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搜索文档
52家企业竞技第十届“创客中国”常州市区域赛 汇聚创新创业澎湃动能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9 17:54
核心产业项目 - 新能源汽车核心速度位置传感器产业化项目推动新能源电机行业技术升级,具备更高转速和更高精度的控制能力 [3] - 高比能高安全固态锂电池项目已完成超8年真实场景验证,将在武进高新区建设国内首条聚合物基全固态锂电池生产线,形成年产1GWh产能规模,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10亿元 [3] - 高性能碳化硅结构陶瓷精密部件研究项目针对光伏和半导体产业需求,研发高纯度碳化硅坯体材料,实现高精度轻量化一体化制备生产,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3] - 高精度空间智能芯片及模组项目基于自研车规级高精度GNSS芯片和模组,融合多传感器技术提升空间感知能力 [3] 赛事与创新生态 - 第十届创客中国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常州市区域赛成功举办,5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参赛规模创历年新高 [4] - 常州在近几届创客中国赛事中获全国总决赛50强2个,江苏省总决赛一等奖4个 [8] - 区域赛获奖企业将优先推荐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小巨人企业,省总决赛获奖企业将获市级专项资金分级分档奖励 [8] - 常州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0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9家 [8] 投融资支持 - 20家风险投资机构及产业资本代表全程观摩路演,包括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常州分行、元禾股权投资等机构 [6] - 投融资机构参与将为优秀项目提供研发、中试及产业化资金保障,解决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融资难题 [6] 区域创新数据 - 2024年常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4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 [8] -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4.8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2%,位列全省第2 [8]
华东理工大学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本硕贯通培养
中国青年报· 2025-07-18 20:07
创新创业学院成立 - 华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成立,由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与工程创新实践中心联合组成 [1] - 学院以工程创新为核心,技术转化为路径,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目标分层分类培养"强能力、善落地、宽视野、有担当"的创新英才和创业领袖 [1] 人才培养模式 - 采用本研贯通培养,课、训、赛、创一体管理模式,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结合问题 [3] - 协调科技教育、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叉贯通融合 [3] - 打通企业出题师生答题渠道,以科技创新竞赛促进成果转化 [3] AI双星育人目标 - 设计AI双星育人目标,培养"有智、有识、有能、有责"且"懂科学、会技术、能应用、善革新"的新时代人才 [5] - 近一半学生采用交叉复合型培养模式,10%加入本博贯通拔尖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等 [5] 学科研讨与创新 - 开展横跨文、理、工等学科的分组研讨,聚焦交叉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等议题 [5] - 探讨"学院何为""学科何为""专业何为",为智慧工程教育提供新思路 [5]
专业孵化人员增长33%,上海如何打造创新创业“引力场”|上海高质量孵化器调研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17 20:37
人才集聚与科创生态 - 语核科技创始人翟星吉为95后,公司团队包含大量00后年轻人才,技术伙伴池光耀为在读大学生休学加入创业[1] - 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吸引IEEE Fellow席宁、剑桥博士、伯克利团队等高端人才,负责人通过行业人脉引进孵化项目[1] - Meta以亿美元年薪争夺华人AI人才,凸显顶尖人才对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作用,需配套供应链、产业需求、投资等资源形成"核爆点"效应[1] - 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专业孵化人员达近200人,同比增长33%,通过培训、股权激励提升人才能力[2] - 上海海归人才占比全国第一,82.2%因"城市魅力"选择上海,80.6%因"海归信心"[2] - 上海人工智能人才占全国三分之一,模速空间从业者中28岁以下年轻人占1/3,企业创始人平均年龄低于30岁[3] 孵化器与创业支持体系 - 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为语核科技提供法务、财务支持及客户对接,助其获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订单[5] - 中科创星组建工科硕博背景投资团队,配套创业培训、融资、政策咨询等服务,硬科技冠军营助力科学家转型创业者[2] -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组建行业专家、产业高管、投资人构成的导师团队,案例显示某芯片企业营收一年增长超6倍[7] - 上海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200.73亿元(+7.2%),高校院所技术合同金额365.93亿元(+100%)[5] 产学研联动与成果转化 - 上海推动"学科+孵化"新模式,高校院所联合孵化器开设技术转移学历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6][7] -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建立"双师培训"机制,连接实验室技术与市场需求,降低企业研发验证成本[7] - 上海2017年启动"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2020年构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培育体系[6] - 2023年《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提出与高校共建人才培育基地,强化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6]
