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本地化

搜索文档
研究机构TECHCET预测:2025年光刻材料收入将增长7%达50.6亿美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11:15
光刻材料市场增长预测 - 2025年光刻材料收入预计增长7%达到50 6亿美元 主要由先进光刻胶需求驱动 特别是EUV光刻胶预计同比增长30% [1] - 2024年光刻材料收入温和增长1 6%达到47 4亿美元 其中光刻胶增长1% EUV光刻胶同比增长20% 辅助材料和扩展材料分别增长2% [1] - 先进节点工艺发展推动光刻胶需求稳步增长 EUV光刻胶表现突出 同时KrF和ArF等传统光刻胶在3D NAND中应用增加促进市场表现 [1] 长期市场趋势与技术发展 - 预计到2029年光刻材料市场将以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2] - 供应链本地化趋势将影响市场发展 美国 韩国 中国台湾和大陆都将建设新设施 [2] - 干法光刻胶沉积和纳米压印光刻等创新技术对满足先进节点需求至关重要 行业正在应对逐步淘汰PFAS相关化学品的挑战 已有大型公司开发出性能良好的非PFAS KrF光刻胶 [2]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影响 -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 特别是对先进材料的限制以及中国在先进光刻技术方面的发展 将对材料供应产生影响 [2]
2025未来医疗医药100强展会举行 业内看好“AI+医疗”赛道前景
证券时报网· 2025-05-12 16:44
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格局变化 - 院内院外市场格局变化,医改全面推进使院外市场重要性提升[1] - 国内外市场关系需重新平衡,贸易事件影响企业战略[1] - 技术变革带来新增量,大模型等AI技术将改变生产方式及诊疗模式[1]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趋势 - 2025年为大模型落地元年,医疗应用集中在医生辅助(病历书写、诊断推荐、知识学习)和个人健康助手(全流程服务)[1] - 需解决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未来发展方向为智能化、个性化及人文特色[1] - AI提高医疗可及性,投资应聚焦"隘口"而非"风口",渗透式创新和窗口期投资成关键[2] 医疗行业投资环境与策略 - 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资产重估,香港资本市场回暖带来希望[3] - 投资机构调整策略,从争抢教授项目转向务实应对挑战[3] - 企业需拓展中东、东南亚市场,关税战催生国产替代和供应链本地化机遇[3] - 锡创投投资方向包括市场化运作、全产业链基金布局,推荐无锡苏州等营商环境优越地区[3] - 华盖资本增加"AI+医疗"投入,创新药与器械仍是重点,创新药侧重全球合作,器械聚焦进口替代[3] 区域与细分赛道发展现状 - 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上榜企业最多,北京独角兽最多,深圳创新器械与智能制造追赶迅速,苏州创新医药估值最高,杭州均衡发展[4] - 创新器械与智能制造融资轮次靠后但估值增长,热门赛道包括影像设备、心血管耗材、手术机器人、IVD[4] - 创新药研发降温影响供应链,但上游供应链仍具低风险、短周期、高门槛及可观市场空间特点[4]
品牌运营:2025中餐连锁品牌出海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05-09 21:27
中餐连锁品牌出海背景与动因 - 2023年被视为"中餐出海元年",国际化进程从服务华人社区转向全球消费者 [1][19] - 出海驱动力包括"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海外华人群体支持及高收入群体多元化餐饮需求 [1][25][27] - 2020-2024年出海规模持续增长,东亚为主要拓展区域,美国、新加坡等市场各有特点 [1][30][36] 市场规模与区域分布 - 国际中餐规模从2020年233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3625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4452亿美元 [31][36] - 东南亚占比34.8%为最大市场,北美占29.5%,新加坡(18.7%)、美国(17.9%)为前两大单一国家 [33][36] - 东南亚六国2023年餐饮市场规模达1144.7亿美元,预计2024-2028年CAGR为5.7%-7.1% [45][51] 品类发展特征 - 火锅品类标准化程度高且文化输出性强,海底捞已在13国开设110余家门店 [38][41] - 正餐品类对原材料和厨师要求高,海外以直营模式为主,门店规模较小 [38] - 