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软件
icon
搜索文档
汇川技术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汇川技术、联合动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表现 - 2024 年营收 370 亿元,同比增长 22%,归母净利润 43 亿元,同比下降 9.6%,扣非后净利润 40 亿元基本持平,经营现金流 72 亿元,同比增长超 100%,主要受新能源汽车毛利率及行业竞争影响[2][7]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90 亿元,同比增长 31%,归母净利润 13 亿元,同比增长 63%,扣非后净利润 12 亿元,同比增长 56%,毛利率 31%,三大业务板块中通用自动化收入 41 亿元,同比增长 29%,新能源汽车收入 39 亿元,同比增长 66%,智慧电梯收入 9.6 亿元,占比 11%[2][8] - 2025 年净利率目标区间为 5%至 25%,通用自动化板块预计收入增长约 20%[24] -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目标是保持 30%以上增长,利润指标进一步优化[22] 业务板块经营情况 - **通用自动化板块**:2024 年增长 2%,海外收入快速增长,伺服系统销售额 56 亿元,变频器 52 亿元,小型 PLC 13 亿元,工业机器人 11 亿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5 年一季度收入 41 亿元,同比增长 29%;2024 年 4 月是汇川历年来订单最高的月份,2025 年 3 月订单金额超过这一历史新高,预计 4 月订单会有所增长,但增幅可能不及 3 月,通信自动化板块尤其表现突出[2][8][9][23] - **新能源汽车板块**:产品解决方案日益丰富,客户结构均衡,新增定点项目 44 - 46 个,电机控制器市场份额 10.7%居第三方首位,定转子市场份额第二,动力总成市场份额第四,OBC 市占率第八;2025 年一季度收入 39 亿元,同比增长 66%;联合动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远期目标是将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 10%提升至 20%,进行了产品线的延伸和海外拓展[2][9][10][22][23] - **智慧电梯业务**:受房地产影响较大,但 2024 年在国内大客户和国际客户方面销售额上升,后付市场及海外新兴市场收入也取得快速增长,使整体收入表现优于行业水平;2025 年一季度收入 9.6 亿元,占比 11%[2][8][10] 应对措施与战略布局 - 针对国内市场内卷,进行运营、组织及战术打法的升级,包括客户运营 2.0 和产品运营 2.0 模式升级,众团 2.0 组织升级,成立 12 个行业业务单元(BU),实施“狼性计划”和“扎寨计划”[3] - 全球化布局构建海外销售、服务、生产、研发及投资一体化运作模式,已在全球设立 18 家子公司和办事处,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匈牙利、泰国设有工厂[2][5][11] - 重视工业软件和 IT 与 OT 融合,推出国内首款工业自动化全集成软件平台 IFA,通过产投战略投资多家工业软件企业,在自身生产制造过程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4][19][20] - 将人形机器人视为未来最大机会,聚焦核心零部件开发,如驱动器、无框电机模组以及滚珠丝杠,计划在 2027 年至 2028 年推出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4][21][29] 未来增长点 - 行业结构化突破,重点拓展流程工业领域以及占有率不高的 OEM 子行业[14] - 新业务,2024 年新产品贡献约 30 亿人民币,未来将形成新的支柱[15] - 海外市场,通过借船出海(EPC)、渠道出海以及区域拓展来实现增长,关注基于 AI 加人形机器人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15] 其他观点 - AI 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能够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实现预测性维护,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18] - 2025 年自动化行业竞争格局将更加激烈,外资品牌加大本土化力度可能会影响市占率及行业价格,本土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来应对挑战[38][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税问题对汇川影响预计在 3 到 6 个月之间,目前尚未显著,主要体现在采购和销售端,采购端美国器件影响较小,销售端直接受影响的是电梯和空冷业务,总金额约 3000 万至 5000 万,间接影响难以评估[16][25] - IFA 工业软件平台在业内口碑良好,未来将在提升软件平台功能与性能、加强与硬件设备集成、探索 AI 技术应用等方向持续发力[16][17] - 2024 年通用自动化业务毛利率下降约 1.9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产品结构变化,2025 年将继续关注产品结构优化以提升整体毛利率[32] - 汇川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聚焦电机驱动器、电机以及精密机械零部件,通过集成多个零部件组成模组,对于传感器采用生态策略,未来根据发展状况进行调整[33][34] - 流程工业在 2025 年第一季度橡胶市场表现淡季,市政和矿山领域表现较好,增速显著,2024 年在冶金等行业取得良好增长,未来计划加大对欧盟市场的拓展力度,增速目标为达到 30%至 40%以上[50][51] - 南京生产基地规划产能为 40 万台工业机器人及相关部件,目前已投产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以及各种精密机械业务,产能逐渐走向饱和,从现有四条生产线扩充到 12 条线正在进行中[53]
软件ETF(159852)盘中成交额破7000万,拓维信息涨超3%,机构:看好计算机行业未来的投资机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0:29
文章核心观点 4月28日三大指数盘中走弱,软件ETF(159852)走势震荡,机构看好计算机行业及信创、工业软件投资机会 [1][2][3] 市场表现 - 4月28日三大指数盘中集体走弱,中证软件服务指数走势震荡 [1] - 软件ETF(159852)盘中飘红后回落,现微跌0.13%,成交额突破7000万元 [1] - 软件ETF(159852)成分股中,千方科技涨超5%,拓维信息、光环新网涨超3%,三六零等跟涨 [1] 产品规模与特点 - 软件ETF(159852)最新流通份额为36.46亿份,最新流通规模为28.05亿元 [2] - 软件ETF(159852)紧密跟踪中证软件服务指数,为全市场相关挂钩产品中规模最大 [2] - 中证软件服务指数覆盖30只涉及软件开发、服务等领域上市公司证券,十大重仓股包括科大讯飞等 [2] - 软件ETF(159852)配备场外联接基金(A类:012619;C类:012620) [2] 机构观点 - 平安证券认为计算机行业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叠加需求端修复预期,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双重提升,看好其投资机会 [2] - 中信建投复盘信创及工业软件行情,认为初期靠政策和市场空间,中后期受益订单和业绩;测算党政信创市场空间约6200亿元,行业信创约8097亿元,工业软件及系统潜在空间超2000亿元;当前信创招投标数目环比稳定,随着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望复刻2018 - 2021年高景气行情 [3]
