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回流
搜索文档
特朗普通告150国接战,中国也被美国盯上了,对华关税将飙到160%
搜狐财经· 2025-07-22 12:04
美国对华石墨加征关税政策 - 美国商务部认定从中国进口阳极级石墨存在不公平补贴 将征收93.5%初步反倾销关税 最终决定将于12月5日前公布 [1] - 叠加5月反补贴调查中6.55%-700%的税率 美国对中国石墨有效关税将飙升至160% [3] - 2023年美国进口近18万吨石墨产品中超过三分之二来自中国 进口价值约3.471亿美元 [1][6] 石墨产业格局与影响 - 中国供应全球超90%石墨资源 加工能力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美国本土产量远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需求 [1][3] - 石墨占锂电池阳极成本7% 直接影响电动车价格 160%关税将使每千瓦时电池成本增加约7美元 相当于《通胀削减法案》税收抵免的20% [1][4] - 美国本土电池价格可能因此上涨约1000美元 最终转嫁至消费者 [4] 行业反应与供应链挑战 - 特斯拉、日本松下等美企公开反对加税 指出美国石墨质量不达标且产能不足 [3] - 美国石墨加工技术落后 短期内无法替代中国成熟产业链 全球石墨资源除中国外主要集中于巴西、印度 但产能差距悬殊 [6] - 中国企业可向其他国家转移产能或开拓中东、东南亚市场 中国石墨产业核心优势在加工环节 [6] 美国经贸策略转变 - 美国从高科技领域"卡脖子"转向基础原材料 意图提高本土产业竞争力并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 [7] - 美国对150个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却"跳过"中国 因中国市场韧性和产业配套能力远超其他次要贸易伙伴 [9] - 中美经贸会谈将于8月初举行 结果将影响关税政策最终落地 [9]
中方批准日方请求,特朗普这一局要输了,日本对美还留有大招
搜狐财经· 2025-07-21 15:12
中美日贸易关系动态 - 美国对日本商品加征25%关税引发贸易紧张[1] - 日本对华大米出口预计2025年增长40%[2] -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2025年Q1同比增长18%[3] 中日经济合作深化 - 中日达成协议简化日本农产品检验流程[2] - 丰田在上海设立雷克萨斯纯电汽车研发生产公司[2] - 松下在苏州开设电子材料工厂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3] 产业链重构 - 日本计划2025年底前将30%关键零部件生产从美国转移至中国和东南亚[3] - 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在泰国越南建厂并与宁德时代合作[3] - 中日合作开发印尼镍矿和越南光伏项目[12] 金融与法律反制 - 日本单周抛售500亿美元美债创三年记录[6] - 日本央行计划将人民币互换额度从2000亿提升至5000亿元[6] - 日本联合印度向WTO指控美国钢铝关税违规[4] 美国企业受影响 - 美国铝业2025年Q2因关税增加成本1.15亿美元[10] - 美国制造业和建筑业原材料成本同比上升12%[10] - 美国商会警告关税或导致200万就业岗位流失[11] 新能源汽车领域 - 中日合作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占15%份额[14] - 日本提供氢燃料技术与中国电池材料形成互补[14] - 美国车企在欧洲市场份额不足5%[14] 农业合作转向 - 日本三菱与中国中粮在黑龙江建立大豆加工基地[12] - 合作生产的大豆蛋白将出口东南亚和欧洲市场[12] - 此举完全绕开美国农产品市场[12]
三重优势持续释放 筑牢中国供应链对美企“磁吸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22:56
美国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重视程度提升 - 美国参展企业数量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同比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之首,其中六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1]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显示几乎所有受访美企认为失去中国市场将削弱其全球竞争力 [1] 中国供应链的核心优势 - 中国具有领先全球的全产业链优势,可以独立实现其他地区可能需要多国协作才能完成的生产流程 [1] - 中国供应链带来持续的成本效益优势,即便叠加关税成本,仍较其他地区具有一定优势 [1] - 中国供应链已融合机器人、AI与软件技术,成为高度智能化系统,被英伟达创始人称为"奇迹" [2] 美国企业与中国供应链的深度合作案例 - 苹果公司全球200家主要供应商中逾八成在中国生产 [2] - 嘉吉集团在中国布局六大粮油基地,河北工厂是其全球第二大加工厂 [2]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5%,服务其全球战略 [2] 美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 多数受访美企选择通过提升本土化运营水平来应对挑战,而非撤出中国 [2] - 中美工商界对加强供应链合作有共同意愿,期待推动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3]
最高40%!特朗普公布加税名单,五国被征高税,拒绝牺牲中国利益换美国让步!越南被摆了一道?
