伟前瞻布局,掘金中国创新药“黄金时代”
中国基金报· 2025-07-02 21:22
创新药行业表现 - 创新药板块成为资本市场领头羊,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达58.91%,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上涨11.93% [1][3] - 富国医药创新基金近一年排名同类第2,基金经理赵伟在医药股寒冬中坚守并实现业绩逆袭 [1] - 中国创新药企正在从"仿制改创"转向"全球首创",从依赖医保支付到征战千亿级海外市场 [1] 产业逻辑重构 - 全球市场替代加速,中国药企已融入全球最大医药市场,目前在美销售额占比不足1%,替代空间巨大 [4] - 中国研发优势凸显,1亿美元研发投入在中国能支撑5-10个I期临床实验,而在美国仅够开展1个 [4] - 富国基金在2024年3月成立医药创新基金时,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E估值仅11.6倍,处于历史最低3%分位 [5] 投资方法论 - 基金经理赵伟采用"守正出奇"方法论:"守正"寻找产业趋势向好领域,"出奇"偏好竞争壁垒高的上市公司 [7] - 出海能力是首要筛选器,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除非数据极其优异否则持仓比例不会特别高 [7] - 尤其看重大单品,认为大病种领域的大单品有望成就大公司 [7] - 估值模型中最重要的因子是成功率因子,随着临床推进药品置信度和成药成功率将逐渐提升 [7] 行业前景与估值 - ADC领域机会或已关门,海外龙头产品2027年将上市,后来者成功率或显著下降 [9] - 双抗和二代免疫治疗决战窗口就在眼前,部分企业核心单品将在明后年进入临床验证期 [9] -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PS估值为2.75倍,位于近十年42.47%历史分位;恒生医疗保健指数PS估值为1.35倍,位于近十年65.26%历史分位 [9] - A股医药估值历史分位更低,具有较高估值性价比和安全边际;港股需等待创新药叙事突破或海外流动性宽松信号 [9]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盘中交投活跃,机构:商保的保障杠杆特性将为创新药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搜狐财经· 2025-07-02 14:12
恒生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恒生创新药ETF(159316)盘中换手率达73.13%,成交金额3.04亿元,市场交投活跃 [1] - 近5个交易日合计资金净流入6635.71万元 [1] - 该ETF为目前市场上唯一跟踪恒生创新药指数的产品,具备高弹性和稀缺性 [2] 创新药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5年内新上市药品在医保目录新增品种占比从2019年32%跃升至2024年98% [1] - 1类创新药获批数量从2018年至2024年增长超5倍,2024年达48种,2024年上半年已近40种 [1] - 商业保险通过小额保费撬动大额保障的模式,有望成为基本医保外最重要的创新药支付主体 [1] 恒生创新药指数特性 - 指数反映香港上市公司中从事创新药研发、生产相关业务企业的表现 [1] - 政策突破将缓解医保基金压力,为高价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领域打开市场空间 [1]
投资大家谈 | 聊聊大火的创新药投资
点拾投资· 2025-07-02 12:26
创新药行业表现与投资生态 - 上半年创新药板块表现突出,成为最强板块,相关企业涨幅显著[1][2] - 创新药项目真实性存在分化,约10%能完全兑现商业化预期,部分兑现比例更高[2] - 行业研究门槛高,需系统性理解基础学科和临床试验等应用学科,近年投资人学习热情提升[2] - 二级市场投资生态多元:α投资者关注临床数据,β投资者追踪产业趋势,灵活投资者捕捉早期分子预期差[3] - 跨国药企高价购买中国临床分子,为行业提供强力背书,推动行业进入厚积薄发阶段[3] 中国创新药产业核心优势 - 研发产业链完善,人才供给充足,部分赛道实现全球领先的弯道超车[4] - 生物学/化学工程师通过高强度实验筛选优秀分子,形成know how积累与正向反馈[4] - 庞大且高性价比的临床试验群体,助力精准细分疾病认知并反向促进早期研发[5] - 生物学机制复杂性导致药物分子出现具偶然性,需动态评估竞争力[5] 行业研究方法论与市值评估 - 以项目型视角测算企业市值空间,现阶段收益主要依赖药品上市后的收入分成[6] - 单个大项目成败可能影响企业多年经营趋势,符合行业长周期反馈规律[6] - 需持续跟踪临床节点数据,避免持仓立场干扰判断[5] 行情展望与投资策略 - 产业线性发展与股市脉冲式行情并存,短期仍可挖掘投资机会[7][8] - 中期被证伪个股可能拖累板块,需收缩仓位聚焦α和基本面研究[8] - 领先投资需积累临床数据并完善底层认知框架,如评估生物学机制成药概率等[8]
创新药“浓度”成基金收益利器
中国证券报· 2025-07-02 05:04
