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

搜索文档
钢铁行业面临“减量提质”关键转型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0 06:26
行业供需格局 - 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2.59亿吨同比增长0.6% 但表观消费量2.30亿吨同比下降1.2% 呈现供强需弱格局 [1] - 钢材出口保持高位 企业为应对美国贸易保护风险在窗口期"抢出口" [1] - 传统旺季转弱 淡季效应渐显 供需矛盾积累 供给端持续攀高 [4] - 2025年钢材市场预计呈现"三低"态势(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 总体弱平衡 企业盈利在盈亏线波动 [6] 企业经营表现 - 一季度重点钢企营业收入14360亿元同比下降6.61% 但利润总额215.83亿元同比增1.08倍 利润率1.50%同比升0.82个百分点 [2] - 华菱钢铁2024年利润总额41.41亿 通过高端化战略和规模优势维持盈利 [7] - 原燃料价格降幅大于钢价降幅 成本端改善推动效益提升 [1]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进入"减量提质"关键期 需坚持"三定三不要"原则防止恶性竞争 [1] - 产能治理思路包括严控增量/优化存量/兼并重组/畅通退出渠道 [5] -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转型核心 如昆明钢铁通过智慧能耗平台实现能效优化 [7] - 延伸产业链开发多元化产品(钢结构/新能源用钢等)突破内卷 [7]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减产成为行业共识但未形成统一行动 自律减产需及时足量 [1][4] - 控产需市场倒逼/行政手段(超低排放)/法律手段(环保执法)三管齐下 [5] - 2035年粗钢产量预计8-9亿吨 2050年稳定在8亿吨左右 [5]
4月份国内需求有效扩大 生产供给较快增长 应变克难 中国经济显实力(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5-20 05:40
需求端表现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1%,其中家电、文化办公用品等以旧换新相关品类合计拉动增长1.4个百分点 [2] - 1-4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1%,假日经济带动服务消费稳定增长 [2] - 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8.2%,贡献率达64.5% [2]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8%,其中消费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3.4%和8.2% [2]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8%,水利管理业和水上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30.7%和26.9% [2] 供给端表现 -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41个行业中36个实现增长 [4]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快于工业整体3.9个百分点 [4] - 集成电路制造和光电子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3%和19% [4] - 新能源汽车和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8.9%和61.8% [4]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1.5%,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加值增长74.2% [4] 外贸表现 - 1-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4%,4月单月增长5.6%其中出口增长9.3% [7] - 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2%,对"一带一路"国家增长3.9% [7] -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8%,机电产品出口增长9.5% [7] 政策与产业升级 - 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农产品加工机械、包装设备产量两位数增长 [5] - 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电动自行车、液晶显示屏等产品快速增长 [5]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1.3%,其中信息服务投资增长40.6% [3] - 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4]
徐工机械(000425) - 2025年5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17:50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916.60 亿元,归母净利润 59.76 亿元、同比增长 12.2%,扣非净利润 57.62 亿元,同比增长 28.14%,毛利率 22.55%、提升 1.75 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 6.53%、同比提升 0.89 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57.2 亿元、同比增长 60.18%,资产负债率下降 2.07 个百分点 [2] -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268.15 亿元、同比增长 10.92%,归母净利润 20.22 亿元、同比增长 26.37%,扣非净利润 