快餐品类扩张速度快,杨国福等通过口味本地化在东南亚快速复制 [38][41] 标杆企业案例分析 - 海底捞通过川剧变脸等文化元素增强品牌辨识度,全球布局14国超120家门店 [15][38] - 探鱼代表正餐赛道,注重菜品创新与供应链本地化 [6][9] - 汤火功夫建立多级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快餐品类冷链效率 [1][17] 东南亚市场优势 - 华人人口超3000万,新加坡(74%)、印尼(1000万)等国家饮食文化与中国高度相似 [40][42] - RCEP协定实现90%货物零关税,降低供应链流通成本 [40][42] - 冷链物流市场规模2028年将达127亿美元,CAGR为8.6% [46][51] 北美市场特点 - 美国39%亚洲餐厅为中餐,连锁店年均增速达24% [49][52] - 佐治亚州2024Q2中餐馆增长4.1%,伊利诺伊州占比16.4%为全美最高 [50][52] - 华人社区和留学生群体构成稳定消费基础,高溢价市场吸引高端品牌 [36][52] 供应链与产业链 - 国内供应链成熟度提升,中央厨房标准化率逐年提高 [29][35] - 形成"食材供应-品牌运营-消费场景"完整链条,数字化平台优化配送效率 [17][20] - 东南亚供应链能力成为分水岭,新加坡全温层物流网络领先 [46][51] 未来发展趋势 - 服务出海、本地化采购与生产、区域仓储中心建设将成为主要方向 [1][7] - 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力全球化采购与本地化生产协同 [46] - 需平衡标准化、文化输出与本土运营的关系 [15][41]
中芯国际(00981) - 2025 Q1 - 业绩电话会
2025-05-09 09: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47002亿美元,环比增长1.8%;毛利率22.5%,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运营利润3.1亿美元;EBITDA为12.92亿美元,EBITDA利润率57.5%;公司应占利润新台币8800万 [4] - 第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480亿美元,现金127亿美元,总负债157亿美元,总债务113亿美元,总股本322亿美元,资产负债率34.9%,净负债率 - 4.5% [5] - 第一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使用1.6亿美元,投资活动净现金使用13.28亿美元,融资活动净现金使用3.54亿美元 [5] -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环比下降4% - 6%,毛利率在18% - 20% [5]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按服务类型,晶圆收入和其他收入分别占95.2%和4.8%,晶圆收入环比增长近5%,8英寸和12英寸晶圆收入环比增长182%,整体出货量环比增长15%至22万片标准逻辑8英寸等效晶圆 [9][10] - 按地区,中国、美国和欧亚分别占84%、13%和3%,中国收入稳定,海外收入环比增加 [11] - 按应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消费电子、连接和物联网收入相对稳定,分别占24%、17%、41%和8%,工业和汽车收入环比增长超20%,收入贡献从8%提升至10% [11] - 产品平台方面,BCD、MCU和特种存储器平台整体收入环比增长约20%,40纳米和28纳米小面板AMOLED显示驱动平台供不应求,40纳米高VRAM显示驱动芯片产品已量产 [1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环比提高4.1个百分点至89.6%,12英寸利用率稳定,8英寸利用率提升至12英寸平均水平 [14]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处于产能建设和扩大市场份额重要时期,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与上年基本持平,优先将资金分配到核心业务,包括产能扩张和研发活动,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6][7] - 公司计划2024年不进行利润分配,该安排符合公司长期发展和股东长期利益,已获董事会批准并将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7][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市场虽有新因素,但基本面与第一季度相比无显著变化,客户反应平静,公司产能利用率保持高位,各行业出现触底信号,供应链本地化加强,更多制造需求回流国内 [16][17] - 市场面临关税政策变化等带来的焦虑,下半年能见度不清晰,尤其是第三季度后半段至年底,公司认为下半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将增强适应和风险抵御能力,优先聚焦核心业务和近期交付成果 [18][19]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文档未提及问答环节具体的提问和回答内容。
