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

搜索文档
饲料养殖产业日报-20250521
长江期货· 2025-05-21 10: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生猪市场短期供需博弈加剧猪价震荡,中长期供强需弱有下跌风险;鸡蛋市场短期节日利好但高供应承压,中长期供应增势难逆转;油脂市场受美生物柴油政策不确定性影响,多空因素交织短期震荡;豆粕市场短期低位震荡,中长期稳中偏强;玉米市场短期现货有支撑,中长期供需边际收紧但上方空间受限 [1][2][7][8][9] 各品种总结 生猪 - 5月21日多地生猪现货价格有稳有跌,5月规模企业出栏计划增加且体重高位,短期部分养殖户出栏释放压力,需求端端午备货但消费转淡且屠企亏损,供需博弈猪价震荡 [1] - 中长期能繁母猪存栏缓增、生产性能提升,5 - 9月供应增加,二季度出栏压力大,上半年消费淡季猪价有下跌风险;2024年12月产能去化但幅度有限,四季度供应压力大 [1] - 策略上盘面贴水,猪价整体承压,反弹压力位逢高偏空,07压力位13700 - 13800、支撑位13000 - 13100,09压力位14000 - 14200、支撑位13300 - 13400,待反弹逢高卖09虚值看涨期权 [1] 鸡蛋 - 5月21日鸡蛋现货价格稳定,短期蛋价低位且有性价比,端午临近采购需求或增加,但5月新开产量大、老鸡淘汰未放量,供应累积,南方天气不利存储,需求承接有限,蛋价走势承压 [2] - 中长期25年2 - 4月补栏量高,对应6 - 8月新开产蛋鸡多,产能出清需时间,远期供应增势难逆转 [2] - 策略建议06限仓观望,08、09大逻辑偏空,等待反弹逢高做空,08关注3750 - 3800压力,关注饲料端及淘汰扰动 [2] 油脂 棕榈油 - 5月20日美豆油和马棕油合约上涨,国内棕油、豆油、菜油价格均上涨 [2][4] - MPOB4月报告库存高于预期影响偏空,5月棕油性价比增长出口量大增,印尼上调6月出口税,马棕油处于增产期且降低6月出口税,预计短期震荡,08合约在3800 - 4000区间运行 [4] - 国内5 - 6月棕油到港量预计大于20万吨刚需,库存升至35.97万吨且后续预计累库 [4] 豆油 - 美国生物燃料掺混政策不确定,美豆油价格承压,生柴政策、南美大豆上市、美豆新作播种等因素拖累美豆,但中美调降关税、阿根廷降雨及USDA5月报告限制跌幅,预计美豆短期区间震荡,07合约关注1040 - 1050支撑 [5] - 国内5 - 7月大豆到港量预计月均1000万吨左右,豆油库存止跌回升至65.63万吨,后续累库预期强 [5] 菜油 - 加拿大24/25年度菜籽压榨及出口需求强劲,库存远低于去年同期,25/26年度播种面积预计下降,新作播种早期进展正常,ICE菜籽短期涨幅受限但下方空间有限 [6] - 国内菜油库存处于87万吨历史高位,短期供应压力大,加菜籽反倾销调查未结束,二季度到港量预计同比下降,若供应收紧后续预计去库 [6] 油脂整体 - 美国生物柴油政策不确定笼罩市场,棕油供应改善,豆油面临供应压力,油脂上方高度有限,但马棕油出口强、美豆及全球大豆新作供需收紧等因素使油脂难大幅回调 [7] - 策略上豆棕菜油09合约短期震荡,关注7700 - 8000、7800 - 8200、9200 - 9500运行区间,逢高谨慎做空,豆棕/菜棕09合约价差做扩策略可长期关注 [7][8] 豆粕 - 5月20日美豆07合约上涨,国内盘面围绕2900震荡,华东地区现货报价2850元/吨 [8] - 短期美豆播种进度顺利、南美丰产压制价格,但结转库存低位有支撑,预计低位震荡;国内大豆到港增加、油厂开机率上升,现货价格随供需转松回落,09受5 - 8月大豆到港量压制走势偏弱 [8] - 长期进口美豆关税下调但成本上涨,国内更多采购南美大豆,美豆播种天气扰动加剧,国内进口成本增加叠加供需收紧带动价格偏强 [8] - 策略上09合约下方空间有限,已有空单分批减仓,中长期逢低做多,关注2830支撑表现 [8] 玉米 - 5月20日锦州港和山东潍坊兴贸玉米收购价稳定,玉米价格涨至高位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市场供应增加涨势放缓,但基层售粮基本结束,贸易商要价坚挺,南北港库存去化支撑价格 [9] - 中长期新作产量减产、进口减少,供需边际收紧价格有向上驱动,但政策投放及新季小麦上市等替代品补充,价格上方空间受限 [9] - 策略大方向稳中偏强,07高位震荡(2300 - 2360),区间下沿逢低做多,套利关注7 - 9正套,关注贸易端售粮节奏、政策投放、替代品情况 [9] 今日期市概览 - 给出CBOT大豆、豆粕、玉米、豆油、BMD棕榈油、ICE油菜籽、鸡蛋、生猪等品种上一日与上二日收盘价及日涨跌情况 [10]
大金融政策和业绩展望
