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西方专家警告:中国已崛起,3000吨级国之重器将改写全球石油规则
搜狐财经· 2025-09-08 08:36
技术突破与性能参数 - 3000吨级超级加氢反应器将原油转化率从西方设备的45%-60%提升至85%以上 [2] - 设备采用整体锻造法减少90%焊缝潜在薄弱点 精度控制达微米级(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 [9] - 自主研发耐蚀合金在350摄氏度/240大气压氢环境中年腐蚀速率低于0.01毫米(为普通钢材1%) 经12000小时试验后性能衰减率仅3%(低于国际10%临界值) [11] 经济效益 - 每年减少原油进口1.25亿吨(占总量25%) 节省外汇超千亿美元(相当于三艘航母建设资金) [13] - 炼油成本每吨降低120元 相当于新增两个大庆油田产能 [13] - 千万吨级炼油厂年增产150万吨轻质油品(可满足千万人口城市半年燃油需求) [15] - 单台设备年维护成本从2000万美元降至300万美元(降幅85%) [15] 产业历史与技术垄断 - 2003年美国禁止对华出口相关设备 2010年停止催化剂供应 [3] - 进口设备需支付额外"技术保密费"(例如12亿元设备加收3亿元费用) [3] - 设备故障需外国专家维修 国内技术人员被禁止接触 [5] 战略与行业影响 - 航空煤油自给率提升20% 舰船燃料净化效率提高15% 增强国防能源保障 [17] - 中国技术标准被国际采纳(28项指标成为国际基准) 从技术追随者转为规则制定者 [23] - 推动全球重油价值重估(委内瑞拉/中东产油国转向与中国合作) [21] - 西方态度从嘲讽(2015年称1500吨级产品为"实验室玩具")转为恐慌(美国紧急启动1200吨级研发计划) [25] 全球竞争格局 - 日本三菱多次提出技术合作被婉拒 [25] - 技术突破导致产业话语权结构性转移 西方专家承认"低估中国是在犯错" [27][28]
雷电微力: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自主创新战略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5 18:41
公司战略 - 公司未来将继续秉持自主创新战略 [1] - 公司要深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推进高集成度 高密度 高功率 高效率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 [1] - 公司要加快技术迭代升级 保持技术性能领先 [1] 生产运营 - 公司要不断推进产品低成本设计制造 优化研发生产体系 [1] - 公司推行精益制造 实现产品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 [1] 业务布局 - 公司将持续关注相关新兴领域 [1] - 如有合适项目 公司会积极布局并推进实施 [1] - 公司产品技术将在更广阔的场景中实现应用 [1]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经济网· 2025-09-05 15:30
AI与智能硬件发展 - 一切硬件皆有AI的时代正在到来 几乎所有硬件都在被AI重新定义[1] - 到2027年AI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普及率超90%[2] -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惊艳全球 截至2025年3月共有346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2]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需要加强以根原创为核心的AI生态建设 加大对底层技术研发的长期投入[3] - 2024年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落地 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2] - 人形机器人产业展现巨大潜力 从春晚表演到半程马拉松赛 再到世界机器人大会[3] 重大技术突破与核心创新 - 实现多个重大创新突破 包括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 第一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电站[4] - 2024年集成电路年产量比十三五末增长72.6% 增加约1900亿块[4] - 鸿蒙生态设备总量突破11.9亿台 为1200多类产品提供智能中枢[4] 数字技术应用与普及 - 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达100% 数字孪生和虚拟现实技术让千年文明触手可及[5] - 全国互联网医院年服务量超过1亿人次 医保码用户超过12亿人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6]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6] 数字经济发展与融合 - 数字适老服务水平提升 