特朗普关税豪赌输了?一切全在中方预判中,巴西成最大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5-08 00:21
中美经贸博弈 -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持续强硬 连续加征关税 将加权平均关税税率推高至30.9% [1][3] - 关税议题与产业 金融 安全和地缘战略深度绑定 形成综合性博弈格局 [1] - 中国采取果断反制措施 但整体经贸关系受到显著冲击 [3] 贸易影响 - 中国对美出口企业订单量减少 利润下滑 电子设备 纺织和汽车制造行业面临货物积压和产能过剩问题 [4] - 中国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基建和能源领域合作扩大 降低对单一海外市场依赖 [4] - 国内市场消费潜力释放 政策推动内需增长 消费升级成为经济重要支撑 [4] 产业影响 - 电子设备 纺织和汽车制造等出口导向型行业受冲击显著 汽车零部件企业遭遇连锁反应 [6] - 倒逼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产品附加值 增强国际竞争力 [6] - 供应链本地化进程加快 国内供应链建设力度加大 以降低对国外供应链依赖 [6] 投资领域 - 部分外资企业因关税风险推迟或调整在华投资计划 尤其关注生产成本上升问题 [6] - 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资持续加码 看好中国消费市场和产业配套体系 [6] - 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市场化 法治化措施增强外资吸引力 [6] 农业领域 - 美国农产品在华份额大幅下滑 大豆出口量从2016年40%降至2024年18% 经济损失达20亿美元 [7] - 中国转向巴西等替代供应源 农产品进口多元化策略成效显著 [7] - 美国农民面临失去中国市场的风险 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发生结构性调整 [7] 整体评估 - 中国经济展现强韧性 通过市场多元化 产业升级等措施有效缓冲关税冲击 [4][6][7] - 美国自身承受反噬效应 通胀压力加剧 企业成本上升 经济衰退风险攀升 [7] - 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 巴西等第三方国家在农产品领域获得替代性机遇 [7]
AptarGroup(ATR)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2 22: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2美元,剔除汇率和税收影响,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 [5] - 报告销售额下降3%,其中外汇换算带来约3%的不利影响,核心销售额与上年同期持平 [15] - 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1.8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 [15] - 调整后摊薄每股收益为1.2美元,上年同期为1.22美元(按可比汇率计算),第一季度有效税率为25.8%,上年为20.5% [16] - 若保持税率不变,调整2024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可比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14美元,剔除汇率和税收影响,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5% [17] - 第一季度自由现金流为26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00万美元,来自运营的现金为8300万美元,资本支出为5700万美元 [24] - 截至第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表强劲,现金余额为1.26亿美元,净债务为8.7亿美元,杠杆率为1.16 [25] - 预计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在1.56 - 1.64美元之间,有效税率范围为19% - 21% [26]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制药业务 - 