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化合物半导体
icon
搜索文档
午后异动!002428,突然猛拉涨停!这只医药股跳水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5:15
云南锗业股价表现 - 云南锗业午后直线拉升 盘中一度涨停[2] - 股价达25.82元 单日涨幅10.01% 成交金额1.53亿元[3] - 成交量6.31万手 换手率11.60%[3] 磷化铟技术突破 - 九峰山实验室实现6英寸磷化铟基PIN结构探测器和FP结构激光器外延生长工艺突破[3] - 关键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是国内首次实现大尺寸磷化铟材料从核心装备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协同应用[3] - 突破大尺寸外延均匀性控制难题 为6英寸磷化铟光芯片规模化制备奠定基础[4] 产业链协同效应 - 技术突破合作方云南鑫耀为云南锗业子公司 主营半导体材料研发生产[5] - 云南鑫耀6英寸高品质磷化铟单晶片产业化关键技术已实现突破 量产在即[4] - 全链路突破对促进我国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4] 行业背景 - 磷化铟是光通信、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核心材料[4] - 业界主流长期停留在3英寸工艺阶段 高昂成本无法满足下游产业爆发式增长需求[4] - 大尺寸制备技术瓶颈制约产业化应用[4]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午后维持震荡 一度集体翻绿[1] - 多元金融板块走高 中油资本涨停 南华期货、中粮资本等跟涨[6] - 医药股分化明显 广生堂跳水跌近10% 港股生物医药概念持续走低[6][8]
我国磷化铟领域获重要技术突破 云南鑫耀6英寸磷化铟单晶片量产在即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4:08
技术突破 - 九峰山实验室成功开发6英寸磷化铟基PIN结构探测器和FP结构激光器的外延生长工艺 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 突破大尺寸外延均匀性控制难题 为6英寸磷化铟光芯片规模化制备奠定基础 [1] - 实现从核心装备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协同应用 系国内首次在大尺寸磷化铟材料制备领域达成该成就 [1] 产业影响 - 磷化铟材料是光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的核心材料 其产业化长期受限于大尺寸制备技术瓶颈 [1] - 业界主流停留在3英寸工艺阶段 高昂成本无法满足下游产业爆发式增长需求 [1] - 联合国内供应链实现全链路突破 对促进中国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链协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 供应链合作 - 6英寸磷化铟衬底合作方云南鑫耀已突破6英寸高品质磷化铟单晶片产业化关键技术 量产在即 [1] - 云南鑫耀为云南锗业子公司 主营半导体材料研发生产 [1]
电子行业周报:英伟达有望采用GaN,看好化合物机会-20250808
甬兴证券· 2025-08-08 18:39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 [8] 核心观点 算力产业链 - 英诺赛科与英伟达达成合作,联合推动800VDC电源架构在AI数据中心的规模化落地,该架构相比传统54V电源在系统效率、热损耗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支持AI算力100—1000倍的提升 [1][18] - 随着GaN器件与英伟达的合作,新型功率器件有望持续导入供应链,带动GaN和SiC等产业链发展 [1][18] AI端侧 - Essilor Luxottica 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5.5%至140亿欧元(约合162亿美元),净利润增长1.6%至14亿欧元,主要得益于Ray-Ban Meta AI眼镜销量同比增长2倍 [2][19] - AI眼镜持续受到消费者认可,销量有望持续增长,看好相关产业发展 [2][19] 消费电子 - LG Display预计2025年大尺寸OLED面板出货量为600万片,其中电竞显示器等产品占比将超过10% [2][20] - OLED在中大屏应用领域出货提升,推动相关产品升级,持续看好消费电子产业复苏 [2][20] 国产替代 - EDA巨头Cadence因向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出售EDA产品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条例,被罚超1.4亿美元 [3][21] - 随着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增加,产业链自主化是大势所趋,持续看好国产供应链机会 [3][21] 市场行情回顾 - 本周(7.28-8.1)A股申万电子指数上涨0.28%,跑赢沪深300指数2.03pct,跑赢创业板综指数0.56pct [4][24] - 申万电子二级子板块涨幅前三:元件(+7.77%)、消费电子(+0.71%)、其他电子II(+0.5%) [4][27] - 海外市场指数表现:台湾电子(+0.67%)、申万电子(+0.28%)、道琼斯美国科技(-1.09%)、费城半导体(-2.09%)、纳斯达克(-2.17%)、恒生科技(-4.94%) [4][30] 投资建议 算力产业链 - 推荐伟测科技,建议关注天岳先进、中富电路、和林微纳等 [5][22] AI端侧 - 建议关注国光电器、漫步者、恒玄科技等 [5][23] 消费电子 - 推荐东睦股份,建议关注宇瞳光学、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 [5][23] 国产替代 - 推荐江丰电子,建议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 [6][23]