黄坤明会见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4-28 10:10
省校合作深化 -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就加强省校合作进行深入交流,重点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展开 [1][2] - 北京大学在粤布局早,近年来省校合作成果显著,双方将深化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等领域的合作 [2] - 北京大学将加大在粤资源投入,建强深圳研究生院及科学智能学院等学科平台,推动创新成果在粤转化 [3] 重点合作领域 - 双方将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强化前瞻布局和校企科研合作 [2] - 北京大学将利用广东产业科技融合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力量,布局跨学科和交叉学科项目 [3] - 广东推出"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活动,积极吸引北大学子等高端人才来粤发展 [2] 人才培养与输送 - 双方计划共同培养高层次和拔尖创新人才,为广东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2][3] - 北京大学将持续加大人才培育和输送力度,助力广东教育强省、科技创新强省、人才强省建设 [3] - 广东承诺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越发展条件和良好环境 [2]
能科科技(603859):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工业软件稳健增长,AI相关业务突破性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4-27 18: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4][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能科科技2024年营收增长、归母净利润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可观 [1] - AI产品与服务收入突破性增长,“灵系列”产品推动AI Agent落地应用,签署两个亿元级项目实现AI业务重大突破 [2] - 工业软件产品矩阵持续扩展,主营业务稳步发展,但2025年一季度工业电气产品受交付节奏影响营收小幅下滑 [3] - 健全战略伙伴生态体系,重点落地AI产品与服务应用 [4] - 公司加强探索AI技术应用,优化核心产品体系,有望迎来拐点式发展机遇 [4] 相关目录总结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15.10亿元,同比增长7.47%;归母净利润1.92亿元,同比下降15.1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19亿元,同比增长64.87%;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37亿元,归母净利润0.49亿元 [1] - 预测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17.25、19.87、23.21亿元;EPS分别为0.93、1.11、1.34元,2025年4月25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32X、27X、22X [4] AI业务 - 2024年AI产品与服务营收2.73亿元,同比增长1255.99%;毛利率39.32%,同比增加14.43pct [2] - 打造“灵系列”AI agent产品体系,实现多场景下AI agent研发和应用,签署两个亿元级项目 [2] 工业软件业务 - 云产品与服务2024年营收4.58亿元,同比增长6.68%,优化“乐系列”产品形成多个行业包、子应用和工业组件 [3] - 软件系统与服务2024年营收3.16亿元,同比下降39.91%,提供全流程系统服务 [3] - 工业工程及工业电气产品与服务2024年营收4.56亿元,同比增长8.01%,数字化产线和高压大功率变频器取得突破,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小幅下滑 [3] 战略合作 - 持续深化与华为、西门子、亚马逊等企业战略合作,打造融合产品体系,开发多场景解决方案,落地AI创新应用 [4]
浩辰软件:浩辰软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
2023-10-08 15:34
上市信息 - 公司股票于2023年10月1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4] - 发行后总股本为4487.2800万股,上市初期无限售流通股为946.8941万股,占比21.10%[9][10] - 本次发行价格103.40元/股,总市值46.40亿元[47] 业绩数据 - 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24074.64万元,同比增加1.92%;归母净利润为6227.30万元,同比下降11.17%[23] - 预计2023年1 - 9月营业收入为1.91 - 2.05亿元,同比增长13.72% - 21.63%[109] - 预计2023年1 - 9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0 - 4940万元,同比下降2.11% - 增长20.29%[109] 产品收入 - 报告期内,2D CAD产品收入分别为14590.21万元、16696.00万元和16157.15万元,占比分别为80.08%、71.86%和67.98%[15] 市场规模 - 2020年和2023年中国2D CAD市场规模分别为9.2亿元和16.9亿元[17] 股权结构 - 本次发行后胡立新合计控制14.70%股份,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35.34%表决权[53] - 发行后星永宇合伙持有公司2.67%的股权[80] 限售安排 - 胡立新发行后持股限售36个月,若股价触发条件,星永宇合伙持股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71][81] - 陆翔、邓力群等部分股东股份锁定12 - 36个月不等[82] 募集资金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11.60亿元,净额为10.50亿元[103] - 公司将开设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确保专款专用[174] 未来策略 - 加快推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争取早日投产并实现效益[175] - 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资金管理和对管理层考核[177] 承诺事项 - 控股股东等承诺不越权干预公司经营、不侵占公司利益[180] - 公司及相关人员承诺确保信息披露真实,避免同业竞争等[186][191]