海河产业基金荣登省级政府引导基金榜首
搜狐财经· 2025-07-16 18:19
海河产业基金表现 - 海河产业基金在清科研究中心2025年榜单中位列省级政府引导基金第一名 全国政府引导基金第二名 创2017年成立以来最佳成绩 [4] - 清科研究中心自2001年发布的年度排名是股权投资市场公认的重要参考指标 [4] 基金运营与投资成果 - 市财政局累计向海河产业基金出资143 4亿元 累计回收59 7亿元 分配投资收益7 5亿元 累计实缴出资193 4亿元 [5] - 带动81支母基金出资742 4亿元 投资项目780个 投资金额601 2亿元 [5] - 343个项目在津落地 投资金额2083亿元 [5] 基金体系与战略方向 - 海河产业基金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 包括一般产业母基金 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母基金 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 乡村振兴母基金 天使母基金 创业种子基金等 [4] - 市财政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 持续优化基金管理规定与机制 [4] - 下一步将发挥品牌效应 发展长期资本 耐心资本 战略资本 完善"1+N"投资体系 服务国家及天津市发展战略 [5]
郑州决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省赛晋级“选手”
郑州日报· 2025-07-16 09:01
大赛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郑州分赛区暨2025"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7月份大赛决赛成功举办,成长组11个项目、初创组5个项目晋级省赛 [1] - 大赛由河南省科技厅指导,郑州市科技局主办,中原区政府、郑州人才发展集团等承办,主题为"因创而聚,向新同行" [1] - 经过初赛选拔和专业评审,80个项目进入决赛,聚焦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 郑州科创发展 - 郑州正全面落实"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锚定"科创强市"奋斗目标,努力在全省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走在前" [1] - 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郑州落实重大要求、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和平台 [1] 大赛影响力 -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创新创业领域的年度盛会,汇聚众多创业精英、学者和企业家 [2] - 历届大赛成功培育了中科清能、灵希生物、东微电子等一批明星企业,建成各级孵化载体300余家,构建起多层次、全链条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2] - "郑创汇"赛事已持续十余年,成为创新创业项目加速成长的"孵化器",技术与市场精准对接的"金桥梁",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2] 本届大赛特色 - 相比以往赛事,本届大赛更加突出服务创新,通过组织赛前和赛后辅导、投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提升大赛软实力 [2] - 郑州将全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成就梦想"的一流生态,助力参赛选手取得好成绩,赋能企业发展 [2]
第八届“创业北京”顺义赛区决赛启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5 20:22
大赛概况 - 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顺义区选拔赛于7月15日在中关村(顺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开幕,38个优秀项目参赛,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共24个项目,8个项目晋级市级选拔赛[1][5] - 大赛主题为"聚焦顺义特色产业,共启创新创业新程",旨在整合资源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就业[3] - 本届大赛自4月启动共征集176个项目,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新高,赛前为晋级项目提供培训辅导[12] 参赛项目 - 参赛项目涵盖高端制造、科技、文创、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分为青年创意、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三大常规赛道及第三代半导体特色赛道[5] - 获奖项目包括高纯自主可控石英材料、新一代CFD工业仿真软件DIMAXER、微源种芯、功能性纳米材料产业化等8个优质项目[5] - 第三代半导体特色赛道11个项目聚焦材料制备、器件研发及新能源通信应用创新,与顺义区重点产业高度契合[9] 产业支持 - 中关村(顺义)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作为赛事载体,具备产业集聚优势、技术研发实力和成熟孵化生态[9][10] - 获奖项目可获得泊松芯能孵化器免租期、导师辅导、投资对接等权益,优质项目可优先入驻产业园享受定制化服务[12] - 顺义区人社局通过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加大补贴贴息力度、引入导师团队等方式支持创新创业[12] 赛事影响 - 大赛通过"以赛促产、以产兴赛"联动效应,为产业园注入新活力并展示产业潜力[10] - 赛事平台可挖掘创新性前瞻性项目,提供政策扶持和产业配套服务吸引项目落户[14] - 后续将开展投融资对接和项目落地服务,加速产业化进程[14]
以赛聚才、以赛促产、以赛兴市!这项创新创业大赛在中山启动
南方都市报· 2025-07-15 20:11
