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西藏:扩大体育消费 优化高危性赛事审批流程
快讯· 2025-06-27 14:41
西藏自治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政策措施 体育旅游融合产品开发 - 因地制宜开发以户外运动为主的特色体育旅游融合产品 [1] - 力争将林芝市巴松错景区打造成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1] - 继续将西藏登山大会等打造成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1] 宣传与推广 -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做好示范基地和精品路线的推介宣传 [1] 消费促进活动 - 积极探索健身场馆消费补贴政策 [1] - 开展"活力西藏 运动惠享"促进消费活动 [1] - 加强体育赛事与餐饮等行业跨界合作 [1] 群众体育与休闲产业 - 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 [1] - 积极发展运动休闲产业 [1] - 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展示和全民健身活动 [1] 赛事审批优化 - 优化高危性赛事审批流程 [1] - 压缩审批时限至赛事举办前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工作 [1]
2025(第六届)河北省体育消费季“体育消夏·嗨玩季”专项活动——首届“燃动湾里青少年运动嘉年华”
新浪财经· 2025-06-23 11:34
活动概述 - 首届"燃动湾里青少年运动嘉年华"在石家庄湾里庙步行街启动,包含青少年跑酷大赛、篮球挑战赛、街舞啦啦操展示赛等多项赛事 [1][3] - 活动吸引全省百余名4-13岁青少年参与跑酷大赛,最小年龄4岁,最大13岁 [1] - 步行街转型为体育、文化、娱乐、消费综合体,现场设置体育普法趣味比赛,通过问答游戏普及体育法律知识 [3][5] 商业合作与消费促进 - 交通银行推出"湾里庙"联名主题信用卡,提供便捷支付、惠民贷等金融服务,配套"天天特惠""最红星期五"促销活动 [3] - 超50家商户参与优惠活动,覆盖餐饮、服装、娱乐等领域,部分餐厅推出满额赠礼促销 [3] - 活动当晚步行街人流量较平日增长数倍,商家营业额显著提升 [5] 政策背景与规模 - 活动隶属2025年第六届河北省体育消费季"体育消夏·嗨玩季",全省规划291项"赛事+"项目 [6] - 细分项目包括181项"体育赛事进商圈"、33项"体育赛事进街区"、77项"体育赛事进景区" [6] - 目标为融合体育与文旅休闲元素,满足群众暑期消费需求,推动体育消费成为经济新动力 [6]
“苏超”跑出区域经济新赛道,长三角催生体育消费新场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21:26
苏超联赛的火爆现象 - "苏超"联赛热度席卷全国 跨年龄段人群参与讨论 甚至在非体育场景如菜市场也引发热议 [1] - 第四轮淮安vs南京比赛吸引大量非本地观众 江苏13城良性竞争形成的"玩梗文化"推动赛事破圈 [1] - 赛事周末带动江苏省旅游订单量周环比增长50% 南京订单量全国第一 苏州扬州跻身前十 [4] - 比赛期间异地消费者贡献的江苏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9% 高铁站等场景广告投放密集 [5] 群众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 - "苏超"将参与性比赛升级为观赏性赛事 带动线上线下流量融合 强化地域认同感与城市营销 [4] - 赛事经济激活体育全产业链消费 包括场地、用品、训练等 释放被抑制的足球消费潜力 [5] - 杭州"超级星期六"采用"1+X+N"模式 涵盖企BA、村BA等多样化赛事 构建全民运动生态 [10] - 世预赛杭州主场外地球迷占比60% 直接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消费3.08亿元 [13] 长三角体育消费升级路径 - 浙闽赣皖四省羽毛球邀请赛吸引92支队伍400余人参赛 跨省域群众联赛兴起 [11] - 杭州推出"赛会之城"三年计划 通过赛事三进、运动嘉年华等活动推动体旅双向奔赴 [13] - 拱墅区试点"医疗+运动"双中心模式 建立运动健康门诊 28家"好社区"健康中心年内落地 [14][16] - 专家建议发挥长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势 利用均衡消费能力打造流动观赛场景 [13] 赛事运营与商业模式创新 - 政府投资少、群众参与度高的"草根化"模式增强可持续性 需平衡政府与市场主体关系 [5][7] - 赛事需与商业业态深度结合 如打造体育特色消费商圈 开发定制化体旅融合产品 [6][7] - 杭州城市定向赛结合地铁通卡实现"跟着赛事游城市" 深度挖掘文化体育旅游资源 [12] - 华东师范大学建议探索市场化定价机制 开发赛事商业潜力以匹配提振消费背景 [11]
体育消费新风口:户外运动“卷”进广州商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20:57
