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概览: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 智能重构养老体验
新浪财经· 2025-07-17 22:55
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概述 - 智能养老机器人是以人工智能、环境感知和人机交互技术为核心的多功能服务设备 可部署于家庭及养老机构 通过差异化功能实现生活辅助、健康监护等用途 并支持与智慧养老平台的数据协同 可分为康复型、护理型和陪伴型产品 [1] -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已从简单机械辅助迈向智能化服务 通过多模态感知、自主决策与适老化交互技术升级 实现从单一功能设备到智慧养老系统核心节点的转型 [1] - 行业已形成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场景适配与伦理安全相结合的政策支持体系 覆盖研发制造、场景落地、服务运营及医养结合的全产业链框架 [1]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推动下 智能养老机器人提升在社区和家庭的渗透率 促进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 完善"硬件+服务+数据"的生态布局 [1]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破3亿 智能养老机器人加速渗透社区、机构和家庭场景 通过康复训练、生活协助和情感陪伴等多样化服务构建科技赋能的品质晚年生活 [1] - 多部委协同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产业生态的完整体系 聚焦老龄化社会需求 通过标准规范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2] 行业应用场景 - 智能养老机器人深度融入养老服务体系 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科技支撑 [2] - 产品通过康复训练、生活协助和情感陪伴等多样化服务 为老年人构建科技赋能的品质晚年生活 [1]
退休参保人员首超1亿,医保面临这些挑战
第一财经· 2025-07-17 21:22
医保参保情况 - 2024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2662.08万人,参保率巩固在95% [1] - 职工医保参保37948.34万人,同比增长2.3%,居民医保参保94713.73万人 [4] - 基本医保参保总人数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减少720余万人,主要因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下降 [9] 职工医保现状 - 职工医保退休参保人员首次超过1亿人,增速达4.6%,显著高于在职职工1.5%的增速 [4] - 职退比持续下降,从2012年3降至2024年2.63 [5] - 退休人员医疗费用10258.35亿元,占职工医保总费用49.8%,高于在职职工8108.22亿元 [5] 医保基金收支 - 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34913.37亿元,总支出29764.03亿元,当期结存4639.17亿元 [1] - 职工医保基金收入23732.47亿元,支出19102.54亿元,统筹基金累计结存30445.50亿元 [5] - 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1180.91亿元,支出10661.49亿元,当期结存519.42亿元 [10] 人口老龄化影响 - "十五五"期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净增超1300万人 [11] - 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覆盖18786.34万人,2024年基金收入244.15亿元 [13] - 医保体系需向慢病管理转型,适应高龄和失能老年人需求 [13] 参保结构变化 - 职工医保灵活就业人员占比从2018年12.8%升至2024年17.4% [9] - 居民医保参保人数5年减少超7000万人,同期职工医保增加5023万人 [9] - 居民医保基金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当期结存增加400亿元但无根本改善 [10]
2025年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概览: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智能重构养老体验
头豹研究院· 2025-07-17 20: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老龄化加速、失能人口负担重及养老服务人才紧缺驱动养老机器人市场扩张,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发展迅速,未来将向个性化、智能化、普惠化方向发展,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 [4][46] -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产业链三级架构协同运作,各环节有不同特点和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将多元化,各细分赛道差异更明显 [52][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综述 - 定义与分类:智能养老机器人是融合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设备,分为康复、护理和陪伴机器人,可加速渗透养老场景为老人提供服务 [2][16] - 核心功能与应用场景:通过康复训练、生活协助和情感陪伴等服务,为老年人构建品质晚年生活,应用于社区、机构和家庭场景 [3] - 发展历程:从简单机械辅助迈向智能化服务,实现从单一功能设备到智慧养老系统核心节点的转型 [2] - 政策环境:形成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场景适配与伦理安全相结合的政策支持体系,覆盖全产业链框架,为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 - 需求环境:老龄化加速、失能人口负担重及养老服务人才紧缺驱动市场扩张;养老服务设施规模扩张驱动需求上升;全球市场呈“高认知低应用”状态,亚洲接受度高但潜力待释放 [4][29] - 市场规模:2020 - 2024年市场规模从90.5亿元增长至28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2.9%,预计至2029年将攀升至657.