2025-05-20 23:24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金融(银行、非银行金融)、房地产 - **公司**:招商银行、人保财险、江苏金租、东方财富、中信证券、港交所、新华保险、九方智投、杭州银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金融行业 - **政策环境与增量资金**:资本市场增量资金确定性增强,主要来自中长期资金入市,如保险资金增配权益市场和央行互换便利工具扩容试点带来 1400 亿增量资金,IPO 政策变化值得关注[1][2] - **非银行金融机构业绩**: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业绩明显提升,全年 ROE 预计维持高位,但同比增速或将下滑,高质量发展优先于增长,稳定息差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1][4] - **券商和保险行业估值**:券商 PB 处于中位数水平,估值上行需等待市场修复和政策支持;保险行业估值修复空间更大,成本下降和收益率恢复是关键,推荐人保财险、江苏金租等优质权重股及红筹股[1][5] - **银行股估值修复**:核心逻辑是地产、城投和资本风险底线确立,系统性金融风险收敛,高股息和资金面扩容推动估值修复,存款降息有助于维持大行净息差稳定[3][15] 房地产行业 - **现房销售影响**:拉长房企现金流回笼时间,降低周转率和 IRR,增加资金占用,压制净利率,中小项目受影响尤为显著,土地价款和税收延期支付等配套政策或可缓解冲击[1][6][8] - **现房住宅销售占比**:2024 年达 33%,部分原因是小城市市场弱势和保障性住房约束,现有 4 亿平方米现房库存压力巨大,优质房企或受益于行业资金壁垒提高[1][9] - **商业贷款政策影响**:广州商业贷款降幅不明显,短期地产政策宽松步伐慢,二手房成交量同比有正有负,整体价格开始明显下跌,若二季度部分地区价格继续下跌,将增加政策调整预期[10] 招商银行 - **优势与展望**:作为沪深 300 权重股,受益于主动型基金配置比例重构,高股息优势使其内生增长稳定,无需再融资,股息率含金量高,目前股息水平约为 4.5%,未来有望压降至 3% - 3.5%,整体配置价值突出[3][11][14] - **基本面表现**:在大型银行中基本面质地最优,负债成本加速下降,净息差明显高于其他大型银行,今年财富管理收入转正,一季度中收增长 10%,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生成率下降,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有波动[12][13] 优质城商行 - **杭州银行**:目前 PB 还在 0.8 以下,业绩增速和资产质量均表现优异,有望达到一倍 PB 以上,值得重点推荐和看好[1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竣工面积中未售期房占比接近 50%[9] - 今年大型银行启动第一批注资,中小银行将进入再融资周期[11] - 一季度国有大行净息差触底创新低至 1.3% - 1.35%[15] - 贝壳数据显示四月份二手房成交量下降 1.4%[10]
发改委:建立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快享机制 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
快讯· 2025-05-20 11:07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一步工作重点 - 加快资金下达,会同财政部尽快完成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清算,下达后续资金额度 [1] -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快享机制,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降低各类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 [1] - 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补贴申领流程,明确审核兑付时限,落实资金预拨制度,提升消费者体验,缓解经营主体垫资压力 [1] - 强化政策储备,及时跟踪评估各项工作进展,深入研究"两新"领域增量和储备政策,适时按程序报批后推出 [1]
申万宏观·周度研究成果(5.10-5.16)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5-19 17:55
