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红星发展:拟1.49亿元新建2万吨/年高纯硫脲项目
格隆汇· 2025-11-03 18:10
项目投资概况 - 公司拟投资14,862.14万元新建2万吨/年高纯硫脲项目 [1] - 项目将在现有土地上建设 [1] - 项目建成后原有1万吨/年硫脲生产线将停止运行 [1] 项目战略目标 - 加快推进公司设备升级改造以提升硫脲产品市场占有率 [1] - 紧跟国家鼓励的智能制造新方向优化产业升级 [1] - 在上游钡盐副产的硫化氢尾气综合利用绿色环保模式基础上实现生产智能化和产品高端化 [1] 项目性质与影响 - 项目属于在原有硫脲生产系统基础上升级换代 [1] - 旨在实现特色化工产品高端化并提升硫脲生产科技创新驱动力 [1] - 促进传统硫脲生产化工转型升级并提升硫脲生产规模 [1]
A股三季报研发大比拼:科创板强度断层领先 比亚迪437亿居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7:40
总体研发投入概况 - 2025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达1.16万亿元,同比增长3.88%,研发规模连续3年超万亿 [1][2] - 报告期内,有超过2780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其中超过1200家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幅超过15% [3] - A股全市场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2.16% [3] 板块研发强度分析 - 科创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达11.22%,远超其他板块,其研发强度中位数为12.4% [3][4] - 科创成长层的研发强度中位数达到44.3%,例如首药控股-U研发费用为1.55亿元,但总营收仅200万元 [4] - 创业板和北交所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4.54%和4.42%,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研发强度为5.21%,其中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10% [3] 科创板业绩与成果 - 除4家多地上市红筹公司外,其余588家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1万亿元,同比增长6.6% [4] - 科创成长层中,33家已披露三季报的未盈利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5.1%,净利润同比减亏45.4% [4] - 得益于高研发投入,科创板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例如禾元生物获批全球首个“稻米造血”1类创新药,国盾量子实现全球首款四通道超低噪声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量产 [5] 龙头企业研发投入 - 2025年前三季度,有168家公司研发投入超十亿元,其中13家企业研发投入超过百亿元 [7] - 比亚迪研发费用以437.48亿元断层第一,远超第二名中国建筑的239.79亿元 [8] - 比亚迪营收达5662.66亿元,同比增长13%,研发费用同比大增31%至437.48亿元,超过其同期233.3亿元的净利润 [9] - 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较特斯拉高出109亿元,累计研发投入已超2200亿元 [9] - 其他研发投入超百亿的民营企业包括中兴通讯(178.14亿元,占营收17.72%)、宁德时代(150.68亿元)和美的集团(129.44亿元) [8][10][11] 行业表现与市场变化 - 2025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3.46万亿元,净利润4.7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和5.50% [2] - 上交所高技术制造服务业研发投入2296亿元,同比增长9%,驱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和19% [11] - 19个门类行业中,17个行业实现盈利,9个行业营收正增长,存储芯片、全固态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领域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增幅分别超过10%和20% [12] - 电子行业总市值已超越银行业成为第一大行业,通信和计算机行业市值较年初增长超9000亿元 [13]
山东政商要情(10.27—11.2)
搜狐财经· 2025-11-03 17:30
山东省宏观经济运行 - 2025年前三季度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771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 [2]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2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0150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2140亿元增长6.1% [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0%,汽车行业增长17.0%,铁路船舶行业增长14.9%,电子行业增长16.6% [2] 工业与企业发展 - 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8.2%,私营企业增长6.