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
搜索文档
苏州“万体汇”启幕,久事体育首次跨区域运营体育综合体
新浪财经· 2025-09-27 16:54
9月26日,由久事体育与苏州高铁新城携手打造,也是久事体育首个跨区域运营的体育综合体——苏州"万体汇"在苏州高铁新城正式启幕。 馆内设有苏州首个室内标准红土网球场、超大面积综合健身房、21×50米八泳道标准泳池,同时还拥有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篮球馆、室外足球 场、攀岩区、板式网球、匹克球等众多项目,市民和运动爱好者们通过"久事体育APP"或登录"久事体育APP"微信及支付宝小程序就可以进行场馆 预订。场馆内部还同步配套有便民服务中心、苏州图书馆高铁新城分馆、生鲜市集等服务功能,真正实现"一站式运动、一体化消费"。 场馆在服务全民健身、市民生活的基础上,将积极构建"体育+"多元业态,逐步形成多元化协同发展的运营格局,这个过程中,久事体育将发挥重 要作用。 久事体育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亦斌(右)为场馆揭牌。 首先,依托多年来成熟的赛事运营经验,久事体育将推动更多观赏型赛事及全民参与型赛事落地苏州"万体汇",丰富市民观赛、参赛选择,提升 城市体育活力。其次,将联动久事体育旗下优质青训及教培资源,与当地学校、社区开展丰富的体育培训项目,构建系统化成长路径,助力体教 融合实践。与此同时,场馆还将积极联动各类企业与机构,承 ...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丨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人民日报· 2025-09-27 16:20
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与产业实力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7.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超33万亿元 [2] - 区域内有9座城市跻身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行列 [2] - 拥有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近三分之一 [2] - 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282家来自长三角 [2]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 [4] - 江苏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14个,总数全国第一 [4] - 安徽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3000万次 [4]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6万家 [5] - 上海光源每年开机时间长达7000小时,但仅能满足四分之一机时申请 [5] - 浙江省金华市投入2400万元在合肥光源建成全国首个软X射线散射束线实验站 [5]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累计与589家长三角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孵化145个重大产业创新项目 [12] 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 G60科创走廊九城(区)共建16个产业联盟、1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10] -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近3年营收连续跨过2.5亿元、3亿元、8亿元三个台阶,累计申请专利1500余项 [10] - 上海经济体量在2024年站上5万亿元新台阶 [11] -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新近在全国复制推广 [11] - 浙江2024年上半年实现外贸进出口2.73万亿元,同比增长6.6%,居全国首位 [12] - 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2024年上半年累计发运集装箱13.1万标箱,同比增长11.1% [12] - 安徽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6% [12] - 安徽2024年1至5月汽车产量12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61.33万辆,均居全国第一 [12] 基础设施与机制协同 - 长三角铁路日均客流量超200万人次 [14] - 长三角提供异地门诊和住院累计结算超5200万人次 [17] - 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预防接种等5项健康数据实现跨省通办、共享互认 [17]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经济 - 长三角2024年空气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为84.5%,较2018年提升8.8个百分点 [21] - 59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3% [21] - 新安江流域跨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每年向千岛湖输送近70亿立方米清水 [20]
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人民日报· 2025-09-27 11:0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总体经济表现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7.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超33万亿元 [1] - 9座城市跻身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行列 [1] - 拥有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近1/3 [1] - 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282家来自长三角 [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 [3]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6万家 [4] - 上海光源每年开机时间达7000小时,仅能满足1/4的机时申请 [4] - 浙江金华市投入2400万元在合肥光源建成全国首个软X射线散射束线实验站 [4] - 国内首个产业专用同步辐射实验平台于今年2月投入使用 [6] 区域协同与产业布局 - G60科创走廊九城(区)共建16个产业联盟、1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9] - 浙江盘毂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近3年营收连续跨过2.5亿元、3亿元、8亿元台阶,累计申请专利1500余项 [9]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累计与589家长三角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孵化145个重大产业创新项目 [10] -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新近在全国复制推广 [10] 重点省市产业发展 - 江苏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14个,总数全国第一 [3] - 浙江今年上半年实现外贸进出口2.73万亿元,同比增长6.6%,居全国首位 [11] - 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今年上半年累计发运集装箱13.1万标箱,同比增长11.1% [11] - 安徽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6% [11] - 安徽今年1至5月汽车产量12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61.33万辆,均居全国第一 [11] 绿色发展与生态环保产业 - 长三角空气优良天数平均比例为84.5%,较2018年提升8.8个百分点 [20] - 59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4.3% [20] - 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建设5万吨中试基地,发展无锑纤维等绿色纺织产品 [22] - 长三角创建3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
上证观察家 | 拥抱“十五五”战略机遇 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跃升