热点思考 - 金融压力可能是美联储转向鸽派政策的主要矛盾,涉及关税压力测试系列分析[5][6] - 中美关税形势缓和印证中国制造业的"难替代性",九个行业细分商品具备这一特性,包括机械设备及零部件、橡胶塑料、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等[10] - 美英达成《经济繁荣协议》,贸易谈判可能拆分议题推动局部协议,核心利益难以轻易妥协[7][29] - 增量政策可能因时因势推出,关注内外博弈下的政策变局[12][21] 高频跟踪 - 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14][15] - 4月通胀受关税冲击PPI较大,但消费需求改善支撑核心CPI[17][18] - 美英贸易协议达成后海外资产走势分化,原油价格大幅反弹[19] - 国内港口货物吞吐量明显回升,基建开工边际改善,人流出行强度大幅上行[24] - 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等[26] - 4月M2增速跳升,随政策加力微观主体预期或趋稳[27][28] 电话会议 - "周见"系列第30期讨论关税终局、贸易冲突及稳增长政策路径[33][34] - "洞见"系列第60期聚焦金融压力对美联储转鸽的影响[35][36] - "洞见"系列第61期探讨贸易冲突终局及关税压力测试[37][38]
安徽+常州汽车产业链调研更新
2025-05-18 23: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汽车零部件、机器人、客车 - **公司**:拓扑、地平线、德赛西威、华阳、翔宇、季风、新权、江淮汽车、安徽合力、艾弗特、聚积、瑞昱、伯特利、安凯客车、新宇公司、新泉公司、新坐标公司、宇通、CVB金融、中通客车、比亚迪、金龙、北汽祥捷、奇瑞、小米、吉利、极氪、理想汽车、特斯拉、北美福特、欧洲大众、沃尔沃、奥迪、奔驰、宝马、保时捷、捷豹路虎、雷克萨斯、安徽瑞奇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投资主线**:东吴证券团队看好汽车零部件板块结构性行情,核心关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智能化增量零部件、业绩出现拐点且估值处于底部的企业三条主线。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领域首选拓扑;智能化增量零部件首选地平线,其次是德赛、非特意华阳等;业绩出现拐点且估值处于底部的企业推荐翔宇、季风和新权[2][3] - **江淮汽车S800**:本月底上市,入门版预售价七八十万,顶配100万出头。2025年月销保守估计1000辆,稳态2000 - 3000辆。与华为合作累计投入几十亿,预计总投入达百亿级别,2027年实现盈亏平衡[1][4] - **安徽区域机器人产业**:与华为合作紧密,安徽合力、艾弗特、聚积和瑞昱等公司在智能物流、焊接自动化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积极布局,推进工业3.0发展[1][5] - **伯特利**:2025年预计收入增长约30%,EPB增长30%,线控制动增长40%,轻量化增长70 - 80%。墨西哥工厂预计贡献十亿元收入并释放利润,摩洛哥工厂2027年投产,EMB产品今年下半年小批量量产,明年大批量量产,空悬年底量产[1][9] - **安凯客车**:进入利润释放阶段,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出口瞄准东南亚、中亚、中东市场,今年目标盈亏平衡,全年度收入预期约30亿元[2][10] - **新宇公司**:积极转型客户结构,获取吉利、华为、小鹏、奇瑞及北美新能源客户订单,吉利集团内采购份额提升,北美市场成主要增量来源,高附加值车灯渗透率提升,塞尔维亚工厂今年预计收入4 - 5亿元,大规模起量需等待至26 - 27年[2][11] - **新泉公司**:2025年收入指引稳健,预计超170亿,奇瑞和特斯拉是最大客户,并购芜湖力驰巩固市场地位,海外Model Y改款份额提升,墨西哥和斯洛伐克工厂二季度营收环比预计翻倍,北美及欧洲市场将推出廉价车型,并在非特斯拉客户方面取得突破[2][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坐标公司**:采用新工艺提高机器人四杠垄断件生产效率,正在进行汽车滚珠丝杠产品送样,7 - 8月设备到位后进行微型丝杠产品试样测试,持续关注磨代车工艺及垄断件等新技术[8] - **2025年部分车企营收预期**:奇瑞收入预计显著增长,特斯拉海外Model Y改款份额和销量提升成重要增量,二者收益预计达44 - 