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美元化
icon
搜索文档
调整延续,恒指低开超250点赛力斯上市破发
新浪财经· 2025-11-05 11:06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开盘报25701.63点,下跌250.77点,跌幅0.97% [2] - 恒生科技指数开盘报5716.54点,下跌101.75点,跌幅1.75% [2] - 市场跳空低开主要与美股大幅走低有关,道琼斯指数下跌0.53%,纳斯达克指数跌超2% [2] 板块与个股表现 - 新能源车企赛力斯上市即破发,最低报118港元,较131.5港元的发行价跌近10% [2] - 科网股集体下跌,哔哩哔哩跌超5%,快手跌超3%,阿里巴巴和腾讯跌超2% [2] - 黄金股继续下跌,紫金黄金国际跌超3% [2] - 锂电池板块多数下跌,赣锋锂业跌超4% [2] 市场流动性分析 - 港股活跃表现与流动性密切相关,受两股力量推动:全球“去美元化”叙事下国际资金流入,以及境内资金通过南向通道寻求更高回报 [2] 行业政策影响 - 调整黄金增值税抵扣政策旨在加强对投资性黄金产品的监管,可能导致相关产品流动性下降,促使部分投资需求转向黄金ETF [2]
调整延续,恒指低开超250点 赛力斯上市破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10:1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分析人士指出,今日恒指跳空下跌,主要与昨晚美股大幅走低有关。昨日,道琼斯指数下跌0.53%,纳斯达克指数更是跌超2%,美股的大跌对今日亚太市场 形成一定冲击。 新股方面,新能源车企赛力斯(09927.HK)上市交易,但"生不逢时",上市即遭遇破发。截至发稿,赛力斯最低报118港元,较131.5港元的发行价跌近 10%。 | 赛力斯 (09927) CAS | | | | --- | --- | --- | | 125.100 4.87% | 4-6.400 | | | A股:赛力斯 149.20 -3.51% 溢价H/A: -23.11% | | + 4 | | 行情报价 | | | | 成交量 | 704万股 最高 128.900 今开 | 128.900 | | 成交额 | 9.08亿 最低 118.000 HER | 131.500 | | 买量 | 28700股 振幅 8.29% 换手 | 6.48% | | 卖量 | 7500股 均价 129.118 | | | 每股收益TTM 4.515 市盈率TTM | 27.71 每股净 ...
调整延续 恒指低开超250点 赛力斯上市破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10:1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开盘报25701.63点,下跌250.77点,跌幅0.97% [1] - 恒生科技指数开盘报5716.54点,下跌101.75点,跌幅1.75% [1] - 市场下跌主要与美股大幅走低有关,道琼斯指数下跌0.53%,纳斯达克指数跌超2% [3] - 科网股集体下跌,哔哩哔哩跌超5%,快手跌超3%,阿里巴巴、腾讯等跌超2% [4] - 黄金股继续下跌,紫金黄金国际跌超3% [4] - 锂电池板块多数下跌,赣锋锂业跌超4% [4] 新股赛力斯上市表现 - 新能源车企赛力斯上市即遭遇破发,最低报118港元,较131.5港元的发行价跌近10% [3] - 赛力斯港股成交量为704万股,成交额为9.08亿港元,换手率为6.48% [4] - 赛力斯港股总市值为2179亿港元,港股市值为136亿港元 [4] - 赛力斯A股价格为149.20元,H/A股溢价率为-23.11% [4] 市场流动性分析 - 港股活跃表现与流动性密切相关,受国际资金寻求资产分散化配置及南向资金持续注入影响 [5] - 三季度南向资金流入中,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并非主力,居民个人资金入市起到重要接力作用 [5] - 个人投资者的潜力与变数较大,将成为影响后市的重要变量 [5] 黄金行业政策影响 - 调整黄金增值税抵扣政策旨在加强对投资性黄金产品的监管,可能导致相关产品流动性下降 [5] - 政策可能促使部分投资需求转向黄金ETF [5] - 对于黄金首饰消费,新增税项成本可能转嫁给消费者,对近期黄金消费需求造成压力 [5] - 政策加强监管将推动市场整合,消费者可能从小型经销商转向大型品牌 [5]