赛事概况 - 2025年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中山赛区)暨第九届中山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于7月14-15日举行,逾70家企业及团队报名参赛 [1][2] - 中山市自2016年启动地方赛,将赛事嵌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体系,本届决赛采用7+5现场路演模式(7分钟陈述+5分钟答辩),根据得分和尽调结果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 [2] 参赛项目亮点 - 中山市思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静电吸盘"项目,该产品为芯片制造核心部件,研发历时十多年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国际市场规模预计超320亿元 [4] - 迈雷特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推出"伺服驱动和编码器的产品化"项目,解决国内高精密加工领域"卡脖子"技术,该公司曾获2018年第七届大赛先进制造组广东省一等奖 [6] 企业成长案例 - 达石药业专注疼痛和肿瘤并发症治疗抗体药物研发,4个新药进入临床或授权,2018年参赛后于2021年完成A轮融资,2023年获超1亿元B1轮融资,2025年初完成B2轮首关 [7] - 弘景光电主营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2018年参赛获广东省三等奖,2025年3月18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中山市2025年首家A股上市企业 [7] 赛事成果 - 9年来中山赛区累计吸引超2300家企业和团队参赛,撬动24亿元创业投资,形成"以赛聚才、以赛促产、以赛兴市"的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6][7]
上海市工商联举办媒体采风活动 解码松江创新创业生态
中国新闻网· 2025-07-15 05:00
活动概况 - 2025年度上海市工商联媒体采风活动在松江经开区正泰智电港举行,主题为"双向奔赴的创新创业生态",旨在搭建媒体与民营企业对接桥梁并发掘优秀企业典型[1] - 活动通过走访参观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松江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民营经济的创新实践[1] - 上海市工商联发布2025年度创新创业专题宣传片,通过四个篇章呈现上海创新创业生态及营商环境优势[1] 企业调研 - 采风团参观正泰智电港数字展厅、党群服务站,了解园区规划及入驻企业概况[1] - 调研企业包括上海强昕鼎益医药科技(生物医药)、泰氢晨能源科技(新能源)、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转化项目(高端医疗装备)等,重点关注其创新突破[1] - 松江经开区企业展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加速度,车间设备与研发场景凸显技术转化效率[1] 政府与企业表态 - 上海市工商联强调民营经济是上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松江经开区案例体现城市创新创业活力[2] - 松江区委统战部指出松江区作为高端制造业主阵地和科创中心承载区,以开放姿态推动创新[4] - 正泰智电港、强昕鼎益、泰氢晨能源等8家企业代表分享在松江的创业经验与成果[4]
深圳超9700亿元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支持创新创业
快讯· 2025-07-14 09:50
公司融资动态 - 深圳具身智能企业数字华夏已完成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在启动第二轮融资 [1] - 公司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吴为表示深圳创投机构支持研发创新并助力企业拓展场景应用,加速商业化 [1] 深圳创投行业概况 - 深圳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资项目超过2万个,在投本金超过9700亿元 [1] - 深圳创投行业重点支持创新创业,策略为投小、投早、投硬科技,旨在培植科创企业生态 [1]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开展2025年“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
央视网· 2025-07-12 16:45
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概述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于2025年7月至9月开展"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面向青年创业者、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及有创业资源对接需求的创业项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1] - 活动目标为搭建资源集聚平台、拓展供需对接渠道、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1] 创业信息对接 - 提供"四清单两名录":创业载体场地信息清单、政策信息清单、融资信息清单、培训信息清单、创业导师名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名录 [1] - 通过入户走访、集中发布、系统推送等方式动态更新创业资源信息 [1] 创业场地对接 - 组织创业者现场观摩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等创业载体 [2] - 支持劳动者围绕产业链条和产业园区从事创业,对接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 [2] 创业政策对接 - 通过多种渠道推送创业政策申请条件和办理流程 [2] - 提供政策、培训、指导、孵化等全链条创业服务 [2] - 对创业失败人员提供帮扶支持 [2] 创业融资对接 - 组织形式多样的"政企银担"交流活动 [3] - 遴选有前景的创业项目向金融和投资机构推介 [3] - 探索"创业担保贷款+"组合贷款服务 [3] 创业培训对接 - 丰富"马兰花"创业培训课程,推广网络创业培训 [3] - 通过"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形式引导劳动者创业 [3] - 开展乡村特色创业培训项目 [3] 创业导师对接 - 根据创业项目不同阶段分类组织创业导师 [4] - 通过多种方式为创业者提供解决方案 [4] - 支持创业导师与返乡入乡项目建立长期帮扶机制 [4] 人力资源对接 - 组织定制式招聘活动和灵活就业对接活动 [4] - 加密线上线下招聘频次 [4] - 运用直播带岗、视频双选等云招聘服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