世界GaN日|GaN可能从哪些细分应用市场挑战SiC
半导体芯闻· 2025-08-06 19:22
氮化镓技术背景与材料特性 - 世界氮化镓日定为每年7月31日,源于氮(N)和镓(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序(第7号和第31号元素),彰显其战略科技地位 [1] - 氮化镓(GaN)与碳化硅(SiC)同属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性能直接影响电子器件特性,SiC MOSFET优势在于更大功率,GaN HEMT优势在于更高频率 [2][3] - 氮化镓HEMT器件结构复杂,需在硅衬底上生长多层外延(如NL成核层、SRL超晶格层等),材料工艺比晶圆加工更关键 [6][7] 氮化镓应用市场分析 汽车领域 - 主驱动逆变器中SiC因耐高压、高温及短路保护能力(>3微秒)占据优势,GaN目前短路能力低于500ns,短期内难以替代 [10] - 车载充电器(OBC)和DC-DC转换器是GaN重点方向,已有厂商推出11kW/800V方案,650V以下电压区间具备成本和体积优势 [10] - 车规级可靠性是GaN主要障碍,异质外延工艺缺陷需通过器件设计和测试标准完善解决 [11] 消费电子与AI服务器 - GaN在消费电子快充市场快速普及,英诺赛科出货量达6.6亿颗,2024年营收8.28亿元,全球份额第一 [12][13] - AI服务器电源需求功率密度达100 W/in³,GaN高频特性显著提升效率(如纳微半导体方案峰值效率96.52%) [18] 人形机器人与光储充系统 - 人形机器人关节电机需0.1秒内完成500rpm转速切换,GaN器件开关速度优于硅基MOSFET,上海智元已在3个关键关节应用GaN芯片 [21][23] - 光伏和储能场景中GaN无需短路保护能力,英诺赛科2kW微型逆变器方案功率密度40W/in³,充电效率提升2倍 [24] 技术挑战与成本结构 - 硅基GaN外延面临晶格/热失配问题,高压器件需更厚外延层,缺陷抑制难度大 [25] - GaN成本优势在于硅衬底成本低,但需平衡衬底、晶圆制造、封装、良率等环节,与SiC竞争关键在产业链协同 [25] 行业动态与IPF 2025大会 - IPF 2025为国内宽禁带半导体最高规格会议,聚焦GaN与SiC产业链交锋,郝跃院士将报告宽禁带器件进展,英诺赛科董事长骆薇薇等重磅嘉宾出席 [34][35] - 大会议程涵盖材料、器件设计、应用创新(如AI数据中心、车用模块等),设置GaN与SiC协同发展圆桌论坛 [36][38][40][42]
逐新向高,创新场活力充沛(年中经济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0 08:40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 [2] -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专注高端钢材、特种钢材,一季度经营绩效实现大幅增长 [3][4]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煤矿采用智能采煤机,作业更安全高效 [5] -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后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培训周期缩短近一半 [5] - 华工科技实现激光晶圆隐切设备关键零部件自主生产,具备大批量生产和销售能力 [6][7]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 - 中国首个海上CCUS项目在恩平15—1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投用,实现全链条技术升级 [12]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氢液化技术为解决氢能储运痛点提供新方案 [12] - 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高镁轻强铝,有望提升多领域竞争力 [15] - 北京培育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等20个未来产业,南京发力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制药 [15] - 灵心巧手公司研发的"灵巧手"实现工业场景自动装配,耐用性好性价比高 [16] 外资与民营企业创新 - 西门子医疗深圳新基地将承担血管造影设备和磁共振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 [18] - 湖南钢铁集团与安赛乐米塔尔集团合作推动汽车用钢全球研发中心建设 [18] - 