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中央汇金:已再次增持ETF
新华网· 2025-08-12 13:58
市场信心与投资行为 - 中央汇金公司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 [1] - 公司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 [1] - 公司已再次增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 [1] 未来增持计划 - 公司未来将继续增持ETF产品 [1] - 增持行为旨在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1]
公募“自购潮”再起,南方基金拟出手2.3亿元布局权益
北京商报· 2025-08-11 20:55
公募基金自购动态 - 南方基金拟以不少于2.3亿元自购旗下权益基金并承诺持有1年以上 [1][3] - 工银瑞信基金宣布公司、高管及拟任基金经理以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 [4] - 泰康基金于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C [4] - 方正富邦基金、华商基金、大成基金等多家公募下半年宣布自购旗下权益产品 [4] 自购规模与产品详情 - 南方基金自购标的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规模41.8亿元)、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规模81.37亿元)和现金流ETF南方(规模5.34亿元) [3] - 3只自购产品年内收益率分别为6.78%、3.78%和11.46% [3] - 建信基金年内自购总额超1亿元 包括4月拟自购不少于1.8亿元及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已自购1.73亿元 [5] - 行业单次自购金额多集中在155万元至5400万元区间 [4] 行业自购整体情况 - 截至8月11日 今年以来公募机构自购主动权益类基金净申购金额达15.79亿元 [6] - 超20家公募年初以来宣布自购 多数产品为主动权益类基金 [4] - 自购行为涵盖存量产品及新型浮动费率基金 多家公募采取组团自购模式 [6] 自购动因与政策背景 - 公募自购旨在通过利益绑定机制增强投资者信任 传递对中国资本市场信心 [1][6] - 政策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一定比例自购权益类基金 1月23日证监会发布会明确中长期资金入市导向 [8] - 5月7日《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长周期考核 将自购规模等指标加分幅度提升50% [8] 市场影响与行业趋势 - 南方基金2.3亿元自购被视为行业标杆性举动 显著高于常见的千万元级别自购规模 [3] - 公募组团自购权益类基金显示基金经理及公司对自身产品信心 [7] - 在政策引导下 公募接连自购权益类基金将成趋势 有望形成规模化效应并提升市场稳定性 [9]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南方基金公告自购旗下权益基金2.3亿元
新浪基金· 2025-08-11 08:21
南方基金自购旗下权益基金 -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三只权益基金 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 现金流ETF南方 合计金额不少于2 3亿元 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1] - 公司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与韧性是支撑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石 上半年GDP实现5 3%的稳健增长 宏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1]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 完整产业链体系和丰富人才资源共同构筑经济增长韧性和可持续竞争优势 为资本市场提供基本面支撑 [1] 中国股市估值优势 - 截至8月6日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 93倍 恒生指数为11 83倍 均低于标普500的26 89倍和日经225的18 88倍 [1]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 投资性价比优势突出 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布局良机 [1] 资本市场政策支持 -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 [2] -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 - 2024年国务院发布新"国九条" 提出建成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一系列政策使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 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优化 市场有效性和稳定性提升 [2] 公募基金市场作用 - 公募基金以固有资金自购 通过利益绑定机制增强投资者信任 [2] - 此举向市场传递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2]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 南方基金自购旗下权益基金2.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0 21:30
南方基金自购旗下ETF产品 - 南方基金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三只权益基金 包括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 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 现金流ETF南方 合计金额不少于2.3亿元 [1] - 公司承诺对上述投资至少持有1年以上 [1]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观点 - 公司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活力与韧性是支撑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基石 上半年GDP实现5.3%的稳健增长 [4]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 完整产业链体系和丰富人才资源共同构筑经济增长韧性和可持续竞争优势 [4] 中国股市估值分析 - 截至8月6日 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3.93倍 恒生指数市盈率为11.83倍 均低于标普500 日经225等主要成熟市场股指 [4] - 中国股市处于全球市场的"估值洼地" 为长期投资者提供布局良机 [4] 行业影响 - 公募基金以固有资金自购能通过利益绑定机制增强投资者信任 [4] - 该行为向市场传递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 [4]
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经济 全球资本加码中国市场
央视网· 2025-07-15 18:06
经济表现与增长动力 - 二季度GDP增长5.2%超预期 主要因出口前置和消费相对强劲 [1] - 出口保持韧性 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领域表现突出 [1] - 以旧换新政策显著提振家电和通信设备销售 数字平台在线零售持续强劲 [3] 外资机构观点与配置倾向 - 摩根资产管理将中国资产视为全球资产配置再平衡重要标的 渣打银行维持中国股票"超配"评级 高盛维持"增持"立场 [5] - 海外投资者偏好高科技板块 关注消费新势力崛起带来的投资机会 [7] - 国际投资人尤其是欧美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兴趣持续提升 因经济韧性、资本市场改革和科技创新加速 [9] 资本市场开放与外资参与 -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达944家 年内新增18家 外资控股或独资券商数量达10家 [9] - 上半年外资通过北向渠道持有A股市值约2.29万亿元 较2024年末增加871亿元 [9] - 监管部门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拓宽投资范围 提升外资参与便利性和灵活度 [5]