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2%,未来向个性化、智能化、普惠化方向发展 [46]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图谱:以上游供应商提供核心零部件、中游厂商整合研发生产、下游触达终端用户并实现养老服务功能的三级架构协同运作 [52] - 上游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减速器市场需求高增,国产品牌崛起,国产化率提升,行业前景广阔 [59] - 中游分析:行业有产品销售、租赁服务、增值服务订阅及政府合作与生态共建四种商业模式;康复机器人处于外骨骼式第二阶段,未来将聚焦舒适度与智能化升级;陪伴机器人依托技术具备养老价值,在智能化等方面持续升级 [63][69][76] - 下游分析:养老机器人需兼具“健康管家”“生活助手”“情感伴侣”三重角色,以安全、便捷、温暖为核心设计原则 [78] 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竞争格局:市场呈现消费级与医疗级加速融合趋势,未来竞争围绕技术合规性与场景覆盖能力展开,各细分赛道差异化特征将更明显 [88] - 企业分析:未提及相关内容 - 发展趋势:康复机器人进入技术深耕期,护理机器人加速规模化发展,陪伴机器人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成竞争关键,市场将走向“综合龙头主导 + 专业细分补充”的稳态结构 [88] 中国可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企业图谱 - 新松机器人:凭借全场景产品矩阵、技术 - 政策协同创新和临床转化能力,在养老机器人领域建立完整解决方案优势 [98] - 艾雨文承:未提及相关内容 - 作为科技:未提及相关内容
退休参保人员首超1亿,快速老龄化下医保面临这些挑战|晋观医养
第一财经· 2025-07-17 20:17
人口老龄化对医保体系的影响 - 2024年职工医保退休参保人员首次超过1亿人,标志着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深刻影响进入新阶段 [1] - "十五五"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五年,年均净增老年人口超过1300万人 [2][8] - 职工医保职退比从2012年的3降至2024年的2.63,显示退休人员增速快于在职职工 [3] - 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达10258.35亿元,显著高于在职职工的8108.22亿元 [4] 医保基金运行状况 - 2024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132662.08万人,参保率巩固在95% [1] - 基本医保基金总收入34913.37亿元,总支出29764.03亿元,当期结存4639.17亿元 [1] - 职工医保基金收入23732.47亿元,支出19102.54亿元,当期结存4119.75亿元 [4] - 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1180.91亿元,支出10661.49亿元,当期结存519.42亿元 [7] 参保结构变化趋势 - 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连续增长,2024年达37948.34万人,增速2.3% [3] - 居民医保参保人数从2019年顶峰10.2亿人降至2024年9.5亿人,5年减少超7000万人 [6] - 灵活就业人员占职工医保比例从2018年12.8%上升至2024年17.4% [6] - 基本医保参保总人数连续三年下滑,主要因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减少 [1][6] 医保改革方向 - 医保将通过"开源、节流、监管、服务"应对老龄化带来的中长期压力 [2] - 需加快推出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24年试点城市参保18786.34万人 [10] - 医疗体系需从单病种和急救期为主向慢病管理方向转变 [10] - 需重新改革完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以适应人口结构变化 [8]
研判2025!中国医疗气垫床行业功能概述、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医疗气垫床的需求不断增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7 09:18
