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型升级
搜索文档
9月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5%
上海证券报· 2025-10-23 17:07
全社会用电量总体情况 - 9月全社会用电量8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1] - 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7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 [1] - 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达2.9万亿千瓦时,7月和8月用电量连续两个月历史性突破万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1] 分产业用电量表现 - 9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 [1] - 9月第二产业用电量5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 [1] - 9月第三产业用电量1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1] - 9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 [1] - 前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4.9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 [2] -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5% [4] - 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3% [4] 第二产业用电驱动因素 - 系列稳增长政策拉动第二产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5.1%,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1.0% [2] - 三季度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4%,比二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 [2] - 三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2%,比二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 [2] - 17个省份三季度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超5%,其中西藏(25.8%)、吉林(14.3%)、湖北(10.6%)、广西(10.6%)实现两位数增长 [2]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增长 - 三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5%,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长水平4.3个百分点 [3] - 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4.9% [3]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8% [3] - 通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9% [3]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1% [3] 第三产业用电驱动因素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18.3% [4] - 批发和零售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11.7% [4]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33.8% [4]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9.6% [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7.2% [4] - 住宿和餐饮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5.1% [4]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情况 - 三季度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规模超5000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 [5] - 前三季度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5.6% [5] - 三季度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6.4% [5] - 西藏、宁夏、河南、山东、陕西、河北、山西、天津、贵州三季度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幅度超10% [5]
人工智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广东计划这么做
第一财经· 2025-10-22 20:44
政策支持与行动方案 - 广东省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16条政策措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与智能化跃升 [2] - 政策提出"模型券"、"算力券"、"训力券"等工具,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及获得资金支持 [2] - 计划推动工业模型创新发展,支持在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重点行业培育垂直领域大模型和专用小模型 [1][2] 资金投入与金融支持 - 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基金群累计认缴规模约700亿元,已投资项目52个 [2][4] - 2025年年初预算安排"制造业当家"资金262亿元,用于支持企业设备更新与智能化改造 [5] - 自2018年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约15亿元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研发,其中2025年预算安排1.32亿元用于前沿技术攻关 [5] - 恒健控股公司正在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 [4] 产业应用与标杆打造 - 人工智能加速渗透至制造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全流程环节 [3] - 推动数智化"链式改造",由链主企业基于工业大模型开展协同采购、制造、配送等应用,带动供应链企业智能化改造 [3] - 省属国资国企将33个"人工智能+"项目纳入拓新工程,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投资超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 [4] 产业基础与生态构建 - 广东省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形成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6] - 当地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600家,构建了以华为昇腾生态、腾讯混元大模型为代表的全栈式产业链 [6] - 支持建设边缘数据中心,部署轻量化算力模块,实现工业云端训练、边缘推理、终端感知等多场景算力综合应用 [2]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快讯
