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
搜索文档
对重整存异议 隆鑫创始人涂建华起诉管理人
经济观察报· 2025-05-23 09:31
隆鑫系破产重整事件核心观点 - 隆鑫集团创始人涂建华对破产重整过程存有异议,认为自身利益受损并起诉重整管理人[2] - 重整计划从"整体重整"变为分拆出售,导致涂建华方面无法获得原定的5%新隆鑫控股股权[10][12] - 涂建华已通过法律手段起诉重整管理人,案件已获北京朝阳法院受理[14][16] 隆鑫系基本情况 - 涂建华曾为重庆"摩帮三巨头"之一,巅峰时期控制4家上市公司:隆鑫通用、丰华股份、瀚华金控和齐合环保[2] - 隆鑫控股有限公司曾连续18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2] - 隆鑫系十三家公司资产评估价值108.25亿元,清算价值86.24亿元,确认债权367.60亿元,已资不抵债[8][9] 重整过程关键节点 - 2022年1月30日重庆五中院裁定受理隆鑫系十三家公司破产重整申请[4] - 2022年11月重整计划获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11月21日获法院批准[6][7] - 原重整投资人中国合伙人基金因资金筹措不到位于2024年5月出局[10] - 2024年12月管理人将资产分拆,引入宗申新智造和重庆渝富资本作为新投资人[10] 资产处置情况 - 最优质资产为5家上市公司股票,其中隆鑫通用为通用机械制造行业龙头[11] - 隆鑫通用822,881,870股股票原被列为"保留资产"中的核心资产[14] - 宗申新智造已获得隆鑫通用实际控制权,完成股权强制变更[15] 法律诉讼进展 - 涂建华起诉重整管理人要求赔偿其在隆鑫通用的持股权益损失3089.41万元[14] - 北京朝阳法院已受理此案,案号为(2025)京0105民初5996号[16] - 专业律师认为此类原实际控制人起诉管理人的案例非常少见[16]
对重整存异议 隆鑫创始人涂建华起诉管理人
经济观察网· 2025-05-23 09:09
隆鑫集团破产重整事件 - 隆鑫集团创始人涂建华对破产重整存有异议,认为自身利益受损,已起诉重整管理人隆安律所和大成律所 [2] - 涂建华曾为重庆"摩帮三巨头"之一,控制四家上市公司,隆鑫控股连续18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3] - 2022年1月重庆五中院裁定受理隆鑫系十三家公司破产重整申请 [4] - 重整管理人评估隆鑫系资产价值108.25亿元,清算价值86.24亿元,确认债权367.60亿元,显示资不抵债 [8] 重整计划执行情况 - 原重整方案为"整体重整",由中国合伙人基金和重庆发展作为投资人,计划投资100.38亿元 [10] - 中国合伙人基金因资金问题于2024年5月出局,管理人改为分拆重整,引入宗申新智造和重庆渝富资本 [10] - 重整计划中原定设立新隆鑫控股并赠予涂建华方面5%股权,因资产分拆而落空 [11][12] - 隆鑫通用作为最优质资产,其控制权已转移至宗申集团董事局主席左宗申 [14][15] 法律诉讼进展 - 涂建华起诉要求赔偿其在隆鑫通用504,172,175股股票对应的权益损失,暂计3089.41万元 [13] - 起诉理由为管理人擅自变更重整方案,未经债权人会议和法院批准 [13] - 北京朝阳法院已受理此案,案号为(2025)京0105民初5996号 [16] - 专业律师认为此类原实际控制人起诉管理人的案例较为罕见 [16]
昔日园林“龙头”企业长达数年财务造假,ST东园数万股民可寻求索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2 16:56
公司核心事件概述 -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ST东园)因财务造假和信息披露违规问题遭遇重大挫折 [1] - 公司曾被誉为园林行业龙头和"绿色经济的璀璨明珠" [1] - 财务造假事件导致众多投资者陷入损失泥潭 [1] 行政处罚与财务造假细节 - 2024年1月31日公司收到证监会北京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 [1] - 财务造假集中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全域旅游PPP项目 [2] - 2019年12月公司调减项目成本2232.19万元时故意隐瞒关键财务调整 [2] - 该操作导致2019年虚增收入、利润及资产各3541.84万元 [2] - 2020-2021年持续虚增资产 2022年虚减收入利润 [2] - 公司发行的"20东林G1"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直接采用虚假财务数据 [2] 公司当前状况与应对措施 - 公司面临业绩下滑和股票退市风险的双重压力 [3] - 2024年12月23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3] - 公司积极推进破产重整工作并努力调整业务结构寻找新增长点 [3] 投资者索赔信息 - 初步判断在2020年4月30日至2023年7月12日期间买入并在2023年7月13日之后卖出或仍持有该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提出索赔 [1]
都市车界|众泰造假敲响行业警钟:中国汽车淘汰赛,淘汰的究竟是谁?