智信精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7-05 20:42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票1333.3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为5333.34万股[10][51] - 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39.66元,发行市盈率27.51倍,发行市净率2.18倍[10][51] - 发行日期为2023年7月10日,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期为2023年7月6日[10] - 公司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保荐人为华泰联合证券[10] 业绩总结 - 2020 - 2022年公司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7.0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4.31%[73][74]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4728.72万元,主营业务收入为54214.62万元[70][114] - 2023年1 - 3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 1199.80万元,同比下降641.78%[44][81] - 公司预测2023年度营业收入为62803.74万元,较2022年度增长14.75%[46] 用户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向苹果公司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7.68%、25.73%和10.05%[31][102] -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0.36%、91.88%和84.27%[36][55][106] 未来展望 - 截至2023年4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超过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83%[80] - 预计2023年1 - 6月营收11800 - 13900万元,归母净利润( - 1600) - ( - 40)万元[44][8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自主研发通用软件平台、3D测量技术、视觉伺服控制技术等[63][64][65] - 2020 - 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480.02万元、4658.33万元和7046.06万元[28][70][10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专利283项、软件著作权132项和作品著作权1项[60]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资产重组情况[169] 其他新策略 - 公司确立“掌握核心技术,聚焦产业突破”发展战略[97] - 本次发行A股募集资金围绕主营业务使用,投资项目包括自动化设备及配套等[96][99]
友车科技:友车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5-08 06:58
发行信息 - 公司拟发行3607.9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为25.00%,发行后总股本为14431.74万股[4][6]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每股发行价格为33.99元/股[4][6] - 发行日期为2023年4月27日,拟上市证券交易所和板块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6] - 保荐人、联席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席主承销商为中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6] - 募集资金总额122,633.88万元,净额108,540.35万元[30] - 发行费用总额14,093.53万元,其中保荐费用641.51万元、承销费用11,689.02万元等[30][31] 业绩数据 - 2020 - 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609.62万元、58905.89万元和66155.43万元[46] - 2020 - 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8482.81万元、12229.65万元和10778.01万元[60] - 2023年一季度预计营业收入约15,800.00 - 17,000.00万元,同比增长约10.17% - 18.53%[63] - 2023年一季度预计净利润约3,500.00 - 3,850.00万元,同比增长约1.66% - 11.82%[63] - 2022 - 2020年资产总额分别为104,747.32万元、87,093.96万元、72,263.88万元[60] - 2022 - 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69,360.52万元、55,004.69万元、46,655.25万元[60] - 2022 - 2020年资产负债率(母公司)分别为33.78%、36.84%、35.44%[60] 用户数据 - 公司服务过的整车厂近百家、经销商超过1.5万家[41] - 每年有近900万辆新车通过公司软件产品实现销售[55]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包括坚持产品云化、拓展新能源车企客户、构建生态化服务体系和拓展海外市场[71] 研发与人员 - 2020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73%、13.67%和13.69%[4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为277人,员工总数为1266人,研发人员占比为21.88%[46] 风险提示 - 公司存在不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的风险[22] - 公司存在不能适应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新营销、新服务模式变革的风险[24] - 公司存在未来潜在竞争对手增加导致市场份额下降的风险[25] - 报告期内公司系统运维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1.93%、27.90%和27.10%,存在波动风险[26]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中人工成本合计占当期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86.93%、89.10%和90.09%,存在人工成本上升影响经营业绩的风险[27] 股权结构 -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用友网络合计持有公司8200.00万股,持股比例为75.76%,为公司控股股东[120] - 发行后用友网络持股8,118.00万股,持股比例56.25%[128] - 特友投资持股592.00万股,持股比例为5.47%[126] - 前十名自然人股东合计持股383.27万股,占比3.55%[130] - 国有股东合计持股697.02万股,占比6.45%[131] - 公司“三类股东”共2名,申万资管持股计划持股360.00万股,占比3.33%;上海陆宝投资相关基金持股5.60万股,占比0.05%,合计持股365.60万股,占比3.38%[142] 历史沿革 - 用友汽车于2016年12月1日在股转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2023年4月3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终止挂牌[107][109] - 2015年3月31日用友汽车有限经审计账面净资产为180,248,680.76元,按1:0.454927比例折合股份总额8200万股,股本82,000,000元[100] 公司架构 -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无控股子公司,有5家分支机构,1家参股公司[112] - 公司持有参股公司用友移动5%股权,出资250万元[119]
