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斯双击

搜索文档
港美股看台丨年内港股表现领先全球,还能涨吗?
证券时报· 2025-07-30 20:45
还有上涨空间吗? 港股市场在年内表现领先全球后,近几个交易日波动开始加大。其中7月30日,恒生指数收盘下跌 1.36%,创出近一个多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在波动加大后,港股市场后续还有机会吗? 年内港股表现领先全球 与此同时,2025年以来,南向港股通资金的交投也进一步趋向活跃。2025年以来,南向港股通资金累计 成交额已超过15万亿港元,也已超过2024年全年11.23万亿港元的累计成交额。 在2024年触底回升后,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再接再厉,总体强劲上行,并领先于全球主要股市。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过25%,明显超过同期美、日、欧等主要市场股市表 现。数据显示,当地时间年初至7月29日,美股市场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上涨4.91%,纳斯达克综合指 数累计上涨9.26%,标准普尔500指数累计上涨8.32%。此外,日本股市中,日经225指数2025年以来累 计上涨1.91%。 另外,港股市场主要指数年内表现也优于同期A股市场主要指数表现。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上证指 数累计涨幅为7.88%。 不过,在经历连续上涨后,港股市场近几个交易日上行遇阻,波动也明显加大。其中7月30日 , ...
年内港股表现领先全球,还能涨吗
证券时报· 2025-07-30 19:40
还有上涨空间吗? 港股市场在年内表现领先全球后,近几个交易日波动开始加大。其中7月30日,恒生指数收盘下跌 1.36%,创出近一个多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在波动加大后,港股市场后续还有机会吗? 年内港股表现领先全球 在2024年触底回升后,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再接再厉,总体强劲上行,并领先于全球主要股市。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过25%,明显超过同期美、日、欧等主要市场股市表 现。数据显示,当地时间年初至7月29日,美股市场道琼斯工业指数累计上涨4.91%,纳斯达克综合指 数累计上涨9.26%,标准普尔500指数累计上涨8.32%。此外,日本股市中,日经225指数2025年以来累 计上涨1.91%。 另外,港股市场主要指数年内表现也优于同期A股市场主要指数表现。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上证指 数累计涨幅为7.88%。 不过,在经历连续上涨后,港股市场近几个交易日上行遇阻,波动也明显加大。其中7月30日 ,恒生指 数下跌1.36%,创出近一个多月来最大单日跌幅。 对于推动年内港股市场持续走强,并优于其他主要股市的主要因素,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 威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 ...
港美股看台丨年内港股表现领先全球,还能涨吗?
证券时报· 2025-07-30 19:38
港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以来恒生指数累计上涨超过25%,显著领先于美股(道指4.91%、纳指9.26%、标普500指数8.32%)和日股(日经225指数1.91%)[3][4] - 港股表现优于A股,上证指数同期涨幅仅7.88% [5] - 7月30日恒生指数单日下跌1.36%,创近一个多月最大跌幅 [1][6] 推动港股走强的核心因素 - 宏观经济稳定:上半年GDP增速超5% [8] - 中美关系改善及行业利好:创新药、DeepSeek等领域发展正面 [8] - 美元走低带来流动性充裕 [8] - 估值洼地与盈利增长形成"戴维斯双击",国际资本从高估值市场向港股迁移 [9] - 南向资金主导定价权:2025年上半年净买入8537亿港元(超2024全年8079亿港元),成交额突破15万亿港元(超2024全年11.23万亿港元)[11][12] - 国际资本参与度提升:韩资机构前5个月证券交易额达1.5万亿港元(为2024全年2.8倍)[12] 后续市场机会 - 恒生指数当前25739.89点较历史高点仍有超20%差距,恒生科技指数较历史高点低逾40%,显示市场未过热 [14] - 外资与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叠加宏观政策发力,AI、创新药等产业趋势明确 [16]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合理区间,具备配置价值 [16]
港股医械携手AI板块飙升:政策与资金共舞,戴维斯双击效应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7:57
医疗器械及AI医疗板块表现 - 港股医疗ETF(159366)盘中涨超4.5%,成交额近6亿,成分股微创医疗、平安好医生、微创脑科学、医脉通、药师帮涨超5%,近60个交易日涨超37% [1] - 医疗器械ETF(159883)收涨0.19%,成交1.28亿元,净流入2.03亿元,连续9天资金净流入合计7.14亿元 [1] - 医疗器械ETF(159883)最新份额近50亿元,创历史新高,是全市场同类规模最大的跟踪中证全指医疗器械指数的ETF [6] - 港股医疗ETF(159366)近1周累计上涨7.36% [6] 政策利好 - 国家医保局将统一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新型医疗耗材打通临床落地关键通道 [3] - 第11批国家药品集采优化价差计算锚点,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作为中选参考,报价最低企业需公开说明定价合理性 [3] - 对于填补国内空白、临床价值突出的新型耗材,挂网流程将进一步简化,准入速度加快 [4] - 《2025人工智能+卫生健康上海实践》发布,破解医疗数据流通等核心难题,推动AI医疗标准化与规模化 [5] 行业趋势 - 政策预期向好,高值耗材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集采政策持续优化,估值压制减弱 [1] - 医疗耗材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企业可通过合理定价维持利润空间,聚焦材料创新和工艺升级 [3] - AI医疗已通过大量实践案例证明技术能解决临床痛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 [5] - 国内医疗设备月度招标数据持续恢复,设备企业三季度业绩有望环比复苏,带动上游耗材需求 [6] 资金动向 - 医疗耗材与AI医疗成为资金布局核心方向,券商研报与资金涌入推动板块热度攀升 [6] - 港股市场的稀缺性与交易便利性放大了AI医疗上涨动能,外资配置重点转向具备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的港股AI医疗企业 [7] - CXO板块复苏与AI医疗形成协同,海外新药研发需求回暖,国内CXO企业承接更多应用AI技术的新药研发外包订单 [7]
指数从正常估值到高估,会涨多少呢?