核心销售额增长3%,处方药核心销售额增长10%,主要因急救药物、中枢神经系统、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的给药和配药技术需求持续强劲;消费者医疗保健核心销售额下降10%,因鼻减充血剂、鼻盐水冲洗液以及咳嗽和感冒药需求疲软;注射剂核心销售额下降8%,因与上年同期艰难对比;活性材料科学解决方案核心销售额增长11%,受糖尿病和益生菌解决方案需求增加推动,且本季度模具销售增加 [18][19]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34.8%,较上年提高230个基点,得益于高价值产品和服务(包括特许权使用费)销售增加以及持续的成本效率举措 [19] 美容业务 - 核心销售额下降3%,香水、面部护肤品和彩妆核心销售额下降11%,主要因欧洲高端香水产品销售额下降;大众香水核心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但无法抵消高端香水和面部护肤品配药解决方案需求疲软的影响;个人护理核心销售额增长9%,家庭护理核心销售额增长15% [20]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12.1%,下降50个基点,主要因高端香水销量下降 [21] 瓶盖业务 - 核心销售额较上年下降2%,若排除模具销售下降和无利可图业务停止的不利影响,核心销售额将增长3%;食品核心销售额持平,饮料核心销售额持平,个人护理核心销售额下降15%,其他类别(包括美容、家庭护理和医疗保健)核心销售额增长7% [21][22][23] -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为15.8%,较上年提高80个基点,主要因产品销量增长和持续的成本管理 [23]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除美国外,订单簿尚未出现拐点,表明系统中仍有库存,美国因强劲的感冒和流感季节,库存已降至更正常水平,但其他地区可能还需一个季度去库存 [7][37][38] - 美容业务中,欧洲某些香水公司销售额有环比改善,中国市场也有逐步改善 [9]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致力于以可持续方式运营,开发更可持续的产品解决方案,这是重要竞争优势,本季度连续第七年被评为Verint最具可持续性的美国公司之一,连续第五年获得ECO评级白金级认证,跻身Akavadis评级的超15万家各行业公司前1% [9][10] - 持续进行创新,制药业务推出德国鼻盐水冲洗的鼻递送系统、中国VisionX Lab多剂量无防腐剂滴眼液的眼科挤压式分配器,还宣布对Smartrac服务平台进行临床验证研究;美容业务为欧莱雅、欧舒丹等品牌提供多种泵头解决方案;瓶盖业务为多个品牌提供新型瓶盖产品 [11][12][13] - 采用本地化供应链结构,在20个国家拥有约49个制造基地,能灵活应对变化,尤其在关税环境下具有优势,北美有11家工厂(美国9家、墨西哥2家),增强了各业务的生产能力、可靠性和响应能力 [28][3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经济不确定时期,公司韧性是最大资产,作为多个抗衰退终端市场的剂量、分配和保护技术领导者,业务基础稳固,强大的本地化供应链结构使其能灵活适应客户需求变化 [29] - 关税方面需保持警惕,但变化也带来机遇,尤其凭借强大的北美业务布局,公司有竞争优势,预计供应链会像过去一样适应变化 [30] - 预计第二季度表现强劲,各业务板块都将做出积极贡献,对订单和创新成果感到兴奋和鼓舞,将继续支持和投资推动公司增长的基本需求 [31][32]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一季度加大股票回购力度,回购超500万股,花费约8000万美元,体现对公司未来发展轨迹的信心,2024年10月董事会授权回购至多5亿美元普通股,截至第一季度末,授权额度还剩约3.83亿美元 [14][24] - 密切关注关税演变情况,目前预计净影响有限,公司部分制药产品从欧洲出口,美容和瓶盖业务在墨西哥的制造和材料采购方面有更多风险敞口 [27]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请说明订单模式和库存水平情况,以及GLP - 1对注射剂业务的影响 - 公司表示各终端用户在第二季度订单和新项目有重新加速迹象,美容业务表现良好,瓶盖业务需求持续强劲,制药业务中专利药物递送引擎运转良好,注射剂需求旺盛,主要是公司在提升产能和设备验证;美国库存因感冒和流感季节已趋于正常,但其他地区可能还需一个季度去库存;GLP - 1需求强劲,公司持续提升产能以满足需求 [36][37][41] 问题2: 请提供第二季度之后的大致税率用于建模 - 第二季度指导税率为19% - 21%,中点为20%,主要因一次性预期税收优惠,即此前未确认的递延税资产预计实现;排除一次性影响和其他持续税务规划工作,预计全年剩余时间有效税率在22% - 24%之间 [44][46] 问题3: 感冒和咳嗽产品库存位置及库存拐点的现实时间线,美国库存调整了几个季度 - 难以确定库存位置,美国订单簿已出现拐点,其他地区未出现,预计还需一个季度去库存,极端情况下库存调整很少超过一年,美国大约经历了两个季度(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 [49][50][51] 问题4: 口服GLP - 1药丸对注射剂业务目标的影响,以及大众香水和高端香水销售差异的原因 - 口服GLP - 1药丸在短期内不会影响注射剂业务,目前有大量自动注射器和合同制造组织(CMO)产能投入,消费者对自动注射器的适应也需要时间,未来可能是先使用自动注射器减轻体重,再用口服药维持;大众香水和高端香水销售差异主要是客户产品发布决策不同,高端香水在疫情后率先复苏,大众香水较晚,公司在这两个市场份额表现良好,且预计第二季度高端香水会有一些新品发布,中国市场整体情况也较积极 [52][54][55] 问题5: 高端香水业务是否受高收入群体可自由支配支出减少影响,客户是否已转嫁关税成本,公司是否需分担成本,以及监管变化对制药业务中长期7% - 11%核心增长目标的影响 - 公司供应链本地化程度高,对关税有一定抵御能力,遇到的关税会转嫁出去;高端香水业务因不确定性新发布项目参与度有所降低,但较上年仍有增长,对第二季度美容业务增长有信心;监管方面,公司项目周期长,审批流程推迟6 - 12个月对损益表影响不大,制药研发预算在2024年有所增加,公司对业务管道和长期趋势有信心 [60][64][65] 问题6: 关税是否会使美容业务中欧洲产品运往中国的需求增加,注射剂业务艰难对比情况是否会持续,第一季度外汇平均汇率及与预期的变化 - 中国市场在发展,本土品牌市场份额在增加,公司在中国有生产,为本土品牌和跨国公司当地业务供货,关于奢侈品从美国转往中国的假设目前尚无数据支持;注射剂业务艰难对比是因上年实施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有半个季度几乎无法发货,本季度与上年同期对比基数高,但需求没问题,公司在提升产能和设备验证;第一季度指导汇率约为1.14,1、2月较稳定,3月为1.18,当前即期汇率为1.14,同比影响约为0.04 [70][71][73] 问题7: 制药业务在去库存结束后能否恢复正常增长节奏,新兴药物销售占比情况 - 紧急药物目前占公司总收入约5%,该业务波动较大,分销链非传统,且有仿制药竞争和库存波动问题,但随着纳曲酮(NARCAN)广泛使用减少阿片类药物过量死亡,该业务有望继续发展,最终恢复正常增长轨迹,公司对制药业务长期7% - 11%的增长目标有信心 [80][81][83] 问题8: 公司指导是否已纳入关税净影响 - 第一季度关税影响很小,第二季度指导已纳入有限的净影响,预计全年剩余时间情况相同,公司会转嫁增加的关税,关税既是潜在挑战也是潜在机遇 [85][86] 问题9: 美国以外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规模,以及未来12 - 18个月制药业务是否有阻碍实现长期目标的因素 - 美国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占比可能等于或略低于公司平均水平(约30%);公司不提供年度指导,对制药业务长期目标有信心,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占制药总销售额略超20%,处方药业务增长能弥补消费者医疗保健业务下降,注射剂业务需求没问题,主要是提升供应能力 [91][93][94] 问题10: 消费者压力、关税和材料成本对各业务客户产品结构需求的影响,以及未来一两个季度模具业务和新产品机会的展望 - 公司在经济衰退或消费者信心下降环境中具有优势,因其供应慢性疾病药物、食品和个人护理等必需品,消费者可能转向自有品牌或小包装产品,对公司影响中性或积极;客户会通过创新产品(如更轻量级产品或改变产品形式)进行差异化竞争,这对公司有利,第二季度模具业务呈上升趋势 [102][106][108]
SHEIN暗自转移供应链到巴西,声称自己不是中国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4-29 18:23
商品涨价 - 公司在美国市场对大部分商品进行涨价,以应对即将生效的小额包裹关税 [1] - 涨价涉及多个类目,女装价格上涨8%,美容健康类目前100款畅销商品平均价格上涨51%,部分商品价格翻倍 [1] - 家居、厨房用品及玩具类商品平均涨幅超过30%,其中一套10件装厨房毛巾价格暴涨377% [1] 公司国际化战略 - 公司北美和欧洲首席战略官表示公司不是中国公司,而是一家国际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欧美设有办事处 [1] - 公司商业模式独特,与许多跨国公司一样,大部分产品在中国生产,但目标是服务全球客户 [1] 供应链调整 - 公司在中国与5000多家供应商合作,但关税问题导致风险增加 [2] - 自2022年以来积极推进供应链本地化战略,在核心市场建立当地物流和供应商 [2] - 在欧盟总部设在都柏林,在波兰和土耳其设有团队,部分欧洲市场产品在土耳其制造 [2] - 今年以来全球供应链布局加速,2月有报道称公司要求供应商赴越南设厂并提供激励措施,但公司予以否认 [2] - 4月与印度信实零售合作建立制造业基地,探索从印度出口产品以满足全球需求 [3] 应对关税措施 - 公司在商品价格、公司身份和供应链储备方面做出周密准备,以降低关税冲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