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差错更正
搜索文档
*ST星农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此前调减2023年度营收超600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14:36
公司近期股价与监管动态 - 公司股票于9月30日开盘跌停,报5.71元/股,总市值15.44亿元 [2] - 公司于9月29日盘后披露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 [2] - 此次立案距公司主动披露会计差错更正公告不足一周 [2] 会计差错更正及财务影响 - 公司自查发现2023年度农事服务业务存在资金回流情形,相关业务未实际进行且不具备商业实质,不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2] - 公司采用追溯重述法对多期报表进行更正,其中2023年营业收入从3.08亿元调减至2.48亿元,减少6072.74万元 [3] - 202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额从5579.26万元扩大至6108.21万元,增加528.95万元 [3] - 2024年度、2025年第一季度、2025年半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也相应进行了追溯调整 [3] 公司经营业绩与风险警示 - 公司已连续亏损5年,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093.39万元 [3] - 因2024年经审计的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调整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公司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星农” [3] 公司业务与战略动向 - 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农业机械上市企业,占地面积360余亩,现有员工400余人 [3] - 公司拟以2941.4万元收购绿脉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持有的中城汽车(山东)有限公司100%股权,绿脉汽车董事何德军同时任公司董事长,市场猜测此次收购旨在助力公司保壳 [4] - 公司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试行双主营业务驱动的目的之一是盘活农机板块,目前尚未有舍弃农机业务的计划 [5] - 公司公告称目前各项经营活动正常开展,在立案调查期间将积极配合证监会工作 [5]
路桥信息财报“变脸”:2024年净利润调减超80% 监管机构指其内控存重大缺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00:04
公司核心事件 - 公司因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被厦门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 [1][2] - 监管机构发现公司2023年度、2024年度收入利润核算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导致相关年度报告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准确 [2] - 公司已完成自查并作出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并将按规定制定整改方案以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2][3] 财务数据更正详情 - 公司对2023年年度报告至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的多项财务数据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差错更正 [3] - 2024年营业收入由2.40亿元调减至2.15亿元 减少2576万元 降幅为10.71% [3] - 2024年净利润由2248.20万元调减至339.17万元 减少1909.04万元 降幅高达84.91% [1][3] - 2024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由1951.57万元调减至42.54万元 降幅达到97.82% [3] - 2023年营业收入由2.38亿元调减为2.22亿元 减少1583.60万元 [4] - 2023年净利润由2158.20万元调减至857.10万元 降幅达到60.29% [4] 潜在监管后果 - 公司提示若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 可能被北京证券交易所实施股票退市风险警示 [2] - 公司需聘请具备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更正事项进行专项鉴证并出具报告 [4]
603789,证监会立案!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23:59
立案调查与会计差错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立案缘起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因2023年度农事服务业务存在客户资金回流及无商业实质交易 导致收入确认不当 [2] - 会计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 调减2023年营业收入6072.74万元及净利润528.95万元 同时增加2024年净利润42.05万元 [4] 公司业务与跨界收购 - 公司主营业务为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 产品覆盖耕种、种植、田间管理及收后处理环节机械 [4] - 公司于今年8月以2941.4万元完成收购中城汽车(山东)有限公司100%股权 跨界布局专用车行业 [5] - 收购标的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 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为524.42万元 净利润为-385.73万元 且交易对手方绿脉汽车的高管与公司董事长为何德军同一人 [5]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0年至2024年连续五年亏损 近三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5579.26万元、-1.75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5亿元 同比增长59.8% 但归母净利润仍为-4093万元 [7] - 截至9月29日收盘 公司股价为6.01元/股 总市值为16.25亿元 [7]
603789,证监会立案!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23:57