银行螺丝钉· 2025-07-30 12:01
A股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底 A股连续6周上涨 上证指数站稳3600点 中证全指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1] - 部分指数基金估值从低估回归正常区间 并呈现继续上行趋势[1] 指数上涨驱动因素 - 指数涨幅由估值提升和盈利增长共同决定 公式为指数点数=估值*盈利[4][5] - 以中证全指为例 2018-2021年上涨超80% 其中估值提升贡献40-50%收益 其余来自上市公司盈利增长[7][8][9] 估值与盈利的确定性差异 - 正常估值到高估阶段 估值通常提升20-40% 波动性大的指数范围更大[12] - 盈利增长受经济周期影响难以预测 可能出现估值升20%但盈利降10%导致涨幅不足10%的情况[14][16] 戴维斯双击效应 - 最佳投资阶段为基本面低迷但出现好转迹象时 低估值叠加盈利复苏形成双击[18][19][20] - 2025年Q1上市公司盈利同比增4.46% 科技医药等行业增速更显著 若Q2-Q3持续改善将打开市场空间[21] 当前市场环境 - 政策利好逐步反映在上市公司财报 2025年出现估值提升与盈利增长的双击行情[26][27] - 历史熊市主因盈利停滞 当前盈利恢复增长是市场回暖关键[25][22]
ST盛屯(SH.600711):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0.94%,产能持续扩张
财富在线· 2025-07-30 11:2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8.04亿元同比增长20.94% 利润总额13.52亿元同比增长0.47% 归母净利润10.53亿元 基本每股收益0.34元 [1] - 期间费用率5.90%较上年同期下降0.33个百分点 实业制造板块营收130.36亿元占整体营收94.44%同比增加2.23个百分点 [5] 铜业务发展 - 铜产品产量10.26万金属吨 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铜价上半年涨幅达20% 伦敦金属交易所现货铜价上升13%因库存减少65% [2] - 兄弟矿业二期一阶段3万吨铜产能扩建项目2025年3月试生产 扩建完成后铜合计产能将提升至12万金属吨/年 [2] 钴业务布局 - 钴产品产量0.55万金属吨 与厦钨新能合资投建年产4万吨新能源电池前驱体生产线 贵州项目产出硫酸钴为三元前驱体提供原料 [2][3] 镍业务表现 - 镍产品产量2.45万金属吨同比增长9.87% 友山镍业通过优化工艺实现营收14.17亿元 [2][3] 基本金属业务 - 基本金属业务销售收入38.49亿元 华金矿业生产黄金110.23kg 盛屯锌锗锗回收率同比增长13.14% [4] - 高纯二氧化锗产出8,326.82kg同比增长约20% 锌合金项目投产实现产品多元化 [4] 战略与运营 - 持续聚焦铜镍钴战略金属资源 通过深化资源布局提升资源保障能力 [1] - 贯彻控成本抓细节提质效管理方针 推动全流程降本增效 [5]
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盘中涨超2%!港股创新药继续猛攻,板块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金融界· 2025-07-30 10:58
资金净流入方面来看,Wind数据统计,截至最新收盘日,港股创新药50ETF(513780)近5个交易日持 续"吸金",累计获得资金净流入额3.40亿元,近3个月以来累计获得资金净流入额超6亿元,资金加速布 局。 中泰证券指出,CRO、CDMO板块自2024Q4海外降息周期开启带来投融资逐步恢复、2025Q2地缘谈判 带来悲观预期改善、2025年以来国内创新药大型BD落地及重磅政策出炉等多重推动下需求端呈逐步恢 复态势,叠加过去三年供给端持续出清,板块有望迎来盈利与估值同时提升的"戴维斯双击",建议重点 布局相关投资机会。 金融界7月30日消息,周三开盘,港股集体低开,盘面上,港股创新药继续猛攻,截至10:30,港股创 新药50ETF(513780)涨1.63%,盘中最高涨超2%,冲击三连阳!拉长时间看,该基金年内已涨 105%! 热门个股方面,欧康维视生物-B涨超5%,康龙化成、复旦张江、复星医药、博安生物等涨超3%,康方 生物、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跟涨。 兴业证券称,中报季到来,展望25Q2我们预计板块业绩情况和Q1接近,处于向好阶段的子领域预计趋 势可持续,主要包括创新药(处于放量阶段的品种收入将持续环比 ...