友车科技:友车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4-18 19:18
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用友汽车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曾用名包括上海众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12] - 控股股东为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文京[12][124] - 注册资本108,238,000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13日,股份公司成立于2015年7月14日[27][97] 发行信息 - 本次发行3607.9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25%,发行后总股本14431.74万股[5][29]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4月27日,拟上市板块为上交所科创板[5] - 保荐人、联席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联席主承销商为中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5] 财务数据 - 2020 - 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7609.62万元、58905.89万元和66155.43万元[48] - 2020 - 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8482.81万元、12229.65万元和10778.01万元[62]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04747.32万元,资产负债率(母公司)为33.78%[62] 业务相关 - 业务聚焦汽车营销与后市场服务领域,服务过近百家整车厂、超1.5万家经销商[22][44] - 2022年软件开发与服务收入46425.18万元,占比70.18%[43] - 报告期内系统运维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31.93%、27.90%和27.10%[25] 技术研发 - 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形成两大平台,在此基础上研发三大主营业务产品[56] - 用友汽车云原生技术平台和数智化开发平台相关核心技术具备先进性[54][5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研发人员277人,占比21.88%[48] 未来展望 - 拓展海外市场,报告期内已实现来自泰国、印尼等境外客户的收入[53] - 募集资金拟用于车企营销系统升级等三个项目,总额56310.87万元[29] - 2023年一季度预计营业收入15800 - 17000万元,预计净利润3500 - 3850万元[65] 股权结构 - 发行前用友网络持股8118.00万股,占比75.00%;发行后持股比例56.25%[132] - 特友投资持股592.00万股,占比5.47%;友彤投资持股473.40万股,占比4.37%[144] - “三类股东”共2名,合计持股365.60万股,占比3.38%[146]
用友汽车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_用友汽车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3-22 16:18
发行信息 - 公司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不超过3,607.94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25%,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14,431.74万股[5][29][117][118] - 保荐人、主承销商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5][15] - 预计发行日期、每股发行价格、招股说明书签署日期待确定[5] 业绩数据 - 2019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26%、16.73%和13.67%[36] - 2019 - 2021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697.62万元、47,609.62万元和58,905.89万元[36] - 2022年1 - 9月营业收入49,581.24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7.78%;净利润10,419.13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2.14%[52][53] - 2022年预计营业收入约63,600.00 - 67,20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7% - 14.08%;预计净利润约10,700.00 - 11,200.00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42% - 12.51%[55] 用户数据 - 公司服务过的整车厂近百家、经销商超过1.5万家[33] - 每年近900万辆新车通过公司软件产品实现销售[44] 未来展望 - 公司以“全球领先的汽车行业营销领域软件与云服务提供商”为愿景,有产品云化等未来发展战略[60][62] 募集资金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车企营销系统升级项目(36,160.04万元)、车主服务平台升级项目(12,836.44万元)、数据分析平台建设项目(7,314.39万元),合计56,310.87万元[29]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为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前持股8118.00万股,占比75.00%;发行后持股8118.00万股,占比56.25%[13][117]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特友投资持股592.00万股,持股比例5.47%;友彤投资持股473.40万股,持股比例4.37%;申万资管持股计划持股360.00万股,持股比例3.33%[116][118][133] 风险提示 - 公司面临不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技术人员缺失、系统运维服务收入波动等风险[66][67][68] 人员与组织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2名;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包括1名职工监事,设监事会主席1名;现任高级管理人员共4名[141][146][149] - 王文京任董事长,桂昌厚任董事、总经理[141] 其他 - 公司于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新收入准则,定制化软件开发服务业务收入确认时点改为客户验收时点[21] -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技术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96.38%、97.89%、97.66%和97.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