华夏时报· 2025-10-20 11:11
工业增长态势 - 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拉动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工业整体增速 [2] 现代服务业表现 - 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 [2] - 三季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2] - 现代服务业合计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 [2] 金融与消费相关行业 - 三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 [2] -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 [2]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与批发零售业合计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 [2] 制造业升级与投资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4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0%,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 [2] 高端制造与科技创新 - 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国内涌现多个国际先进水平的通用大模型,并实现天问二号成功发射等科技突破 [3] - 全球首台原位可变径盾构机"变径一号"下线 [3] - 2025年我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球百强 [3]
能科科技:通过募投项目提升当前核心业务竞争力,为未来前沿业务进行技术储备与产业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10-15 20:03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A股股票,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亿元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三大AI相关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发行对象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赵岚 [1] 募投项目战略意图 - 募投项目旨在系统性构建公司在工业AI领域的基础平台能力与核心产品 [2] - 战略意图包括提升当前核心业务竞争力以及为未来前沿业务进行技术储备与产业布局 [2] - 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关于"人工智能+"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 [2] "灵擎"工业AI赋能平台项目 - 项目旨在构建AI中台和制造业垂域模型 [2] - AI中台覆盖模型与智能体开发平台、工业数据应用平台、模型与算力调度管理平台 [2] - 制造业垂域模型包含研发域、制造域、运维域和质量域等领域的模型 [2] - 公司具备近三年的模型与Agent应用开发经验作为技术基础 [2] "灵助"工业软件AI工具集项目 - 项目旨在将AI能力深度集成至工业软件中 [2] - 公司凭借十年工业软件的研发与实施经验,为工具集的精准开发提供方向 [2] "灵智"具身智能AI训推平台项目 - 项目旨在研发面向具身智能的训练推理与仿真平台 [3] - 公司将优化整合"感知、决策、执行、评估"全链条环节 [3] - 公司在长期工业数据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核心能力是开展该项目的独特优势 [3] 项目实施的驱动因素 - 外部驱动因素为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3] - 内部驱动因素为公司多年深耕工业领域积累的场景理解、技术经验和客户资源 [3] - 项目实施是为了把握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 [3]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全球工业领域面临激烈竞争,工业软件面临国外出口限制,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已成趋势 [4] - 公司依托近二十年积累的制造业行业机理和场景理解,专注于国产工业软件技术开发 [4] - 公司长期服务于灯塔工厂建设过程,具备丰富的前期规划与落地实施经验 [4] AI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 - AI技术能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质量控制水平 [4] - AI技术在智能化、绿色化和效率提升等方面助力国内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4]
主动应变市场多元化见效 中国外贸稳中向好“面貌”清晰、抗压能力显现
央视网· 2025-10-14 15:49
外贸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且增速呈现逐季加快态势 [1] - 2025年9月单月进出口同比增长8%,增速创下年内新高 [1] - 以美元计价,2025年9月出口额同比增长8.3%,进口同比增长7.4%,均超出市场预期 [6] 出口结构与优势 - 前三季度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2.07万亿元,增长9.6%,占出口总值的60.5% [4] -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高技术产品以及绿色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强劲 [4] - 制造业的稳步扩张与升级转型,特别是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的全球需求,是出口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4][6] - 全产业链和中高端制造业优势是巩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4] 市场多元化战略 - 出口商积极开拓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以应对美国在中国直接出口中占比下降的影响 [9] - 对印度、非洲和东南亚的出口创下历史新高 [9] - 通过市场多元化战略有效缓解了美方关税冲击,维持了出口增长动能 [9] 外部环境与韧性 -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的背景下,外贸展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和较强的抗压能力 [1] - 面对外部压力,主动应变与结构优化的能力是出口展现韧性的关键 [4][12] - 美国关税战对中国整体贸易的冲击有限,未动摇出口的基本面,增强了在贸易谈判中的底气 [12]
推动制造业转型走深走实
搜狐财经· 2025-10-14 09:51
