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趋势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策略】A股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09:26
市场表现与技术分析 -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创十年新高 科创50指数上涨超8%创三年多新高 [1] - 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均处于5日均线之上 均线系统维持多头排列 [1] - 市场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 慢牛格局共识进一步增强 [1] 流动性环境与资金结构 - 流动性环境持续改善 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倾斜趋势凸显 [1] - 此轮行情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 核心线索围绕产业趋势和业绩 [1] - 2020-2021年发行产品步入盈亏平衡区域 市场将出现新旧资金接力过程 [1] 盈利预期与风险偏好 - 企业半年报进入密集披露期 盈利预期逐步明朗 [1] - 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回升 投资吸引力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背景下凸显 [1] - 未来行情延续需要新的配置线索 而非单纯依赖流动性和资金量 [1] 短期市场动态 - 上证指数突破强压力位后 赚钱效应或吸引新资金快速入场 [2] - 指数上涨可能出现短期提速 需关注三大扰动因素:规范化措施出台可能性、成交额放量导致波动加大、8月底半年报集中披露影响 [2] - 短期扰动不改变A股市场中长期走强基础 [2] 趋势研判 - 市场信心持续回升 流动性环境向好 A股整体趋势持续向好 [1] - 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趋势 [1] - 后续行情走势将更加考验投资者心态 需在坚定牛市信心基础上应对短期波动 [2]
沪指十年后重返3800点!成交额连续8日破2万亿 高净值资金大举入场
搜狐财经· 2025-08-25 07:39
产业趋势引领板块轮动格局 弱美元成为A股开启行情的重要触发因素。6月末美元跌破前低后,海外流动性边际转向宽松。人民币 资产吸引力显著提升。中国企业下游需求对全球制造业景气更为敏感。这种景气预期上修驱动A股8月 加速上行。 A股有望形成"股市慢涨—信心增强—资金流入"的良性循环。市场依然围绕产业趋势强劲的板块进行交 易。主线方向呈现"强者恒强"特征。美联储主席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释放宽松信号。美元指数长 期走弱周期下,全球资本流向重塑为A股提供进一步支撑。 沪指时隔十年再次站上3800点关口,A股市场展现出强劲上涨动能。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 元,创下历史新纪录。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回升。这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增量 流动性的持续注入。制造业景气度回升为资金流向股市提供重要背景。企业盈利迎来改善拐点,产业趋 势和公司业绩成为行情主要线索。 高净值资金成为市场主要推动力 本轮行情中,高净值人群及企业客户参与度显著提升。传统行业积累财富的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将目光投 向权益市场。他们寻求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面向高净值客户的私募产品热度远超公募产 品。7月私募备案规模达793亿元,环 ...
沪指站上3800点A股有望形成良性资金循环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01:47
市场表现与流动性 - 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且成交额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2] - 2025年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19% [2] - 7月私募备案规模达793亿元环比上升164%同比上升407% [3] 资金结构变化 - 高净值人群及企业客户成为本轮行情主要增量资金 [2][3] - 样本私募仓位保持在80%以上8月15日达84.1% [3] - 至少60家上市公司公告拟使用闲置资金进行证券投资其中8家金额超10亿元 [3] 政策与基本面驱动 - PPI有望触底回升推动企业盈利改善 [4] - 弱美元格局下海外流动性边际宽松提升人民币资产吸引力 [4] - "反内卷"与"需求提振"政策组合拳改善市场盈利预期 [4] 行业配置方向 - 市场聚焦资源、创新药、游戏等有真实利润兑现的板块 [5] - 行情围绕产业趋势强劲板块呈现"强者恒强"特征 [5] - 全球制造业景气预期上修驱动A股跑赢其他主要市场 [4]
