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卖总部、关工厂、裁2万人!日产为填亏损掏家底;俞敏洪官宣孙东旭离职:他主动提出,我们没有任何隔阂;马斯克万亿薪酬计划获批
雷峰网· 2025-11-07 08:43
小鹏机器人技术展示与争议 - 小鹏发布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因高度拟人化的外观和步态引发真人伪装质疑 [4] - 为回应质疑,CEO何小鹏在发布会现场直播拆解机器人外壳,展示内部机械结构以正名 [5] - 何小鹏现场一度哽咽,将此次自证比作电影《让子弹飞》中"证明自己只吃一碗饭"的情节 [5] 安世半导体控制权与供应链纠纷 - 荷兰安世半导体澄清前CEO张学政未复职,其投票权已由独立管理人接管,公司控制权矛盾持续升级 [8] - 安世以中国子公司拒付货款为由暂停向东莞工厂供应晶圆,但安世中国反向控诉荷兰总部欠付货款达10亿元 [8] - 断供已导致承担70%终端产能的东莞工厂受影响,引发欧洲车企恐慌囤货,相关芯片价格上涨近20% [8] 自动驾驶公司资本市场表现 - 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日登陆港交所,募资额分别为67.1亿港元和23.9亿港元,但上市首日股价均破发 [12] - 小马智行目前美股市值约为文远知行两倍,显示出两家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出现分化 [12]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硬件动态 - 蔚来ES8在交付41天后累计交付量破万台,创4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最快破万纪录,李斌亲自辟谣加钱插队传闻 [14][15] - 小鹏汇天飞行汽车"陆地航母"累计订单超7000台,其中国内订单超6000台,预计2025年底上市,2026年交付 [18] - 前大疆核心研发人员Goding创业成立"旷野创新",聚焦户外智能载具,已完成种子轮融资,首轮估值过亿人民币 [12][13] 科技公司业务与人事变动 - 小米宣布小米通话APP将停服,官方回应称其历史使命已完成,而非手机不能打电话 [17] - 原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彭志辉被提名为上纬新材第四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其关联实体已完成对公司的要约收购 [19][20] - 小红书通过子公司全资控股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间接获得支付牌照,可能为其电商业务发展铺路 [22][23] 手机与芯片行业市场格局 - 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vivo以18.5%份额保持第一,华为份额16.4%,小米份额16.2%同比增长1.1% [25][26] - 高通预计在三星Galaxy S26系列中芯片供应份额将达75%,并称此为新常态,暗示三星将继续推行双芯片策略 [43][44] - 苹果被曝将继续推进iPhone Air产品线,计划于2026年推出iPhone Air 2,尽管当前型号需求疲软供应链已削减超80%产能 [47] 国际车企战略调整与挑战 - 日产为应对2750亿日元全年亏损预测,计划出售总部大楼作价970亿日元,并关闭工厂将产能降至250万辆,全球裁员2万人 [33][34][35] - Stellantis因电池故障导致19起火灾,全球召回37.5万辆插电混动Jeep车型,这些电池由三星SDI生产 [47][48] - 特斯拉股东批准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超过75%投票支持,该方案与将公司市值扩大至8.5万亿美元等一系列业绩目标挂钩 [35][36] 人工智能行业前沿动向 - OpenAI CEO奥尔特曼表示若OpenAI不是首家由AI担任CEO的大公司,他将感到羞愧,并认为AI几年内可胜任主要部门管理 [38] - 马斯克的xAI公司要求员工提交生物识别数据用于训练"虚拟女友"Ani,引发部分员工对数据用途和隐私的担忧 [39][40][41]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1月7日
新华财经· 2025-11-07 08:14
