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碳酸锂价格4个月涨幅超20%!业内人士咋看?
中国化工报· 2025-10-22 17:18
碳酸锂价格走势 - 下半年碳酸锂市场止跌企稳,价格从6万元/吨重新回到7万元/吨以上 [1] - 10月17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7.32万元/吨,较6月25日的阶段性低点上涨1.33万元,涨幅达22.23% [2] - 6月下旬价格曾触及5.9万元的阶段性低点,低于多数锂盐企业成本线,导致部分云母提锂企业阶段性停产和高成本锂辉石矿山缩减开采规模 [2] - 7月期货市场率先转向,7月21日主力合约收盘价突破7万元,现货市场于7月28日均价达7.08万元,市场呈现坚定上涨态势 [2] 供需关系与库存变化 - 供应端因政策收紧而收缩,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将锂列为战略性矿产实行保护性开采,增加生产成本 [3] - 中国今年已减少4.7万吨锂供应,涉及江西枧下窝锂云母矿和藏格卤水业务等项目,伊春8个锂云母项目需重新提交报告,短期供应转向偏紧 [3] - 需求端受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和金融支持政策刺激保持平稳,在"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推动下产销量回升 [3] - 国内碳酸锂库存自6月以来持续下降,截至9月底库存较6月底下降约2.1万吨,降幅接近50%,库存水平降至全年低位 [4] 行业长期前景与挑战 - 阶段性反弹未改变行业供过于求的本质矛盾,高盛判断今年削减的供应量预计在2026年恢复,市场将继续面临供过于求压力 [5] - 碳酸锂需求虽强劲但供需关系仅为改善而非反转,10月后需求季节性走弱可能使去库幅度放缓,价格持续单边上涨概率不大 [5] - 从2025到2028年,生产商计划增加的供应量远超市场所需,且2027至202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后销量可能放缓,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比提升及西方偏好锂密集度低的混合动力汽车将减少锂需求量 [6] - 行业需要通过开拓新兴市场、储能利用、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来取得竞争优势 [6] 行业会议信息 - 2025年11月6-8日在常州举办中国碳酸酯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技术与市场交流会,主题为"破卷重构,立新启航" [7][8] - 会议将聚焦"十五五"规划、技术创新、产业链优化等议题,包括主旨报告、专题讨论和高端对话 [9] - 参会对象涵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投资公司等,会议同期设有创新成果展示和技术发布会 [10][12]
推动内地科创企业走向世界 腾云香港科创集群加速器开幕
证券时报网· 2025-10-22 14:29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腾云香港科创集群加速器有限公司是香港首个聚焦“科创出海”的资本驱动型加速平台,由民间资源发起组织[1] - 公司积极参与数码港科创生态建设,与数十家知名股权投资基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与专业支援[1] - 公司提供多元跨境金融支持,助力企业灵活高效配置全球资金、优化融资结构[1] - 公司结合香港国际优势与内地科创资源,打造“政产学研投”融合的科创出海平台,助力内地科创企业以香港为起点连接世界[1] 运营设施与入驻企业 - 公司在数码港设立约20000平方呎空间,设有科创展示中心、智能会议室系统、全景接待室及办公区域等[3] - 首批70家入驻企业涵盖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能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1][4] - 近50家入驻企业集中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成果,展品包括双足机器人、氢动力无人机、OCT医疗设备及电子墨水显示技术[3] - 在首场“科创出海企业香港路演会”中,14家科创企业首次在港集体亮相,包括航景创新、星动纪元、安龙生物、银基科技、零眸智能等[5] 行业影响与政策支持 - 加速器的成立响应了香港特区政府“科创加速器先导计划”及扶持初创企业的政策方向[3] - 加速器模式可一次性引进大批初创企业并提供更精准及具系统性的支援,产生集群效应,体现香港支持初创企业发展在“质”和“量”上的提升[3] - 公司展现香港作为国际科创中心的前沿地位,以及香港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巨大潜力[4][5] - 公司未来将继续与数码港及国际投资机构深化合作,引导更多企业通过香港走向世界,支持国家科技强国战略[5]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要深入研究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充分激发发展动力
证券时报· 2025-10-22 10:29
文章核心观点 - 发展动力需依靠创新和改革以推进新型工业化 [1] - 当前新动能尚不能完全弥补传统动能减弱的缺口 [1] - 改革潜力巨大,需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 [1] 产业发展现状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约13.4% [1] - 传统产业占GDP比重约为80% [1] - 新动能仍在培育壮大中,传统动能正在减弱 [1] 发展动力机制 - 动力来源为创新和深化改革 [1] - 当前存在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 [1] - 需深入研究并激发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机制 [1]