搜狐财经· 2025-07-19 19:58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14个国家输美产品加征25%至40%关税,东南亚国家如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税率超35%,印尼达32% [1] - 加税目标行业包括马来西亚半导体封装、泰国汽车零部件、柬埔寨和孟加拉国纺织业、印尼锂电池厂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1] - 南非作为金砖国家成员被加征30%关税,日本和韩国作为美国盟友也被征收25%关税 [3] - 越南与美国贸易协议存在争议,特朗普单方面将商定关税从11%提高到20%,并威胁对"转运自中国的商品"加征40%惩罚性关税 [3][4] 产业链转移与供应链影响 - 东南亚国家是中国产业链外迁重要承接地,加税意图迫使产能迁往美国 [1] - 越南制造业35%电子零部件和80%塑料原料依赖中国进口,2024年对美贸易顺差达1200亿美元占GDP30% [6] - 40%转运税可能切断中越产业链,导致外资撤离,越南面临经济困境 [6] - 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和印尼因不愿牺牲中国利益被征高关税 [6] 区域经济合作与应对措施 - 中国加速与东盟共建"关税同盟",马来西亚和泰国已对美国科技产品实施配额限制 [6] - 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明确表示不愿与中国脱钩 [6] - 东盟国家推进"去美元化"和"自主产业链"建设 [6] - 越南副总理在东盟外长会议上会晤中国外长,讨论推动"南海行为准则"和维护多边贸易规则 [9] 中美关系动态 - 美国未对中国直接加税,美财长表示中美有合作空间 [7] - 中国向越南递出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上合组织邀请函 [9] - 越南面临在中美之间选择的战略困境,顺从美国将导致产业链断裂风险 [9]
美国的九大关税
虎嗅· 2025-07-19 10:31
行业关税概述 - 特朗普政府基于国家安全发起九大行业关税,包括已实施的汽车及零部件(25%)、钢铝(50%)、铜(50%)关税,以及调查中的其他领域[1][2] - 行业关税比对等关税立场更强硬,反映政策核心忧虑[3] 钢铝行业 - 钢铝关税从2018年25%(钢)/10%(铝)提升至2025年统一50%,并延伸至含钢铝成分的制成品[4][6][7][8] - 主要受影响方:加拿大(占美钢铁进口20%+、铝进口近50%)、欧盟、日本,中国通过家电等间接受影响[9][10] - 政策动机与"铁锈带"关键选区(威斯康星、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的选举政治高度绑定[13][14][15] 铜行业 - 50%关税覆盖铜及铜线/板/管等半成品,美国50%铜依赖进口,主要来源为智利(60%)和加拿大[16][17] - 全球供应链格局:智利占全球供应25%(超50%出口中国),中哈蒙朝储量居前,朝鲜端川铜矿品位(0.85%)显著高于全球均值(0.6%)[18][19][20] - 潜在合作方向:中朝贸易升级可能推动铜产业合作[21] 汽车及零部件 - 25%关税影响3000亿美元年进口市场,占新车销量近50%,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达60%[22][23][25] - 主要受损国:墨西哥(占新车进口1/3)、日本(就业人口10%依赖汽车业)、德韩加英[24][27] - 矛盾现象:美三大车企(通用/Stellantis/福特)受影响最大(185万辆出口占全球销量12.6%),但政策旨在迫使车企回迁墨西哥工厂换取工人选票[32][33][36] 卡车与航空航天 - 卡车进口占比近50%,墨加合计占80%+,中国仅占1%[38] - 航空航天领域2024年净进口330亿美元,欧盟占50%,加拿大25%,英国8%[40][41] - 英国或通过英美协定获得免税待遇[42] 木材与药品 - 木材进口依赖度30%(主要来自加拿大),关税延伸至纸张/家具等衍生品[43][45] - 药品进口占比:仿制药80%、品牌药50%,爱尔兰(726亿欧元出口)因税制优势成主要来源,中国占原料药进口8%(印度32%)[46][47][48] - 供应链嵌套:印度70%原料药购自中国,中印合计占欧洲原料药进口60-80%[49] 半导体与关键矿物 - 半导体净进口2000亿美元,前三大来源为中国大陆(封测)、台湾省(晶圆/芯片)、墨西哥(代工/车用芯片)[51][52] - 关键矿物:12种完全依赖进口,28种超50%依赖进口,南非(16%)、加拿大(15%)、中国(6%)为主要供应方,中国垄断美70%稀土进口[53][54][55] 制造业回流挑战 - 政策目标为逆转制造业就业下滑趋势(30年减少400万岗位),但行业转移速度差异大:纺织业较快,汽车(合同锁至2028年)/航空/医药需数年[58][59][60] - 矛盾效应:建厂所需进口材料(钢材/机械等)受关税推高成本,可能延缓回流进程[61]