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2] 会计差错更正 - 更正缘于2023年度农事服务业务存在资金回流及无商业实质导致收入确认不当 [6] - 采用追溯重述法调减2023年营业收入6072.74万元并调减净利润528.95万元 [9] - 追溯调整增加2024年净利润42.05万元 [9] 业务与收购 - 公司主营业务为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 [11] - 公司以2941.4万元收购董事长旗下企业中城汽车100%股权跨界进入专用车行业 [12] - 标的公司中城汽车2024年营业收入为524.42万元净利润为-385.73万元 [12] 财务业绩 - 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五年亏损近三年分别为-1.59亿元-5579.26万元-1.75亿元 [1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上升59.8%但归母净利润为-4093万元 [13] - 截至9月29日公司总市值为16.25亿元 [13]
603789 证监会立案!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23:57
监管立案与会计差错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2] - 立案源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 涉及2023年度农事服务业务收入确认不当 存在客户资金回流及无商业实质的情况 [3] - 会计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 调减2023年营业收入6072.74万元 调减2023年净利润528.95万元 增加2024年净利润42.05万元 [5] 公司业务与跨界收购 - 公司主营业务为农业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 产品覆盖耕种、种植、田间管理及收后处理环节机械 [6] - 公司于2024年8月以2941.4万元完成收购中城汽车(山东)有限公司100%股权 跨界布局专用车行业 [7] - 收购标的中城汽车成立于2024年1月 2024年经审计营业收入为524.42万元 净利润为-385.73万元 且交易对手方绿脉汽车的董事何德军同时为公司董事长 [7]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连续五年亏损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5579.26万元、-1.75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5亿元 同比增长59.8% 但归母净利润仍为-4093万元 [9] - 截至2025年9月29日收盘 公司股价为6.01元/股 总市值为16.25亿元 [9]
凯旺科技连亏2年半 上月被警示2021上市中原证券保荐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11: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0亿元 同比增长10.70% [1][2]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18.80万元 较上年同期-2082.71万元恶化73.75% [1][2]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3818.27万元 较上年同期-2965.38万元下降28.76% [1][2]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5.96亿元 同比增长9.12% [2][3] - 2024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345.29万元 较上年-5682.02万元扩大64.47% [2][3] - 2024年全年扣非净利润-1.09亿元 较上年-6394.28万元恶化71.17% [2][3]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422.62万元 较上年同期182.87万元大幅下降2518.51% [1][2] - 2024年全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509.87万元 较上年-1300.49万元恶化400.57% [2][3] 上市及募资情况 - 2021年12月23日于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发行2396万股 发行价格27.12元/股 [3]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6.50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5.80亿元 较原拟募资2.99亿元超额2.81亿元 [4] - 发行费用总额6946.38万元 其中承销及保荐费用5583.21万元 [5] 监管事项 - 2025年4月24日披露会计差错更正公告 将特定业务收入核算方法由总额法更正为净额法 [5][6] - 对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和第三季度报告进行追溯调整 [5][6] - 因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收到河南证监局警示函及深交所监管函 [5][6] - 董事长陈海刚及财务总监邵振康被认定负主要责任 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5][6]
湖北广电(000665.SZ)收到湖北证监局警示函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6:10
监管措施 - 公司于2025年9月18日收到湖北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措施决定 [1] - 监管措施针对公司及有关责任人 [1] 会计差错更正 - 公司于2025年4月29日披露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公告 [1] - 会计差错涉及全资子公司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武汉投资有限公司及武汉分公司 [1] - 2023年度集客项目业务收入确认不恰当导致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 [1] - 公司对2023年度涉及的收入进行了差错更正 [1]
连续7份财报“失真”!城地香江收上海证监局警示函 3名前高管同步被追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0:00