港股速报 | 调整延续 恒指低开超250点 赛力斯上市破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10:06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开盘报25701.63点,下跌250.77点,跌幅0.97% [1] - 恒生科技指数开盘报5716.54点,下跌101.75点,跌幅1.75% [1] - 市场跳空低开与美股前一日大跌相关,道琼斯指数下跌0.53%,纳斯达克指数跌超2% [3] 个股及板块表现 - 新能源车企赛力斯(09927 HK)上市首日即破发,最低报118港元,较131.5港元的发行价跌近10% [3] - 赛力斯港股成交额达9.08亿港元,总市值为2179亿港元,港股市值为136亿港元 [4] - 科网股集体下跌,哔哩哔哩跌超5%,快手跌超3%,阿里巴巴和腾讯跌超2% [4] - 黄金股继续下跌,紫金黄金国际跌超3% [4] - 锂电池板块多数下跌,赣锋锂业跌超4% [4] 市场流动性分析 - 港股活跃表现与流动性相关,受国际资金寻求资产分散化配置及境内南向资金持续注入影响 [5] - 三季度南向资金流入中,居民个人资金入市起到重要接力作用,个人投资者潜力成为影响后市的重要变量 [5] 行业政策影响 - 针对黄金增值税抵扣政策的调整,旨在加强对投资性黄金产品的监管,可能导致相关产品流动性下降 [5] - 政策可能促使部分黄金投资需求转向黄金ETF,新增税项成本或转嫁给消费者,对近期黄金消费需求造成压力 [5] - 监管加强将推动黄金市场整合,消费者可能从小型经销商转向大型品牌 [5]
新世纪期货交易提示(2025-11-5)-20251105
新世纪期货· 2025-11-05 09: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黑色产业中,铁矿石供需过剩格局难扭转,短期矿价震荡偏弱;煤焦短期走势震荡偏强;螺纹供需矛盾仍存,震荡调整为主;玻璃关注产线冷修及政策能否带来反弹契机 [2] - 金融领域,股指市场短期盘整,中期上行,建议多头持有;国债市场趋势小幅反弹,多头轻仓持有 [4] - 贵金属方面,黄金和白银预计维持高位震荡 [4] - 轻工产品中,原木价格预计偏弱震荡,纸浆底部盘整,双胶纸价格震荡 [6] - 油脂油料整体延续区间运行,粕类和大豆相关品种预计震荡偏弱 [6][7] - 农产品中,生猪价格预计震荡偏强 [7] - 软商品中,橡胶价格宽幅震荡,聚酯相关品种走势分化,PX、PR、PF观望,PTA震荡,MEG偏弱 [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黑色产业 - 铁矿石:供应上,中国47港到港总量3314.1万吨创近年最高,环比增1229.8万吨,增幅59%;需求端,铁水高位回落,地产新开工降至2005年水平,内需疲弱;港口库存续增,45港进口矿库存刷新8个月高位,供需过剩格局难改,短期矿价震荡偏弱 [2] - 煤焦:受多则消息助推上涨,产业端供给担忧加剧;核心矛盾是钢厂极低利润水平,铁水产量回落,钢厂亏损倒逼减产逻辑发酵,若成材走弱,钢厂检修范围或扩大打压原料端;焦炭开启第三轮提涨,短期走势震荡偏强 [2] - 螺纹:宏观利好落地价格回归基本面,静态估值偏低,铁水高位回落,核心在钢材需求,地产新开工差,内需疲弱;钢价止跌取决于产量压减和反“内卷”政策;9月地产开发投资创新低,1 - 9月同比下滑13.9%,降幅较1 - 8月扩大1%;1 - 9月基建、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分别回落至1.1%和4%,钢材供需矛盾存在,震荡调整为主 [2] - 玻璃:沙河煤改气停线消息发酵,11月中旬逐步落地,15号前4条产线冷修,涉及产能约3000吨;现实端房地产竣工下行拖累需求,企业库存增加,日熔量年底前需降到15.4万吨左右解决过剩矛盾,关注产线冷修及政策能否带来反弹契机 [2] 金融 - 股指期货/期权:上一交易日,沪深300股指收录 - 0.75%,上证50股指收录 - 0.11%,中证500股指收录 - 1.67%,中证1000股指收录 - 1.36%;林木、银行板块资金净流入,化肥农药、贵金属板块资金净流出;市场短期盘整,中期上行,建议股指多头持有 [2][4] - 国债:中债十年期到期收益率等持平;11月4日央行开展117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1.40%,当日4753亿元逆回购到期,单日净回笼3578亿元;国债现券利率盘整,市场趋势小幅反弹,多头轻仓持有 [4] 贵金属 - 黄金:定价机制向央行购金为核心转变,货币属性上美国债务问题或加重,美元信用有裂痕,去美元化中黄金去法币化属性凸显;金融属性上对债券替代效应减弱,对美债实际利率敏感度下降;避险属性上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推升价格;商品属性上中国实物金需求上升,央行连续增持;推升本轮金价上涨逻辑未逆转,美联储利率政策和避险情绪是短期扰动因素,今年9月开启降息,点阵图显示年内还有两次降息;短期美联储鹰鸽言论不一,制造业PMI不及预期,市场对12月降息预期70%左右,美国政府停摆和地缘政治风险支撑金价,预计维持高位震荡 [4] - 白银:与黄金类似,预计高位震荡 [4] 轻工产品 - 原木:上周港口日均出货量6.28万方,环比减0.16万方,下游转向淡季,需求走弱;10月新西兰发运至中国原木量150.2万方,较上月增2%;9月我国针叶原木进口量200.13万方,较上月增16.01%,同比减7.37%,四季度进口量季节性增加,供给压力加大;港口库存288万方,环比累库4万方,库存有望持续增加;现货市场价格偏弱,日照部分规格下跌10元;中美暂停特殊港务费一年,CFR11月报价上涨1美元,市场观望情绪浓;大商所可能优化原木期货交割规则,预计价格偏弱震荡 [6] - 纸浆:上一工作日现货市场价格偏稳,针叶浆外盘价跌20美元至680美元/吨,阔叶浆外盘价涨20美元至540美元/吨,成本对浆价支撑减弱;造纸行业盈利低,纸厂库存压力大,对高价浆接受度不高,需求不佳,刚需采买原料,预计底部盘整 [6] - 双胶纸:上一工作日现货市场价格偏稳,华南新产能放量,供给压力仍存,开工回升,出版招标启动,但市场预期谨慎,纸价利润低,高价备货积极性低,预计价格震荡 [6] 油脂油料 - 油脂:美国政府停摆致市场缺官方数据,担忧美豆出口;棕油主产国增产季末期,马棕油库存236万吨高位持续压制市场,10月产量环比增长,出口略高于十年均值难改库存攀升趋势;花旗分析师称印尼B50生物柴油政策可能推迟,动摇市场对长期需求信心;国内大豆到港量多,油厂开机率高,供应充裕,需求偏弱,预计整体区间运行,关注巴西豆产区天气及马棕油产销变化 [6] - 粕类:美豆因担心出口需求下跌,进口商购买巴西大豆;美中西部降雨或干扰收割,巴西大豆种植率低于去年和5年均值,中部降雨不均、南部干热,阿根廷土壤湿度消耗制约幼苗生长;国内油厂开机率高,大豆到港量多,豆粕供应增加,需求疲弱,预计震荡偏弱,关注巴西豆天气及中美贸易进展 [6][7] - 大豆相关:中美贸易谈判为市场提供波动题材,市场担心美豆出口需求,巴西播种率偏低,南美天气异常;国内近月船期进口大豆采购加快,港口库存近三年高位,供应充裕,预计震荡偏弱,关注巴西产区天气、中美贸易进展 [7] 农产品 - 生猪:全国生猪交易均重小幅下跌,肥猪与标猪价差扩大,散户压栏惜售,规模养殖场猪源消化压力减轻,部分养殖场提前出栏带动均重回落;气温下降部分地区大猪需求上升,屠宰企业收购均重略有上涨;全国重点屠宰企业生猪结算均价12.78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6.14%,周内二次育肥积极性提升,中上旬出栏进度好、下旬出栏量下降支撑结算价上涨;预计下周养殖端出栏放缓,下游收猪难度增大,结算价或上涨;周均开工率38.08%,较前一周上涨0.68个百分点,气温下降猪肉需求增加,屠宰企业订单增加致开工率上涨;市场对大猪需求增加,散户二次育肥补栏持续,挺价意愿强,推动大猪价格强势,肥标价差走阔,未来一周生猪周均价或环比上涨 [7] 软商品 - 橡胶:云南产区天气好转,原料产出恢复,收购价格高位,但割胶利润为负;海南受雨水台风影响,胶水产量低于往年和预期,原料价格下调,加工厂成本降低,利润倒挂改善;泰国雨水多、台风影响南部产区,杯胶价格上涨,周均价54.26泰铢/公斤,越南产区降雨干扰割胶作业,总体库存低;需求端,本周中国半钢轮胎样本企业产能利用率72.84%,环比上涨1.77%,全钢轮胎样本企业产能利用率65.87%,环比上涨1.91%,前期检修企业开工恢复,装置产能将释放;9月中国汽车产销环比和同比均增长;天然橡胶库存下降,社会库存总量105万吨,环比降幅2.8%,保税与一般贸易仓库去库,港口入库量减少;主要产区受天气影响割胶,但未来上量预期压制原材料价格,预计宽幅震荡 [9][10] - 聚酯相关 - PX:美国及日本制造业数据萎缩,美元走强抑制油价反弹,短期供增需减,中期供需有压力,PXN价差反弹空间有限,价格跟随油价波动 [10] - PTA:中长期油价预期偏弱,PXN价差上方空间受限,削弱成本端支撑;供应边际下降,但有新装置试车,下游聚酯工厂负荷略微抬升,供需边际改善,成本端不确定,短期跟随成本波动 [10] - MEG:上周到港量和国产负荷回升,供应处于高位;需求端聚酯负荷暂时有韧性,但旺季尾声后续存忧,未来供需预期过剩,短期成本端波动大,远月累库压力压制价格 [10] - PR:原油下跌致原料缺乏支撑,供需关系僵持,预计市场疲弱运行 [10] - PF:隔夜油价下调,双原料供应增量,缺乏利好提振,预计今日市场偏弱整理 [10]
【百强透视】南向资金“爆买”!港股仍获青睐,哪些方向值得看好
