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发展体育产业需从人才破题
经济日报· 2025-10-17 06:12
政策背景与战略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为实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1] - 政策强化产业要素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 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瓶颈 - “十四五”以来,中国体育产业稳步发展,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1] - 体育人才队伍在规模、素质、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成为体育消费扩容和体育产业提质的掣肘 [1] - 大量体育资源因缺乏专业人才运营而难以转化为消费动能 [1] 人才短缺的具体表现 - 高校体育学科与经管、传媒、数字技术等专业泾渭分明,复合型人才一将难求 [1] - 校企沟通不畅,实训基地和产业学院常停留在签约挂牌阶段,企业用人需二次培训 [1] 人才建设与产业升级的关联 - 人才建设是支撑体育产业多元增长的核心支柱 [1] - 发展户外运动、冰雪经济、体育用品智能制造等新增长点,每个新增长点的培育都需要专业化人才队伍作为支撑 [1] - 人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产业升级的高度 [1] 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学科交叉 - 鼓励高校面向体育产业新赛道,设置“体育+数字技术”、“体育+健康管理”等微专业和辅修学位 [2] - 将编程、运动康复、数据营销等课程嵌入培养方案,促成理工、医学、文管领域师资跨界协作 [2] 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产教融合 - 依托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重大赛事运营公司,共建“场景式”实验室 [2] - 将运动表现分析、智能装备测试、虚拟赛事制作等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使课堂任务转化为实训成果并直接对接市场应用 [2] 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 加快推进体育产业职业标准开发,明确赛事运营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岗位的能力要求与评价规范 [2] -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产业创新和消费引领中表现突出的人才给予政策支持 [2] 政策落实与展望 - 此次《意见》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明确了政策方向,各地各部门需将“支持”和“鼓励”细化为可执行、可考核的政策清单 [2] - 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将推动体育人才队伍建优建强,点燃体育消费新引擎 [2]
四店联动开业焕新:迪卡侬加码大湾区,激活运动消费新场景
搜狐财经· 2025-10-16 17:56
公司动态 - 迪卡侬在大湾区实现“双开两焕”,深圳建安和广州沙园两家新店开业,同时深圳新湖和彩田两家门店焕新升级 [1] - 公司旨在通过融合城市体育氛围与赛事经济,将短期关注转化为长期可持续的运动体验与消费增长动力 [1] - 迪卡侬中国零售副总裁表示公司坚定看好大湾区市场前景,并将持续为当地市场注入运动活力 [1] - 迪卡侬进入广州市场已三十一年,布局零售业务二十一年,目前在广州已开设13家门店和1家智能制造办公室 [3] 行业背景与政策支持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7万亿元,并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 [3] - 广州和深圳双双入选国家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试点周期覆盖2025-2027年关键发展期 [3] - 广州2024年体育消费总规模超630亿元,人均消费超3,300元,位居全国前列,并将于2025年承办全运会数项重点赛事以推动“全运经济” [3] 区域市场机遇 - 深圳长期推动“体育+消费”发展,将赛事引入商圈,并依托前海冰雪世界等新地标构建辐射大湾区的“一小时冰雪经济圈” [3] - 体育产业在深圳正成为拉动本地消费、旅游与社区生活的复合型产业 [3] - 广州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是迪卡侬全产业链业务进入中国内陆的第一站 [3]
奇迹“苏超”:点燃消费引擎 畅通经济循环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04:17