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上线[7] - 即时零售 智能网联汽车 微短剧等数字消费新业态不断涌现[7] - 截至2024年底软件收入规模较2020年增长80%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70% 建成1万余家智能工厂覆盖超80%制造业行业大类[7] 研发投入与人才储备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占GDP比重2.68% 规模3.6万亿元[8] - 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8] -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人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8] 国家创新战略与目标 - 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正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9] - 创新驱动的中国号航船正在向科技强国目标阔步前进[10]
政策利好叠加产业突破,科技板块未来可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1:02
资本市场政策与科技发展 - 近两年资本市场政策力度显著上升 重点支持科技发展并优化资源配置以服务新质生产力 [1] - 政策顶层设计推动创新生态优化 涵盖大模型、机器人、智能汽车和量子计算等领域 [1] - 中美科技博弈从贸易摩擦升级为技术战略竞争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加速中国自主创新步伐 [1] 中国科技突破与产业成果 - 2024年中国在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里程碑突破 华为昇腾芯片性能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1] - 国产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打破海外垄断 智能汽车产业链展现全球竞争力 [1] - 部分领域实现技术追赶至局部领先 科大讯飞大模型核心能力超越国际同类产品 比亚迪电动平台技术反向输出国际巨头 [1] 港股科技板块投资机遇 - 港股科技板块汇聚国产AI核心资产 覆盖算力、模型、软件应用和硬件终端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2] -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上市 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并选取30只科技龙头成份股 [2] - 指数成份股数量少且聚焦度高 前十大成分股占比77% 包含小米、腾讯、阿里、美团、比亚迪、中芯国际和百济神州等企业 [2]
海南华研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鱼鳞由废变宝闯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6
公司核心技术 - 利用生物酶解技术将鱼鳞、鱼皮等水产品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生物多肽产品包括鱼胶原蛋白肽、胶原三肽和胶原蛋白环二肽 [1] - 研发团队通过定向酶切工艺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的转化解决资源浪费和环保压力问题 [2] - 采用流体固相热环化技术成功推出新产品环二肽并获得2项国家专利借鉴咖啡烘焙技术实现连续稳定制备 [3] - 联合科研院所突破特征片段定向酶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和生物利用率 [4] - 公司拥有专利达120多项并参与制定《胶原蛋白及其水解物》等国家标准 [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每年将营业收入的8%至10%用于研发 [5] - 研发团队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约85% [5] - 完成近3000次各种试验以达成大规模生产条件 [3] - 承接17个国家、省市研发项目形成10多个完整产品体系获得14项技术研究阶段性或结题成果 [3] - 与10余家科研机构及高校共建生物多肽和专用酶联合实验室并设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研发基地 [4][5] 生产能力与规模 - 拥有10万级GMP无菌车间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2] - 海口工厂拥有2条年产4500吨鱼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是亚洲制备海洋生物多肽单体产能最大的工厂 [6] - 在海南海口、海南文昌、河南周口、山东聊城布局四大生产基地 [6] - 设有海口、广州、杭州、郑州、成都五大销售中心 [6] - 