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济
搜索文档
13.3%增长+293.9亿税惠!成都世运“黑科技”背后的创新经济密码
中国经济网· 2025-08-13 17:11
行业与公司发展 - 成都市高技术产业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3% [1] - 成都市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税费优惠政策 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93.9亿元 [1] 成都广目知翼科技有限公司 - 无人安防巡检机器车配备360°旋转摄像头、红外热像仪及气体传感器 实现全天候智能化安全巡检 [1] - 产品具备预设路线自主巡逻、5G实时回传影像、暗夜精准识别热源与有害气体功能 [2] - 无人清扫车实现高效作业与全程可视化监管 显著提升环境维护效率 [2] - 税务部门提供从开业第一课到政策直达的全流程支持 [2] 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机器人服务矩阵包含3大类10余款产品 提供末端配送、无人零售、安保巡逻一体化解决方案 [2] - 国际顶级赛事首次大规模部署中国自研AI末端配送系统 [2] - "小贩"机器人搭载60余种商品并支持双语服务 [4] - "越凡路宝"可翻越复杂地形并自主通行门禁 实现跨楼栋物资配送 [4] - 多机协同调度系统使十余台机器人高效协作 大幅提升物流效率 [4] - 享受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 有效降低合规成本 [4] 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 - INMO GO2同传翻译眼镜支持40多种语言及90种口音识别 集成大语言模型 [4] - 产品提供实时翻译、智能导览等服务 [4] - 专注一体式AR眼镜研发以保持全球竞争力 [6] - 税务部门辅导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并通过专项培训提供支持 [6] - 借世运契机加速推进北美、日本、欧洲市场项目落地 [6] 税务支持措施 - 精准直达的税惠红利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1] - 税务部门持续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 优化服务举措支持企业合规经营与创新发展 [6]
在创新沃土中,播种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8-07 07:42
创业板市场发展历程 -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开启高速成长之路 [1] - 2014年10月30日公司数量达400家,总市值2.27万亿元 [2] - 开板十周年时达773家上市公司,占A股总数20%,总市值5.68万亿元 [3] - 2020年8月24日注册制改革落地,市场制度进一步完善 [4] - 2021年8月4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00家,总市值超10万亿元 [5] - 截至2025年7月22日,138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4.4万亿元 [1] 创业板市场定位与政策支持 - 定位服务"三创四新"企业,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 [5] - 覆盖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鲜明创新基因 [5] - 2025年5月七部门联合发布科技金融政策,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并拓宽资金来源 [5] - 深交所2025年4月优化创业板指编制方案,引入ESG评级筛选并限制个股权重上限 [5] 创业板指数特征与表现 - 100只成份股占板块总量7%,贡献板块近90%净利润 [6] - 行业分布:电力设备29%、电子14%、医药生物12%、通信10%、计算机8% [6] - 92%成份股权重属战略新兴产业,贡献指数72%营收和85%净利润 [6] - 近五年营收年化增长21.2%,净利润年化增速24.2%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3%,净利润增速反弹至19.9%,ROE(TTM)稳定在12.3%以上 [6] - 年化波动率(2013-2025)为30.80%,2019年以来达72.17% [13] 前十大权重股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超51%,行业集中在电力设备、通信、医药生物等领域 [8][10] - 具体包括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东方财富(互联网券商)、汇川技术(工业自动化)、中际旭创(光通信)、迈瑞医疗(医疗设备)等龙头企业 [10] 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 当前PE为32.36倍,处于近十年20.22%分位点,处于历史估值洼地 [14] - 成份股业绩拐点初现,高成长基因在复苏环境中更具弹性 [14] - 指数化投资可规避个股选择风险,把握板块整体贝塔收益 [14] 代表性企业案例 - 某福建电池企业2018年上市时年营收仅百亿,发行价25.14元 [1] - 2021年5月底成为创业板首家万亿市值公司,成长为全球动力电池霸主 [1]
太阳能风扇帽海外被抢购,“降温经济”热浪中的创新启示
齐鲁晚报· 2025-07-27 11:54