深交所及A股市场动态 - 深交所表示A股市场发展势能积聚,将全力以赴抓好创业板改革落地 [1] - 11月6日A股三大指数上涨,沪指重回4000点报4007.76点涨0.97%,深证成指报13452.42点涨1.73%,创业板指报3224.62点涨1.84% [4] - 沪深北三市全天成交20759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1816亿元,算力硬件、半导体、机器人等多个板块轮番上涨 [4] 创新药行业 - 中国创新药市场正迎来高速发展期,恒瑞医药作为本土领军企业将持续受益于政策支持及行业拓展机遇 [2] - 随着国内创新药商业化加速放量和BD交易持续升温,创新药行业业绩快速增长趋势有望延续 [2] 新能源与智能驾驶 - 新能源重卡公司DeepWay深向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国内首家在港交所递表的重卡新势力企业 [3] - DeepWay深向打破“油改电”型新能源重卡桎梏,采用渐进式发展路径布局自动驾驶技术,在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加速提升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3] MSCI指数调整与外资观点 - MSCI中国指数新纳入26只股票,包括17只A股和9只港股,同时剔除16只A股和4只港股,调整将于2025年11月24日收盘后生效 [5] - 高盛研究团队上调对中国出口增速和实际GDP增速的预测,认为近期政策信号体现中国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并提振出口的决心 [5] 港股市场 - 截至11月6日,年内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因私有化从港股市场摘牌,超过2024年全年的15家 [8] - 港股整体估值长期偏低,私有化退市有助于相关公司摆脱公开市场估值约束并减少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 [8] 白酒行业 - 贵州茅台主动纾解渠道商压力,适度减少市场投放,8月以来茅台酒终端动销环比逐步回升,飞天茅台酒渠道存销比处于良性水平 [9] 人形机器人行业 - 人形机器人成为“双11”新主角,单价9998元的500台人形机器人“小布米”两天售罄,加速进化公司2.99万元起的人形机器人Booster K1在20分钟内售空 [10] - 人形机器人爆发是技术、生态和需求叠加的必然结果,宣告着万亿元级新赛道正式开启 [10] 券商资管业务 - 截至8月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规模合计为5.8万亿元,创近一年最高值,较去年末增加3296.53亿元,增幅6.03% [11] - 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为3.28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3.16%,占券商私募资管总规模的比例从52.97%提升到56.53% [11] 电解液与储能产业 - 截至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占全球比例超过40%跃居世界第一 [12] -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攀升、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驱动下,电解液正迎来结束价格下跌趋势进入上行周期的历史性拐点 [13]
中金2026年展望 | 汽车及出行设备:关注全球格局再重构下的中国机遇(要点版)
中金点睛· 2025-11-07 08:0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6年汽车行业增长动能由内需转向全球出海与技术创新 国内乘用车内需面临挑战 新能源车销量预计保持双位数增长[2][3] - 商用车行业总量预计同比增长5%至105-110万辆 出口市场与新能源、智能化成为核心驱动力[2][10] - 零部件产业链增长潜力转向海外市场 机器人及自动驾驶赛道进入量产与渗透率提升关键阶段[2][11] 乘用车 - 国内销量已突破2017年前期高点 2026年增长韧性需观察 若有持续补贴政策则内需保持平稳[2][3] - 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受供给端技术创新与车型迭代推动 但面临2025年底购置税退坡带来的阶段性透支[2][3] - 中国蝉联全球汽车出口第一 预计2026年海外销量增长5-10% 其中新能源占比逐步达50%[8] 商用车 - 2026年重卡行业总量预计同比+5%至105-110万辆 内销71-76万辆(同比持平或+5%) 外销34万辆(同比+10%)[10] - 新能源重卡内销渗透率预计从2025年25%提升至2026年约30% L2+辅助驾驶重卡渗透率预计达个位数[2][10] 机器人及自动驾驶 - 人形机器人步入量产前夕 行业处于0-1发展阶段 主机厂及核心供应链存在催化机会[11][12] - 2026年或为L3量产启动元年 L2+智驾法规推动高阶智驾渗透率 预计2026年突破40%[11][12] - Robotaxi行业迎来盈利拐点 因智驾硬件成本降至30万元以内及远程安全员比例下降[13]
理想ICCV'25分享了世界模型:从数据闭环到训练闭环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1-07 08:05