医疗气垫床行业概述 - 医疗气垫床通过循环充气原理降低局部组织平均压强峰值,是临床预防压疮的常用手段 [1] - 主要适用于长期卧床、活动受限的高危人群,如术后患者、瘫痪病人、烧伤患者等 [3] - 核心优势包括分散体压、减轻局部压力、保持皮肤干燥,降低褥疮风险 [3]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达20亿元,同比增长11% [1][1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人口老龄化、慢性病患者增多、家庭护理需求提升及技术革新 [1][13] - 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从2019年1.78亿增至2024年2.20亿,占比从12.6%升至15.6% [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为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影响产品耐用性和密封性 [9]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下游销售渠道包括直销、经销商和电商平台 [9] - 终端用户涵盖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家庭用户 [9] 竞争格局 - 主要企业包括河北瑞朗德、河北鼎力、河北佳禾、石家庄大桥、上海三和等 [15] - 河北瑞朗德康复护理床出货量及年产值连续三年行业首位,产品销往50多国 [17] - 河北鼎力拥有四大品牌,产品线覆盖防褥疮气床垫、电动护理床等 [17] - 河北佳禾专注智能健康产品,推出20余种医疗器械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化:集成压力传感器、温度调节、远程监控等功能,实现动态调整支撑力 [21] - 定制化:针对肥胖、老年、伤残患者等群体提供差异化产品设计 [25] - 国际化:借助"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 [26] 需求端驱动因素 - 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2019年100.76万个增至2024年109.36万个,拉动设备采购 [11] - 家庭护理认可度提升,推动家用医疗气垫床需求增长 [1][13]
摩根士丹利:东盟消费者+医疗保健
摩根· 2025-07-16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亚洲消费市场性价比敏感,Z 世代受网红影响大,单人家庭增多推动新消费增长,本地品牌借电商和社交媒体抢占份额,东南亚快消品市场增长快,电商发展迅速但渗透率低于中韩,贸易紧张和政策不确定使东南亚经济增速放缓[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亚洲市场概况 - 东盟人口约 7 亿,GDP 约 4 万亿美元,是第三大快速增长的大型经济体,2018 - 2022 年亚洲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超 30%,未来十年增长可能快于过去十年,增长由国内经济、城市化和供应链转移推动[2] 消费者行为 - 亚洲消费者注重性价比,对价格敏感,在食品上消费降级,旅行上支出增加,品牌忠诚度低,Z 世代占亚洲人口近四分之一,通过网红和社交媒体做购买决策[4] 人口结构影响 - 亚洲近 1/3 人口在 25 岁以下,但各国差异大,泰国、新加坡老龄化严重,医疗保健类股票更具投资价值,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单人家庭预计未来五年上涨近 20%,影响宠物、在线娱乐等消费[5] 本地品牌优势 - 电商和社交媒体使本地品牌能快速适应本地消费者偏好,价格更具吸引力,满足价格和个性化需求,占领市场份额[6] 快速消费品行业 - 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快消品市场规模与印度相当,增长率是印度两倍,亚洲快消品整体增长率约 5%,美容和个人护理人均支出高,乳制品市场有增长空间[7] 杂货零售行业 - 亚洲现代化杂货零售渠道占比约 50%或更低,传统小店仍重要,现代贸易增速快,小型业态占主导,大型超市重要性下降,泰国 7 - 11 市场份额扩张空间大[8][11] 快餐连锁行业 - 快餐连锁行业高增长,人口年轻化和城市化推动企业扩展,本土企业创新提供定制产品,更实惠且符合当地口味[10] 医疗保健行业 - 东盟医疗保健支出占 GDP 比例 4% - 5%,低于西方市场,泰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过去 10 年上升约 7%,需求高于供给,私立医院占 20%,医生数量少,政府支持私立医院发展[12] 医疗旅游 - 医疗旅游是泰国医院增长引擎,治疗费用低于新加坡,政府支持、文化友好等因素推动健康旅游发展[14] 贸易和政策影响 - 贸易紧张和政策不确定性使 2025 年第一季度东南亚多数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工业活动、投资和消费疲软[15] 印尼消费市场 - 印尼经济前景疲弱和关税担忧降低消费者信心,货币贬值影响消费情绪,快消品行业增长 2% - 4%,低于 GDP 增长,关注棕榈油和煤炭价格评估收入趋势[16][17] 泰国经济 - 泰国宏观环境严峻,政治动荡、高利率和中国游客减少使消费者信心下降、购买力受限,农场收入预计下降 3 - 4%,前五个月游客到访量减少 33%[3][18] 菲律宾经济 - 菲律宾 2025 年经济表现较好,第一季度家庭消费增长,通胀缓解,年度通胀率可能是五年最低,食品通胀放缓,海外劳工汇款稳定提升消费能力[19] 东南亚电子商务 - 东南亚电商过去五年发展显著,增速超传统消费品公司,市场规模达 160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 30%,今年预计两位数增长,渗透率接近 20%,低于中国和韩国[20][21] 传统消费品公司 - 传统消费品公司积极建设全渠道能力,电商销售增速高于整体业务但近季度放缓,中央零售业电商销售占比最高且积极采用全渠道模式[21] 消费品公司利润率影响因素 - 原材料成本、消费者降级和升级行为、美元兑当地货币汇率、运营成本影响消费品公司利润率[22] 具体公司情况 - CPO 是地区最大杂货零售商,市值约 120 亿美元,在泰国拥有约 15000 家 7 - 11 连锁店,占便利店市场 70%以上[24] - Astro 是印尼最大多元化集团之一,核心业务是汽车和汽车金融,贡献约三分之二利润,四轮车细分市场占 55%,两轮车细分市场占 75%,子公司涉足重型设备领域[24] - Jollibee 是亚洲最大上市快餐连锁店,全球近 10000 家门店,三分之一在菲律宾,国内毛利率提升,目标未来五年净利润提高三倍,国际业务占营收 40%但利润贡献小[27] - Mapie 是印尼最大零售商之一,市值不到 15 亿美元,拥有超 150 个全球知名品牌独家经营权,定位中等收入消费者[28] - BDMS 是泰国最大私营医疗保健网络,经营约 58 家医院,国际患者占总收入 30%,将运营保健中心[29] - bh 医院是东南亚最大且最先进私立医院之一,64%收入来自海外患者,利润率超 35%[30] 印尼汽车行业 - 印尼汽车行业过去 18 个月需求萎缩,电动车兴起引发 Astro 市场份额讨论,2023 - 2024 年纯电动车销量从 1.7%升至 5%,混合动力车占比从 1%增长到约 7%,认为混合动力车引领转型,丰田可维持领导地位[25][26]