太阳能风扇帽市场表现 - 浙江义乌生产的太阳能风扇帽海外订单突破50万顶且供不应求 [1] - 产品集成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微型风扇和智能传感器实现自动送风功能 [1] - 该产品通过"日用科技化"路径将成熟技术重新组合应用于传统防暑用品 [1] 降温经济创新趋势 - 智能穿戴空调、石墨烯降温贴、便携迷你风扇等创新产品持续涌现 [1] - 行业通过科技与新材料赋能传统日用品解决消费者夏日痛点 [1] - 创新体现在要素组合与需求满足而非技术复杂度高低 [1][2] 行业竞争格局启示 - 部分行业陷入同质化竞争与价格战导致恶性循环 [2] - 降温经济示范通过创新开辟蓝海市场替代红海厮杀 [2][3] - 企业应聚焦未满足的民生需求结合技术优势开发新产品 [3] 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 创新本质在于打破常规提升效率或创造新价值 [2] - 成功案例显示贴近生活解决痛点的创新更具市场潜力 [2][3] - 行业需平衡前沿技术突破与民生需求深耕实现高质量发展 [3]
特稿|彭文生:以科技金融促进创新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28
科技金融与规模经济 - 科技金融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加速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本身也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1]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强调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1] - 规模经济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供给侧人力资本规模(中国超2亿高等教育人口)和需求侧大市场回报激励创新 [2] 创新模式与挑战 - 全球创新G2模式中,美国主导前沿科技,中国通过大市场降低商业化成本,但当前面临供给侧"卡脖子"和需求侧"去中心化"挑战 [3] - 追赶式创新需集中突破关键技术(如半导体),引领式创新需实现技术/商业模式颠覆性变革 [3] -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动态促进技术进步,分内部规模经济(单个企业)和外部规模经济(产业链协同)两类 [4] 金融支持创新机制 - 政策性金融通过信贷期限/利率优惠支持大企业追赶式创新,新版《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将服务国家战略列为首要目标 [7][8] - 资本市场通过注册制改革(科创板/创业板)促进引领式创新,需完善信息披露和集体诉讼制度防范逆向选择 [9][10][11] - 风险投资期限差异显著(中国平均3.3年 vs 美国8.2年),导致突破性技术研发(如新药/清洁能源)投入不足 [12] 金融结构优化 - "产融分离、分业经营"监管框架阻断政府信用担保延伸,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14][15] - 分业经营虽限制金融机构内部规模经济,但通过多市场协同促进外部规模经济 [16] - 混业经营可能削弱资本市场功能,培育一流投行应聚焦专业化而非牌照扩张 [16]
21专访|摩根大通Oliver Brinkmann:中国创新经济高速发展,技术是企业出海核心驱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9:52
亚太经济与创新生态 - 亚太创新经济生态蓬勃发展,具备高增长特征和年轻人口红利,新兴产业如机器人技术与AI在工业制造中爆发力显著 [2] - 中国在创新经济领域持续高速增长,覆盖生物科技、下一代机器人技术、颠覆性商业模式、互联网、生命科学、气候科技、健康科技等多个赛道 [2] - 亚太区在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领域或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清洁能源领域加速发展,中国兼具庞大市场和先进技术 [7] 中国企业全球化与出海机遇 - 东南亚、中东等地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年轻人口及增长中的消费群体,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独特机遇 [2][9] - 中国在电动汽车和电池制造领域全球领先,约60%的电动汽车和80%的电池产自中国,企业出海步伐加快 [2][8] - 技术成为出海核心驱动力,人形机器人、AI、金融科技等先进技术具备持续输出能力,东南亚市场已做好准备 [3][10] 亚太市场优势与布局 - 亚太GDP占全球比重或于2040年超50%,内部贸易走廊是跨境业务最大发展机遇之一 [5] - 摩根大通在亚太区人员增幅达10%,重点布局中国业务深度拓展及海外中文业务组建设,覆盖中东、拉美等地区 [5][6] - 中国与东盟发展路径相似,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经验可借鉴输出,如交通升级历程 [10]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亚太企业面临关税冲击,对冲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显著增加,供应链复杂的企业持续评估收益影响 [4] - 高利率和股市波动持续,私募股权资产老化(持有期中位数6年)推动非传统资产需求 [4] - 技术跨国输出需各国协调,以最大化潜力,如清洁能源领域的市场与技术协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