20.07 亿元,同比增长 36.8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8.26 亿元,同比增长 257.23% [4] - 2025 年一季度毛利率海外超过 24%,国内 20.5% [10] 互动交流情况 语音互动交流 - 2024 年度在美收入不足公司营业收入的 1%,国际化收入占比 46%,预计出口市场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4] - 以智改数转网联“一号工程”为核心,加大企业数字化、生产智能化转型力度,强化全球化产能布局等 [4] - 营销网络覆盖全球 190 余个国家和地区,预计海外市场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出口收入能保持较好增长 [4][5] - 通过稳价格、降成本、调整产品等结构提升毛利率,预期 2025 年及未来保持每年增长 [5] - 矿业机械国内第一、世界前五,将整合产业板块,成为全球露天矿山装备主流竞争者 [6] - 未来三年(2025 - 2027 年度),每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含股份回购注销)不低于当年实现可供分配利润的 40% [6] - 认为行业内销已现复苏迹象,国内行业将逐步迎来上行周期 [6] 文字互动交流 - 工程机械行业成熟度较高、局部区域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呈现强者恒强态势 [7] - 2025 年 4 月 26 日董事会审议通过拟以自有资金回购不低于 3 亿元公司股票用于注销,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自通过之日起不超十二个月完成回购 [7][8] - 行业将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全球化特点 [8] - 预计 2025 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 10% [8] - 起重机械等多种产品市占率居全球前列,挖掘机位居全球第六、国内第二,装载机跃居国内第一、新能源装载机全球第一 [8] - 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系统,完善制度,提升外汇管理效能对冲汇率风险 [9] - 竞争力体现在产业结构均衡、技术创新等六个方面 [9] -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1.80 元(含税),现金分红约 21.27 元,同时开展不低于 3 亿元股份回购并注销 [10] - 认为工程机械是朝阳产业,国内基础坚实,国际和高端市场规模可观 [10] - 2020 年 6 月成立农机公司,目前已实现 28 款主销机型批量生产和销售,近几年收入均实现翻倍增长 [10] - 2024 年电动装载机销量同比增长 141% [10]
国家统计局:当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不少困难,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
搜狐财经· 2025-05-19 11:40
工业生产增长 -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为去年以来月度较高水平 [1] - 41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八成 [1] 工业转型升级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显著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1] - 集成电路制造和光电子器件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3%和19% [1] - 3D打印设备和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60.7%和29.5% [1] 工业新动能发展 - 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8.9%和61.8% [2]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和智能车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2%和29.3% [2] - 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51.5% [2] 政策带动效应 - 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和包装专用设备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电动自行车和液晶显示屏等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2] 未来发展趋势 - 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明显,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 [3] - 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3]
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圆满落幕
长沙晚报· 2025-05-19 09:39