公司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路线 - 公司智能驾驶发展经历了从规则时代的轻图和无图方案 到基于人工智能的端到端+视觉语言模型快慢双系统和视觉语言自动驾驶方案 导航模块在四个方案中均为重点 [6] - 公司端到端量产版本的MPI已达到220+ 相比2024年7月底的版本提升了约19倍 [13] 数据闭环流程与规模 - 完整的数据闭环流程包括:影子模式验证、数据触发回传至云端、数据挖掘、有效样本自动标注、生成训练集训练模型、模型下发验证性能 [9] - 数据回传过程可在一分钟内完成 [10] - 公司已积累15亿公里的驾驶数据 通过200多个触发器生产时长15至45秒的片段数据 [11] 自动驾驶下半场:从数据闭环到训练闭环 - 行业观点认为自动驾驶进入下半场 核心玩法从数据闭环转向训练闭环 [18][21] - L4级训练循环的核心技术栈为视觉语言自动驾驶+强化学习+世界模型 轨迹由视觉语言自动驾驶的扩散模型和基于世界模型的强化学习共同优化 强化学习包括RLHF、RLVR和RLAIF [23] - 训练闭环关键技术栈包括区域级别仿真、合成数据和强化学习 [24] 训练闭环关键技术细节 - 仿真依赖场景重建技术 包括视觉/激光雷达重建、区域重建、多趟重建、场景编辑和风格迁移 [26] - 合成数据依赖多模态生成技术 包括视频/点云生成和神经渲染 [26] - 强化学习依赖智能体、3D资产以及评测与奖励模型 [26] - 可交互的智能体是训练闭环的关键挑战 [40] - 系统能力是世界模型增强引擎的关键 包括仿真环境、3D资产构建多样化场景、交互式行为建模、奖励模型反馈泛化能力及GPU工程加速推理 [41] 公司在重建与生成领域的进展 - 公司在重建领域已有两篇顶会论文成果 [28] - 公司技术方案从重建发展到生成 其中Feedforward 3DGS方案无需点云初始化 可直接由视觉输入得到结果 [29] - 公司在联合重建与生成领域有一篇顶会论文 [32] - 公司在生成领域有三篇顶会论文成果 [34] - 生成技术的应用包括场景编辑、场景迁移和场景生成 [36]
特斯拉股东大会:批准马斯克万亿美元“天价”薪酬计划,V3擎天柱机器人明年亮相,Cybercab有望成为产量最高车型
搜狐财经· 2025-11-07 07:36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郑松毅 北京时间11月7日凌晨,特斯拉在美国德州超级工厂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大会宣布通过多项议案,包括特斯拉投资xAI、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高达万亿美 元"天价"薪酬等。 "开启新篇章" 马斯克现身发表演讲,透露机器人(Optimus)、新能源汽车制造、自动驾驶等方面的最新进展,称特斯拉开启了新篇章。 他介绍,特斯拉正在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计划,V3版本Optimus将于明年亮相,形态可以想象为"穿着钢铁铠甲的人类"。 马斯克提到,机器人手部研发问题是整个项目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据此前报道,Optimus因手部与前臂设计尚无法实现类人灵活操作,大量无手机体积压 在生产线,手部的自由度和操作精度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成本方面,目前Optimus的单台制造成本在2万美元以下,未来随着产能提升还将进一步下降,最终让大家能消费得起。 在他看来,机器人的决策能力最终将超越人类,并成为人类养老护理的重要辅助部分。同时,随着机器人和AI进一步发展,马斯克认为将助力全球经济增 长至少10%,甚至翻倍。 "未来人形机器人和人类的比例至少会是1:1,这意味着大约有100亿个人形机器人,甚 ...
特斯拉股东批准马斯克近万亿美元薪酬计划,世界首富与机器人斗舞
搜狐财经· 2025-11-07 07:30
据悉,马斯克将获得高达 1 万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7.13 万亿元人民币)的股票,但必须向特斯拉支付一些款项。该方案包括 12 批股票,若全部奖励达成, 他将获得 4.23 亿股新股份,持股比例将由 15% 提升至约 25%。 IT之家 11 月 7 日消息,特斯拉 2025 年度股东大会今日举行,大会以 75% 的多数票通过马斯克的薪酬方案。根据新的计划,马斯克可以在 10 年内从特斯拉 股票中赚取高达 8780 亿美元(IT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6.26 万亿元人民币)。 投票结果发布后,马斯克也在第一时间登台,并与人形机器人 Optimus 进行了"斗舞"。马斯克认为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远远超过手机, 也超过任何东西。他还透露,现在 Optimus 的生产成本约为每台 2 万美元(现汇率约合 14.3 万元人民币)。 马斯克的薪酬方案要求特斯拉在未来十年交付 2000 万辆汽车、运营 100 万辆 Robotaxi 等,同时公司市值必须从当前超过 1.5 万亿美元起步,逐步达到 2 万 亿至 8.5 万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14.25 万亿至 60.58 万亿元人民币)。 马斯克还在演讲中透 ...