联合泰国泰万盛集团在曼谷成立合资公司建设金枪鱼肽加工厂 [6] 市场与产品 - 产品销往日本、韩国、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模式提升全过程溯源服务 [6] - 公司计划每年推出2至3款创新产品 [7] - 目标于2027年前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功能性肽原料研发与制造平台 [7] 公司发展策略 - 以创新发展和规模化发展为双核驱动实现科技化突破、产业化推进及国际化发展 [1] - 持续推动自主创新秉持技术领先一点、市场先行一步的发展理念 [3] - 加快完善创新研发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4] - 构建完整产业链生态系统打造中国品牌 [7]
“开学第一课”种下科学梦,院士现场解密中国高铁发展如何逆袭
新京报· 2025-09-04 21:45
行业技术发展 - 高铁营业里程达4.8万公里 为其他国家总和两倍以上并保持世界最快高铁纪录 [2] - 发展经历三阶段:从无到有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自主创新 其中自主创新阶段技术进步最快 [2][3] - 京沪高铁全长1318公里 是技术体系管理体系验证体系全面建立的关键项目 获2015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 - 建成世界首条风沙地区高速铁路兰新高铁 世界首条环海岛高速铁路海南环岛高铁 [3] - 智能高铁示范线京张高铁建成 为冬奥会交通保障线 [3] 技术优势与创新 - 高铁关键技术包括线路 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牵引供电四项基本要素 [4] - 具备安全 节能环保 运输能力 全天候运行 高效快捷 舒适等优势 [3][4] - 未来发展方向为更安全 更高效 更便捷 更智能 更绿色 [4] 行业影响与成就 - 高铁创新服务于交通强国建设 满足美好出行需求 非单纯商业竞争行为 [6] - 技术团队发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实现核心技术自主突破 [5][6] - 通过团队协作与经验传承 实现技术创新周期长难度高的突破 [6]
自主创新铸就强国利器:从九三阅兵看中国国防工业体系
金投网· 2025-09-04 15:09
阅兵规模与装备展示 - 阅兵编设45个方(梯)队 按作战模块编组 展示体系作战能力 时长70分钟[4] - 受阅装备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 包括新型坦克 舰载机 歼击机等[4] - 陆上 海上 空中系列无人智能和反无人装备及网电作战新型力量亮相[4] - 高超声速 防空反导 战略导弹等装备展示战略威慑实力[7] - 装备方队分为陆上作战群 海上作战群 防空反导群 信息作战群 无人作战群 后装保障群和战略打击群[9] 航空装备企业 - 中航成飞研制歼-10第三代战斗机与歼-20第四代重型隐身战斗机 体现航空电子与隐身技术突破[11] - 中航沈飞发展歼-11系列及歼-16多用途战斗机 并推出歼-35第四代隐身战斗机[13] - 航发动力研制太行系列(WS-10)发动机 应用于歼-11B 歼-16等战机 实现国产化突破[20] - 航发动力涡扇-15(WS-15)发动机助力歼-20跻身世界顶尖五代机 涡扇-19(WS-19)将配装新一代隐身战机与无人机[20] - 洪都航空研制初教-6教练机(累计交付3000多架) K8基础教练机及L15高级教练机 具备电传飞控系统[22] 尖端技术供应商 - 光启技术超材料产品实现装备减重50% 提升通信距离 上半年批产收入9.36亿元 同比增长47.35% 占营收99.23%[16] - 光启技术709基地二期产能达去年同期1.5倍 株洲905基地8月试生产 天津906基地11月投产[17] - 中无人机研制翼龙系列无人机 翼龙-2具备45小时航时与1万千米航程 实现吨位 高度速度及任务能力全覆盖[26] - 新余国科开发增雨防雹火箭弹发射架 采用模块化设计 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7] 行业技术突破 - 超材料技术被美国国防部列为六大颠覆性基础研究领域 应用于先进飞机与电子通信系统[16] - 中国航空工业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第三代重型战斗机制造技术 为自主研发奠定基础[13] - 无人机系统具备全天时 全天候 全疆域任务执行能力 在军用与民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26]
海外中国股票ETF规模大增 国际资金看好中国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12:43
