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
icon
搜索文档
地中海航行船舶开始执行更严格硫排放规定
快讯· 2025-05-02 16:24
地中海航行船舶开始执行更严格硫排放规定 智通财经5月2日电,地中海正式成为国际海事组织《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附件六规定的排放控 制区,这意味着在这片区域运行的船舶燃料中硫含量不得超过0.1%,以期大幅减少环境污染。 ...
中国船舶: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近预告中值符合市场预期,盈利已迎向上拐点-20250502
东吴证券· 2025-05-02 09: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考虑到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下调公司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4/99亿元(原值为79/108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24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18/13/11x,考虑到公司在中国船舶制造行业的领先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86亿元,同比增长5%,归母净利润36亿元,同比增长22%;2025年Q1实现营业总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4%,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81%,利润均位于预告中值偏上,符合市场预期 [2] - 2024年公司全年新接民船订单1272万DWT/1039亿元,同比增长约38%/43%,且手持订单结构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船、油轮、VLEC等细分船型订单数量居全球前列 [2] 毛利率与费用率 - 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9.9%,同比提升0.4pct,船舶造修和海工毛利率9.6%,同比提升0.3pct,剔除子公司外高桥收回四座海工平台因素影响后,毛利率同比提升3.6pct;2025年Q1销售毛利率12.8%,同比提升6.2pct,毛利率迎向上拐点 [3] -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6.6%,同比下降0.1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1%/3.9%/4.6%/-2.0%,同比分别变动0.0/-0.2/+0.4/-0.3pct,费控能力基本维持稳定 [3] 行业与公司发展 - 2025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调查结果,本次方案较草案制裁强度有所减弱,调查结果初步落地,造船市场情绪面、订单面有望修复 [4] - 中期来看,造船业周期高点已过但远未结束,供给刚性支撑船价,需求侧前期透支量消化、散货船发力,船厂仍将持续受益 [4] - 2025年1日,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方案获国务院国资委等主管部门批复,重组预案获双方董事会审议通过,后续南北船合并推进、减少同业竞争、发挥协同背景下,中国船舶综合竞争力仍将持续增强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亿元)|74,839|78,584|89,317|101,414|114,167| |同比(%)|25.81|5.01|13.66|13.54|12.57| |归母净利润(亿元)|2,957|3,614|7,417|9,918|12,414| |同比(%)|1,614.73|22.21|105.23|33.72|25.16| |EPS - 最新摊薄(元/股)|0.66|0.81|1.66|2.22|2.78| |P/E(现价&最新摊薄)|44.28|36.23|17.66|13.20|10.55| [1] 市场与基础数据 - 收盘价29.28元,一年最低/最高价26.93/45.95元,市净率2.52倍,流通A股市值130,952.71百万元,总市值130,952.71百万元 [7] - 每股净资产11.63元,资产负债率68.80%,总股本4,472.43百万股,流通A股4,472.43百万股 [8] 财务预测表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等多方面预测数据,如2025E营业总收入89,317亿元,归母净利润7,417亿元等 [10]
扭亏为盈,中国船舶2024年净利同比增长二成,今年营收目标805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5-02 06:2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船舶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双升成功扭亏 2025年有明确经营目标 但面临美国贸易限制等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 不过行业也存在绿色转型等发展新动能 [1][2][5][6] 营收净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 同比增长5.01% 主营业务收入776.67亿元 同比增长5.60% 主营业务毛利率9.94% 同比增加0.43个百分点 [2]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4亿元 上年同期为29.57亿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72亿元 上年同期为 - 2.91亿元 [2] - 2025年1 - 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6亿元 同比上升3.8% 归母净利润为11.3亿元 