公司财务报告披露问题 - 公司因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共七份财务报告数据披露不准确被上海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3] - 会计差错涉及三大类:子公司内部交易抵销错误、使用权资产摊销科目错配、部分项目收入确认跨期 影响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多个核心科目 [5][6] - 内部交易抵销问题导致2023年年报及2024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报告数据不准确 具体表现为少计营业成本、多计存货以及多计营业收入 [5] 会计差错具体内容 - 第一类差错为子公司间关联交易形成的存货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销分录错误 同时销售额抵销不完整 [5] - 第二类差错涉及使用权资产摊销错误:装修期间摊销误计入在建工程而非长期待摊费用 非装修期间摊销错误进行资本化而非费用化处理 影响七份财报 [5] - 第三类差错为五个项目收入确认跨期 包括河南数据中心项目2023年第四季度完工但2024年第四季度才确认收入 南京基地项目2023年第三季度完工但2024年第一季度确认收入 以及其他三个项目类似滞后确认问题 [6] 财务数据追溯调整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披露会计差错更正公告 对七份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 [4][6] - 2023年年报调整后:应收账款调增4040.95万元 营业收入调增6218.91万元 营业成本调增1.05亿元 未分配利润调减3530.86万元 合并现金流量表未受影响 [6] - 差错导致2023年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及2024年中期报告披露不准确 [8] 相关人员监管措施 - 前董事长兼总裁谢晓东(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任职)、前财务总监赵钱波(2022年7月至2023年11月任职)、前财务总监杨哲一(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任职)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8]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可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提起诉讼 [8] - 公司表示问题对经营无重大影响 将加强内控和法规学习以避免类似事件 [8]
连续7份财报“失真”!城地香江收上海证监局警示函,3名前高管同步被追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23:57
会计差错事件概述 - 公司因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共七份财务报告数据披露不准确 被上海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1] - 公司前董事长谢晓东等三位高管因对任职期间事项承担责任 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 [3][4] - 公司已于2025年6月30日披露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公告 对七份财务报表进行修正 [1][3] 会计差错具体类型 - 第一类差错为子公司内部交易抵销问题:2023年合并报表时抵销分录错误 导致少计营业成本、多计存货 且关联交易销售额抵销不完整造成多计营业收入 影响2023年年报及2024年前三期报告 [1] - 第二类差错涉及使用权资产摊销科目错配:浦东临港地块资产装修期间摊销错误计入"在建工程"(应计长期待摊费用) 非装修期间摊销错误资本化(应费用化) 导致七份财报在建工程等科目失真 [2] - 第三类差错为五个项目收入确认跨期:包括河南数据中心项目(2023Q4完工但2024Q4确认收入)、南京基地项目(2023Q3完工但2024Q1确认收入)等 均滞后确认影响营业收入及未分配利润 [2] 财务数据调整影响 - 2023年年报追溯调整:应收账款调增4040.95万元 营业收入调增6218.91万元 营业成本调增1.05亿元 未分配利润调减3530.86万元 [3] - 会计差错更正未对合并现金流量表产生实质影响 [3] - 差错导致2023年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及2024年中期报告披露不准确 [3]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高度重视问题 承诺加强法规学习并提高规范运作水平 [4] - 强调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 声明行政监管措施对公司经营无重大影响 [4]
*ST京蓝: 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8
前期会计差错原因及内容 - 公司子公司中科鼎实为完成业绩承诺 在2020年苏化1号项目中通过虚假投入成本方式虚增营业收入16291.03万元 占当年披露营业收入的14.06% [1] - 虚增营业成本未披露具体金额 但导致虚增利润总额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2.67% 虚增净利润5770.75万元 占当年披露净利润绝对值的2.27% [1] - 该行为涉及2018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中要求的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40000万元的业绩承诺 [1] 财务报表追溯调整情况 - 对2020年度合并利润表进行调整:营业收入调减16291.03万元至99541.02万元 营业成本调减9654.67万元至107088.04万元 [2][3] - 2020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调增4484.75万元至239969.81万元 少数股东损益调减1286万元至-18933.15万元 [2][3] - 对2021年度合并利润表进行跨期调整:营业收入调增16291.03万元至90091.53万元 营业成本调增9654.67万元至69540.63万元 [3] - 2021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调减4484.75万元至148343.36万元 少数股东损益调增1286万元至-15910.56万元 [3] - 资产负债表科目调整包括:合同资产调减13288.68万元至294065.76万元 应付账款调减9654.67万元至174381.12万元 [2] 业绩补偿会计处理 - 公司暂不对殷晓东等37名股东业绩补偿进行会计调整 因可收回补偿股票数量及金额难以合理预估 [4] - 业绩补偿款回收可能性低于95% 且金额无法可靠计量 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 [4] - 该决定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关于金融工具确认的计量要求 [4] 第三方鉴证情况 - 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鉴证报告 确认会计差错更正处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及相关信息披露规则 [4] - 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了检查会计记录和重新计算等必要程序 [4] 退市风险状况 - 根据更正后财务报表测算 公司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5]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9日起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