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1%,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5% [2] - 制造业增长8.9%,采矿业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去年同期持平 [2] - 装备制造业上拉全省工业增速3.0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 [2] 重大项目投资规划 - 山东省召开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推进会,重点布局产业升级、基础设施、能源转型、城乡融合、民生改善五大领域 [4] - 产业升级项目围绕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4] - 基础设施项目涵盖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内河航运和水利等新建项目 [4] 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 - 第四届儒商大会签约45个重点项目,外资项目9个投资总额10.1亿美元,内资项目36个投资总额345.9亿元 [6] - 10亿元及以上内资项目达27个占比75%,大会汇聚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468位嘉宾 [6] - 济南市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2056.4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出口1382.6亿元增长24.2%,进口673.8亿元增长36.5% [7] 人才与科技创新 - 第二十五届"蓝洽会"吸引640余名中外嘉宾参会,8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 [9] - 活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装备等创新型产业体系 [9] - 25年来累计发布海外人才岗位超3.1万个,吸引1.6万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落地,59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借助平台成长 [9]
八马茶业成功上市:资本浪潮下的品牌突围与行业破局
搜狐财经· 2025-11-03 17:11
上市里程碑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10月28日成功登陆港交所,结束12年IPO历程,成为“高端中国茶第一股”,总市值突破77亿港元 [1] - 上市首日股价大幅上涨86.7%,创下港股茶企新股最高认购纪录 [1][3] - 公司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乌龙茶及红茶细分市场均排名第一,线下门店数量达3716家,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2] 战略布局与资金用途 - 上市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三大领域:渠道拓展、供应链智能化升级、品牌国际化推广 [2] - 战略重点包括开拓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市场,结合茶文化输出以实现品牌溢价 [2] - 公司通过“直营+加盟”模式构建全渠道网络,形成了规模化扩张能力 [2] 行业地位与竞争壁垒 - 中国茶企数量超过160万家,行业高度分散,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仅为5.6% [3] - 公司通过标准化门店体系与数字化供应链,成功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渠道壁垒 [3] - 公司主导或参与制定20余项国家标准,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量化的质量指标,为行业标准化树立标杆 [4] 运营模式与技术创新 - 公司采用“智慧茶园+超级工厂”的数字化改造,将传统制茶经验转化为20余项行业标准,推动生产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4] - 供应链采用“自产+代工”混合模式,自产铁观音连续十余年销量第一,代工产品通过严格品控维持品质稳定 [4] - 通过多品牌矩阵拓展市场,例如“万山红”子品牌聚焦女性及新生代消费者,“信记号”深耕高端年份普洱茶市场并于2024年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4] 行业转型趋势与挑战 - 行业正经历从“礼品经济”向“品质消费”转变,高端礼盒需求萎缩,性价比与质价比成为主流,下沉市场与口粮茶赛道成为新增长点 [5] - 新茶饮企业通过供应链创新与年轻化营销占据市场,传统茶企需在保持文化底蕴的同时,通过数字化营销、直播电商等新渠道触达Z世代消费者 [5] - 公司已构建4000万线上粉丝矩阵,但线上收入占比仅为35%,显示线上业务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5] - 中国茶产业正从“农产品”向“消费品”进化,生态低碳茶技术、茶旅融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拓展了产业边界 [5]
多领域重大投资项目上新 沪市公司围绕产业升级持续发力
证券日报网· 2025-11-03 14:24
文章核心观点 - 沪市上市公司正通过重大投资项目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持续发力,展现出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布局双轮驱动的强劲动力 [1] 产业发展高端化 - 制造业持续向高端进发,*ST松发下属公司恒力造船拟投资26.5亿元建设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配套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0亿元,其中35亿元来源为配套募资 [2] - 中创智领宣布拟在常州市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50亿元,基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战略布局 [2] - 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以绿色化为主流方向,滨化股份启动北海滨华新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4.21亿元,包括160MW风电和100MW光伏电站,以促进能源消耗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3] - 资源类公司通过拢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金钼股份拟设立注册资本为20亿元的全资子公司,用于钼基新材料研发、制造及新兴产业孵化 [3] 科技创新强化 - 半导体领域寻求自主进程加速,士兰微拟在厦门市海沧区投资建设12英寸高端模拟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项目规划总投资200亿元 [4] - 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以约70.4亿元收购三家控股子公司少数股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重大资产重组已获得证监会复注册批复 [4] - 算力领域通过龙头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海光信息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实现芯片领域与整机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资源互补和深度融合 [4]