研判2025!中国低频治疗仪行业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在“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行业中标数量同比上涨198%[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4 09:25
低频治疗仪行业概述 - 低频治疗仪利用0-1000Hz电流作用于皮肤和浅层组织,主要功能包括镇痛、肌肉康复和促进血液循环 [3] - 与中频/高频治疗仪相比,低频治疗仪穿透深度最浅但能产生明显肌肉收缩,典型应用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等功能 [4] - 行业核心驱动力来自人口老龄化(2024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2.197亿,+1.35%)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 [6][12] 市场需求与政策环境 - 2024年招投标数据显示:采购单位1001家,中标设备3359台(同比+198%),中标金额0.98亿元(同比+100%)[1][12] - 区域集中度显著,广东(12.6%)、广西(10.7%)、湖北(8.66%)合计占中标金额32% [14] - 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及医疗设备集采推动需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从2019年100.76万增至2024年109.36万个 [10][12]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依赖金属/塑料材料及电子元件,中游为制造环节,下游覆盖医院/康复机构等应用场景 [8] - 主要企业包括ST唐邦(832765)、翔宇医疗(688626)等上市公司,以及龙之杰、唐邦科技、翔宇医疗等非上市企业 [2][16] - 天津唐邦2024年营收1786万元(+91.59%)但净亏损595万元(-18.46%),翔宇医疗2025Q1营收1.86亿元(+10.02%)但净利润2300万元(-41.26%)[17][18] 技术趋势与产品创新 - 行业向智能化发展,集成AI算法与传感器实现治疗参数自动调节 [21] - 产品多元化趋势明显,翔宇医疗已推出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呼吸训练低频电治疗仪等新产品 [18] - 企业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扩展康复医疗设备功能边界 [16][17]
保险机构精心书写“养老金融”大文章
证券日报· 2025-07-13 23:42
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发展前景 - 预计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 [1] - 养老金融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新兴的"蓝海"市场 [1] - 保险机构通过创新产品和完善服务持续探索养老金融多元化发展模式 [1] 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发展现状 - 长护险作为社保"第六险",是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难题的重要举措 [2] - 中国人寿寿险天津市分公司累计支付长护险基金近1.3亿元,惠及近8000名重度失能群众 [2]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已参与承办80个长护险项目、130多个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项目和200多个大病保险项目 [3] - 阳光财险承保7省15个地市长护险和慢病保险项目,为超1075万人提供健康风险保障2万亿元 [3] 养老金融专属产品创新 - 中国人寿寿险广东省分公司推出"银龄安康行动",十年累计赔付超190万人次、赔付金额达23亿元,推动老年群体医保外综合报销率提升15个百分点 [4][5] - 阳光人寿推出29款长期人寿保险及长期年金保险产品,并开发9款符合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养老年金保险和两全保险 [5] - 阳光人寿开发4款税优健康险产品,涵盖税优定期重疾险、税优医疗险和税优护理险 [5] 适老化服务优化 - 阳光人寿线上线下结合优化服务,线下网点配备适老设备,线上提供多元出单方式和语音播报功能 [6] - 中国人寿寿险江西省分公司在100个柜面网点配置适老化设施,开设"银发绿色通道",去年累计服务临柜银发客户11.56万人次 [6] - 中国人寿寿险江西省分公司推出"一对一专属陪同服务",解决老年人操作智能设备难题 [6]
欧盟人口创历史新高
财联社· 2025-07-12 15:34
欧盟人口数据 - 欧盟2024年总人口达4 504亿 较2023年增加超100万人 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欧盟死亡人数482万 出生人数356万 自然人口减少126万 净移民流入230万填补缺口 [1] - 德国 法国 意大利三国人口合计占欧盟总人口的47% [1] - 欧盟19国人口增长 8国人口减少 马耳他增速最快 拉脱维亚降幅最大 [1] 人口结构趋势 - 自2012年起欧盟连续12年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 人口增长完全依赖移民流入 [1] - 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导致社会保障压力加剧 本土劳动力持续短缺 [1] 移民政策动态 - 欧盟国家长期依赖外来移民补充劳动力 但反移民情绪高涨促使多国加强边境管控 [1] - 比利时 波兰 德国 荷兰等国实施临时性边检措施限制跨境流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