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创债破冰!发行规模5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10-21 22:41
债券发行核心信息 - 北京中关村资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于10月17日成功发行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 [1] - 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5亿元,期限为5年,发行利率为2.29%,创今年9月以来全国同期限同评级债券发行利率新低 [1] - 银河证券担任牵头主承销商和簿记管理人,国泰海通担任联席主承销商 [1] 募集资金用途 - 本期债券为15亿元科创债项目的第一期发行,该项目于2025年8月29日获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 [1] - 募集资金中3.95亿元专项用于科技创新领域基金的新增出资或置换出资 [1] - 资金重点投向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发行方背景与认购情况 - 发行方中关村资本是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集团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资本平台 [1] - 公司基金管理规模为555亿元,基金系投资企业4200余家,其中162家企业实现IPO [1] - 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兴银理财、北京银行、杭州银行、恒丰银行、银河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参与认购 [1] 市场发展与规划 - 本次发行为北交所首单中长期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具有市场里程碑意义 [1] - 北交所表示将持续深化股债市场协同服务,丰富债券产品体系 [2] - 未来将推动更多科创债、绿色债等专项债典型案例落地,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2]
70亿,全国首支AIC产业母基金,花落深圳福田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10-21 19:11
基金设立概况 - 建源政兴股权投资基金于2025年10月21日在深圳创投日活动上正式揭牌,由深圳市委金融办和福田区政府相关领导见证发布 [1] - 基金由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投资公司、深圳市引导基金、福田区引导基金共同发起设立 [1] - AIC母基金规模为70亿元,后续拟设立的子基金放大规模为200亿元 [1] - 该基金是福田区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设立的第二支股权投资基金,标志着AIC首次通过母基金方式参与深圳市"20+8"产业投资 [1] 基金架构与投资策略 - 基金创新采用母子基金架构,聚焦投资深圳的基金群总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旨在打通银行资金放大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2] - 将通过撬动社会资本及与产业链链主联动,投资于深圳市"20+8"产业基金、CVC基金以及并购基金等多重类型的子基金 [2] - 基金旨在服务于产业投资、并购整合、强链补链和投贷联动等多重目标,与深圳市"20+8"产业基金形成错位补位投资 [1][2] - 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等关键赛道 [7][8] 政策背景与区域发展 - 2024年以来,福田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积极探索"创投+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6] - 作为深圳金融核心区,福田区正加快重塑"母基金平台+产业基金群+种子基金"的创新资本体系,加大力度布局前沿科技领域 [7] - 基金落地将助力香蜜湖新金融中心构筑科技金融生态高地,推动多层次基金群与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高效对接 [7][8] 基金管理人介绍 - 建信金投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10日,为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依托中国建设银行从事市场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等业务 [10] - 深圳市海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7月27日,是经深圳市政府批准备案的深圳市国有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主要从事深圳市政府引导基金项下政策类子基金的管理投资业务 [10]
全国首只AIC产业母基金来了
FOFWEEKLY· 2025-10-21 18:00