齐鲁晚报· 2025-05-22 12:12
财务造假与监管处罚 - 公司因连续四年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被浙江证监局出具警示函,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7名高管被采取监管措施[1] - 2025年1月公司承认2021年至2024年半年度财务数据存在重大错误,涉及收入确认、成本计量、资产减值等关键领域[3] - 董事长胡泽宇、财务总监朱谷等高管因未勤勉尽责被追责,监管部门认定其行为违反"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核心原则[3] 经营与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仅售出14辆库存车,新车产量为零,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3.96%至5.58亿元,净利润亏损10亿元[4]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总资产35.05亿元,总负债33.6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96.1%[4] - 2019年破产重整后注入20亿元资金仍未能扭转颓势,连续六年累计亏损达253亿元[3][4] 高管薪酬与治理问题 - 2024年董监高薪酬总额逆势增长61%,董事长胡泽宇年薪逼近200万元,与业绩亏损形成强烈反差[4] - 审计专家指出公司自2019年重整后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财务造假可能成为掩盖亏损的手段[3] - 行业分析师认为公司战略短视,重整后未建立有效研发体系,产品仍停留在国五标准[5] 车主权益与售后危机 - 数万名车主面临"厂家缺货无法维修"、"质保期内配件断供"等问题,部分车主需自费3万元从报废车拆解配件[5] - 法律专家指出公司负债率达96%,若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车主的10年期零部件供应权益将难以保障[5] 行业影响与重整建议 - 专家建议破产重整需引入具备新能源技术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盘活整车生产资质和产能[5] - 审计专家呼吁建立财务造假"黑名单"制度,对连续三年重大会计差错企业强制退市[5] - 公司股价较历史高点缩水超90%,2025年5月22日报2.22元/股,总市值111.94亿元[5] 行业发展启示 - 事件反映中国汽车产业淘汰赛加剧,依赖"山寨"和资本运作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5] -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下,坚持技术创新、尊重市场规则的企业才能存活[5]
振华股份参与7家公司破产重整 将有利于拓展公司业务渠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5-19 20:42
公司动态 - 振华股份已报名参与新疆沈宏集团等7家公司的破产重整投资人招募,并启动尽职调查,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制定投资方案,方案需提交公司有权机构审议 [1] - 公司已向管理人提交报名材料,支付保证金,签署《保密协议》,并启动对7家公司的尽职调查工作 [2] - 新疆沈宏集团破产重整进程:2024年8月22日法院受理破产清算,2025年1月2日裁定重整,2025年2月21日裁定对7家公司实质合并破产重整 [1] 战略意义 - 新疆沈宏集团是国内四家具有源头铬盐生产能力的金属铬材料厂商之一,其金属铬原料在业内认知度较高 [2] - 参与破产重整符合铬盐行业"大型化、集中化、清洁化"的发展趋势,与公司战略方向一致 [2] - 此举有助于拓展业务渠道,提高市场份额,改善行业竞争格局,推动铬盐行业整合升级 [2] 行业影响 - 重整将促进铬盐行业向更高质量、更环保、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2] - 新疆沈宏集团在铬化学品领域经营历史悠久,其重整可能对行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2]
有棵树重整后续:新老股东矛盾公开 互指对方未守约
证券时报· 2025-05-19 01:26