搜狐财经· 2025-11-05 07:48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年内累计上涨超过30%,恒生科技指数年内飙升近33%,跑赢美股纳斯达克指数 [2] - 港股市场展现出强大韧性,在4月初因贸易摩擦单日暴跌逾13%后迅速收复失地并一路走强 [2] - 截至11月3日,恒生指数日均成交额达2579.43亿港元,创1969年以来历史最高水平;恒生科技指数日均成交额达797.29亿港元,创2020年指数发布以来新高 [2][4] 资金流向分析 - 海外被动资金年初至今流入港股规模超过26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翻倍;海外主动资金净流出超97亿美元,但流出规模较去年同期收窄 [6] - 截至9月底,海外主动资金配置中国市场比例升至7.2%的年内高点,低配幅度从7月-1.61个百分点收窄至-1.39个百分点 [6] - 南向资金2025年累计流入规模超1.26万亿港元,创港股通开通以来年度新高,远超2024年全年8079亿港元的水平 [10] - 南向资金成交占比从2024年底约25%一度攀升至最高接近40%,目前稳定在30%左右 [10] 个股与板块表现 - 金融板块持续主导南向资金流向,科技与能源板块表现强劲 [13] - 腾讯控股年内涨逾52%,农业银行涨近44%,阿里巴巴-W飙升96% [14]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宁德时代、中国移动、中国石油股份、汇丰控股、招商银行、小米集团-W、紫金矿业等成分股均录得不俗涨幅 [14] 机构观点与投资方向 - 浙商国际看好新能源、创新药、AI科技等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板块,以及低估值国央企红利板块和香港本地银行、电信及公用事业红利股 [15] - 方正证券认为港股上涨行情未结束,经济基本面稳中有进、政策利好释放、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和美联储降息周期构成支撑 [15] - 国泰海通证券指出港股估值处全球洼地,科技板块相较A股和美股更具吸引力,AI浪潮下港股科技是2026年行情主线 [16] - 港股市场拟增设5G、创新药、人工智能等细分榜单,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中国移动、汇丰控股等企业曾入选权威评选 [17]
中金2026年展望 | 外汇:宽松交易或阶段性回归(要点版)
中金点睛· 2025-11-05 07:48
文章核心观点 - 2026年全球外汇市场交易主线将围绕利差收窄和风险偏好变化展开,美元波动中枢可能进一步下移但跌幅有限,人民币有望在美元走弱和中美利差收敛支持下继续温和升值 [3][10][16] 2025年市场回顾 - 2025年前三季度美元呈现前跌后稳态势,一季度因特朗普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导致"特朗普交易"逆转,美元指数从高位回落 [2][4] - 二季度美元大幅下行超10%,主因美国超预期"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对美元资产稳定性担忧,叠加美国就业数据疲软使降息预期升温 [2][4] - 三季度美元企稳横盘整理,因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达成关税协议缓解担忧,且美联储降息后交易出现短期反转 [2][4] - 拉美高息货币(墨西哥比索、巴西雷亚尔)和欧洲货币(瑞士法郎、欧元、英镑)表现相对更好,亚洲货币表现偏弱 [5] - 2025年前三季度人民币汇率升值约2.5%,初期受美国对华关税提高至145%压力明显承压,随后因美元走弱及中美关税谈判推进进入趋势性升值通道 [14] - 前八个月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为443.8亿美元,为2022年后同期首次转正,显示境内外汇市场供求愈加平衡 [15] 2026年美元展望 - 美联储降息空间或大于其他非美央行,美元波动中枢可能进一步下移,但鉴于2025年已下跌超10%且多头不再拥挤,2026年美元跌幅或有限 [3][10][13] - 宽松交易可能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阶段性回归,支撑因素包括美国劳动力市场放缓以及特朗普政府可能任命鸽派美联储主席 [11] - 美国中期选举、法国日本新政府上台、关税协议执行等风险因素可能扰动外汇市场情绪,增加波动性 [12] - 美国经济相对欧洲日本仍具优势,单凭宽松交易难以重现2025年上半年10%的跌幅 [13] 2026年人民币展望 -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核心变量在于美元走势及中美经贸关系预期变化,稳汇率政策也将对汇率节奏产生重要影响 [16] - 基准情形下美元进一步下跌及美联储降息将带动中美利差收敛,支持人民币继续温和升值 [3][16][17] - 衍生品市场预期2026年美联储或有2~3次降息,全年降息幅度在50~75个基点之间 [17] - 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在关税重压下展现韧性,中国9月累计出口同比增长6.1%处于2022年后高位,上证指数达3,900点近十年高位,使人民币对关税风险脱敏 [18] - 美国贸易不确定性指数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持续走低,显示中美关税预期对人民币汇率影响降低 [18]
中国香港发债40亿美元:这不是借钱,是在重塑美元流动规则
搜狐财经· 2025-11-05 00:45
中国发行美元主权债券的战略背景 - 中国在香港发行不超过40亿美元的美元主权债券,时机选择在美联储面临政策困境之际 [1] - 美联储处于两难境地:降息可能被视为经济疲软信号并导致资本外流,不降息则企业和消费者债务压力加剧 [3] - 去年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后,中国启动经济刺激,全球资本涌入中国资产,A股和港股出现轮番暴涨 [3] 全球资本对中国信用的需求 - 去年11月在沙特发行20亿美元主权债,认购金额达到397.3亿美元,超额认购近20倍 [5] - 2021至2023年,中国美元主权债的认购倍数均超过10倍 [9] - 全球主权债市场中,中国债券的违约率为0%,远低于美国和欧洲 [9] 美元流动性再分配战略 - 中国通过发行美元债进行"美元的二次分配",将分散的美元流动性集中并重新分配给需要的地方 [6] - 2024年美联储缩表规模达8000亿美元,但中国发债形成的美元二次循环缓解了全球流动性紧张 [6] - 此模式为土耳其、斯里兰卡、黎巴嫩等在前两年美元加息周期中被收割的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美元来源替代方案 [6] 国际金融合作新路径 - 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国家与中国达成的本币结算协议越来越多,为各国提供了除美元体系外的额外选择 [8] - 阿根廷2023年美元储备几乎见底时,通过中阿货币互换获得流动性支持,避免了美国资本趁火打劫 [8] - 借出美元的国家可以用矿产资源还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借此保障产业链资源 [8] 香港作为金融桥梁的作用 - 选择香港作为发行地,因其是国际金融中心且在中国主权管辖下,成为连接两个体系的最佳桥梁 [9] - 在香港发债能吸引全球资本参与,展示中国金融开放的决心,传递人民币与美元可和平共处的信号 [9] 全球金融格局的潜在变化 - 中国提供不搞强制、不玩零和的路径,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内用市场化手段创造新流动性渠道 [11] - 做法不挑战美元地位,但实际操作中削弱美元霸权的杀伤力,为各国提供不挤独木桥的新选择 [11] - 若中国常态化发行美元主权债,规模可达40亿、60亿或更大,将系统性地改变全球美元流动性格局 [11]
美联储“鹰鸽乱舞” 美元指数重回100关口
搜狐财经· 2025-11-05 00:04
美元指数近期表现 - 美元指数于11月4日盘中重回100关口,为今年8月份以来首次 [1] - 自9月15日至11月4日,美元指数从96水平逐步拉升,期间涨幅约为2.41% [1] - 短期或维持震荡偏强态势,但上行空间有限 [1] 影响美元指数的短期因素 - 美联储将于12月1日起结束缩表,对美元流动性形成支撑 [1] - 市场对12月份美联储降息预期骤降,推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支撑美元指数走强 [1] - 美元指数短期走势取决于市场对美联储降息路径的预期变动和市场的风险情绪变动 [3] 美联储内部政策分歧 - 美联储内部对降息路径存在分歧,“鹰派”与“鸽派”信号均有体现 [1] - “鸽派”观点认为政策过于紧缩,呼吁更激进降息以应对美国经济下行风险 [2] - “鹰派”观点认为降息门槛已提高,下次会议行动未定,货币政策未设定固定路径 [2] 对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 - 预计美联储在10月份降息后,年内仍有一次降息空间,12月份仍将降息 [2] - 明年或2026年降息路径将有所放缓,降息速度可能减慢 [2] - 美联储政策决策的谨慎性可能延缓美元走弱节奏 [1] 美元指数的长期展望 - 2026年美元指数大概率进入下行通道,长期承压趋势明确 [3] - 核心逻辑在于市场对美国利率的“重新定价”,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将对美元形成持续压力 [3] - 美国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扩大削弱美元信用根基,叠加全球“去美元化”持续发酵,美元长期贬值动力较强 [3]