科技成长板块如何布局?六大机构最新研判
中国证券报· 2025-08-24 23:31
市场表现与展望 - A股三大股指创阶段新高 通信和电子等科技成长板块涨幅居前 行业龙头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1] - 盈利改善预期兑现成为下阶段市场行情主要驱动因素 配置聚焦真实利润兑现或强产业趋势行业 [1][4] - 科技成长板块建议继续寻找内部低位方向 挖掘尚未被充分定价的细分领域 [1][6] 政策动态 - 证监会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为分类评价规定 突出促进证券公司功能发挥导向 支持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 [2] - 财政加码支持民生领域 前7月教育医疗养老育儿等领域支出保障有力 [2] 全球宏观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未来数月可能降息 尽管通胀上行风险依然存在 [3] 机构配置观点 - 中信证券建议重点关注资源股 创新药 游戏和军工板块 关注化工和消费电子板块机遇 [4] - 国金证券推荐三条布局主线:工业金属(铜铝钢铁)基础化工工程机械等制造业 保险券商 食品饮料电力设备 [5] - 兴业证券建议布局科技成长主线内部低位方向 同时精选低位顺周期板块中具景气预期的优质赛道 [6] 估值与机会 - 股权风险溢价处于历史64%分位点相对均衡区域 主要宽基指数距离2021年高点仍有距离 [7] - 不少行业市盈率处于近15年50%分位以下 存在布局机会 [7] 细分行业展望 - 机器人板块受政策空间打开 技术迭代加速和场景落地验证三重逻辑支撑 行业加速发展有望带来新行情 [8] - 工业金属价格上涨趋势有望延续 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及铜电解铝等供给约束共同推动 [8]
中信证券:本轮行情不是散户市,核心是产业趋势和业绩
华尔街见闻· 2025-08-24 18:02
资金结构特征 - 此轮行情主要由高净值人群和企业客户推动而非散户 新开户数196.36万户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19%但低于历史极端水平 [1] - 高净值人群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及龙头转移 企业端出现实业投资转向证券投资案例 如江苏国泰拟投入138亿元进行理财和证券投资 [2] - 私募产品热度显著高于公募 7月私募备案规模793亿元环比上升164%同比上升407% 样本私募仓位保持84.1%高位 而主动公募8月新发规模仅110亿元且出现净赎回率-0.94% [3] 行情驱动逻辑 - 行情核心围绕产业趋势和业绩展开 游戏ETF和港股通非银ETF4月以来累计涨幅分别达47.9%和61.4% [3] - 创新药板块因License-out交易金额扩张推动 恒生创新药ETF5月以来涨幅67.0% 北美算力链受谷歌I/O大会催化 5G通信ETF同期涨幅68.0% [4] - 有色金属受益涨价业绩弹性 "反内卷"和军工主题走强 科创芯片受盈利兑现及国产替代推动 [5] 流动性结构差异 - 增量资金来自中高净值客群通过专业机构入场 结构与2015年散户驱动及2021年公募驱动行情不同 [5] - 2015年Q2权益类公募份额环比增17.8%(股票型)和171.1%(混合型) 2021年末较2020年初公募份额增71.7%和37.4% 本轮缺乏类似特征 5月以来ETF净赎回1710亿元 [6] - 当前结算资金占流通市值比例8.07%处于合理区间 低于去年10月散户涌入时的9.37% 赚钱效应指标连续6周为正 [7] 产品仓位与配置线索 - 2020-2021年发行主动公募规模从2.21万亿元降至1.04万亿元 加权净值从0.73元/份回升至0.96元/份接近盈亏平衡点 可能引发集中赎回 [7] - 增量资金具备长期视野和专业机构依赖特征 行情更可能聚焦有核心壁垒的传统产业及高景气新兴产业 [8][9] - 重点关注资源/创新药/游戏/军工等强产业趋势行业 对应有色ETF/稀有金属ETF/恒生创新药ETF/游戏ETF/军工龙头ETF [9] 新增配置方向 - 建议关注化工领域 包括稀土/钴/磷化工/农药/氟化工/光伏逆变器等方向 可配置化工ETF [10] - 9月消费电子板块受密集产品发布会和AI应用催化 存在主题性机会 [10] - 逐步增配"反内卷+出海"品种 集中在资源品及化工子行业 [9][10]
中信证券:A股本轮行情并非散户市 未来延续需要新的配置线索
智通财经网· 2025-08-24 17:02
资金结构特征 - 此轮行情主要由高净值人群和企业客户推动而非散户 新开户数196.36万户(同比+71% 环比+19%)但低于历史极端水平[1] - 高净值客户通过私募产品入场 私募备案规模793亿元(环比+164% 同比+407%) 平均仓位达84.1% 公募产品净赎回率-0.94%[2] - 企业客户转向证券投资 江苏国泰拟投入138亿元 年内至少60家上市公司公告证券投资计划[1] 行情驱动逻辑 - 行情核心围绕产业趋势和业绩展开 游戏ETF累计涨47.9% 港股通非银ETF涨61.4%[3] - 创新药板块受License-out交易推动 恒生创新药ETF涨67.0% 北美AI产业链带动5G通信ETF涨68.0%[3] - 有色金属受益涨价弹性 反内卷和军工主题持续强势 科创芯片与盈利兑现及国产替代相关[3] 资金性质差异 - 增量资金通过专业机构入场 与2015年及2021年散户驱动模式不同 2015年Q2权益类公募份额增17.8%-171.1% 本轮ETF净赎回1710亿元[4][5] - 结算资金占流通市值比例8.07% 处于合理区间(2014-2015年为8%-10%) 赚钱效应指标达2531亿元[6] 产品仓位变化 - 2020-2021年发行主动公募规模从2.21万亿元降至1.04万亿元 加权净值从0.73元/份回升至0.96元/份接近盈亏平衡[7] - 相关产品重仓腾讯/宁德/小米/中芯国际等港股核心资产 港股占比60%[7] 配置方向建议 - 聚焦资源/创新药/游戏/军工板块 关注化工ETF及反内卷+出海品种(稀土/钴/磷化工/农药等)[8][9] - 9月消费电子存在主题机会 受AI应用端侧设备及新品发布会催化[9]