公司动态 - 有棵树近期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股价应声上涨 [2] - 公司管理层与第一大股东天行云董事长王维发生矛盾,王维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更换董事会被否决 [2][17] - 王维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18%股份,肖四清持股比例被动稀释至3.28% [17] 股东矛盾焦点 - 肖四清指控王维未兑现业绩承诺,损害公司利益,且存在股份违规代持问题 [3][4][7] - 王维反驳称业绩承诺是出具给当地政府而非上市公司,且持股主体指定符合协议规定 [4][6] - 双方争议还包括子公司债务清偿承诺未履行,王维所持股份被司法冻结 [17][18] 公司重整情况 - 有棵树2020-2023年累计亏损近44亿元,2024年9月进入重整程序 [13][14] - 重整计划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5.07亿股,产业投资人天行云受让1.86亿股(18%股份),单价1.95元/股 [14] - 财务投资人受让2.3亿股,单价3.15元/股,公司共获现金10.87亿元,净资产增至9.25亿元 [15][16] 天行云背景争议 - 肖四清质疑天行云财务数据可靠性,称其尽职调查显示涉嫌虚构实力 [8] - 王维称天行云财务审计由国际知名机构完成,且公司为独角兽企业,累计融资70亿元 [10][11] - 天行云海外VIE结构被指隐瞒,王维澄清其为公开信息且与国内业务无交叉 [10] 董事会冲突 - 王维指责董事会成员多为肖四清亲属,去年涨薪66%,独立董事薪酬达24万元 [17] - 肖四清方称王维未履行对债权人的承诺,导致股份被冻结,现任董事会将维护公司利益 [17][18] - 矛盾核心涉及实控权争夺及重组协议外利益承诺的兑现分歧 [19]
拉夏贝尔重整计划获法院裁定
证券时报网· 2025-05-16 22:09
公司重整进展 -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公司重整计划 [1] - 重整计划(草案)于2024年4月获债权人和出资人组高比例表决通过 [1] - 公司于2023年9月转入重整程序并公开招募投资人 [1] - 2024年7月与联合投资人广穗金控(产业投资人)、东证创新(财务投资人)签署协议 [1] 重整投资细节 - 广穗金控将受让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并提供2.2亿元重整投资款用于清偿债权 [1] - 东证创新预计提供1.99亿元无息流动性支持款补充流动资金 [1] - 破产重整被业内律师评价为公司重生的最优解 [1] 未来战略方向 - 推进重整计划执行并化解历史债务聚焦主业 [2] - 剥离低效资产优化股权体系处置无实质业务子公司 [2] - 实施"一牌一策"重塑品牌矩阵加强核心品牌建设 [2] - 推动产业资源规范化加强品牌保护保障可持续发展 [2] - 修复信用体系提升融资能力重构供应链体系 [2]
“三步走”助力企业破局重生
金融时报· 2025-05-15 11:17
年产1300万桶石油的刚果(布)佳柔油田顺利复工复产,1100余人的就业岗位得以保留,这是我国首例直 接涉及共建"一带一路"项目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成功的案例,由中国中信金融资产(以下简称"中信金融资 产")实施的南方石化破产重整的典型案例。 中信金融资产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传统资产包到主动定制化方案,从清算僵局到合并重整突破,从共益 债输血到产业链盘活,这起横跨亚非大陆、涉及近200亿元债权和上百名债权人的复杂案例,因中信金 融资产创新设计的"三步走"路线,探索出一条困境资产价值再造的新路径,更以实践印证了"破产重整 不是企业终点,而是产业新生起点"。 定制化策略从"存量分配"到"增量创造" "救治生病企业,并非简单切除。"中信金融资产广东分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主动与法院、破产管 理人、各债权人及债务人进行深入沟通,反复论证分析,推动形成各方认可的重整方案。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南方石化集团与9家关联公司法人人格高度混同。2023年10月,管理人向广州中院 申请将南方石化集团等10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广州中院审查后认为,合并重整合法且有利于债权人利 益,于2024年3月裁定合并重整。这意味着分散在10家公司的资 ...