制造业发展总体态势 - 制造业增加值在"十四五"时期增量预计达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增长贡献率超过30% [1] - 全部工业增加值从2020年31.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至33.6万亿元 [3]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约30% [3] 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 - 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 - 加快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2] - 中国制造正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加速转身 [3] 创新能力建设 -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6%,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超过75% [3] - 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新布局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达33家 [3] - 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打通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瓶颈 [3] 产业结构优化 - 传统产业加快"焕新",钢铁、水泥熟料单位产品能耗达世界先进水平,绿色电解铝年产量突破1000万吨 [3] - 新兴产业加速"领跑",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为2020年的9.5倍,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3] - 国家累计培育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3] 数字化转型成效 - 以数字技术赋能研发、生产、供应链和服务全流程,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2] -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运作能力 [2] -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 [4] 政策支持体系 - 出台《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 [4] - 构建全链条、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支持中试平台应用,鼓励制造业转型标准制定 [7] - 因地制宜、因业施策形成有效支持政策,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7] 未来发展重点 -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市场化,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通创新研究到产业应用瓶颈 [6] - 强化标准体系引领,建立制造业数智化协同水平评价指标和监测体系 [7] - 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制造业转型新动能 [8]
2025年9月贸易数据解读:各类短期因素叠加,9月进出口增速大幅上行
东方金诚· 2025-10-13 14:03
9月贸易表现 - 以美元计价,9月出口额同比增长8.3%,增速较8月提升3.9个百分点[2] - 以美元计价,9月进口额同比增长7.4%,增速较8月提升6.1个百分点[2] - 以人民币计价,9月出口和进口同比增速分别为8.4%和7.5%,与美元计价增速差异主要源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 出口增长驱动因素 - 出口增长主要受去年9月台风导致低基数(去年9月出口环比-1.6%,低于十年平均2.2%)和今年中秋节错期增加2个工作日推动[3] - 全球AI投资及国内制造业升级支撑芯片出口同比增长32.7%,汽车出口同比增长10.9%[4] - 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7.0%,下拉整体出口增速4.2个百分点,但降幅较8月收窄6.1个百分点[5] 贸易多元化表现 - 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14.2%,增速较8月加快3.8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5.6%,增速放缓6.9个百分点[5] - 对“一带一路”经济体出口同比增长17.2%,占整体出口金额一半以上,其中对拉丁美洲和非洲出口增速分别大幅加快17.5和30.6个百分点[5] 进口增长分析 - 进口增长受工作日增加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拉动,RJ-CRB价格指数同比反弹[9] - 原油进口量同比增3.9%,价格同比降10.9%;铁矿石进口量同比增11.7%,价格同比增1.5%[10] - 大豆进口量同比增13.2%,价格同比降10.2%;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增11.8%,价格同比增2.1%[10] 未来展望与风险 - 10月出口可能因高基数、工作日效应反转及外需放缓(全球制造业PMI连续7个月收缩)转为负增长[6] - 特朗普威胁对中方稀土等加征100%关税,但11月1日前仍有谈判空间,实际落地可能性较低[7] - 四季度稳外贸政策可能聚焦出口转内销、金融支持及拓展“一带一路”市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5000亿元或支撑进口[8][11]
淄博凉了?记者实探:烧烤店“下午5点就排队,凌晨2点才收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22:04
文章核心观点 - 淄博作为现象级网红城市,已成功实现从依赖短期流量到追求长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 [2][6][24] - 城市转型的核心在于将网红效应转化为提升城市治理、文旅产业升级和夯实制造业基础的持久动力 [10][18][25] - 通过主动引导流量,淄博正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的城市品牌和坚实的产业体系,目标是从“网红”走向“长红” [13][23][25] 文旅市场复苏与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和新兴宝藏小城均呈现高人气,文旅市场持续复苏 [1] - 网红经济效应下,中小城市通过社交媒体被重新发现,成为出行新宠 [2] 淄博烧烤现象与初期应对 - 2023年初淄博凭借烧烤成为现象级网红城市,政府反应迅速,成立烧烤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 [4][9] - 政府高效改善营商环境,7天内建成烧烤节场地,并严控酒店价格涨幅不超过50% [9] - 2023年淄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限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8.1%和25.8% [10] 从网红到长红的战略转向 - 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从2024年的“持续放大流量效应”转变为2025年的“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5][10] - 政府牵头机构从商务局的“烧烤专班”升级为文旅部门的“文旅高质量发展分线指挥部”,重心转向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 