创新药板块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在政策与产业催化、市场情绪推动下表现强劲,重仓相关板块的主动权益类基金业绩突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回报率高达85%以上,多只产品回报率超过60% [1]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自2022年三季度全面转向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持仓中涌现多只"翻倍股",荣昌生物上半年涨幅高达278%,信达生物、诺诚健华、科伦博泰生物涨幅均超100%,前十大重仓股平均涨幅高达90%以上 [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中银港股通医药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等基金凭借超60%回报率挺进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前十名 [2] - 港股医药主题ETF包揽上半年涨幅前十名,涨幅均在50%以上,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上半年获资金净流入超60亿元,规模由年初6.53亿元增至78亿元以上 [2] 市场分歧与调整 - 随着板块估值来到相对高位,市场对后续行情出现分歧,部分机构认为短期事件性催化告一段落,短线交易型资金可能获利了结 [1] - 创新药板块进入相对高位震荡区间,银华基金认为短期事件性催化告一段落,基本面未现重大改变,股价调整会释放风险,下一轮基本面或政策利好可能带来新行情 [3] - 工银瑞信基金认为此前调整是短期涨幅较大后的自然现象,与行业基本面关系不大,大部分涨幅较大公司在特定治疗领域有突破,基本面已现积极变化 [3] 投资逻辑与机会 - 国盛证券医药生物团队表示上半年行情是市场与产业逻辑共振,流动性较好且科技方向资金外溢,跨国药企持续大额商务拓展推动创新药企海外业务价值重估 [2]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经理认为板块处于估值和基本面双重修复过程,重磅创新药全球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与定价,投资者需甄别资产属性,找到"真创新" [3] - 6月30日《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提出加大研发支持、支持进入医保目录和商业保险、支持临床应用、提高多元支付能力等措施 [3] - 7月1日A股创新药板块再度上涨,博时基金认为政策文件构建了覆盖创新药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支持框架,广发基金认为政策将提升研发确定性,加速商业化回报周期 [4] - 东方红资产管理基金经理认为应高度重视产品型公司新成长周期,包括走向全球市场的生物科技创新公司和估值合理期待创新转型的传统药企 [4] 行业趋势与技术突破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经理关注创新药板块硬科技、高增长、产业趋势三条主线:头部企业自主出海、产品阶段性优势、国内临床资源丰富和研发效率优势 [4][5] - 富国基金基金经理表示中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关键转折点,ADC与双抗技术凭借"成本优势+临床效率+产业链协同"三重优势有望在全球免疫治疗市场占重要份额 [5] - ADC赛道早期项目需警惕同质化竞争,AI在药物研发中仍属辅助工具,长期价值需数据验证,中国创新药产业从"技术跟随"转向"全球协同",有望孕育万亿市值巨头 [5]
公募“中考”业绩出炉!医药基金霸占七强
新浪财经· 2025-07-01 09:02
2025年公募基金产品"中考"业绩分析 核心观点 - 医药主题基金成为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业绩十强的主导力量,前十名中有七只为医药主题基金 [1][2] - 港股创新药仓位对基金业绩至关重要,多只排名靠前的基金产品大比例配置港股医药股 [5][6] - 单一赛道化投资策略(尤其是医药赛道)成为业绩领先的核心打法,仅有一只前十基金采取均衡配置策略 [3] 业绩排名与基金类型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以86%的收益率位列上半年业绩冠军,其86%的股票仓位集中在港股医药股 [2][5]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基金(82.45%)、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75.18%)分列第二、第三名 [2] - 前十名中非医药主题基金仅有三只: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华夏北交所精选、广发成长领航基金 [2] 投资策略分析 - 十强基金中有9只采取单一赛道集中持仓策略,仅广发成长领航基金(收益率68.29%)采用跨行业均衡配置 [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港股仓位达35.2%,平安核心优势基金港股仓位接近40% [5] - A股基金通过港股通规则大比例配置港股医药股,导致A股与港股基金界限模糊化 [5][6] 医药赛道驱动因素 - 创新药行业领涨逻辑:政策红利、资本注入、产业动能三重叠加,尤其关注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病三大领域 [8][10] - 港股创新药企业因全球定价属性、流动性改善及估值差收窄,成为资金配置重点 [9] - 临床试验节点和政策导向是选股关键,具备大单品潜力的企业更受青睐 [8][10] 市场趋势 - 人形机器人赛道基金完全退出十强,显示市场热点从科技硬件向医药赛道转移 [1][2] - 创新药资产因IP授权模式与关税关联度低,在中美博弈背景下表现抗跌 [9] - 沪港深创新药指数成为跨市场配置的重要参考工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