“稳”与“进”并驾齐驱 陆家嘴论坛与会嘉宾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央视网· 2025-06-19 13:44
2025陆家嘴论坛核心观点 - 国内外与会嘉宾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并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1] - 全球资本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市场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1] - 中国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具有较强韧性且展现出开放和国际接轨的决心 [3] - 中国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并逐步转向高质量增长模式 [3] - 中国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领域取得很大进步 [3] 资本市场发展 - 资本市场是链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其稳定性和活跃度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 未来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是"稳"需完善市场机制和提升监管效能 [5] - 吸引更多耐心资本和外资流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5] - 推动市场运行"稳"与市场功能"进"并驾齐驱 [7] - 支持上市公司用足用好各类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7] 科技创新支持 - 持续强化预期管理努力提振市场信心 [7] - 促进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聚 [7] - 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7]
陆家嘴论坛与会嘉宾: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快讯· 2025-06-19 13:32
资本市场信心与展望 - 国内外与会嘉宾对中国资本市场充满信心并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1] - 国际人士认为全球资本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市场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1] -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首席执行官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具有较强韧性 [1] 中国经济发展转型 - 橡树资本联席创始人指出中国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并转向高质量增长模式 [1] - 高质量增长需要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两个领域中国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1] - 对中国经济长期前景表示非常乐观 [1]
深交所前理事长陈东征逝世 业内称其带领深交所走出绝境
新浪证券· 2025-06-09 22:50
陈东征职业生涯 - 陈东征在1987-1997年期间于国务院办公厅工作十年,历任处长、副局长,积累了深厚的政策经验与大局观 [1] - 1997年加入中国证监会担任副主席,2001年10月出任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与深交所结下14年不解之缘 [1] - 2014年9月因年龄原因卸任深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职务,但退休后仍持续关注资本市场发展并发表见解 [2] 深交所发展成就 - 陈东征任职期间推动中小板建设,2004年中小企业板正式推出,为中小企业开辟重要融资渠道,成为深交所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1] - 积极筹备创业板发展,推动相关制度建设,为创业板诞生奠定坚实基础 [1] - 在陈东征带领下,深交所市值规模和基础制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形成以中小板、创业板为特色的市场定位 [1] 行业影响 - 陈东征推动的改革举措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2] - 其专业精神、创新理念和对资本市场发展的执着追求将长期影响行业参与者 [2] - 在任期间的工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续资本市场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 [1][2]
博时基金: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各1000万元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博时卓睿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
快讯· 2025-05-28 19:35
公司投资动态 - 博时基金将运用固有资金各1000万元投资旗下两只权益基金 包括博时卓睿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和博时卓越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A类份额 [1] 市场信心 - 投资行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 [1]
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期 提高A股目标点位预测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关注度持续升温
上海证券报· 2025-05-22 03:14
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升温 - 摩根大通第21届全球中国峰会在上海开幕,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1400多家企业的超过2800人参加 [1] - 高盛在上海举办亚太科技互联网论坛,瑞银亚洲投资论坛香港主论坛下周开幕,全球投资者报名超3500人 [1] - 外资机构密集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提高对中国主要股指目标点位预测 [1] 外资机构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 - 摩根大通上调2025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因政策加码推动消费贡献率上升 [1][2] - 摩根士丹利上调2025年和2026年中国GDP增速预测,预计将推出5000亿至1万亿元财政计划支持基建 [2] - 野村上调2025年中国GDP增长预测,因以旧换新政策扩围推动零售数据强于预期 [2] - 高盛上调2025年和2026年中国实际GDP增速预测 [2]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股市 - 瑞银认为外资回流将是未来几个季度主线交易逻辑,港股IPO募资总额达90亿美元,同比增长320% [3] - 高盛维持中国股市超配评级,将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12个月目标分别上调至84点和4600点 [3] - 摩根士丹利上调MSCI中国指数、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沪深300指数2026年6月目标点位 [3] 中国股票市场表现及展望 - 2023年MSCI中国指数EPS增长达16%,超市场预期的14%,互联网和医疗卫生行业增长强劲 [4] - 2024年MSCI中国指数EPS增长预期为8%,主要互联网龙头企业一季度业绩表现出色 [4] - 摩根大通预计2025年中国股市继续向好,对MSCI中国指数年内基准及乐观情境预测分别为80点和89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