45亿元;吉利营收靠销量提升,理想汽车受益于L6车型增长及纯电车型放量,预计同比大幅增长[13][14] - **新泉公司海外工厂**:2025年一季度产能利用率低,4、5月营收环比显著增长,二季度营收环比预计翻倍以上,二季度海外利润率将明显体现[15] - **新泉公司新产品计划**:2025年三四季度在美国和欧洲推出廉价车型,加长版Model Y今年三四季度在中国和美国推出[16] - **新泉公司全球化战略突破**:在非特斯拉客户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与多个品牌对接沟通,看好未来获更多全球车企项目[18] - **安徽瑞奇座椅业务**:配套客户为奇瑞,正在报价新车型和项目,看好在奇瑞座椅供应链中份额提升,计划提高核心零部件自制比例[19] - **新泉股份新客户开拓**:持续对接现有内饰产品客户的新座椅需求,看好座椅产品做大做强[20]
SMM 铜:价格震荡,库存累高 75000-79500 元/吨
搜狐财经· 2025-05-18 15:00
铜价走势 - SMM1电解铜平均价格在78155元/吨至78905元/吨间运行,周中冲高回落 [1] - SMM升贴水报价在-25至445元/吨间,周内逐步抬升 [1] - 下周铜价或以震荡格局为主,运行区间约在75,000元/吨-79,500元/吨 [1] 库存变化 - LME库存变化-1.24万吨至17.94万吨 [1] - 上期所库存变化2.74万吨至10.81万吨 [1] - 国内社会库存变化0.89万吨至13.20万吨 [1] - 保税区库存变化-0.80万吨至6.88万吨 [1] 宏观环境 - 中美双方发表暂时联合声明,美国对中国施征关税回归至30%,中国对美国施征关税为10% [1] - 美国正与日本及欧元区商讨贸易协议 [1] - 周五穆迪将美国信用评级下调 [1] - 国内4月社融增量1.1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 [1] - 前四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55万亿元 [1] 矿端供应 - 铜精矿成交活跃度回升,贸易商和冶炼厂招投标活动频繁 [1] - Bisha项目招标结果出炉,当前市场加工费基本稳定在-40美元区间 [1] - 本周TC价格报-43.05美元/吨,较上周微降 [1] - 4月铜精矿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1] - 预计铜精矿现货成交未来偏冷清,TC价格低位运行 [1] 冶炼及进口 - 进口铜到货量略增,国产铜到货量偏少 [1] - 铜价走高时,废铜出货意愿增多,精废价差走阔 [1] 消费需求 - 因5月交割、月差及铜价偏高,下游采购谨慎 [1] - 需求无法激发,多刚需采购 [1] - 国内库存小幅累高 [1] 投资策略 - 铜为中性 [1] - 套利暂缓,期权为short put @ 74,000元/吨 [1]
央企新兴产业故事:已出现供需失衡、增量不增效
经济观察报· 2025-05-17 20:41
连日来,经济观察报联系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代表 行业央企后发现,出现"供需失衡、增量不增效"问题的央企并 非孤例。 作者:王雅洁 封图:图虫创意 供需失衡、增量不增效,这是刘冰汇报工作时提到的两个词。他是一家新材料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下称"战新")产业项目负责人。 2025年以来,刘冰所在的团队,在战新产业领域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这和国资委的考核导向调 整相关,更和产业、行业发展相关。 另一家建筑央企碰到了类似的问题。 该建筑央企人士复盘了部分战新项目,认为目前大多还处在大额资本投入期或者产出早期,广泛收 入机会的涌现尚待时日,成规模的效益增长还需一段时日。 连日来,经济观察报联系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代表行业央企后发现,出现"供需失衡、 增量不增效"问题的央企并非孤例。 一名国资人士表示,2025年以来,国资监管部门重点布局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产 业。以新材料为例,其下一步新兴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实现产业链自 主可控,打破"卡脖子"难题意义重大。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部署,央企战新产业投入倍增计划,须在2025年落地生效。 国资委对央企在新兴产业的布局也提出了 ...