搜狐财经· 2025-09-27 10:5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面临的挑战 - 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加剧 [8] - 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Web3.0、加密资产等新兴技术重塑全球金融业态,同时带来数据质量、算法偏见、监管复杂性等风险 [9] - 上海面临来自纽约、伦敦等成熟金融中心的国际竞争,新兴金融中心的区域功能竞争,以及国内北京、深圳等金融中心的地域定位竞争 [10] - 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可能通过跨境资本流动影响上海市场稳定性,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创新产品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11] - 金融体系存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衡、投融资功能不平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足等问题 [12][1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机遇 - 金融强国战略实施为上海金融改革深化和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14] - 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扎实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持续拓展人民币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人民币金融产品全球定价权增强 [15] - 上海已开展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实践,通过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优化本地化实践,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16]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上海启动,绿色金融产品供给不断丰富,上海有望加强在全球绿色金融中的引领地位 [17] -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迭代演进,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领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是上海实现"弯道超车"的良机 [18][19] - 数字普惠金融释放居民投资需求,ESG投资成为重要趋势,养老金市场为资管行业带来巨大机会 [20] - 上海"五个中心"协同有望增强,科创板已支持近600家企业上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本支撑 [21] -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区域金融高地,区域金融服务一体化需求迫切,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22] 推动能级跃升的政策建议 - 通过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发展科技金融、可持续金融和数字金融体系,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7][23] - 建立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监管协调机制,提升监管科技水平,构建完善有力的监管生态 [7][24] - 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重点及新兴领域风险防控 [7][25] - 持续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提升金融司法效率,打造国际金融争议解决高地 [7][26]
母基金研究中心2025长三角地区最佳投资机构榜单揭晓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27 09:05
长三角一体化与科技创新 - 2025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七周年,三省一市已建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 [2] - 该机制通过跨区域“揭榜挂帅”等项目布局和组织方式,推动科研任务、资金、管理实现跨区域联合、联通和联动 [2] - 长三角地区是股权投资的热土,科技创新企业不断涌现,政策鼓励下产业基金活跃,实现科创产业与资本的双向奔赴 [2] 2025长三角地区最佳投资机构榜单发布 - 母基金研究中心于2025年9月26日在苏州吴江举办的“2025中国母基金会议——新周期·新策略·新机遇”上正式发布2025长三角地区最佳投资机构榜单 [2] - 榜单包括最佳政府引导基金、最佳市场化母基金、最佳VC基金、最佳PE基金、最佳早期基金等多个类别 [5][9][14][17][22][26] 最佳政府引导基金榜单 - 榜单机构包括安徽省高新投、上海国投先导基金、苏创投集团等 [9][10] - 其他上榜机构按音序排列有安徽国控投资、安徽省碳中和母基金、东方国资、东鑫科创引导基金、杭金投基金、杭州科创集团、合肥创投引导基金、合肥创新投资、合肥高新控股集团、合肥兴泰资本等 [10][11] - 还包括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南京金鱼嘴创投、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浦东创投、善达投资、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苏州基金、苏州相城母基金、锡创投、萧山创投基金、盐城市产业投资母基金、载高新基金、张创投、浙江省产业基金等 [11][12] 最佳市场化母基金榜单 - 元禾辰坤排名第1,上海科创基金排名第2,纽尔利资本排名第3 [14] - 其他上榜机构按音序排列有安诚资本、安徽铁路基金、道禾长期投资、东方产融、国方创新、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海越创投、邗江国投集团、久立资本、上海国资母基金、熠美投资、昀曜投资等 [14][15] 最佳VC基金榜单 - 启明创投排名第1,海纳亚洲排名第2,蔚来资本排名第3 [17][18] - 其他上榜机构按音序排列有百联挚高资本、北极光创投、比邻星创投、博远资本、德同资本、光速光合、汉康资本、黑蚁资本、弘盛资本、华映资本、金雨茂物、联创资本、磐霖资本、浦东科创集团/海望资本、清松资本、哇牛资本、五源资本、心资本、耀途资本、毅达资本、咏归基金、元璟资本、源一资本、正海资本、中科英智、钟鼎资本等 [18][19][20] 最佳PE基金榜单 - 方用资本排名第1,高特佳投资排名第2,黄浦江资本排名第3 [22][23] - 其他上榜机构按音序排列有东航申宏、复星创富、海尔资本、海通开元、合肥兴泰资本、恒旭资本、嘉御资本、临芯投资、浦东创投、善达投资、上海兖矿资产、尚顾资本、兴证资本、一村资本、悦达私募基金、中安资本、中芯聚源等 [23][24] 最佳早期基金榜单 - 金沙江创投排名第1,峰瑞资本排名第2,接力基金排名第3 [26][27] - 其他上榜机构按音序排列有复容投资、昊辰资本、绿洲资本、线性资本、元禾原点、源渡创投、远毅资本等 [27]
挑大梁、当尖兵、做先锋(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27 06:17
这片热土上,更多创新创造的磅礴力量,正不断蓄积、迸发。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7日 02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作为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增长 极和动力源之一,长三角始终挑大梁、当尖兵、做先锋。 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愈发密集的高铁网络, 便利的出入境政策,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跨省"一网通办"……增强一体化意识,坚持一盘棋思想,三省 一市打破行政壁垒,把自身优势变为区域优势,共拉长板,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 放眼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三省一市融在一起,攥指成拳,努力找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 定位,在引领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布局谋划,发挥好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 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青春、热情、活力,这就是中国的长三角。 ...
