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搜索文档
专访文远知行创始人韩旭:Robotaxi没有捷径,也不必追求完美
第一财经· 2025-09-19 15:20
明星自动驾驶公司的成长史。 2025年,全球汽车市场变革驶入智能化竞争,从L2辅助驾驶到L4自动驾驶,已成为车圈的热词,尤其 当特斯拉、小鹏等新能源车企争相推出L4级别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长期耕耘这一赛道的 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商乘势再站上焦点,迎接狂热的资本涌入。 韩旭很忙,用他的话说"我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工作"。这次的专访,正是在他海外出差的空隙,从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Robotaxi的发展现状、盈利时间表、融资回暖趋势展开,直击行业面临的等车难、车 队规模等痛点,勾勒出文远知行及Robotaxi未来在韩旭心中的模样。 "只要比赛不结束,我永远拼尽全力。"韩旭说。 Robotaxi城市渗透"方法论" 第一财经:文远知行今年二季度财报Robotaxi营收出现暴涨,原因是什么?是可持续的吗? 韩旭:文远知行Robotaxi在北京、广州、阿布扎比等全球4个国家10个城市进行了测试或运营,逐渐形 成了稳定的营收。今年二季度Robotaxi营收提升确实比较大,至4590万元,同比提升836.7%,在整个营 收占比提升至36.1%,这个数字还会再努力提高。至于每个季度增长率是否能达到800%,目前我 ...
远程操作软件开发商Guident(GDNT.US)申请在美上市 拟筹资1700万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9-19 15:0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为自动驾驶汽车和机器人开发远程监控与遥控软件 提供相关服务和解决方案 [1] - 远程监控和控制中心平台采用内部开发的人工智能软件及第三方大型语言模型 用于评估风险并允许操作员必要时接管控制 [1] - 提供具备相同监控和控制功能的自主监视和检查机器人 [1] 财务与上市信息 - 提交IPO申请计划融资最多1700万美元 未披露定价区间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销售额为7.4万美元 [1] - 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 股票代码GDNT 于2025年5月9日秘密提交申请 [1] 公司背景与交易安排 - 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 成立于2020年 [1] - Prime Number Capital和Dominari Securities担任联席账簿管理人 [1]
萝卜快跑助力香港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人民网· 2025-09-19 14:40
公司自动驾驶业务进展 - 百度Apollo正在香港安全有序地推动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和发展工作[1] - 自动驾驶测试区域从去年底至今已扩大至三个区域包括机场岛、东涌和南区[1] - 测试范围扩展到商业区和住宅区等更复杂的城市场景中[1] 公司战略布局 - 香港作为萝卜快跑首个右舵驾驶测试市场 公司希望将经验辐射至其他海外右舵市场[1] - 公司计划通过分阶段、分区域、分步骤方式在香港开展自动车测试[2] - 公司希望招聘培养本地人才团队并开展产学研合作及技术讲座活动[2] 技术应用前景 - 自动驾驶技术可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且实惠的出行选择[1] - 技术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并推动高质量发展[1] - 公司致力于实现自动驾驶在香港无人化、规模化和商业化营运发展[1] 政策支持与合作 - 测试工作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政策支持和法规配合[1] - 萝卜快跑于去年12月获得香港公开道路测试许可[1] - 公司计划与各界共建自动驾驶创新科技生态助力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2]
押宝智能配送,汽车后市场从拼价格“卷”向降成本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9 13:47
当汽车后市场价格"内卷"的硝烟渐散,一场关于成本的暗战悄然打响。曾经围绕终端价格的激烈厮杀,逐渐转向供应链深处的效率革命,而智能配送赛 道,正成为这场变革的关键落点之一。 近日,玛吉斯轮胎、德国马牌、佳通轮胎、玲珑轮胎等轮胎头部品牌,以及途虎养车、天猫养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携手九识智能和新石器等企业,将自动驾 驶技术应用于终端配送,轮胎销售正式进入无人配送时代。 不止于地面,空中的无人机也已加入战局,在汽车后市场的备件配送中崭露头角。从轮胎到各类零部件,智能配送的触角正全方位延伸,一场重塑行业成本 结构与效率格局的变革,已然拉开帷幕。 后市场企业扎堆试水智能配送 在汽车后市场从价格竞争转向成本优化的浪潮中,轮胎和养车企业纷纷敏锐地捕捉到智能配送赛道的潜力,正积极布局,以科技之力重塑行业格局。 佳通轮胎率先迈出坚实步伐,与九识智能达成深度合作。2024年底,佳通在河北沧州试点无人车补货网络,这些搭载L4自动驾驶技术的无人车,如同不知 疲倦的"快递员",穿梭于城市仓储库房与汽修门店之间。佳通的无人配送计划到2025年要覆盖全国32座城市。以往,门店等待轮胎补货常常耗时良久,如 今,无人车的高效调度大幅缩短等货时间, ...