涉税名词一起学 | 小型微利企业系列问题(8)哪些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1-03 13:21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限制 - 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时 即使其应纳税所得额 从业人数 资产总额等指标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 也无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3] - 判断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主要依据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其中限制类和淘汰类行业被列入不能享受优惠的名单 [4][5] - 另一判断依据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 其中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所列行业同样不能享受优惠 [6] 政策限制目的 -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的差别化对待 旨在引导产业升级和优化经济结构 限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7] 发票作废与红冲处理 - 开具纸质发票后 发生销售退回 开票有误 应税服务中止等情形需要作废发票的 应当收回原发票全部联次并注明"作废"字样 [16] - 开具纸质发票后 发生销售退回 开票有误 应税服务中止 销售折让等情形需要开具红字发票的 应当收回原发票全部联次并注明"红冲"字样 [16] - 对于电子发票 发生销售退回 开票有误 应税服务中止 销售折让等情形时 应按照规定开具红字发票 [16]
公募重仓股25年进化史:赛道在变,穿越牛熊“主心骨”未变
证券时报网· 2025-11-03 09:13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在过去25年间经历了从周期股到消费股再到科技股的行业变迁,精准映射了中国经济从工业化、城镇化到消费升级,再到创新驱动和科技自立的转型轨迹 [2][9] - 重仓股变迁的底层逻辑是资本始终追逐高盈利增长的领域,业绩与股价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本面是行业穿越周期的核心支撑 [6][9] - 持仓结构从早期的高度集中走向多元配置,反映了公募基金策略转向行业分散化,通过在更多细分领域寻找阿尔法收益来控制风险 [8] 重仓股行业变迁 - **2000-2010年(周期为王)**:重仓股以钢铁、金融等周期股为主,映射工业化与城镇化时代特征,例如招商银行连续9年上榜,宝钢股份在2007年末持股市值达393.88亿元 [2][3] - **2010-2020年(消费崛起)**:消费行业成为重仓主线,贵州茅台在2011年末以338.91亿元持股市值跻身榜单首位,消费龙头如伊利股份净利润年复合增速超过20% [2][4] - **2020年至今(科技引领)**:科技与高端制造成为新主线,宁德时代在2024年末以1786.92亿元持股市值成为第一重仓股,2025年三季度末持股市值进一步攀升至2071.04亿元 [2][4] 代表性公司及业绩表现 - **宁德时代**:2025年三季度末为第一重仓股,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速36.2%,股价年内上涨50.34% [4][6] - **新易盛**:2025年三季度末新进榜单为第四重仓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284.38%,股价年内大涨318.74% [2][6] - **贵州茅台**:长期位居榜单前列,2025年三季度末持股市值1250.2亿元稳居第二,体现出传统优势行业的价值韧性 [2][4][10] - **招商银行**:在2007年净利润增长124.36%,股价上涨143.43%,是周期时代的代表性案例 [6] 估值逻辑与市场定价 - **消费股估值**:贵州茅台在2005年末市盈率仅21.37倍,总市值215.28亿元,到2020年末市盈率升至56.3倍,总市值突破2.5万亿元,反映市场对其品牌壁垒的共识 [7] - **科技股估值**:科技标的如寒武纪-U在2025年三季度末市盈率接近500倍,总市值达5543.14亿元,市场愿为其技术突破潜力与国产替代空间支付成长溢价 [7] - 估值差异源于产业生命周期不同,周期股看盈利稳定性,消费股看品牌护城河,科技股看成长天花板 [7] 持仓集中度演变 - **高度集中期**:2007年周期鼎盛期,前十大重仓股中金融、钢铁行业占据六席,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证券包揽前三 [8] - **消费主导期**:2019年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标的占比达50%,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均跻身前十 [8] - **多元配置期**:2025年三季度末,重仓股覆盖电气设备、通信、电子、有色金属等多个领域,单一行业占比显著下降 [8] 产业生命周期与投资逻辑 - 工业化初期,银行、钢铁等周期行业处于成长期,在2003年-2007年间普遍实现盈利与市值同步扩张 [10] - 工业化成熟期,消费行业凭借稳定需求在2013年-2019年间实现长期增长 [10] - 当前科技与高端制造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宁德时代市值从2020年末的8179.02亿元升至2025年三季度末的1.85万亿元,中际旭创从百亿市值跃升至千亿级别 [10]
为多家钙钛矿电池头部企业供货!金晶科技以技术硬实力引领TCO玻璃革新
金融界· 2025-11-03 09:12