赛事规模与热度 - 赛事自2025年5月10日开赛以来,迅速成为现象级赛事,创下场均超万人入场、全网话题量破百亿的盛况[1] - 淘汰赛阶段购票中签率极低,最高仅6.7%,最低至3.3%,呈现“一票难求”态势[2] - 2025年10月4日南京奥体中心举行的淘汰赛首场,现场观众达61355人,创单场比赛上座率新高[2] 经济拉动效应 - 10月4日南京队比赛当日,南京市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实现交易金额8.7亿元,同比增长6.4%[2] - 商务部门监测的重点商场百货类企业零售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4.2%[2] - 国庆中秋假期3场淘汰赛带动南京、徐州、南通3个主场城市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其中外地游客181.1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8%[3] 创新模式与机制 - 赛事采用“城市荣誉+全民参与”核心理念及低票价、高情感、强连接模式,成功将体育赛事转化为打通经济微循环的“金钥匙”[1] - 通过“票根经济”实现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将票根价值延伸为连接住宿、美食、交通等多场景的重要触点,实现“一票多用”[3] - 政府定位为“规则制定者”与“资源整合者”,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文化赋能”的协同机制[5]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 - 江苏省内十三个地市经济实力相对均衡,孕育了良性竞争文化,为赛事提供独特土壤[4] - 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为66967.8亿元,同比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949.0亿元,同比增长5.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06元,同比增长5.2%[4] 产业与公司机遇 - 上市公司共创草坪已为“赣超”、“渝超”、“鲁超”、“湘超”等多地主场提供人造草坪产品,积极把握国内区域足球赛事热潮[7] - 金陵体育承接了“苏超”部分场馆的改造项目,并计划将相关业务拓展至全国其他地区性足球赛事[7]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到203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7万亿元,国家体育总局将聚焦联赛“含金量”,推动职业联赛建设,培育自主IP赛事[7][8]
户外服饰品牌坦博尔赴港IPO,拆解其业务潜力与深层价值
格隆汇· 2025-10-11 20:27
公司上市与行业背景 - 坦博尔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 [1] - 公司IPO恰逢行业上升周期,国务院政策支持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户外运动被视为增长最强劲的领域之一 [1] - 消费者偏好转变,包括户外消费场景多元化、追求质价比、淡化国际品牌光环,推动专业户外服饰行业发展和国产替代加速 [1] 公司综合实力与品牌价值 - 公司业绩持续增长,“与自然为友”的可持续品牌理念与“有爱有温暖”的品牌精神构筑长期核心品牌资产 [2] - 品牌建设结合精湛工艺与先进科技,例如与北京服装学院联合成立“极寒科技实验室”,并通过组织和赞助户外活动推广生活方式 [6] - 品牌热度关键指标实现近1倍增长,在抖音的视频累计观看次数已突破20亿次 [10] 产品体系与市场覆盖 - 产品划分为三大系列:顶尖户外系列、运动户外系列与城市轻户外系列,形成满足多场景的完整产品体系,截至2025年上半年共包含687个SKU [4] - 产品覆盖从专业用户到大众用户的全域穿透,包括职业运动员、资深探险者及家庭户外群体、都市居民 [4] - 产品场景覆盖滑雪、登山、徒步等自然环境活动,以及郊游、公园休闲、日常通勤等城市生活场景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总收入分别为7.32亿元、10.21亿元及13.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86亿元、1.39亿元、1.07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85.0%,净利润0.36亿元,同比增长205.6% [9]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是中国第四大本土专业户外服饰品牌 [9] 销售渠道与增长动力 - 公司通过品牌、渠道与供应链的多维发力形成协同支撑,赋能销售增长 [6] - 线上渠道增长迅猛,2024年在线零售额较2023年增长80.3%,2025年上半年线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长168.5% [10]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2024年达到39%,此前的营销投入被视为“战略蓄水”的主动选择,为未来利润弹性释放埋下伏笔 [10]
桥洞球场、教练外卖、3元健身房…国家喊你减肥了