美国之所以走到如今“疯癫”的地步,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低估了中国
搜狐财经· 2025-11-04 22:53
特朗普关税政策内容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宣布“解放日”关税计划,对中国加征54%关税,对越南加征46%,对柬埔寨加征49%,对欧盟加征20%,对日本和韩国加征24% [2] - 政策宣布后美国股市大幅波动,标普500指数次日下跌4.8%,创下数年最大单日跌幅 [2] - 美国通胀率从2.5%上升至4%,导致美国家庭每年多支出2100美元 [2] 中国经济结构与贸易韧性 - 中国GDP从改革开放初期增长至2024年的18万亿美元,增长约90倍 [2] - 中国出口占全球份额14%,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2] -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已降至16%,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与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超过2万亿美元 [2] 中国制造业与科技竞争力 - 202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35%,远超美国的18% [4] - 中国拥有全产业链优势,从原材料到成品均可自主完成 [4] - 比亚迪在电动车销量上超越特斯拉,华为在5G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4] - 中国理工科毕业生数量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总和,专利申请量连续六年全球第一 [4] 中美贸易战进程与中国反制措施 - 特朗普自2017年发起贸易战,2018年加征关税,但中国采取反制措施针对美国农产品和大豆 [6] - 2025年特朗普再次实施极限施压,中国采取暂停稀土出口(美国90%依赖进口)和恢复大豆采购限制等反制手段 [6][7] - 中美贸易协议框架达成后,美国需削减关税中国才会松口 [7] 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 美国盟友体系出现裂痕,法国暂停对美投资,德国联合欧盟进行反制,加拿大对美国车辆加征25%关税 [9] - 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上升至3.5%,去美元化进程加速,美元外汇储备占比降至58%,为1995年以来最低 [13] - 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推高全球通胀,美国内部政治分裂严重,两党均对关税政策提出批评 [11][13] 中国军事与科技发展 - 中国军费年均增长10%,海军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舰队,拥有福建号航母、055驱逐舰等先进装备 [9] - 歼-20隐形战机和东风导弹形成威慑力,在2025年台海军演中迫使美国航母远离 [9] - 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车、军工领域全面赶超,六代机研发令美国感到不安 [9] 中国发展模式与长期战略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贸易额实现翻倍增长 [9][1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从“世界工厂”向高端科技领域发力 [11] - 中国全产业链优势在2024年电动车和人工智能爆发中得到充分体现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