同比上升181.0% 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1.2亿元 同比上升230.2% [5] 扭亏原因 - 上年手持订单结构改善 报告期内交付的民品船舶数量和单船平均价格同比提升 营业毛利同比增加 [3] - 公司参股联营企业盈利情况改善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 [3] - 上年同期子公司外高桥造船处置有关海工平台资产的影响 [3] 订单与交付情况 - 截至2024年末 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 修船订单63艘/9.18亿元 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7.43亿元 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13.82亿元 [3] - 2024年公司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 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12.74% 全年修理完工船舶277艘/21.69亿元 交付应用产业设备产值16.94亿元 海洋工程业务交付1艘34万吨FPSO [4] 经营目标 - 2025年计划全年完成营业收入805亿元 实现民品造船完工89艘/634.31万载重吨 修船完工270艘/19.35亿元 应用产业产值16.10亿元 [5] 行业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 全球新船价格指数达187.43 同比增长2.32% 较2020年周期低谷提升49.87% [1] - 全球造船市场处于发展新周期 我国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造船工业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 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 [6] - 多项海事业绿色发展规则规范支撑绿色船型订单需求 推动船舶工业加快绿色转型步伐和绿色新船型的研发储备 [6] - 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不断涌现 推动产品产业发展升级 [6] - 深海科技政策推动下 围绕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资源开发等一系列深海技术装备的需求将会被激发 [6] 外部风险与影响 - 当地时间4月17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披露301调查结果 计划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领域采取限制措施 [5] - 公司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全球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可能对国际航运市场及船舶建造行业造成不利影响 [6] - 短期内 受船东避险情绪影响 在华新船订单可能出现一定程度波动 “310税”对于中国造船业的长期影响仍待观察 [6] 公司其他动态 - 截至4月29日 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换股吸收合并交易正在推进中 尚需履行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批程序 [4] - 2025年1月25日 公司拟三年内剥离沪东中华不宜注入上市公司的资产使沪东中华符合注入上市公司条件 2025 - 2028年将是中国船舶集团资产及业务整合大年 [4]
又是2艘VLCC!这家船厂“高价”接单忙不停
搜狐财经· 2025-04-30 14:20
新船订单情况 - 公司与大洋洲地区船东签订2艘VLCC建造合同 总金额3710亿韩元(约2.57亿美元) 单船造价约1.285亿美元 [2] - 2024年以来承接新船订单达14艘 总金额30亿美元(约218.9亿元人民币) 占2024年接单目标的37% 2023年接单金额的85% [2] - 14艘新船订单包括2艘VLAC 2艘LNG运输船 6艘LNG双燃料动力24000TEU集装箱船 4艘VLCC [2] - 2024年累计承接41艘(座)新船订单 总金额81.1亿美元(约587亿元人民币) 是2023年35.2亿美元的2.3倍 [2] 订单价格策略 - 近期连续以高于市场均价承接订单 如6艘24000TEU集装箱船单船造价约2.67亿美元 创业界新高 [3] - 2艘VLCC单船造价1.29亿美元 明显高于克拉克森发布的1.25亿美元市场均价 [3] - 高溢价接单策略体现公司在大型船舶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信赖度 [3] - 公司表示将持续实施以高附加值船舶为中心的收益性强化战略 [3][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7760亿韩元(约79.4亿美元/56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5.5% [4] - 营业利润2379亿韩元(约1.75亿美元/12.5亿元人民币) 实现扭亏为盈 为2021年以来首次年度盈利 [4] - 营业利润仍低于韩国同行 HD韩国造船海洋14341亿韩元(约10.57亿美元)和三星重工5027亿韩元(约3.7亿美元) [5] 发展战略 - 计划通过批量建造高附加值船舶 强化技术创新 实施"超级差距"战略 [5] - 在商船领域保持选择性接单策略 以高附加值船型为主力 [5] - 以差异化技术和领先环保技术为基础 推进收益性最大化的接单战略 [5]