特斯拉股东批准马斯克万亿美元薪酬包 世界首富与机器人共舞庆祝
搜狐财经· 2025-11-07 07:08
薪酬方案批准 - 特斯拉股东以超过75%的票数批准了一项最高价值可达1万亿美元的薪酬计划 [1] - 该薪酬方案将授予马斯克最多4.237亿股特斯拉股权 [1] - 马斯克对公司的持股将在未来10年内逐步提升至25%或更高 [1] 薪酬方案细节 - 2025年CEO绩效奖的市场资本化基准约为1万亿美元 [2] - 薪酬方案包含12个层级 每个层级的市值增长目标为5000亿美元 [2] - 方案要求马斯克在未来7年半内继续担任首席执行官才能使股票归属 [4] - 股权类型为限制性普通股 持有限制期为5年 [2] 绩效目标 - 最终目标是公司市值超过8.5万亿美元 调整后EBITDA达到4000亿美元 [4] - 关键产品目标包括特斯拉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2000万辆 [4] - 要求活跃FSD订阅用户数量连续3个月超过1000万人 [4] - 需累计交付100万台机器人 并有100万辆Robotaxi同时商业运行 [4] 管理层评论与产品展望 - 管理层有信心在未来几个月内使FSD功能允许司机在开车时发短信 [4] - 公司计划于2026年4月开始量产Cybercab [5] - 管理层认为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 目前Optimus生产成本约为每台2万美元 [5] - 公司提及需要廉价和节能的芯片用于机器人 可能考虑与英特尔合作 [5] 市值与财富影响 - 若达成所有目标且公司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 马斯克所持公司股票价值将超过2.4万亿美元 [4] - 批准薪酬方案时公司市值约为1万亿美元 [2] - 马斯克目前身价约为4900亿美元 [4] 股东投票相关 - 挪威政府养老基金及投票代理机构ISS和Glass Lewis公开反对该薪酬方案 [1] - 关于投资xAI的提案 虽然有股东投票支持 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弃权 董事会将审查下一步行动 [4]
重卡新势力DeepWay深向拟赴港上市 “正向定义”基因勾勒自动驾驶商业版图
中国证券报· 2025-11-07 06:36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11月6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国内首家在港交所递表的重卡新势力企业,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 [1] - 首次公开募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技术的持续开发和商业化、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覆盖、基础设施扩建 [1] - 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国内首家以“正向定义”理念打造智能新能源重卡的科技企业 [2] 核心技术优势与产品定位 - 公司采用“正向定义”路径,彻底跳出燃油车框架,基于“第一性原理”重新思考电能驱动重卡的形态,首创电池底盘一体化集成方案、流线型低风阻车身及分布式驱动方案 [2] - 相比“油改电”方案,公司的底盘一体化与底部换电集成方案使货箱容积率提升9.6%,分布式驱动动力链方案实现能量转化效率提升14% [3] - 公司在开启交付的第二年即2024年,以3002辆的交付成绩在全球正向定义新能源重卡市场中销量排名第一 [2] - 公司于2025年实现三电系统自研,以进一步实现技术降本,提升毛利,简化供应链 [3] 自动驾驶技术路径 - 公司选择与特斯拉相似的“渐进式”路径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 [3] - 现阶段公司聚焦组合辅助驾驶系统和基于“前车有人驾驶、后车无人跟车”模式的智能编队运输系统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已交付超过2000台搭载标配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智能编队运输系统已在真实场景中开展用户适配测试 [4] - 公司同时攻坚单车智能无人驾驶技术,推进RoboTruck开发,初期针对特定路线逐步实现商业化 [5] 财务表现与运营规模 - 公司收入实现显著增长,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4.26亿元、19.69亿元、15.06亿元 [6] - 收入主要来自新能源重卡与零部件销售,其中新能源重卡销售占比超九成 [6] - 交付量从2023年的509台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873台,累计交付约6400台 [6] - 客户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新增187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92家 [6] 成本控制与盈利改善策略 - 公司正在加快湖州长兴的三电智慧工厂建设,建成后预期每年生产的三电零部件可支持约5万台车辆 [7] - 三电系统成本约占整车制造成本的六成,实现自研自产有望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随着销量提升,规模经济效应将显著释放 [7] - 智驾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将改善盈利能力,软件订阅服务收入有望成为重要收入来源,SaaS模式的毛利率高达80% [7] 市场拓展与股东背景 - 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已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阿联酋、阿曼、澳大利亚等国建立销售渠道网络 [7] - 下一步将持续扩大亚太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中东核心区域的市场份额 [8] - 公司拥有强大的股东背景,包括百度、魏桥、启明创投等 [8] - 百度授权公司以白盒模式获取其核心知识产权与底层技术,公司是商用车领域唯一获授权使用百度“阿波罗”智能驾驶辅助技术的合作伙伴 [8] - 魏桥为公司业务运营提供了广阔的产业应用场景 [8] 行业前景与公司机遇 - 中国新能源重卡市场高速增长,2025年1-9月累计销量达11.96万辆,已超过2024年全年,同比增幅高达198% [9] - 预计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将达到53.5%,市场规模达255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3% [11] - 目前一些短途固定线路场景的电动化渗透率已接近50%,未来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10] - 随着超充站、换电站等补能基础设施在长途干线的拓展,新能源重卡将从中短途场景大幅渗透至长途场景 [11] - 商用车被视为自动驾驶最具落地潜力的领域之一,智能编队运输系统预计将成为率先突破的方向 [11]