展会规模与影响力 - 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展览面积达30万平方米,吸引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超35万人次,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盛会之一 [1] - 展会共吸引1806家中外企业参展,较上届增长20%,其中3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携尖端设备登场 [1] - 展会覆盖23大类、2万余台(套)展品,吸引5000名国际买家组团采购和洽谈 [1] 参展企业与签约情况 -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星邦智能、润天智科六大主机企业现场采购配套件签约总额130多亿元,聚焦液压系统、智能电控等关键领域 [1] - 55个国家驻华使节及非盟驻华代表、4家国际组织、38家国际商协会、200余家国际高端制造业企业、300多家国际贸易企业负责人参加展会各类活动 [1] 技术创新与新品发布 - 展会期间共举办新品发布会35场次,首发新品超过30个、新技术超过1500项 [2] - AI模型、远程操控、无人驾驶、智慧矿山等高端化、智能化展品比例超过60%,绿色化展品比例高达75%,超1/3展品为国内首次展出 [2] - 展会新增应急救援、矿业装备、运输装备三大板块,填补了工程机械展在应急装备和矿业领域的多个空白产品类别 [2] 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 - 首次组织举办印度、俄罗斯、欧美中东拉美、一带一路、东南亚、中非等6场国际恳谈对接会,成功配对参展企业600余家 [2] - 取得中俄流动式起重机"黑盒子"海关联盟认证、中马工程机械标准接轨互认等标杆成果 [2] - 推动"湘浙鲁皖豫"5省工程机械产业区域合作,签订《五省区域合作战略协议》,明确联合研发、产业链互补、市场共享三大方向 [2] 展会带动效应 - 展会吸引近2万个家庭集体观展,60位行业网红、大咖参与打卡推介 [2] - 来自印度、东南亚等地的400多名国际采购商组团畅游橘子洲等景区,带动文旅等各类消费超2亿元 [2] 未来展望 - 长沙计划将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打造成全球机械装备企业展示产品技术、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3] - 下一届展会将于2027年5月在长沙举办 [3]
大中矿业“铁矿+锂矿”双轮驱动格局形成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18 23:43
项目进展 - 大中矿业全资子公司湖南大中赫锂矿有限公司重点项目临武县鸡脚山锂矿7.3公里运输隧道正式贯通,较原计划提前113天 [1] - 隧道贯通标志着公司临武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1] - 项目首次将盾构机掘进隧道应用于矿山建设,填补国内锂矿开采领域盾构机应用空白 [1] - 公司连续三个月月均掘进进尺超千米,极大缩短项目建设时间 [1] 技术创新与效率 - 采用"龙源号"盾构机,克服裂隙带突水、层位突变等施工难题和复杂地质环境 [1] - 创出"单日掘进55米、单月最高掘进1101米、连续三月月均超千米"的行业纪录 [2] - 以13个月工期完成传统作业模式需5年的工程量 [2] - 采用"双项目经理制"管理模式和智能监控系统实现能耗精准管控 [2] 绿色低碳模式 - 通过智能隧道运输系统开创矿山高效低碳新模式 [3] - 隧道内采用双层运输胶带系统,兼具矿石运输、人员通行、管线铺设等多项功能 [3] - 皮带运输效率提升至传统运输的5倍以上,下坡自发电降低矿石运输成本 [3] - 预计每年减少燃油消耗约2万吨、碳排放约5万吨 [3] 全产业链布局 - 公司于2022年开始进军锂矿行业,获得湖南鸡脚山锂矿和四川加达锂矿两大资源探矿权 [4] - 湖南锂矿项目已探明碳酸锂当量324.43万吨,在国内锂矿资源量排名靠前 [4] - 开发利用方案已获批,待完成矿山二合一方案评审后即可申领采矿证 [4] 战略规划 - 公司构建"铁矿+锂矿"双轮驱动格局,铁矿业务为现金流"压舱石" [5] - 湖南鸡脚山锂矿项目具备储量大、低成本及采选冶一体化等优势 [5] - 公司将持续关注国内外优质矿产,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利润规模 [5]
争抢“专用车之都”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18 21:31
随州专用汽车产业概况 - 2007年12月随州获"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 2008年3月正式揭牌 全国每十辆专用汽车有一辆为"随州造" [4] - 随州专用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600亿元 是当地第一支柱产业 拥有30公里专汽长廊 270多家相关企业 [4] - 随州能生产8大类7000多种型号专用车 40多个产品填补市场空白 拥有8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和9件中国驰名商标 [4] - 2024年随州专汽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 产量超15万辆 新能源专用车产量增长近15% 出口额翻番至3亿美元 [4] 十堰商用车产业基础 - 十堰是东风汽车摇篮 有12家整车企业 3167家零部件企业 可生产1100多种车型 4000多种零部件 [7] - 2023年十堰获"中国商用车之都"称号 年产能达百万辆 每1分半钟有1辆东风商用车下线 [8] - 十堰专用车产业集群含3个专业园区 56家资质企业 年均生产10万辆 覆盖六大类3162个产品 [10] - 2024年十堰规模以上专用车企业产量6万辆(增15.7%) 2025年一季度产量2.5万辆(增8.6%) 全年目标9万辆 [10] 十堰专用车产业升级规划 - 十堰计划打造千亿级专用车产业集群 2027年产量目标15万辆 [13] - 2025-2027年计划市县统筹4.35亿元财政支持 46.75亿元金融信贷 3亿元物流补贴 3.15亿元科技创新投入 [17] - 东风商用车将聚焦新能源 智能化 国际化三大方向 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 [18] - 十堰市委书记指出专用车产业面临新技术变革 多元市场需求 产业生态重构三大趋势 [18] 产品与市场表现 - 东风12T以上专用底盘2024年销量5万辆 市占率40% 新能源底盘渗透率12.6%高于行业 [10] - 东风商用车专用底盘累计销售超30万台 服务全国34省1300县市 覆盖环卫 消防 冷链等场景 [10] - 东风天锦 天龙底盘与300多家改装企业合作 布局超3000个专用车品种 份额保持行业第一 [11] - 湖北一专油田专用车产品连续两年全国销量第一 将拓展应急救援和后勤保障车型 [18]
中国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公布 长沙3家企业上榜
长沙晚报· 2025-05-18 17:18