中国船舶2024年营收净利双升 多项订单数量居全球前列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21:4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同比增长5.0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增长22.21% [1] - 扣非净利润30.72亿元 [1] - 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0元(含税),派发红利总额11.18亿元,占净利润比例30.94% [2] 业务运营 - 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54艘/1272.46万载重吨/1039.00亿元,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2.57% [1] - 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12.74% [1] - 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订单金额同比增加41.34% [1] - 集装箱船、油轮、VLEC、PCTC等细分船型订单数量居全球前列 [1] 研发创新 - 完成专利申请1674项,其中发明专利1481项 [2] - 授权专利383项,其中发明专利250项 [2] - 形成"技术突破—产品创新—效益提升"的全链条良性循环 [2]
老旧船舶更新市场需求爆发,清洁能源装备服务商新签单量攀升
广州日报· 2025-04-29 20:48
公司业务增长 - 中集安瑞科内江内河清洁能源船舶LNG动力包业务及船用罐业务增长速度明显 [1] - 去年12月以来,旗下公司合计新签订单量上升200%,金额超4亿元,相关业务板块市场占有率超过50% [1] - 2024年~2028年,行业年均新增船舶更新改造数量预计为1500~2000艘/年,四年累计达6000~8000艘 [1] - 实施细则发布后三个月内,公司获得100艘船舶清洁能源动力包订单,客户包括长航货运等头部企业 [1] - 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取近300条船舶订单,累计合同金额逾6亿元,市场占有率超过50% [1] 政策影响 - 《交通运输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发布后,市场涌现大批更新船舶需求 [1] - 内河内江货运船舶船龄15年以上30年以下,客运船舶船龄10年以上25年以下均满足更新补贴标准 [1] - 补贴政策将持续至2028年12月31日,市场需消化过去10~15年内生产的大部分传统动力船舶存量 [1] 公司背景 - 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于2004年成立,2005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为中集集团成员之一 [2]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集团收入同比增长24.4%至约57.65亿元 [4] - 清洁能源、化工环境、液态食品三大板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3.4%、1.4%、4.3% [4] - 清洁能源板块收益占集团整体收益的75.3%,达43.42亿元 [4]
火力全开!温岭船企订单接到手软!“卷王”是它,产值增长88.8%
搜狐财经· 2025-04-29 14:22
松门镇是温岭市 船舶修造行业的聚集地。 今年一季度, 振兴船企一马当先 一季度产值近1.7亿元 在该镇一众船舶修造企业中,浙江振兴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兴船企")产值增幅一马当先,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 1.69亿元,同比增幅为 88.8%。该企业总占地面积 360亩,拥有 14座船台,其中最大的为可建造 10万吨级船舶的船台。一季度,该企业已上水 2艘船舶。 正在船台上修造的船舶。 "目前,我们在建 24艘船舶,最大的一艘是 8.2万吨的散货船,或为我市造船史上最大载重吨船舶,总造价达 2.5亿元。"企业副总经理张灵敏介绍,目前 企业还有 15艘船的订单,建造工期已排到 2026年6月。 松门镇多家造船企业 实现良好开局, 交出亮眼的"成绩单", 实现工业总产值 5.62亿元, 同比增幅为 30.8%。 在11号船台的一侧,一条崭新的龙门吊轨道已铺设完成。改造后,这座船台的宽度将从原来的 32米增加到 50米。相比现有的 140吨龙门吊,即将新增的 400吨龙门吊承重能力大大提升,届时,钓头将增加至 3个,实现在建船舶分段在空中翻身,不需要吊机辅助,安全性、效率更高。 张灵敏介绍,新的船台建成后,企业 ...
船舶行业点评报告:松发股份重组成功过会,向“中国最具成长力造船厂”迈进
浙商证券· 2025-04-21 11: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等相关事项过会,交易完成后将退出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主营变为船舶及高端装备产研销 [1] - 恒力重工手持订单饱满,2024 年新接订单全球排名第 4,截止 2025 年 4 月 20 日手持订单 1674 万 DWT、397 万 CGT,2024 年新接订单 1283 万 DWT、318 万 CGT,且具备关键零部件自制能力 [3] - 船舶行业处于周期景气向上阶段,虽 2025 年 1 - 3 月新接订单量有所放缓,但船价位于历史高位,船位紧张与通胀压力或推动船价持续上涨,下游油轮运力紧缺,船厂运载近饱和,供需紧张或使船价走高,新增订单增速或放缓,但船价有望因扩产不易、换船周期和环保政策持续上行 [4][5] - 船舶行业有板块性机会,当前行业高景气,多船型接力放量,船厂盈利能力改善,供需紧张或驱动船价创新高,龙头公司业绩弹性大,新船订单向大型化等方向发展,龙头公司竞争力强,我国高产能、高技术水平船厂有望优先受益,且船舶总装资产整合进行,竞争格局有望优化,重点推荐中国船舶等公司,关注松发股份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松发股份重组情况 - 2025 年 4 月 20 日松发股份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 [1] - 交易方案包括重大资产置换,松发股份拟以全部资产和经营性负债与中坤投资持有的恒力重工 50.00%股权等值部分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向中坤投资买置换差额部分,向苏州恒能等买恒力重工剩余 