体育消费趋势 - 2024年广州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631.25亿元,人均消费3345.51元,较2023年人均消费3331元略有增长 [2][13] - 运动成为情绪消费的重要载体,年轻消费者愿意为攀岩、滑雪等体验支付月均2000元费用 [2][7] - 京东数据显示2024年南方滑雪装备消费超过北方,广东、上海等南方省市进入销量TOP10,福建、广西等地增速超100% [8] 室内运动业态创新 - 室内滑雪馆在市中心商圈兴起,华雪梦两家门店旺季课程从早10点排至晚10点满负荷运营 [4][9] - 天河路商圈日客流量150万人/天,北京路商圈2024年客流1.34亿人次,为核心商圈运动场馆提供流量基础 [10] - 凯乐石在天河体育中心开设含攀岩墙的旗舰店,计划通过体验活动降低运动参与门槛 [10][14] 新兴运动品类扩张 - 攀岩、滑雪、冲浪等小众运动渗透率提升,凯乐石1-5月营收增幅超行业均值,女性消费者参与度显著提高 [7] - 广州热雪奇迹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港澳及东南亚客群增长,预计2025年广东滑雪用户增速保持8% [8][15] - 群体通小程序已整合攀岩、马术、皮划艇等多样化运动场馆资源,反映长尾需求崛起 [3][8] 政策与产业协同 - 广州提出培育"全运游""广马游"等特色产品,推动体育比赛进景区、商圈以释放消费潜力 [14] - 企业建议政企合作推广户外运动,利用顶尖运动员效应提升认知度,扩大产业规模 [14] - 热雪奇迹计划深化"冰雪+"产业融合,开发东南亚市场,打造南方冰雪旅游目的地 [15] 消费者行为特征 - 便捷性成为核心决策因素,消费者倾向选择通勤15分钟内的商圈运动场馆 [9][10] - 装备消费占比显著,攀岩爱好者单装备支出超三件,滑雪私教课单次费用达500元 [12][13] - 运动体验呈现社交化特征,消费者通过朋友推荐接触新项目并形成固定参与频率 [7][12]
迸发流量促消费,“苏超”发展的必然逻辑与实践启示
新华日报· 2025-06-17 05:04
苏超现象的核心观点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成为现象级传播话题,是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本,其成功背后蕴含历史、经济、文化及体育发展的多重必然性 [2][3] - "苏超"通过赛事锚点推动体育与文旅、传媒、城市深度融合,形成消费增长新模式,如持球票免费开放景区、推出文旅套餐、利用传媒IP变现等 [5][6][7] - 赛事场均上座人数突破万人,带动江苏三市(南京、苏州、常州)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3000元,并激活全国体育产业规模从2014年1.35万亿元增至2023年3.67万亿元的潜力 [3][4] 历史与经济基础 - 江苏完善的城市建设、交通网络及产业基础为"苏超"提供发展基本盘,2025年省政府明确要求发挥联赛撬动作用促进文旅体商融合 [3] -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首批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经济动能形成政府投入、企业赞助、居民消费的正向循环 [3] 文化与传播创新 -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等网络梗折射江苏各市文化自信与归属感,强化赛事传播力 [3] - 传媒融合方面,央视频、爱奇艺等平台多载体转播,官媒创意文案及特许文创产品实现破圈传播,如《新华日报》赛前海报和"江苏超会赢"IP [6] 产业融合实践 - 文旅融合:南通、苏州等地向持票球迷免费开放景区,常州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套餐,带动"一日游"消费新风尚 [5] - 城市融合:无锡、苏州等利用县域专业足球场(如昆山奥体中心)盘活体育资源,商业综合体LED宣传及球迷优惠促进"体育+商业"场景 [7] 可持续发展路径 - 江苏层面需将赛事品牌常态化,完善组织机制并推动基层足球发展,扩大青训与社区参与 [8] - 全国层面建议推广"苏超"经验,结合地方特色发展跨区域联赛,同时借鉴欧美职业联赛模式提升竞技与运营水平 [9]
广州借十五运会促体育消费,力推冰雪运动和赛马运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6:22
体育消费政策 - 广州市商务局发布《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计划大力发展体育消费,包括筹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开展体育嘉年华等活动 [1] - 方案提出推动冰雪运动和赛马运动消费发展,支持花都融创等冰雪场馆提质升级,加快推进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建设和运营 [2] - 广州2024年体育消费总规模超63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 [1] 赛事筹备与举办 -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备工作有序推进,6月10日已完成女子16岁以下组足球比赛,这是广州赛区首赛 [1] - 比赛在全新升级改造的4个专业、智能、低碳场馆举行,受到运动员、教练和观众好评 [1] - 广州将高水平办好世界田联接力赛、广州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 [1] 体育消费活动 - 广州国际体育嘉年华4月26日启动,探索打造全域联动创新消费场景 [2] - 创设广州体育消费季,联动商圈和企业开展特色演艺、购物餐饮优惠等活动,营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2] - 推动体育比赛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利用自然资源举办冰雪、水上等户外嘉年华活动 [2] 冰雪运动消费 - 广州融创热雪奇迹五一期间整体客流同比增加近30% [2] - 滑雪体验最受游客青睐,五一期间滑雪占比近60% [2]