全国首支AIC母基金设立 - 全国首支AIC母基金建源政兴基金在深圳正式揭牌,由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投资公司、深圳市引导基金、福田区引导基金共同发起设立[2][3] - AIC母基金规模70亿元,后续拟设立的子基金放大规模为200亿元,聚焦投资深圳的基金群总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7] - 该基金创新采用母子基金架构,旨在通过耐心资本携手服务于产业投资、并购整合、强链补链和投贷联动等多重目标,标志着AIC首次通过母基金方式参与深圳市"20+8"产业投资[7] AIC行业政策与市场动态 - 政策红利推动银行系AIC加速涌入股权投资市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18个城市,并放宽股权投资金额和比例限制[5] - AIC基金投资策略逐步多元化,从直投为主转向创新模式如链主并购基金和母基金,为行业带来增量资金并支持科创企业融资[5][6] - 深圳已推动6只AIC试点基金落地,总规模达151.6亿元,另有正在推进中的AIC基金储备项目合计221亿元[8] 深圳创投市场复苏与政策支持 - 一级市场显现结构性回暖迹象,9月机构LP出资活跃度创年内峰值,环比增长40.3%、同比增长38.3%,三季度机构LP出资活跃度环比增长9.9%、同比增长11.9%[11] - 9月新备案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共计557只,环比激增51.4%、同比大涨84.4%,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177只,创业投资基金380只[11] - 深圳发布《行动方案》推动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目标到2026年形成万亿级产业基金群,VC/PE基金数量突破1万家,并探索取消返投比例要求及建立容错机制[14] 深圳新兴产业基金布局 - 深圳南山区发布总规模30亿元的AI基金群,瞄准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赛道[16] - 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赛米基金揭牌,首期规模50亿元[16] -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母基金完成工商登记,总目标规模50亿元[16]
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展现金融开放高度与创新活力
中国发展网· 2025-10-21 10:39
大会概况与行业活动 -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于10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设置全体大会、国际对话、平行闭门会及多场主题演讲 [1] - 该论坛已成为展示金融开放与创新活力的重要窗口及推动国际金融领域对话合作的重要桥梁 [1] 金融科技与人工智能发展 - “上海AI-FI实验室”在大会期间成立,旨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融合,开展“AI+金融”领域关键问题研究 [1] - 实验室的设立是布局金融科技前沿生态的重要步骤,标志着“AI+金融”创新实践迈出实质性步伐 [1] 区域金融业绩与产业规模 - 今年上半年,静安全区实现金融服务业增加值288.17亿元,产业规模和发展增速均稳居上海市前列 [1] 外资机构投资与市场信心 - 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信心增强,反映出制度型开放红利持续释放与营商环境优化 [2] - 管理资产规模超千亿美元的范达集团全资控股的范达私募,以及淡明资本全资子公司淡明私募先后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备案,持续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2] 产业投资与基金布局 - 静安整合国资基金业务,揭牌成立上海静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投资与培育 [2] - 联合欧莱雅、上海数据集团等产业龙头,凯辉基金、国方创新等知名管理人,设立美妆健康、区块链等产业赛道专项基金,构筑区域基金投资矩阵 [2] 金融服务创新与实体支持 - 静安在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融资服务综合窗口,揭牌融资服务中心 [3] - 联动境外投资项目许可咨询服务点与“一站式”出海服务中心,揭牌全市首个跨境金融服务中心 [3]
30亿,徐州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完成备案
FOFWEEKLY· 2025-10-20 18:09
基金设立与备案 - 江苏徐州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于10月15日完成备案,总规模为30亿元 [1] - 该基金是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中首只成功组建并落地的基金 [1] - 基金定位为耐心资本,标志着徐州市和省合作的第二只基金正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1] 投资策略与领域 - 基金聚焦新能源、集成电路、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1] - 采取“母子基金+直投”的多元化投资方式,以支持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 [1] - 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布局未来产业 [1] 资本协同与影响 - 徐州新兴产业母基金将与已设立的徐州智能制造产业母基金形成60亿元资本合力 [1] - 资本合力旨在通过精准协作为徐州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 - 基金备案落地标志着徐州市在构建资本矩阵、打造基金体系上跑出“加速度” [1] 管理运作与目标 - 国盛集团将高质量运作两只产业专项母基金,推动基金精准投向关键领域、重点项目和优质企业 [1] - 运作目标是有效促进徐州市乃至江苏省范围内的新兴产业发展 [1] - 最终目标是全面提升徐州新兴产业竞争能力,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1]