贵金属有色金属产业日报-20250718
东亚期货· 2025-07-18 20:5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沪金期货基本面多空博弈,金价维持高位震荡,多空因素交织下短期关注美国消费者信心与通胀预期数据 [3] - 特朗普对铜加征关税,铜价短期或震荡,下方有韧性但关税造成回落 [14] - 铝价受宏观影响短期震荡调整,中长期偏弱;氧化铝供应过剩预期未改,短期高位震荡;铸造铝合金成本支撑强但需求淡季,上方空间受压制 [33][34] - 锌基本面供给从偏紧过渡至过剩,需求疲软,短期内关注宏观数据和市场情绪及供给端扰动 [62] - 镍产业链各环节有不同表现,印尼相关政策若落地或提振镍价 [75] - 锡价整体震荡,短期上方压力大于下方支撑,受缅甸矿流出和需求无转好迹象影响 [92] - 碳酸锂产业链矿端与锂盐端成交活跃但下游需求平淡,后市预计震荡 [107] - 硅产业链多晶硅带动工业硅好转,市场短期震荡偏强但需警惕追涨风险 [116] 各行业关键要点总结 贵金属 - 沪金期货基本面多空博弈,美国零售数据强劲、美联储降息预期高涨和全球央行购金支撑金价,但美元走强及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涨幅,金价维持高位震荡 [3] - 展示了SHFE金银期货主连价格、COMEX黄金与金银比、黄金与美元指数、黄金与美债实际利率等多组数据图表 [4][8] 铜 - 特朗普对铜加征关税明线是基于《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保障国家安全,暗线是辅助美国制造业回流,铜价短期或震荡 [14] - 提供了铜期货盘面数据、现货数据、进口盈亏及加工数据、精废价差数据、上期所仓单数据、LME铜库存数据等 [15][22][26] 铝 - 铝供给接近上限,需求淡季下降,站台发运问题解决后库存或积累,宏观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压制铝价,短期震荡调整,中长期偏弱 [33] - 氧化铝矿端报价下调,运行产能增加,预计累库,供应过剩预期未改,短期高位震荡 [34] - 铸造铝合金成本支撑强但需求淡季,期货走势跟随沪铝 [34] - 给出铝&氧化铝盘面价格、价差、现货数据、期货库存等多组数据 [35][42][45] 锌 - 锌供给端从偏紧过渡至过剩,进口海外精炼锌增量少,锌矿进口处历年高点,需求端淡季疲软,市场交投冷淡,短期内关注宏观数据和市场情绪及供给端扰动 [62] - 呈现锌盘面价格、内外盘锌价走势、现货数据、期货库存等数据 [63][64][68] 镍 - 镍矿菲律宾季节性到港库存上升,印尼产量低于预期,供应宽松需求收窄;镍铁成交价格小幅上涨;不锈钢有扰动情绪;硫酸镍以销定产;印尼政策若落地或提振镍价 [75] - 提供沪镍及不锈钢期货相关数据、镍现货平均价、矿价格及库存、下游利润、镍生铁价格等信息 [76][82][84] 锡 - 锡价整体震荡,自身基本面变化不大,特朗普对铜加征关税对锡影响有限,短期上方压力大于下方支撑,受缅甸矿流出和需求无转好迹象影响 [92] - 展示锡期货盘面数据、现货数据、上期所库存数据等 [93][97][100] 碳酸锂 - 碳酸锂矿端与锂盐端成交活跃,行业利润改善,但下游需求平淡,产业链景气度传导受阻,后市预计震荡 [107] - 给出碳酸锂期货盘面价格变化、现货数据、交易所库存数据等 [108][111][114] 硅产业链 - 多晶硅带动工业硅好转,工业硅需求有支撑但高库存压制价格上行空间,多晶硅宏观情绪强劲,市场短期震荡偏强但需警惕追涨风险 [116] - 提供工业硅现货数据、盘面数据、期现价格等多组数据及相关价格走势图表 [117][120][123]
特朗普的政策奏效了?中国造船业订单量减少,韩国捡漏成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7-16 11:57
特朗普对中国造船业的政策影响 - 特朗普宣布对由中国企业建造、运营或拥有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停靠费",最初拟定为150万美元,后调整为浮动费率 [1] - 该政策导致国际船东对向中国造船厂下订单变得谨慎,许多客户转向韩国 [1] - 韩国在全球船舶订单中的市占率从去年的14%上升到30%,中国则出现下滑 [1] 美国造船业的现状 - 美国造船业长期萎缩,产能和技术无法承接大规模订单,未获得多少订单 [3] - 特朗普的政策未能重振美国本土制造业,反而让韩国受益 [3] - 日本和欧洲也获得部分订单 [3] 韩国造船业的优势与应对 - 韩国三大造船巨头(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在2025年上半年订单上涨 [3] - 韩国在液化天然气船等高附加值船舶领域长期占据技术制高点 [3] - 韩国政府扩大对造船业的金融支持,包括低息贷款和出口信用担保,并加速推进环保船舶技术研发 [5] 中国造船业的应对策略 - 中国造船业试图通过降价和延长付款周期留住客户,但美国政策仍让船东观望 [5] - 国内船厂转向军用船舶和高端特种船市场,例如中远海运集团承接多艘大型破冰船订单 [5] - 加大对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弥补欧美市场损失 [5] 全球造船业的长期趋势 - 全球经济增长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贡献,将带动航运船只需求 [7] - 中国加速推进绿色船舶和智能造船技术,试图以创新突破封锁 [7] - 韩国凭借先发优势巩固地位,美国若无法解决产业空心化问题,"制造业回流"恐难实现 [7] 政策博弈的市场影响 - 特朗普的政策导致中国受创,美国未直接受益,韩国意外捡漏 [9] - 单边制裁重塑市场格局,让第三方渔翁得利 [9] - 未来竞争取决于适应全球规则变化的能力,而非政策口号 [9]
特朗普失算了,库克宁多付25%关税,也不愿意苹果在美国制造
搜狐财经· 2025-07-15 02:18
特朗普推动制造业回流政策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25%关税威胁迫使苹果将iPhone生产线迁回美国[1][5] - 此前曾向富士康提供30亿美元税收优惠吸引其在美国建厂 但最终项目烂尾[3] - 2025年5月特朗普直接点名苹果和三星 要求其在美国生产[5] 苹果的应对策略 - 苹果CEO库克宁愿支付25%关税也要保持海外生产[1][7] - 公司加速将生产线转移至印度和越南[7] - 库克拒绝陪同特朗普出访中东 导致关税威胁升级为个人恩怨[7] 苹果坚持海外生产的原因 -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电子产业链和技术工人 能保证产品质量[7] - 若将iPhone生产迁回美国 制造成本将上升30%以上[9] - 印度政府提供大量补贴 苹果计划将多数iPhone生产线迁往印度[9] 市场反应与行业分析 - 特朗普政策消息导致苹果股价立即下跌4%[7] - 评论认为美国缺乏工程师和制造人才 产业链不完整难以短期弥补[11] - 苹果采取拖延战术 通过实际行动而非公开对抗来应对政策压力[11] 成本与供应链考量 - 一部iPhone涉及全球50多个国家的数百家供应商[9] - 生产线搬迁前期成本极高 不符合商业逻辑[9] - 海外生产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稳定性方面更具优势[9]
特朗普失算了,美日还是没谈拢?石破茂态度强硬,中方给日本送上一份“大礼”
搜狐财经· 2025-07-14 19:50
美日贸易摩擦升级 - 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对日本等14国输美产品加征25%-40%关税,日本成为首批受影响国家[1] - 日本原预期通过谈判获得特殊待遇,因其为美国最大海外投资国并创造大量就业[1] - 谈判中日本坚持将汽车关税、钢铝关税与"对等关税"捆绑,要求美国撤销相关关税但遭拒绝[3] - 美方反向施压要求日本扩大进口美国汽车、大米并削减经贸赤字,七轮谈判未果[3] 日本汽车产业受冲击 - 日本2024年对美出口汽车达137万辆,占对美出口总额超三分之一[4] - 美国加征25%关税将重创日本车企及产业链,特朗普意图迫使日企赴美建厂[4] - 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为日本经济支柱,美国此举瞄准其核心产业[4] 日本政治与经济应对 - 日本参议院改选前夕(7月20日),特朗普选择施压,石破茂支持率34%-39%仍不稳定[4] - 石破茂政府表态绝不牺牲农业,谴责美方单边加税行为"无礼"[5] - 日本取消美日"2+2会谈"激怒特朗普,导致关税威胁升至30%-35%[3] 中国恢复部分水产品进口 - 中国6月29日起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福岛等10都县仍禁运[5] - 2022年日本农林水产食品出口额1.4148万亿日元,中国大陆占25.2%为最大市场[7] - 2023年核污水排海后中国全面禁运,此次解禁将缓解日本因美国关税的经济压力[7] - 解禁条件包括日方接受国际监测、承诺质量安全措施及中方持续监管[7] 国际经贸格局变化 - 日本或借中国市场增强对美谈判底气,中日韩合作被提议以应对美国压力[8] - 美国"割盟友补自己"策略可能引发盟友抵制,促使多国转向其他合作[10] - 中日经贸合作现新契机,未来关系发展受关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