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加速驶向世界
36氪· 2025-09-19 11:32
公司战略与产品规划 - 公司计划于2026年1月在日本市场首次发售插电式混动车(PHV),预计投放车型为SUV"海狮6" [1] - 公司将PHV视为攻占日本市场的重要措施,旨在针对对纯电动汽车感到犹豫的消费者提供替代方案 [1] - 公司早在2008年就全球最先开发出PHV量产车,是该领域的先驱者 [1] - 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扩充PHV阵营,2024年首次在欧洲发售,并相继进入东南亚市场如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 [6] - 在日本市场,公司计划今后推出多款PHV车型 [6] 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 - 公司PHV产品"海狮6"在续航里程和燃效性能方面略逊于丰田"Harrier"和三菱"欧蓝德PHEV" [2] - 公司PHV价格设定在500万日元以下,主打高性价比,而日本厂商的PHV价格超过500万日元(约合24.13万元) [2] - PHV可从外部充电,在发生灾害或户外利用时可作为电源使用,静音性和行驶感接近纯电动汽车,但长途或高速行驶时由发动机驱动 [2] - PHV的电动控制比率高于混合动力车(HV),与自动驾驶等新一代车型功能的兼容性较好 [9] 销售数据与市场表现 - 2024年公司所有车型销量为427万辆,其中乘用车中PHV销量为248万辆(占比58%),纯电动汽车(EV)销量为176万辆(占比41%) [4] - 公司PHV销量与2021年相比增长至约9倍 [4] - 2025年1-6月全球新车销量中PHV份额为7.6%,与HV份额(7.7%)不相上下,但低于EV份额(14.1%) [7] - 在中国市场PHV占有率高达15.9%,远超HV(3.0%),在德国、英国和巴西也比HV更受欢迎 [7] 行业趋势与需求分析 - PHV存在感提升源于其能消除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隐忧,且充电电费相对于汽油更便宜 [4] - 全球范围内对纯电动汽车续航距离较短和充电桩少感到不安的消费者很多,PHV因能依靠汽油行驶而更令人放心 [4] - 基于人工智能的汽车智能化趋势可能推动汽车转向PHV,因PHV比HV更容易应对软件主导的汽车制造 [9] - 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截至2030年日本市场PHV份额为9.0%,与EV(10.6%)相差不大,欧洲市场PHV将占8.3% [9] 技术特点与适用场景 - PHV搭载可充电的电池和发动机,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更适合长途行驶 [1] - 在电池容易衰减的寒冷地区和输电网难以完善的沙漠地区,完全"去发动机化"存在困难 [11] - 国际能源机构估算到2035年每辆汽车从生产到电网建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PHV比EV多2成,但比HV少1成 [11] 政策与环境影响 - 环保性能评价是PHV普及的关键,各国对PHV的环保性能评价和政策支持存在差异 [11] - 在中国只有PHV和EV被列为新能源车补贴对象,推动PHV销量增长,而在澳大利亚PHV被排除在补贴对象之外导致销量减少 [11] - PHV的开发和销售战略需结合各国政策动向制定 [11]