50.00%股权,发行价格 10.16 元/股,交易对方股份锁定期 3 年;募集配套资金,向不超 35 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不超 40 亿,用于标的公司募投项目建设,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80%,锁定期 6 个月 [1][2] 恒力重工情况 - 2024 年新接订单全球排名第 4,截止 2025 年 4 月 20 日手持订单 1674 万 DWT、397 万 CGT,2024 年新接订单 1283 万 DWT、318 万 CGT [3] - 具备船用发动机配套能力,2024 年 3 月开始接受外部订单 [3] 船舶行业情况 - 2025 年 1 - 3 月克拉克森新接订单(1000 + GT,DWT)同比下降 61%,其中箱船新接订单同比增长 238%,油轮、散货船、LNG 船等新接订单同比下降 [4] - 截至 2025 年 4 月 18 日,克拉克森新船造价周度指数报收 187.33 点,环比上周微跌 0.05%,同比增长 2.07%,2021 年以来增长 48.92%,位于历史峰值 97.78%,油轮、散货船、液化船新船价格指数分别同比 - 0.7%、+ 0.2%、 - 0.1%,环比 + 0.0%、+ 0.0%、 - 0.2%,位于历史峰值 84%、71%、97% [4] - 油轮至 2025 年运力仍紧缺,后续油轮、干散存在较大下单可能,船厂运载已近饱和,但活跃船厂数量及交付量显著下降,供需紧张或推动船价持续走高 [4] 投资建议 - 推荐关注船舶行业板块性机会,重点推荐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动力、中国海防、中船防务、亚星锚链,关注松发股份 [7]
【麦加芯彩(603062.SH)】船舶涂料取得重大进展,光伏涂料有望成为利润第三极——2024年年报点评报告(孙伟风/陈奇凡)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4-07 16:46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88%,归母净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26%,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23% [2] - 24Q4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同比增长508%,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2195% [2] - 公司拟现金分红1.74亿元,分红率82%,对应股息率约2.9% [2] 集装箱涂料业务 - 2024年集装箱涂料业务收入17.3亿元,同比增长196%,销量11.1万吨,同比增长213% [3] - 产品均价1.55万元,同比下降6%,毛利率16.9%,同比下降0.14pct [3] - 公司在全球集装箱涂料领域排名第二 [3] 风电涂料业务 - 2024年风电涂料业务收入3.9亿元,同比下降23%,销量1.28万吨,同比增长3% [4] - 产品均价3.1万元,同比下降25%,毛利率37.5%,同比下降8.8pcts [4] - 公司在国内风电涂料市场排名第一,并成为德国风电整机厂商NORDEX指定供应商 [4] - 计划2025年下半年实现海上塔筒销售 [4] 船舶涂料业务 - 公司已取得挪威船级社(DNV)防污漆证书,这是进入船舶涂料修补市场的必要条件 [5] - 24Q4成立"船舶涂料市场营销中心",为未来销售铺垫 [5] - 正在推进中国、美国船级社认证工作 [5] 光伏玻璃涂料业务 - 公司收购科思创纳米级光伏玻璃涂层资产,计划2025年实现批量销售 [6][7] - 产品适用于海上光伏、极端气候地区、沙尘地区等多种场景 [7] - 目标成为公司利润贡献第三极 [7] 产能扩张 - 上海生产基地产能从2万吨增至5万吨,已于2024年中投产 [8] - 南通生产基地产能从7万吨增至11.4万吨,24Q4启动扩建 [8] - 珠海生产基地预计2025年6月完成建设 [8]
船舶电池迈向多元:快充已至,固态可期
高工锂电· 2025-03-29 18:23
船舶电动化市场趋势 - 船舶电动化被视为锂电池应用的新蓝海,全球船舶电动化率有望在2025年达到20% [3] - 中国船企承接了全球超过70%的绿色船舶订单,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加速扩张 [3] - 市场从内河、港口小吨位船只向大吨位商业运输船舶拓展,电池性能差异化需求显著提升 [3] 电池技术发展 - 磷酸铁锂化学体系的大容量电池产品成为市场主流,早期采用"换电结合储能"模式以降低初始投资压力 [3] - 快充性能成为新竞争焦点,中创新航发布2C快充电芯(163Ah),支持持续2C、峰值4C充放电,预计2023年Q3量产 [4] - 固态电池技术开始探索船舶应用,广东卫蓝投产6GWh半固态电芯产线,东驰能源与科瑞能源合作推广固态电池 [6][6] 行业参与者动态 - 中创新航推出320Ah能量型和230Ah功率型电芯,并开发兆瓦级动态策略管理的集装箱电源系统 [5] - 瑞浦兰钧为上海内河纯电零碳集装箱船项目供应大容量电芯 [6] - 鹏辉能源开发重卡与船舶共用换电方案,采用LSE堆叠无框集成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 [6] 技术协同与跨界应用 - 赣锋锂电与星云股份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智能检测设备及光储充检一体化解决方案 [5] - 星云股份发布船用集中式超级充电系统,推动快充技术应用 [5] - 动力电池企业将大容量电芯技术从储能、商用车迁移至船舶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 [5] 固态电池争议 - 部分观点认为船舶对安全性要求低于军工领域,固态电池核心优势吸引力可能受限 [7] - 湖南久森新能源发布618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280Wh/kg),目标覆盖储能和船舶场景 [6] 市场阶段演变 - 船舶电动化从基础"有电可用"转向追求高效率、快补能,快充技术与跨领域协同成为关键驱动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