全球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商榜单发布 - 2025全球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商百强及中国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发布,6家湖南企业上榜中国百强榜,其中3家来自长沙 [1] - 湖南拥有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带动上下游零部件企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 - 27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百强榜,数量较往年大幅增长,在动力系统、液压系统、三电系统等核心配套板块成长迅速 [1] - 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汇川技术等企业凭借技术优势跻身全球竞争第一梯队,具备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实力 [1] 湖南上榜企业分析 - 上榜中国百强的6家湖南企业分别是湖南特力液压、湖州宏威新能源、长沙硕博电子、株洲齿轮、希迪智驾和长沙梅花车业,其中硕博电子、希迪智驾、梅花车业为长沙企业 [2] - 硕博电子为特种装备客户提供控制系统核心电子产品及整车电控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包含控制器、显示屏等,与中联重科等知名企业合作 [2] - 希迪智驾是商用车自动驾驶独角兽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涵盖自动驾驶重卡技术,打造无人纯电矿卡、无人驾驶园区物流车 [2] - 梅花车业专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具备完整产业链,涉足环保、建筑、矿山机械相关业务 [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中小型代工厂商面临淘汰风险 [3] - 榜单涵盖传统核心零部件领域,同时聚焦电动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展现全球产业链竞争新格局 [1]
水泥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改善,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提速
第一财经· 2025-05-18 14:08
今年前4个月,水泥行业出现"量减、价增、利润改善"的走势,水泥行业利润改善。 "2025年全年,水泥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有望比2024年明显改善。"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16日在中材国际第三届水泥绿色智能发展大 会上表示。 周育先表示,今年前4个月,水泥行业出现"量减、价增、利润改善"的走势,水泥行业利润改善,需要持续推进政策落地。同时,希望行业业内要自律,避 免内卷和恶性竞争。 今年以来,全行业的盈利水平比去年同期改善明显。从已经公布季报的水泥行业上市公司来看,水泥业务普遍呈现产量下降、价格推动盈利水平提高的情 况。 周育先认为,当前国家已经出台了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的政策和产能置换新政。这些政策如果能够扎实落地,将非常有利于改善供给侧的量,从而使得产品 价格维持在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水泥产量达3.31亿吨,同比下降1.4%。降幅较1-2月收窄4.3个百分点,较去年一季度大幅收窄10.4个百分点。 全国大部分地区2025年一季度错峰生产计划天数同比增加5%-10%,企业已经通过包括错峰生产在内的动态调节生产,减少供应量,有效避免恶性竞争,促 进市场稳 ...
心无旁骛做实业(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5-18 05:5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从福建泉州晋江市家庭作坊起步,成长为中国行业第一、全球排名前列的国际化体育用品集团[1] - 1991年推出的第八十二款产品鞋号982成为公司第一个爆品,采用专业制图电脑设计海报[2] 产品创新与科技研发 - 公司研发"冠军龙服"、"振岳"举重鞋、"奔雷"拳击鞋、"飞扬"跆拳道鞋等兼具科技与美感的运动装备[1] - 安踏C10 Pro跑鞋采用一体飞织工艺,重量不到200克,搭载加强版'氮科技'中底,回弹性能更好[3] - 公司运动科学实验室配备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脚型扫描仪等设备,开展运动生物力学等应用研究[3] - 公司连续多年研发金额超过销售成本的5%,推动氮气超临界发泡技术等前沿技术突破[4] - 新一代氮科技鞋中底能量回归率超过90%,显著降低量产成本[4] 研发体系与专利成果 - 公司搭建全球6大设计研发中心、7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网络[4] - 公司累计申请国家专利数位居中国体育品牌前列[4]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 公司在一、二线城市主流商圈布局全新店面,推出"冠军系列"高阶产品[5] - 同安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一体化生产,一条产线同步制作超过50种服装,生产周期从3天缩短至3小时[6] - 产品设计周期提升30%、供应链快反周期提速10天、自营工厂生产周期缩短25%[6] - 公司提出2030年可持续材料占比超过50%的目标,多款产品使用再生材料[6] 品牌战略与国际拓展 - 公司2009年收购斐乐(FILA)中国业务,打造运动时尚品牌,形成"第二增长曲线"[7] - 公司采取"借船出海"收购始祖鸟等品牌,同时"造船出海"推动主品牌进军国际市场[7] - 公司拥有15个国内外品牌,外籍员工占比22%,在泰国等地开设上百家门店[7] - 公司在美国、日本等地成立设计中心,在欧洲、中东等地组建管理团队[7] - 公司具备多品牌协同管理能力、多品牌零售运营能力、全球化运营与资源整合能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