富奥股份:累计获取新增订单141项,预计生命周期收入320.5亿元
巨潮资讯· 2025-09-19 10:43
业务增长与订单表现 - 上半年悬架系统、新能源、智能网联业务板块实现较快增长 [2] - 累计获取新增订单141项 预计生命周期收入320.5亿元 [2] - 新能源领域订单占比达73.9% [2] - 传统市场订单79项 生命周期收入178.9亿元 占比55.8% [2] - 新拓展市场订单62项 生命周期收入141.6亿元 占比44.2% [2] 客户拓展与重点项目 - 成功获取奇瑞汽车、赛力斯、长安汽车多系列电控减振器订单 [2] - 获得宁德时代下箱体、蔚来汽车副车架、吉利变速箱油泵、小鹏汽车控制臂等战略项目 [2] - 富赛公司快速切入红旗、大众、丰田等主流车企供应链 [3] - 在屏幕、仪表、雷达、天线及智能域控、智驾控制器等核心产品实现全面突破 [3] 技术研发与资质认证 - 富赛公司在长春、大连两地完成研发团队搭建 [3] - 通过CNAS国家级实验室认证、ASPICE软件三级认证和TiSAX网络安全认证 [3] - 取得ISO9001和IATF16949证书 [3] - 连续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市"专精特新"企业和省市技术中心称号 [3] 战略布局 - 富赛公司作为控股子公司 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及网联技术领域的核心战略资源 [2] - 公司聚焦研发能力建设与市场订单拓展 形成稳定研发输出能力 [3]
小马智行获“木头姐”连续两日加仓:已成全球资本配置科技产业的重要标的
IPO早知道· 2025-09-19 10:37
此外,在今年上半年解禁期来临之际,包括多家国际知名美元基金在内的核心股东均表示不急于减 持,最大战略投资方丰田亦至今未有减持动作,表达了对小马智行长期价值的看好;同时,在小马智 行二季报发布后,多家中外一线投行 / 券商第一时间给出了 " 买入 " 评级。 更早之前,小马智行还作为首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 L4 级自动驾驶公司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 指数( HXC ) ,并吸引更多 ETF 基金、对冲基金、长线投资者的投资。 某种程度上而言,随着 Robotaxi 的愈发被认可,兼具技术壁垒和商业模型优势的小马智行正成为 全球资本配置未来出行乃至整个科技产业的重要标的。 进入9月以来,小马智行的股价已累计上涨超20%。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 IPO 早知道消息, " 木头姐 " 旗下 ARKQ 基金于 9 月 17 日和9月18日连续两日加仓小马智行 ( NASDAQ: PONY )。其中, 9 月 17 日加仓 88,335 股、9月18日加仓31,764股。 | ARKQ view fund page | | | 9/17/2025 ...