海外中国股票ETF资金流入情况 - 8月以来5只规模较大的中国股票ETF均获资金净流入 合计资产规模达266亿美元 较7月底243亿美元增长23亿美元 增幅近10% [1][3] - 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KWEB)资产规模83.23亿美元 较7月底76.17亿美元增长9% 较2024年末54.14亿美元增长30亿美元 增幅54% 接近2021年10月历史高点 [3] - MSCI中国ETF-iShares(MCHI)资产规模78.90亿美元 较7月底70.29亿美元增长12% 较2024年末54.51亿美元增长24亿美元 增幅45% [4] 主要ETF产品规模变动明细 - KWEB在8月29日规模83.23亿美元 较7月末增长9.27% 2月28日曾单月增长40.81% [4] - MCHI在8月29日规模78.90亿美元 较7月末增长12.25% 2月28日曾单月增长14% [4] - 中国大盘股ETF-iShares(FXI)规模66.47亿美元 较7月末增长5% [5] - 沪深300中国A股ETF-德银嘉实(ASHR)规模23.34亿美元 较7月末增长13% [5] - 中国科技ETF-Invesco(CQQQ)规模14.16亿美元 较7月末增长14% 刷新2023年以来新高 [5] 科技股及个股表现 - 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一财季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26% 单季度资本开支386亿元创历史纪录 [7] - 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巴巴在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 [7] - 2倍做多BABA ETF(BABX)8月28日至9月2日连续3交易日净流入948万美元 8月末规模1.39亿美元较6月末8085万美元增长70% [7] 外资流动与市场观点 - 8月14日至20日主动外资流入1985万美元 被动外资加速流入港股和中概股ADR达13.2亿美元 流入A股9.6亿美元 [10] - 宏利基金认为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国内政策形成共振 流动性敏感型市场如港股有望迎来显著估值修复 [10] - TMT、医药、新消费、半导体、有色及大金融板块被列为重点关注领域 [10]
海外中国股票ETF规模大增,国际资金看好中国资产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12:28
海外中国股票ETF资金流入情况 - 8月份5只主要海外中国股票ETF合计资产规模达266亿美元 较7月底243亿美元增长23亿美元 增幅近10% [2] - 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KWEB)资产规模83.23亿美元 较7月底76.17亿美元增长9% 较2024年末54.14亿美元增长54% 接近2021年10月历史高点 [2][3] - MSCI中国ETF-iShares(MCHI)资产规模78.90亿美元 较7月底70.29亿美元增长12% 较2024年末54.51亿美元增长45% [4][5] 各ETF产品具体表现 - 中国大盘股ETF-iShares(FXI)资产规模66.47亿美元 较7月底63.26亿美元增长5% [6] - 沪深300中国A股ETF-德银嘉实(ASHR)资产规模23.34亿美元 较7月底20.7亿美元增长13% [6] - 中国科技ETF-Invesco(CQQQ)资产规模14.16亿美元 较7月底12.43亿美元增长14% 创2023年以来规模新高 [6] 科技股及衍生品表现 - 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一财季云收入同比增长26% 单季度资本开支达386亿元创纪录 AI相关投入超1000亿元 [7] - 2倍做多BABA ETF(BABX)8月28日至9月2日连续3日净流入948万美元 资产规模达1.39亿美元 较6月底8085万美元增长超70% [7][9] 外资流动与市场观点 - 8月14日至20日主动外资流入1985万美元 被动外资加速流入港股和中概股ADR达13.2亿美元 流入A股9.6亿美元 [11] -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国内政策共振 预计推动港股估值修复 TMT、医药、新消费、半导体及大金融板块受重点关注 [11]
创新发展促繁荣
经济日报· 2025-09-03 06:44
公司战略与定位 - 传化集团定位为和平发展受益者 强调和平环境对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保障作用 [1] - 公司突破稀土橡胶卡脖子技术 走在行业前列 [1] - 坚持全球化视野 产品服务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 - 在功能化学品和新材料领域攻关新技术新产品 研发电子化学品和有机硅新材料突破竞争壁垒 [1] - 加快布局光伏太阳能 新能源汽车 芯片半导体等新兴产业 [2] - 以创新为引擎提升自身实力 需要全球产业链协同与创新资源互通 [2] 市场发展与合作模式 - 得益于互利共赢跨国合作 实现要素流动和资源共享 [1] - 和平意味着稳定供应链 可预期市场和持续扩大需求 [1] - 需要上下游企业相互赋能和强强联合 [2] 企业社会责任 - 对标世界一流制造水平 推进科技创新 绿色转型和国际合作 [1] - 积极投身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为经济增长添动能 [1] - 民营企业应成为和平维护者和推动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