中信证券:此轮行情持续到现在主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 不能执迷于类比过往行情走势
格隆汇APP· 2025-08-24 16:35
行情驱动因素 - 此轮行情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 [1] - 行情从起步到加速核心线索围绕产业趋势和业绩 [1] - 聪明钱入场占主导地位 不应简单类比过往行情走势 [1] 资金结构变化 - 2020-2021年发行产品整体步入盈亏平衡区域 [1] - 市场将出现新旧资金接力过程 [1] - 未来行情延续需要新配置线索而非依赖流动性和"钱多"逻辑 [1] 行业配置建议 - 继续聚焦资源、创新药、游戏和军工板块 [1] - 开始关注化工行业 [1] - 逐步增配"反内卷+出海"品种 [1] - 9月消费电子板块值得关注 [1]
中信证券:此轮行情持续到现在主要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
新浪财经· 2025-08-24 16:31
资金结构特征 - 此轮行情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并非散户 [1] - 行情从起步到加速核心线索围绕产业趋势和业绩 [1] - 聪明钱入场占主导地位 [1] 资金接力过程 - 2020-2021年发行产品整体步入盈亏平衡区域 [1] - 市场将出现新旧资金接力过程 [1] 配置策略方向 - 建议继续聚焦资源、创新药、游戏和军工板块 [1] - 开始关注化工行业 [1] - 逐步增配反内卷+出海品种 [1] - 9月消费电子板块值得关注 [1] 行情延续条件 - 未来行情延续需要新的配置线索 [1] - 不应拘泥于钱多和流动性因素 [1]
博时基金陈西铭:看好下半年创新药板块行情
中国经济网· 2025-08-11 16:50
行业表现与趋势 - 创新药板块自2024年9月24日结束长达四年调整重拾涨势 [1] - 二季度创新药板块普遍出现重估行情 市场对大多数公司进行价值发现 [1]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行业在没有美联储降息背景下仍有很强市场表现 [2] 驱动因素分析 - 大体量向外授权持续落地 海外大药企扫货带来创新药公司管线重估 [1] - 国内政策持续支持鼓励 相关政策陆续落地体现监管自上而下支持 [1] - 利率只是创新药行业表现的一个影响因素 更重要的因素是产业趋势 [2] 产业链传导效应 - 创新药行业股价表现带动上游和CXO公司股价表现 [1] - 部分上游公司和CXO公司在2025年业绩已有所改善 部分公司出现订单改善 [1] 市场融资环境 - 美国生物医药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环境较差 因利率偏高及特朗普提出降低药价等负面政策 [2] - 港股市场融资情况相对友好 近期多家创新药公司登陆港股市场 [2] 未来展望与机会 - 行情从普遍重估第一阶段进入考验实际兑现第二阶段 [1] - 能谈成好的BD合作、产品放量超预期的公司仍有望表现突出 [1] - 小部分"遗珠"有待进一步发掘 [1] - 看好业绩表现突出的骨科和创新药上游板块 [1] - 医疗设备板块业绩有望改善 [1] - AI和脑机接口等新技术将改变医疗体系运行方式 但短期上市公司报表变化不大 [1]
投资江湖:我的三种赚钱之道
雪球· 2025-07-19 11:39
核心观点 - 投资应聚焦估值与业绩匹配、行业趋势和周期借势三大法则,同时注重商业模式和投资审美的长期价值 [2][3][4][5][6][7] 第一性原理:估值与业绩的匹配 - 投资本质是买企业,核心在于估值与未来利润增长的匹配,如思源电气从8元涨至80元(10倍)后估值仍稳定在22倍,股价增长与业绩同步 [3] - 华测导航、制冷剂企业巨化和三美同样遵循此逻辑,业绩兑现驱动股价与估值匹配 [3] 行业趋势大于静态估值 - 行业趋势爆发可迅速消化高估值,如2019年猪周期股票10倍行情,宁德时代2019-2021年200倍PE因业绩高增长预期支撑 [4] - 卫星互联网和高端军工装备等新兴赛道可能因产业趋势突破短期估值限制 [4] 借势周期 - 美元加息降息潮汐和A股牛熊周期(约68个月)是重要投资维度,如港股创新药板块2021年后跌90%受美国加息压制,未来降息周期或催生10倍股 [5] - A股牛熊转换中低估布局、高估离场可获取超额收益 [5] 商业模式与投资审美 - 商业模式决定企业长期韧性,如思源电气案例中投资者因商业模式确定性持有10倍收益 [6] - 投资需提升"审美",通过生活观察(如侗族工匠技艺)理解确定性,避免短期噪音干扰长期判断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