吴晓波频道· 2025-10-09 08:2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体育产业在政策引导下正经历结构性转变,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通过开发“金角银边”等新型社区化、智能化体育场景来刺激消费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13][16][26] 新型体育设施商业模式 - 出现“共享球场”和“3元健身房”等中间路线商业模式,通过承接社区运营权、无人化智能设备和免租金模式实现低成本运营 [9][10] - “3元健身房”初始投入为30万至40万元,单店月营收达到1.5万元即可实现理想运营状态 [10] - 网球学练馆营收主要来自培训课程约占60%,场地租赁占25%,其余为会员费和装备销售 [13] - “体育外卖”等轻资产模式运营成本低,办公室租金成本仅为健身工作室的十分之一 [30] 政策支持与产业目标 - 政策层层推进,《“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确立总方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完善设施供给,《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意见》激活消费市场 [14] - 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在2030年达到7万亿元,以2024年末的3.9万亿元为基准,未来6年年均增速需维持在10%左右 [17][18] -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突破3.0平方米,较30年前增长4倍,其中超过三分之一场地位于居委会和村委会辖区内 [19] 市场潜力与消费趋势 - 中国体育消费整体水平较低,人均仅3000元出头,为德国的1/5、美国的1/9,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21] - 观赏性消费潜力巨大,UFC格斗周单日票房突破千万元,创近五年全国室内体育馆单日票房最高纪录,七成观众为外地专程前往,人均消费超3400元 [23][28] - 职业网球“中国赛季”一票难求,“村超”“苏超”等赛事带动场馆利用率提升和文旅消费,苏超13支球队已全部转战万人大场馆 [22] 行业挑战与结构性矛盾 - 体育类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全国体育用品制造单位超6.3万家,但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仅3家,产业集中度低 [30] - 冰雪、水上等高端运动装备领域仍有80%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尚未诞生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30] - 体育发展区域不平衡,长三角和珠三角体育产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国近一半,而贵州、甘肃、吉林三省总和占比不足4% [30]
体育消费的活力与潜力(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体育消费市场活力 - 假期体育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者乐于为体育赛事和活动买单 [1] - 中国网球公开赛刷新客流和票房新高 [1] - 体育消费活力反映人们对身心健康和品质生活的向往 [1] 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 地方赛事如“苏超”、“湘超”与景区、酒店联动发展 [1] - 飞拉达、低空运动等新潮运动项目日益普及 [1] - 行业不断涌现新纪录、新模式和新项目 [1]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 - 政策支持为从业者带来信心,行业面临时代机遇 [1] - 体育产业有望为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动能 [1]
体育消费场景创新 “请你流汗”成新风尚
证券时报· 2025-10-09 06:06
前海冰雪世界项目 - 项目总投资296亿元,集成五星级酒店、冰雪主题商业小镇,构建“滑雪—住宿—购物—娱乐”一站式体验区 [1] - “双节”假期前3日滑雪门票售罄,每日接待游客超3.3万人次,其中雪场日均人流量约5000人次 [1] - 项目预计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带动周边GDP年增12亿元 [1] 深圳冰雪运动发展 - 2024年深圳冰雪运动参与人数突破50万人次,同比增长30% [1] - 近年来深圳年均举办冰雪国际赛事超10场,带动赞助、转播、旅游等收入超10亿元 [1] - 冰雪运动从专业赛场走向大众生活,成为消费新引擎 [1][2] 特色体育场馆与消费模式 - 深圳已建成各类特色体育场馆超200个,覆盖新潮运动项目50余种 [3] - 特色场馆消费客单价约为传统场馆的2.5倍,消费链条更长,实现体育消费“多元裂变” [3] - 社区体育场景升级催生新型消费模式,如深圳湄南河体育小镇集“新潮运动+休闲社交+培训教育”于一体 [2] 全民健身与社区体育设施 - 深圳已建成室外智能健身房200余处,日均使用量约3万人次 [2] - 社区赛场如轮滑、智能太极揉推器等运动设施普及,促进体验式消费 [2] 第十五届全运会带动效应 - 第十五届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成为“体育+消费”融合发展重要契机 [3] - 深圳以“赛事引流、全民参与”为核心,引导商圈绑定体育消费,探索“赛事联动+主题营销+场景营造”融合模式 [3] - “深圳购物季”“2025广州体育消费季”等活动与赛事筹备形成叠加效应 [3] 企业战略布局 - 迪卡侬在大湾区推进“双开两焕”计划,深圳建安、广州沙园两家新店开业,深圳新湖、彩田两家门店升级 [4] - 迪卡侬坚定看好大湾区市场前景,助力打造高水平体育产业生态与健康生活方式 [4] 体育消费宏观趋势 - 体育消费以更立体场景、更长链条成为城市活跃经济细胞和假日经济新引擎 [4] - “请你流汗”成为新风尚,体育消费重塑大湾区假日经济版图 [1][4]
文化消费一线调研:体育流量如何变消费增量?