行业背景与发展前景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高效率、低成本和易加工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核心发展方向 [1] - 中国TCO玻璃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达到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 [3] - 全球TCO玻璃市场规模预计在2032年突破20亿美元,2025-203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43% [3] - TCO玻璃的应用边界正从传统光伏组件向建筑、汽车、智能显示等领域延伸,展现出作为功能材料的巨大潜力 [2] 公司技术突破与市场地位 - 公司攻克大面积玻璃基板微米级控制技术、在线大面积CVD镀膜均匀性技术等难题,在2022年推出自主研发的TCO玻璃,填补国内空白 [1] - 公司将我国钙钛矿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率提升至95%以上 [1] - 公司在淄博、滕州布局的TCO玻璃产线已稳定供应极电光能、协鑫光电等钙钛矿电池头部企业,占据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1] 公司产能扩张与项目应用 - 公司宁夏生产线技改项目总投资49500万元,改造完成后将形成年产2000万平方米TCO导电膜玻璃的能力 [2] - 公司TCO玻璃已应用于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全球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兆瓦级钙钛矿地面光伏项目、全球首个钙钛矿渔光互补电站等多个标志性项目 [2] - 产品应用覆盖建筑光伏一体化、地面电站、渔光互补等多元场景 [2] 技术发展趋势与要求 - N型TOPCon、HJT等高效电池技术的发展对TCO玻璃性能提出更高要求,更高的透光率、更低的方阻成为下一代产品的竞争焦点 [2]
厚植家国情怀打造一流企业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郑州日报· 2025-11-03 08:45
会议核心观点 - 市长庄建球与企业家代表座谈 勉励企业厚植家国情怀 勇担时代使命 强化创新意识 打造一流企业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1] - 企业家是郑州发展的底气 信心和活力所在 郑州将推动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为企业发展厚植沃土 [2] 与会企业 - 宇通集团 汉威科技 中孚实业 新大方重工科技 数字马力 正弘商业等企业负责人围绕发展壮大企业 服务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畅所欲言 献计献策 [1] 政府对企业的期望 - 企业要勇担科技创新使命 聚焦科技前沿领域全力攻坚 打造不可替代的硬核科技实力和独门绝技 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走向生产线 迈向大市场 [2] - 企业要勇担产业升级使命 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2] - 企业要勇担服务社会使命 立责于企 履责于行 做爱国敬业 守法经营 创业创新 回报社会的典范 [2] 政府营商环境建设举措 - 郑州将对标国际标准 市场需求与先进地区 着力建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 稳定公正的法治环境 融资顺畅的金融环境 开放融通的外贸环境 [2]
“数字菌乡”成长记:东北小城百亿“菇”事
中国新闻网· 2025-11-03 07:41
产业规模与格局 - 黄松甸镇形成“黑木耳为主、多菌协同”的种植格局,全镇超95%的农户从事食用菌产业 [7][12] - “十四五”期间黑木耳年种植量累计达到9.5亿袋,灵芝种植从2020年的100万段发展到累计6470棚885.4万段 [7] - 菌包工厂化生产率从2022年的不足20%提升至2025年的39.7% [12] 技术与生产革新 - 木耳栽培技术从半地下遮光栽培发展到地面摆放全日光栽培,从“V”型口出耳升级到微孔出耳等技术 [9] - 中科院灵芝地标生境项目实现光照、温湿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解决传统种植劳动强度大、生产周期长的问题 [12][13] - 物联网智慧种植系统、AI视觉病虫害监测系统等高科技装备展示传统农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14] 深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2025年研发灵芝冻干粉、灵芝茶饮、灵芝巧克力等5个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 [13] - 灵芝孢子粉破壁率通过产学研合作已提升至99%以上,为进军国际高端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14] - “十五五”期间计划以食用菌特色产业物流园为关键抓手,大力发展黑木耳、灵芝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 [20] 品牌价值与市场拓展 - “黄松甸黑木耳”品牌价值从2022年的13.32亿元增至2025年的25.46亿元,“黄松甸灵芝”从7.08亿元增至12.12亿元 [13] - 2025年举办产业发展论坛暨供销大集,达成合作意向37个,意向金额近千万元,线上线下交易额超57万元 [14] - 黄松甸镇已成为全国罕见的食用菌“双地标”产业基地,同时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重认证 [13] 资本投入与重大项目 - 2021-2025年累计“走出去、请进来”300余次,落地建设总投资1.3亿元的食用菌特色物流产业园项目 [13] - 年产10万吨废弃食用菌棒综合治理中心项目投资1亿元,成功盘活闲置长达20多年的土地资源 [13][17]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 创新推出“契约+保价”方式确保废弃菌棒稳定回流,种植户采购菌棒时同步签订保价(高于市场价30%以上)回收协议 [17] - 10万吨/年废弃食用菌棒综合治理中心项目通过创新技术工艺把废弃菌棒高效转化为生物质炭,年处理能力达10万吨 [17] - 五年来全镇年均减少废弃菌袋98%、生活垃圾84%,实现产业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17] 未来规划与展望 - “十五五”期间计划构建现代化食用菌产业体系,稳定黑木耳、灵芝等主导品种种植规模,加大珍稀菌类的规模化种植示范推广 [20] - 计划深度融合菌旅产业,打造菌旅融合研学基地,形成新的增长点,持续叫响“黄松甸”地标品牌 [20][21] - 系统解决废弃菌棒问题,填补蛟河市农林废弃物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空白,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