保险框架:“慢牛市”下的戴维斯双击
2025-07-30 10:3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保险行业 - 公司: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 [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投资收益率驱动行业上行** - 保险上行期主要由投资收益率驱动,新单占存量负债比例低(不到4%)[1][2] - 监管调整和市场稳定措施增强保险资金配置权益资产的能力和意愿,预计新增保费的30%可用于增配权益资产 [1][2] - 历史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2023年和2024年的保险上行期多由投资收益率改善驱动 [2] 2. **负债成本下降** - 普通型人身险定价利率下调50BP,预计带来个位数BP的存量负债成本改善 [1][2] - 动态调节机制和费用管控将持续改善存量负债成本 [1][2] 3. **利差扩大与盈利改善** - 投资收益率下降幅度低于负债成本下降幅度,利差有望扩大 [1][2] - 杠杆效应不减甚至增强,叠加利差扩大,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1][2][5] - 保险盈利模型可拆解为投资收益率、负债成本率和杠杆,三者均显示增长潜力 [1][6] 4. **估值修复空间** - 市场对保险公司存量业务估值偏低,未充分反映增配权益和费用成本下降的潜在影响 [1][3] - 行业估值有望修复至一倍,并进一步提升 [3] 其他重要内容 1. **个股选择策略** - 弹性标的: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平(高杠杆纯寿险标的) [1][4] - 稳健标的: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经营稳健、分红稳定) [1][4] 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稳市政策(如汇金加仓A股ETF)和行业政策趋势增强保险公司增配权益的动力 [1][5] - 监管体系调整提升保险配置权益资产的能力 [2] 3. **利差提升的动力** - 增配权益能力和动力增加,负债成本率下降和杠杆增加共同促进利差扩大 [5]
药明康德交出“史上最强”半年报,CRO行业正在迎来三大复苏信号
金融界· 2025-07-30 09:02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85.61亿元 同比增长101.92% [1] - 计划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 [1] - 将2025年整体收入预期从415-430亿元上调至425-435亿元 [1] 行业需求态势 - 全球药企研发成本攀升推动外包渗透率提升 [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CRO企业呈现订单高增和产能扩张态势 [1]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33笔 总金额超362亿美元 同比增长258% [1] - 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等与默沙东、诺和诺德达成重磅合作 单笔首付达2亿美元 [1] 政策与资本环境 - 国内医保局推动创新药审评审批提速 [1] - 欧美暂缓《生物安全法案》至2032年 地缘政治风险短期缓和 [1] - 海外降息周期开启带动投融资逐步恢复 [2] - 地缘谈判带来悲观预期改善 [2] 板块展望 - CRO/CDMO板块需求端呈逐步恢复态势 [2] - 过去三年供给端持续出清 [2] - 板块有望迎来盈利与估值同时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2] - 临床前CRO龙头收入主要来自海外 美联储降息有望进一步推动业绩提速 [2]
6只“翻倍基”,都是这类主题ETF
中国证券报· 2025-07-29 20:48
创新药主题ETF表现 - 7月29日涨幅前十的ETF中9只为创新药主题ETF 港股通创新药ETF以5.06%涨幅居首 [4] - 2023年以来6只涨幅超100%的ETF均为创新药主题 包括港股通创新药ETF 港股创新药ETF基金等 [4] - 恒生创新药ETF(520500)连续4周资金净流入 7月日均成交额超11亿元 规模较年初增长750%至10.31亿元 [4][5] - 创新药板块获政策支持与资本涌入 从防御性配置转向进攻性赛道 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4] ETF市场成交动态 - 7月29日10只ETF成交额超百亿元 短融ETF以323.55亿元居首 科创债ETF鹏华 南方连续两日成交破百亿 [9][10] - 香港证券ETF和港股创新药ETF成交活跃 分别达191.81亿和116.41亿元 后者规模突破151亿元成为最大翻倍基 [9] - 7月28日债券型ETF吸金显著 科创债ETF南方净流入25.56亿元 可转债ETF近一周净流入34.29亿元 [11][12] 行业板块分化表现 - 银行主题ETF普遍下跌 银行AH优选ETF 银行ETF天弘等跌幅居前 德国ETF 法国CAC40ETF等跨境ETF同步走弱 [6][7][8] - 通信设备ETF涨幅达4.40% 受益于海外光电需求增长及国内新型基建推进 6G技术研发与AI应用将驱动行业持续发展 [6][13] 市场展望 - 沪指突破3600点后市场量能放大至1.8万亿元 结构性机会凸显 建议沿产业趋势逢低布局 [13] -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后国内流动性有望改善 下半年指数或续创新高 需关注通信等行业技术迭代红利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