央视网· 2025-10-08 06:46
行业政策与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1] - 政策目标为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1] 赛事表现与市场潜力 - 以“苏超”为代表的城市足球联赛在2025年市场表现突出,前六轮线下营收接近380亿元[1] - 赛事火爆出圈显示城市足球联赛等体育消费领域蕴含巨大增长潜力[1]
2025武汉体育金秋消费季火爆开幕,五大系列活动促消费
长江日报· 2025-10-07 09:02
近年来,武汉体育产业始终保持增长态势,2024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958亿元, 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532亿元,体育服务营收增速达到39%,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 擎。 市体育局体育经济处相关负责人肖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武汉体育金秋消费季有 几个特色:一是体育元素更多,招商的体育企业的比例更多;二是更加接近市民,活动期间 安排了包括佩古拉在内的球星不定期与球迷互动;三是线上领取体育消费券,既可以在武网 主会场使用,也可以在10月13日武汉全民健身中心举行的汉超嗨购欢乐汇现场使用,同时还 可在全市九大商圈200多个体育专柜及147家合作商家使用。希望通过以上措施来促进我们的 体育消费,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编辑:熊展平 10月6日,2025武汉体育金秋消费季开幕式也在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武网嘉年华主舞台举 行,美国网球名将佩古拉现场与球迷亲密互动,并用中文向武汉市民送上节日的祝福:中秋 快乐! 武汉体育金秋消费季是武汉体育四季促消费活动场景之一,已经连续举办两届。今年, 该活动依托武汉网球公开赛、汉超联赛、女足亚冠等优质赛事资源,推出了"乐网""乐 购""乐赏""乐动""乐享"五大系列活动。目前,武 ...
我也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北京晚报· 2025-10-05 13:54
"我上大学前是练体育的,虽然没打过乒乓球,但特别喜欢看,尤其是国家队的比赛。可惜现在正是我 们最忙的时候,只能通过客人的讨论感受赛事的精彩。"她说,曾经的运动经历,让她现在一点都不怕 吃苦,就算累了一天,第二天照样斗志满满。她给自己的工作和不远处的比赛做了一个联系:都给人带 来温暖和力量。 午市高峰即将来临,胡妮整理好衣领,走向等待入座的人群。对胡妮来说,这个假期的忙碌还在继续, 而她,乐在其中。 本报记者 王笑笑 实习记者 李婷婷 火爆的WTT中国大满贯不仅带火了赛场,更让北京的假日经济,特别是举办比赛的石景山首钢园热度 居高不下。"离赛场就几百米,可是我连下楼的时间都没有,和我最爱的乒乓球擦肩而过了。"六工汇赛 场附近的一家烤鱼店里,20岁的胡妮一边工作,一边对记者说。 这是胡妮第一个没有假期的国庆节,因赛事期间首钢园客流量激增,她被从其他店面临时调来支 援。"前厅工作人员从平时的8人增加到十五六个,附近门店的同事也都来帮忙了。" 胡妮说,以前下午会有两个小时的停餐休息时间,现在从十一点半到晚上八点半,顾客们都在排队。她 描述着店里的忙碌景象:传菜部堆满了菜上不过来,顾客等得着急;后厨二十个烤炉同时开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