中国独角兽企业集中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领域 [16] - 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77%,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9]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韧性 - 北京化工大学研制全球首个500千瓦电解海水制氢装置,实现1万小时稳定运行 [19] - 华科精准SR系列机器人定位精度超越进口产品,占国内市场七成以上 [20] -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超欧盟平均水平 [19] - 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接近500万件,增长12.8% [19] 应用场景与人才优势 - 国产SR手术机器人将脑深部电极植入术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1小时 [20] - 深圳理工大学胡强团队示范运行全球最大微藻"光碳智造"产线 [21] - 我国研发人员达到724万人年,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22] - 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数量全球领先 [22]
“黄金材料”激活实验室经济 九峰山引领氮化镓百亿估值“朋友圈”
长江日报· 2025-07-19 11:12
氮化镓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九峰山实验室成功研发全国首个100nm高性能氮化镓流片PDK平台,已有30余家国内半导体企业通过该平台展开合作 [1] - 氮化镓材料具备高频率、高功率、高效率特性,在通信、新型显示、电力电子等领域被视为"黄金材料" [3] - 氮化镓应用场景广泛,包括电动汽车快充桩、手机/电脑充电器、基站射频器件、卫星通信设备、AR/VR眼镜等智能可穿戴设备 [3] 九峰山实验室创新模式 - 实验室通过构建氮化镓共性技术平台,带动近10家公司及科研院所落地武汉,实现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 [3] - 实验室采用"纵向协同+横向辐射"的创新模式,高效推动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 [4] - 实验室建有国内首个硅基氮化镓工艺验证平台,紧密连接上下游创新需求 [3] 产业集群发展成效 - 实验室运营两年多来已吸引30多家创新企业聚集,总估值超过百亿元,全球产业合作伙伴达570家 [8] - 实验室的技术引领作用带动了下一代通信、卫星导航、新能源汽车等战略产业发展 [4] - "九峰山"已成为全国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技术标杆,其产业生态模式成为武汉"实验室经济"典型案例 [8]
台厂拼转型 迎战AI新阶段
经济日报· 2025-06-29 07:24
AI应用深化 - AI产业正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具备决策与执行能力的"Agentic AI"与"AI Agent" [1] - 全球AI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537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965亿美元,增长近四倍 [1] - AI推论应用是市场成长的主要推动力 [1] - 纬软、伊云谷、安碁、宏碁资讯等台湾资讯服务与系统整合业者积极强化跨平台部署与客制化整合能力,针对金融、零售、制造等场域提供AI解决方案 [1] - 纬软目标今年AI相关营收比重提升至两成 [1] Edge AI与工业电脑 - Edge AI硬体规模将从2023年的26.86亿美元成长至2032年的159.88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22.3% [2] - 研华、桦汉、融程电、艾讯、安勤与宏正等工业电脑厂商加快AI模组整合与边缘运算平台开发,抢攻智能终端设备市场 [2] iPhone 17大改款与供应链 - iPhone 17系列预计为苹果近年来最大幅度改款,iPhone 17 Pro将升级至3.5倍光学变焦、7倍无损变焦,感光元件与前镜头画素翻倍提升 [2] - 相关供应链受惠公司包括镜头龙头大立光、电声厂商美律等 [2] - 大立光预期第三季产能满载,出货旺季拉货动能逐月增强,下半年表现优于上半年 [2] 砷化镓与高速通讯需求 - 5G基地台密度提升、Wi-Fi 7普及、AI伺服器升级推动砷化镓材料应用热度 [3] - 稳懋、宏捷科、全新等台厂建立从磊晶、晶圆制造到封测的完整生产链,聚焦高频、宽频、高速技术趋势 [3] - 化合物半导体在太空卫星通讯、自驾车、机器人等领域的感测装置和高速传输需求增长 [3]
这家化合物半导体企业宣布完成A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6-27 14:16