再给中国低空经济一点时间|琳机一动
第一财经· 2025-09-19 10:09
行业概况与市场前景 - 飞行汽车兼具汽车和飞行器功能特点 吸引市场广泛关注 已有长安汽车 吉利汽车 广汽集团 小鹏汽车等超5家车企纳入战略规划 [1] - 飞行汽车优势在于突破地面交通拥堵 实现高效点对点出行 大幅缩短出行时间 [1]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达1.5万亿美元 [5] - 中国四部委明确2035年低空经济规模突破3.5万亿元 其中飞行汽车占比约三分之一达1万亿元 [5] - 小鹏汽车CEO预计未来10-20年飞行汽车市场可能达汽车市场营收20% 规模约2万亿美元 [2]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 行业面临电池续航 安全性 自动驾驶能力等技术难题 [1] - 固态电池是提升飞行汽车续航和安全性的重要研发方向 [3] - 飞行汽车电池需满足高低温适应性 充电循环寿命等共性指标 可实现车机共用标准认证 [3] - 小鹏汇天与赛力斯集团就航空增程器进行接触 解决续航里程短问题 [3] - 飞行汽车对无人驾驶需求强烈 需结合强智能驾驶能力降低操作难度 [4] 产业链协同与成本优化 - 飞行汽车70%-80%产业链 供应链及生产制造可复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现有基础 [1] - 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与低空飞行器深度衔接 车规级激光雷达价格因规模化生产大幅下降 [2] - 依托汽车供应链可使传统直升机运营成本降低85% 采购成本降低60% [2] - 国内电机采购价格仅15万元 远低于国外电机成本 [2] - 小鹏汇天获得小鹏汽车团队在研发资金 技术人员 动力电池技术 供应链等全方位支持 [2] 商业化进展与盈利模式 - 小鹏汽车生态加持下飞行汽车年销1万辆即可实现盈亏平衡 无生态支持需年销5万辆 [3] - 安全与质量要求远高于传统汽车 是进入家庭市场的关键前提 [3] - 行业发展需经历逐步成熟过程 类似新能源汽车2019年发展初期的技术迭代路径 [4]
共建自动驾驶创新科技生态:萝卜快跑助力香港自动驾驶加速落地
齐鲁晚报· 2025-09-19 09:42
香港自动驾驶政策与百度Apollo业务进展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2025年施政报告中明确加速推动自动驾驶无人化、规模化发展和商业营运 [1] - 百度Apollo作为首批获得香港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的公司 正安全有序推动自动驾驶车辆在香港测试和发展 [1] 百度Apollo在香港测试进展 - 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测试区域从去年底至今已扩大至三个区域 包括机场岛、东涌和南区 [4] - 测试范围扩展到商业区和住宅区等更复杂的城市场景 [4] - 香港成为萝卜快跑首个右舵驾驶测试市场 测试经验将辐射至其他海外右舵市场 [4] 百度自动驾驶战略规划 - 通过分阶段、分区域、分步骤方式安全有序开展自动车测试 [5] - 计划招聘培养本地人才团队 开展产学研合作和技术讲座等活动 [5] - 目标是将自动驾驶技术和先导应用落地香港 助力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5] 百度股价表现与市场认可 - 港股股价9月17日单日暴涨16% 9月18日报收132.8港元 [11] - 总市值逼近4000亿港元 年初至今累计上涨超60% [11] - 多家国际投行看好人工智能及无人驾驶业务 花旗给予最高目标价145.84美金 [11] 高层交流与技术信心 - 一个月前香港特首会见了百度创始人 就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和产业落地事宜交换意见 [6] - 公司对自动驾驶技术充满信心 认为可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且实惠的出行选择 [4] - 自动驾驶技术将赋能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4]
一个P7,从自驾到具身的转行建议......
自动驾驶之心· 2025-09-19 08:30
一个P7,从自驾到具身的转行思路...... 最近和一个P7的朋友聊天,去某大厂的具身实验室做负责人了。因为刚搭建,很多东西不是很成熟,和自 驾组建的时候非常像。缺数据、缺算力和设备。回顾自驾的种种,现在转具身之后,发现很多问题依然是 相似的,自驾优化的那套方法论甚至拿来就可以直接用,只是面向的对象和因素变了。他谈到了几个观点 蛮有意思,希望可以对大家有一定启发。 关于数据 没数据或数据少,第一时间和想到了real2sim2real方案或者sim2real方案。本体有,但数据少采集成本高, 能否使用自采集方式。让机器人自己采集数据并记录,通过算法来筛选和提出dirty数据。这一点和自驾的 数据闭环和自动标注比较相似。 关于算法 如果要商业化,最新的技术应该往后靠,等待技术的成熟。当前已经验证的技术应该被优先推上去,解决 部分问题,满足部分场景和功能的需求。就像VLA,用在智驾和机械臂上都还好,如果上人形,难度会非 常大。强化的方式,依然work,那么就应该使用这种方案。 如果算法和数据都更smooth,人形vla就是时候上了。 部署的一些思路 不用太担心部署问题,我们很擅长做轻量化和部署,算力索尔我觉得基本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