神州租车与沃兰特战略合作 布局低空经济
证券时报· 2025-11-07 05:58
战略合作概述 - 神州租车与低空出行企业沃兰特在进博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地面租车+空中出行”的立体服务探索[1] - 合作基于“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科技创新逻辑,旨在提供更高效、多元的未来出行解决方案[1][2] 神州租车的战略与能力 - 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是其打造“科技智能出行体验”核心战略的自然延伸[1] - 公司深耕出行领域18年,已构建覆盖360余座城市的服务网络,积累了1.8亿注册用户[2] - 2025年公司在智能出行领域的技术落地已形成多个标杆案例,包括7月联合Apollo推出全球首个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租车产品,以及国庆期间在海南试点投放L4级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1] 低空经济行业背景 -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二年将其纳入“新兴产业培育”重点[2] - 据中国民航局数据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2] - 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作为核心载体正加速从概念走向商业化,地面网络的支撑能力是行业从“飞起来”迈向“用起来”的关键[2] 合作方沃兰特的技术实力 - 沃兰特是国内eVTOL领域的领先供应商,其研制的VE25-100飞行器已于2025年10月完成我国吨级载客eVTOL首次有人驾驶试飞[2] 合作具体规划 - 产品整合层面,神州租车平台将开发“地面租车+空中通勤/观光”综合解决方案,逐步构建城市空中交通网络,并探索采购eVTOL组建规模化运营机队[3] - 基础设施方面,公司将发挥城市资源整合优势,在核心城市布局“神州”品牌的低空起降平台,建立运行标准[3] - 技术与数据共建方面,双方将基于运营实践共同探索eVTOL出行领域的技术标准、服务规范及安全管理体系[3]
智能网联汽车决胜“下半场”
经济日报· 2025-11-07 05:56
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意义 -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推动产品形态、产业格局和出行方式变革 [1]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显著,上半年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4%和40.3% [1] - 中国已建成完整产业体系,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超过60% [1] - 智能网联汽车被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引擎,产业发展进入决定胜负的下半场 [1] 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 - 人工智能成为产业变革关键变量,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是行业竞相布局的焦点 [2] - 端到端技术将感知、规划、控制等模块整合到统一神经网络,提升信息流通效率 [2] - 感知端普遍采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方案,L3级自动驾驶车辆价格有较大下降空间 [2] - 人工智能深刻改变人车交互,信息娱乐大模型向全场景出行大模型演进 [3] - 大模型技术驱动汽车行业研、产、供、销、服全流程升级,提升生产效能和供应链韧性 [3] 规模化应用与基础设施 - 中国乘用车市场L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新车渗透率达62.58%,较去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 [4] - 中国在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及“单车智能+车路云协同”基础设施方面具有先发优势 [4] - 全国累计开放测试道路超3.5万公里,部署路侧单元超1.1万套,建设5G基站超460万个 [5] - 围绕五大城市群开展多种示范应用,网联赋能智慧公交、无人配送等商业化模式初步显现 [5] 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 - 机器驾驶具有标准化操作、不受生理情绪影响等优势,可全天候高稳定性执行任务 [6] - 机器决策系统在罕见场景下可能失效,环境感知能力易受恶劣天气等因素影响 [6] - 面临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功能安全交织的挑战,AI技术使攻击趋向智能化 [7] - 建议加强跨行业协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构建主动防御新范式 [6][7] - 鼓励突破关键算法瓶颈,加强数据闭环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