安徽第一大民营企业,营收达到1186.97亿元,合肥比亚迪强势崛起
搜狐财经· 2025-10-20 14:45
百强榜单总体表现 - 2025年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总收入突破1.7万亿元,同比增长2.64% [1] - 榜单入围门槛提升至61.70亿元,再创新高 [1] 头部企业排名与业绩 - 联宝科技以1186.97亿元营收连续五年蝉联榜首,成为安徽首个营收破千亿的民营企业 [3] - 合肥比亚迪以1019.36亿元营收从去年第三跃居第二,2024年生产新能源整车95万辆,约占合肥市总产量的68.9%和全省的59% [3][5] - 阳光电源以778.57亿元营收稳居第三,其资产规模以1150.74亿元位列百强企业之首 [5] - 榜单第4至10位企业依次为:蔚来控股(666.08亿元)、楚江新材(537.51亿元)、六安钢铁(407.08亿元)、天大集团(399.32亿元)、维天运通(359.90亿元)、国轩高科(353.92亿元)和宝业集团安徽公司(310.18亿元) [7] 产业结构与增长引擎 - 制造业贡献百强企业74.34%的营收,总额达12756.82亿元,“十四五”以来复合增长率达7.20% [7] - 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三大产业成为增长引擎,2024年营收分别增长26.71%、15.46%和20.86% [7] - 百强中有55家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中24家企业战新业务营收占比超过80% [7] 研发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百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达482.87亿元,同比增长4.27%,研发强度为2.81% [9] - 拥有研发人员7.47万人,同比增长6.04%,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1604件,国外专利1146件,专利产业化形成产值1716.51亿元 [9] - 75家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57家企业通过数字化实现降本增效 [11] 区域分布与经济社会贡献 - 区域分布呈现“合肥引领、多点支撑”格局,合肥以38家上榜企业绝对领先,芜湖(17家)、滁州(12家)、铜陵(6家)、阜阳(5家)紧随其后 [11] - 百强企业纳税总额385.03亿元,吸纳就业67.29万人,同比增长4.57% [13] - 盈利能力方面,百强企业净利润总额375.40亿元,90家企业实现盈利 [1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净利润213.73亿元)、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净利润59.6亿元)、化工行业(净利润31.77亿元)成为盈利前三的行业 [13]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丨创新驱动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央视网· 2025-10-20 11:56
机器人产业发展 - 国内最大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场在北京石景山投运 上万平方米空间还原工业智造 康养服务等四大类16个细分场景 [4] - 北京出台产业发展方案 通过政策与产业双重驱动完善未来产业布局 [4] - 江苏苏州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实现科研成果在楼内精准匹配与快速转化 南京 无锡 常州等地出台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计划 预计年底江苏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 [6] - 四川绵阳机器人产业基地打通创新研发 中试验证到应用落地全环节 对通过中试验证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补贴 形成研发—制造—应用生态圈 [8] 前沿科技产业布局 - 陕西在光子 氢能产业赛道前瞻布局 西安高新区年底建成光子传感产业园 约20家企业入驻 达产后年产值超20亿元 到2030年形成千亿级创新集群 [11] - 安徽量子企业居全国首位 量子计算技术推广至生物化学 金融科技等领域 通过算力应用商店实现量子计算即取即用 已落地政务 医疗等几十个应用场景 [13] - 贵州依托能源优势抢抓东数西算机遇 围绕算力 数据 人工智能和电子信息发展 已发布三批51个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产品 覆盖金融 保险等9大领域 [15] - 宁夏建设绿色算力枢纽 培育智能工厂 十四五以来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 中卫建成9个数据中心产业园为全国4000多家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 今年开工17个智算中心 [17]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各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新经济增长点 [2] - 各地依托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持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各地科技创新能力正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