央企新兴产业故事:已出现供需失衡、增量不增效
经济观察网· 2025-05-17 20:16
供需失衡、增量不增效,这是刘冰汇报工作时提到的两个词。他是一家新材料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下称"战新")产业项目负责人。 2025年以来,刘冰所在的团队,在战新产业领域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这和国资委的考核导向调整相关,更和产业、行业发展相关。 另一家建筑央企碰到了类似的问题。 该建筑央企人士复盘了部分战新项目,认为目前大多还处在大额资本投入期或者产出早期,广泛收入机会的涌现尚待时日,成规模的效益增长还需一段时 日。 连日来,经济观察报联系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代表行业央企后发现,出现"供需失衡、增量不增效"问题的央企并非孤例。 一名国资人士表示,2025年以来,国资监管部门重点布局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以新材料为例,其下一步新兴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打破"卡脖子"难题意义重大。 国资委对央企在新兴产业的布局也提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例如要求到2025年,央企在战新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 随着战新产业发展的逐步推进,上述国资人士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个别央企的新材料产品研发成功后,市场需求不及预期,产能一度过剩。 他说:"相关央企在电子化学品等高端化工 ...
申万宏观·周度研究成果(5.10-5.16)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17 18:07
热点思考 - 金融压力可能是美联储转向鸽派政策的主要矛盾,关税压力测试系列分析显示金融环境对政策转向的影响显著[5][6] - 中美关税形势缓和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难替代性",特别是在机械设备及零部件、橡胶塑料、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10] - 中国制造业中满足多重难替代性条件的行业包括橡胶塑料制造业、化学制品业、杂项制造业等[10] - 美英达成《经济繁荣协议》显示贸易谈判可能采取更灵活手段,但核心利益分歧仍存[7][29] - 关税谈判不确定性下,增量政策可能需要"因时因势"推出,关注政策灵活调整[12] 高频跟踪 - 2025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14][15] - 4月通胀数据显示关税对PPI冲击较大,但消费需求改善支撑核心CPI[17][18] - 美英贸易协议达成后海外资产走势分化,原油价格大幅反弹[19] - 5月工业生产平稳运行,基建开工边际改善,人流出行强度显著提升[24] - 4月金融数据显示M2增速跳升,反映货币政策宽松效果显现[26][27] 政策动态 - 央行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包括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流动性[26]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1.75%降至1.5%[26] - 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至8000亿元[26] - 房地产政策方面加快出台适配新发展模式的融资制度,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26] - 资本市场政策包括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范围600亿元,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26] 电话会议 - "周见"系列第30期讨论关税终局问题,分析近期市场核心关注点[33][34] - "洞见"系列第60期探讨金融压力作为美联储转鸽主要矛盾的议题[35][36] - "洞见"系列第61期聚焦贸易冲突终局问题,分析关税压力测试结果[37][38]
管涛:从本轮金融增量政策的市场反应说起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16 18:27
政策背景与市场反应 - 5月7日出台的金融增量政策("5·07"政策)范围广、措施多、落地快,包括下调政策性利率0.1个百分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并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4] - 与2023年"9·24"政策相比,A股反应更克制:5月7日-8日上证综指每日涨幅不足1%,累计涨幅仅2%,而"9·24"政策后上证综指六连涨累计涨幅达27%[4] - 债券市场呈现"买消息、卖兑现"特征:10年期中债收益率从年初1.6%反弹至5月9日的1.6351%,高于政策公布前水平[7]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差异 - 中美金融市场结构差异显著:美国直接融资占比80%,中国间接融资占比70%-80%,导致低利率政策传导效率不同[10] - 美国通过债券市场传导低利率政策,10年期美债收益率曾降至0附近,刺激股市财富效应;中国长债收益率下行(如2023年12月10年期中债收益率降35基点)但未能有效提振股市风险偏好[10] - 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综合负债成本1.8%与10年期中债收益率1.6%倒挂,加剧资产荒和债券市场波动[12] 财政政策与外贸支持 - 2024年广义赤字率8.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政府债务规模11.86万亿元,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2.52万亿元[13] - 针对关税冲击推出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政策:包括"一企一策"纾困、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能力提升+优惠费率)、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14] - 4月中国对非美市场出口强劲增长(东盟+20.8%、拉美+17.3%、非洲+25.3%),抵消对美出口下降21%的影响,整体出口同比增长8.1%[16] 政策空间与后续方向 - 央行强调珍惜正常货币政策空间,0.5个百分点降准超常规但0.1个百分点降息属常规操作[9] - 财政政策储备工具包括:加快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扩围"两新"政策、加码"两重"建设、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15] - 建议加强行业企业调研,必要时可研究进一步扩张赤字率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