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9-27 06:17
长三角以实绩作答:9座城市跻身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行列;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 近1/3;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282家来自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产业实力持续提升。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词,发挥好经济增长极、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作用,三省一市合 力勇挑大梁,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一束光,照见长三角科研链与产业链融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今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主题鲜明:协同提升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 动力源作用。 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梧桐掩映下的一幢小楼——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 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承担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职能。 小楼里悬挂的一张世界级城市群概况图上,长三角地区引人注目。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的27.6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超33万亿元,稳步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 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 ...
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观察(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9-27 05:57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 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从2021年27.6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超33万亿元 [2] - 9座城市跻身地区生产总值"万亿之城"行列 [2] - 上海2024年经济体量站上5万亿元新台阶 [12] 产业创新与集群发展 - 长三角拥有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占全国近三分之一 [2] - 科创板上市公司589家中有282家来自长三角 占比47.9% [2] - 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8万亿元 [4] - 江苏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达14个 总数全国第一 [4] - 安徽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3.6% [13] - 安徽2024年1-5月汽车产量123.57万辆 新能源汽车产量61.33万辆 均居全国第一 [13] 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6万家 [5] - 上海光源每年开机时间7000小时 仅满足四分之一机时申请 [5] - 浙江金华投入2400万元在合肥光源建成全国首个软X射线散射束线实验站 [5]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589家长三角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 [12] - 孵化145个重大产业创新项目 [12] 区域协同发展成果 - G60科创走廊九城共建16个产业联盟和15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 [11] - 浙江盘毂动力近3年营收跨过2.5亿元、3亿元、8亿元三个台阶 [11] - 累计申请专利1500余项 [11] - 长三角铁路日均客流量超200万人次 [16] - 长三角提供异地门诊和住院累计结算超5200万人次 [19] 对外开放与外贸表现 -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将于2024年底实现先行启动区封闭运行 [9] - 浙江2024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2.73万亿元 同比增长6.6% 居全国首位 [13] - 浙江中欧班列上半年发运集装箱13.1万标箱 同比增长11.1% [13]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 长三角2024年空气优良天数平均比例84.5% 较2018年提升8.8个百分点 [22] - 59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4.3% [22] - 新安江跨省界断面水质达Ⅱ类标准 每年向千岛湖输送70亿立方米清水 [21]
2025长三角高新视听博览会在宁开幕
新华日报· 2025-09-27 05:06
本届博览会由江苏省广电局主办,上海、浙江、安徽两省一市广电部门联合参与,以"智汇长三角、视 听创未来"为主题,总展览面积达1.5万平方米,设置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四大区域展馆和技术装备、内 容创制、融合应用三大特色展区。现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广电部门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广电视听一 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26—2030)》,进一步巩固合作机制,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协同格 局。展会首次发布了《长三角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报告》,同时宣布江苏卫视超高清频道即将上线。 本报讯(记者冯圆芳)9月26日,2025长三角高新视听博览会在南京开幕。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 缨出席活动并致辞。 徐缨在致辞中说,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文脉相通,经济相融,人缘相亲。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 业,既要当好长三角一体化的宣传者、记录者,又要当好长三角一体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在联动宣 传、联合创作、联建项目、联手创新等方面精准发力。她指出,发展高新视听,既是数字经济有机组 成,也是数字文化产业强劲引擎。江苏广电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 要讲话精神,立足当前,面向"十五五",与长三角兄弟省市一道,在重大 ...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浙江“十四五”成果丰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23:45
浙江还坚持高效能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该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联合设立长三角科技 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并实体化运作,推动打造G60科创走廊3.0版;首创发布了长三角实事项目清单, 20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78项居民服务事项实现"一卡通用"。(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9月26日电(记者王逸飞)26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陈海涛在"浙江省高质 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浙江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 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皖,扬浙所长,形成了一批彰显浙江特色的一体化成果。 在高站位推进战略落地方面,他介绍,该省建立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构建了省行 动方案为统领、系列专项方案为支撑、省政府实施意见为路径的推进体系;扎实推进创新、畅通、开 放、协调、智治、美丽六大行动,落地了106项"小切口、大牵引"的一体化事项;迭代完善了三级运作 机制,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连续21年召开,形成一批又一批的重大合作成果。 围绕高起点抓好省域统筹,浙江积极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共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推动沪嘉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