2024年淄博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3%,显示短期客流已转化为深度游的持久兴趣 [15]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发展 - 淄博出台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40亿元以上 [14] - 八大局市场改造为文商旅综合体“这有局儿”,实现从“烟火气”到“文化味”的升华 [15] - 2023年新创建2家4A级旅游景区,提升文旅品质 [14] 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布局 - 淄博利用烧烤热度发展预制食品产业,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20] - “四强”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48.9%提升至2024年59.8% [21] - 布局氢能及储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2025年目标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21] 人才引进与城市发展目标 - 过去两年每年吸引超四万名高校毕业生,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计划 [22] - 城市定下“3510”发展目标:5年内GDP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10年内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23] - 发展依托百亿级重大项目、1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构建的创新生态 [23]
淄博凉了?记者实探:烧烤店“下午5点就排队,凌晨2点才收摊”,博物馆被挤爆!当地:已实现从“网红”到“长红”关键一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20:53
淄博网红现象与文旅复苏 - 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及中小城市文旅市场持续复苏,网红城市借助社交媒体被重新发现[1] - 淄博凭借烧烤在2023年初成为现象级网红城市,其应对流量的速度被视为城市治理范本[2][5] - 网红效应直接拉动消费,2023年淄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8.1%和25.8%[6] 政府战略与流量转化 - 淄博政府从商务局牵头"烧烤专班"转向文旅部门牵头"文旅高质量发展分线指挥部",反映重心从应对烧烤热转移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9] - 2024年出台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40亿元以上,2023年新创建2家4A级景区[10] - 2024年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3%,显示短期客流转化为深度游持久兴趣[11] 产业转型与经济发展 - 淄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从"烧烤"转向"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深思熟虑的战略转向[2][6] - "四强"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48.9%提升至2024年59.8%,提升超10个百分点[17] - 计划在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突破300亿元规模,并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人才计划[17][18] 城市品牌与长期发展 - 八大局市场蝶变为文商旅综合体"这有局儿",实现从"烟火气"到"文化味"的升华,成为夜游新IP[11] - 推动"工业遗产+现代文创",将老厂房改造为创意园区,擦亮"山东手造·齐品淄博"品牌[16] - 定下"3510"城市发展目标,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大关[19]
再访淄博,“网红”喧嚣过后的万亿雄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4 19:07
文章核心观点 - 淄博作为现象级网红城市,其发展路径已从被动承接流量转向主动进行战略升级,将短期流量红利转化为城市长期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2][5][12] 文旅市场复苏与流量效应 - 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及宝藏小城人气依旧,文旅市场持续复苏 [1] - 淄博八大局市场等热门打卡地在国庆假期仍人流如织,摊主反馈客流量与往年相当 [2][3] - 网红效应直接拉动消费,2023年淄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6%,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8.1%和25.8% [5] - 2024年淄博重点景区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21.3%,显示深度游兴趣转化成功 [9] 政府战略与城市治理 - 面对突发流量,政府反应迅速,成立烧烤专班,7天内建成烧烤节场地,严控酒店价格涨幅不超过50% [4] - 政府服务成为城市亮眼标签,形成“地方特色走红+政府改善营商环境+游客好评+官方民间合力”的出圈公式 [5] - 政府工作重心从商务局牵头的“烧烤专班”转向文旅局牵头的“文旅高质量发展分线指挥部”,体现战略转向 [8] - 政府出台行动方案,目标到2026年接待游客6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640亿元 [9] 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发展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从“烧烤”转变为“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2][5] - “四强”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从2021年48.9%提升至2024年59.8% [18] - 布局未来产业,2025年氢能及储能产业规模目标突破300亿元 [19] - 制定“3510”发展目标,计划5年内GDP突破7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10年内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21] 人才引进与创新生态 - 过去两年每年吸引超四万名高校毕业生,推进“五年二十万大学生来淄创新创业计划” [20] - 出台“加强青年人才来淄留淄16条措施”,并开展“淄博-高校人才直通车”等揽才活动 [20][21] - 城市创新生态基于超过1800家高新技术企业 [21] 文旅产业深度发展 - 八大局市场蝶变,改造为文商旅综合体“这有局儿”,集合餐饮、非遗等业态,成为新夜游顶流 [9] - 2023年新创建2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工业遗产+现代文创”,将老厂房改造为创意园区 [9][17] - 国庆假期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前三天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文旅活动丰富多彩 [8] 食品产业延伸发展 - 利用烧烤热机遇,聚力打造“中国北方预制食品产业发展高地”,目标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