广州:拟推动赛马运动消费发展 加快推进香港马会从化马场建设运营
快讯· 2025-06-13 11:14
广州市提振体育消费政策 - 大力发展体育消费,重点推进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筹办工作 [1] - 高水平举办世界田联接力赛、广州马拉松赛等重大赛事 [1] - 开展体育嘉年华、体育消费季、全民健身活动等促消费活动 [1] - 推动体育比赛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 [1] - 支持花都融创冰雪场馆提质升级,推动冰雪运动消费发展 [1] - 加快推进香港马会从化马场建设和运营,促进赛马运动消费 [1]
“大礼包”惠民跟着比赛去打卡 “苏超”走红燃动文创体育用品消费“热”力
央视网· 2025-06-09 17:00
文创及体育用品销售增长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的走红带动相关文创产品、体育用品销量明显增长 [1] - "叫南哥"帆布袋售价19 9元 上线5天销量突破1000件 [3] - 足球、球衣、球鞋等体育用品销量增长 商家加大进货量并推出促销活动 [4] 运动消费市场热度攀升 - 南通某健身中心暑期场馆预订量持续上升 [6] - 扬州文旅部门推出"苏超"最大惠民举措 主场比赛日周末对省内12城市市民免费开放20多个国有收费景区 [6][8] - 运河大剧院每场演出为客队市民提供100张免费票 [10] 文旅配套优惠政策 - 扬州主场比赛日周末 对阵客队城市市民可享酒店线上预订价8折 并免费体验温泉、汉服等项目 [11] - 当地演艺单位推出预约减免和折扣优惠 "跟着'苏超'游扬州"文旅套餐获全省球迷广泛咨询 [10]
文商旅体多业态互补为赛事赋能 “赛事经济”激活多场景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6-08 11:12
奥运场馆改造与多业态融合 - 北京多个奥运场馆通过改造升级,将功能区与商业街、美术馆、小剧场等空间融合,实现文商旅体多业态互补[1] - 首钢园滑雪大跳台增设33米观景平台、滑梯、绳网和攀岩墙,引入空中咖啡、绳降、小蹦极等新运动场景[4] - 首钢冷却塔改造为下沉式篮球公园,利用通风结构提供独特体验,2025年3月开放后持续吸引篮球爱好者[8] 体育消费新场景与流量转化 - 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实现冰球、篮球双主场切换,夏季冰上运动火热[6] - 上海徐汇商圈端午假期举办16场体育赛事,包括自由搏击、篮球、飞镖等,吸引4300人直接参与,客流量26.37万人次,营业额超千万元[11][15]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采用"一城一主场"模式,三轮赛事观众超18万人,单场最高观众达15669人[18][20][22] 体育消费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 - 上海推出全国首个体育消费资源整合平台,依托交易平台对接体育无形资产与市场资源,释放消费动能[7][9] - 平台将赛事资源开放给商业地产、旅游平台等市场主体,推动自主洽谈交易,配置赛事流量与配套资源[17] 赛事经济与产业链带动效应 - "苏超"联动文旅资源,观赛门票可兑换美食折扣,带动"跟着球赛游江苏"的消费模式[18][21] - 江苏推出50项"跟着赛事去旅行"清单,2025年1—4月51项重点赛事参与人数61.5万,带动客流217.1万人次,消费金额15.7亿元[22] - 赛事经济带动体育制造、旅游、培训等全产业链发展[23]
塑强“体育+”优势,山东体商文旅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新动能
大众日报· 2025-06-07 09:03
体育赛事规划与规模 - 2025年计划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200场 全年举办5000人以上马拉松50场 千人以上大型赛事500场 推出马拉松城市联赛22站 冰雪运动系列赛5站 "四沿"特色赛事25站 [2] - 2024年共举办13站马拉松城市联赛 吸引近20万名跑者参与 [2] - 2024年举办21项"四沿"引领性赛事 吸引超19万人次参赛观赛 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23亿元 对GDP贡献9.59亿元 拉动服务链消费3.47亿元 [2] 体育消费与商业融合 - 2024年举办各类赛事活动8万余场 体育消费超过2000亿元 [4] - 开展"好运山东 惠享生活"体育惠民补贴活动 山东银联计划投入1000万元 已签约商户超400家 发放补贴100多万元 [3] - 滴滴 美团计划通过"跟赛事去旅行"平台发放各类补贴9000万元 [3] - 整合130家旅游景区资源 推出"好运山东一卡通" 消费者支出239元可获得总价值12700元的景区门票权益 [3] 特色活动与展会 - 将举办"夏品美食""秋享康养""冬玩冰雪"3季"齐鲁服务消费季" 推出商文旅体健融合促消费活动 [4] - 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 进街区 进商圈 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4] - 6月13日-15日在东营举办2025山东省匹克球旅游嘉年华 融合比赛 体旅宣推 非遗美食 文创展销等活动 [4] - 8月22日-24日在临沂举办第六届山东体博会 预计吸引40多个国家超200名国际采购商 [5] 品牌建设与消费场景 - 打造"好运山东"体育品牌 推动"跟着赛事游齐鲁"成为出行新风尚 [2] - 首创"赛事即景点 比赛即旅游"新型消费场景 [3] - 上线"跟赛事去旅行"小程序 促进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