ST纳川(300198) - 300198ST纳川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15
2025-05-15 10:12
重整相关 - 重整工作正在积极、合法、有序推进,投资人遴选工作也在进行中,具体情况以公告为准 [1][2][3][4][5][7][9] - 公司于2025年3月19日进入预重整阶段,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风险,后续如收到法院受理文件将及时信披 [2][5] - 38家参与重整的遴选工作正在推进,公司不了解具体报名人情况,重整由临时管理人负责,有进展将及时信披 [3][7][9] - 公司未收到预重整临时管理人通报投资人报名后撤回报名的情况 [9] 股东与股权相关 - 董事长近期没有减持计划,董事长具体持股数以董监高持股情况信息披露为准 [4] - 股东人数以定期报告披露为准 [1][4] 公司运营相关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员工341人 [3] - 公司受资金流动性影响,生产经营无法高效开展,管材销售为主要业务,会择优选择订单 [3][4][5][7] - 公司后续将坚持管材+新能源双主业发展,会继续参与长江大保护的管材供应,与长江大保护协同关系以公告为准 [4][5] - 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纳川于2024年5月8日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广东廉江核电项目合同 [5] 财务相关 - 已收到年报问询函,正积极回复 [3] - 银行贷款总额、近期还款金额及银行以定期报告披露为准 [3] - 2024年尚有部分工资拖欠,公司正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员工工资 [4] 其他相关 - 董事会换届工作正在推进,具体以公告为准 [3][9] - 证监会立案调查已结案,违法事实不成立,年报中已披露 [7] - 公司财务总监招聘工作正在推进,具体以公告为准 [7] - 公司高度重视信披工作,依法履行信披义务 [6]
*ST高鸿(000851) - 2025年5月12日大唐高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
2025-05-13 19:45
公司重整相关 - 公司正在持续、积极开展招募及遴选庭外重组投资人、债权申报与审核、审计及评估等庭外重组相关工作,能否及何时进入重整程序具有不确定性 [1][7][8][10][11][14][22][29][35][36][37][40][42][43][47][49][53][54][55][56][63][64][67][68][69][70][71][72][73][74][79][82][83][84] - 为避免过早公开意向投资人名单对市场投资者判断造成不必要的误导或影响,在未达到法定披露标准前,公司现阶段暂不披露相关信息 [6][8][12][14][17][21][23][24][25][43][45][53][54][61][62][69][70][71][72] - 庭外重组涉及债权人沟通、战略投资者引入、经营方案优化、监管合规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各方共识的达成需要一定时间 [2][3][4][5][19][36][40][42][47][49][63][64][67][68][79][82][83][84] - 截至2025年5月9日收盘,公司股东人数约为5.5万户 [40][58][61] 公司业务相关 - 公司有3个业务板块,一季度总体亏损,公司将全力做好经营,降本增效开拓业务 [6] - 公司ID业务主要服务客户枢纽节点,节点位置重要,服务质量要求高 [9] - 公司在车联网方面的合作伙伴主要包括模组、设备制造厂商、车企和智慧交通有关设备厂商 [16][37] - 公司目前主要聚焦车联网领域芯片问题和云平台,芯片对支撑车联网渗透率提高有支撑作用,云平台有利于对交通及相关行业赋能 [44][45] - 公司车联网芯片预计今年量产,是22纳米制程,是全球首款采用RISC - V内核的SoC芯片,具有集成度高、芯片面积和功耗低的优势,其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高通公司和Autotalks [45][70][71][81][84] - 公司数智化服务板块处于产业平稳发展阶段;数智化应用板块中,车联网处于产业发展前期,未来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可信计算产品在多个行业落地,数智化平台在交通、能源等行业已有落地 [50][51] 公司诉讼及调查相关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仍在调查阶段,尚未收到证监会的调查结果通知 [2][73][57][73] - 2024年12月底,常州中院对9起案件作出二审判决:撤销新北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判令南京庆亚向实道公司承担借款本金2.77亿元以及利息共计约3.1亿元返还责任;判令高鸿股份、高鸿科技、江苏凯旋共同对南京庆亚不能清偿部分的50%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目前其他案件仍在诉讼程序中 [55] -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已对常州2022年9起案件再审正式立案并决定提审,再审最终结果直接关系到常州后续系列案件的处理,公司已聘请专业律师团队跟进,高院案件尚未判决 [28][49][59] - 截至目前,公司没有收到与常州实道2025年21起案件的开庭通知 [81] 公司财务相关 - 公司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好于上年同期,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好于上年同期 [31] - 公司23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为11亿元,24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为9.2亿元,25年坏账将根据公司回款情况、坏账计提政策及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计提 [80] - 公司25年预算合并营业收入13亿,依据主要是公司各业务板块根据已有尚未执行的或尚未执行完毕的订单、未来对2025年全年业务的预计开展情况,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的收入为1.8亿元,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5亿元,现金流主要来源于数智化应用和数智化服务业务经营回款 [81] 其他相关 - 公司是星闪联盟理事单位,参与标准工作,并关注相关技术和产业链发展 [2] - 公司重整绝非为了逃避法律监管,是企业在法律框架内主动化解债务风险、支撑公司的核心业务顺利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方式 [33] - 交的12家重整投资人保证金不在公司账上,在本次重整的服务机构账户,该账户由公司监督 [58] - 公司24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原因一是公司处于立案调查阶段,立案内容可能涉及以往年度财务数据调整及处罚,罚款金额不确定;二是公司仍涉及重大讼诉案件,再审裁决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审计无法确认诉讼事项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公司整改措施包括配合调查、解决涉诉事项、组织管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等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