公司融资动态 - 福联集成完成A轮融资 由兴证创新资本领投 卓胜微等产业合作伙伴跟投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充产能 深化化合物半导体技术研发及产业链协同布局 [1][4]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晶圆代工服务 覆盖第二代(砷化镓)和第三代(氮化镓)半导体材料领域 [3] - 拥有国内首条量产级6英寸砷化镓晶圆生产线 月产能达3000片 [3] - 产品良率稳定在98%以上 填补国内化合物半导体制造领域空白 [3] - 通过与台联电(UMC)技术合作 实现砷化镓HBT/pHEMT工艺自主研发 [3] 战略布局与市场前景 - 作为福建省"增芯强屏"战略核心企业 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专项项目 [3] - 化合物半导体需求持续增长 受5G 物联网及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动 [3][4] - 氮化镓在快充 电动汽车等领域渗透率快速提升 [4] 资金用途规划 - 扩建现有砷化镓生产线 目标月产能提升至6000片 [4] - 启动氮化镓晶圆厂建设 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市场 [4] - 加大研发投入 推进更高频段毫米波芯片及功率器件工艺开发 [4] 行业协同效应 - 卓胜微作为射频前端芯片龙头企业 与公司在砷化镓器件代工领域存在协同空间 [4] - 投资有望加速双方在5G射频芯片领域的联合创新 [4]
华灿光电分析师会议-20250612
洞见研报· 2025-06-12 22:5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华灿光电,是全球领先的LED芯片供应商,位列国内芯片行业第一梯队,致力于成为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引领者;公司高度重视经营业绩改善,将扭亏为盈作为核心战略目标,通过降本增效、精细化运营、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推动盈利拐点到来;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Mini/Micro LED技术研发的芯片企业之一,具备成熟的芯片设计、外延生长及晶圆制造能力,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关注Micro LED光互连等潜在应用方向,深化在高端显示、车载、AR/VR等领域布局,探索新型应用场景商业化路径;在AI眼镜方面,配合不同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处于性能和良率提升阶段 [23][24][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华灿光电,所属行业是光学光电子,接待时间为2025年6月12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安鹏和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张超 [16]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是通过全景网参加湖北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的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为其它 [19]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公司位列国内芯片行业第一梯队,致力于成为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引领者 [23] - 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Mini/Micro LED技术研发的芯片企业之一,在Micro LED领域具备成熟能力,关注光互连技术,将深化多领域布局并探索新型应用场景商业化路径 [24] - AI眼镜方面,公司配合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处于性能和良率提升阶段,Micro LED芯片可用于具备显示功能的AI眼镜 [24][25] - 业绩情况以定期报告数据为准,公司重视经营业绩改善,将扭亏为盈作为核心目标,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盈利拐点到来,自京东方成为控股股东后整体毛利率相比2023年提高6.89% [26] - 公司如有回购计划会按规定披露,如有需披露的并购重组事项将通过指定媒体公告 [26][28] - 公司建立灵活高效产能管理机制,除计划性设备检修维护外各产线满负荷运转,产能利用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28]
武汉两个化合物半导体百亿级项目一投产一封顶
半导体芯闻· 2025-05-29 18:22
项目进展与建设速度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首片晶圆于5月28日正式下线,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投产 [1] - 项目自2023年9月破土动工至2024年6月完成主体封顶,厂房建设耗时不到10个月,创百亿级项目"光谷速度"纪录 [1] - 先导稀材高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芯片产业化基地已全部封顶,计划年底前部分投产,从签约到开工仅4个月 [5] 政府支持与产业生态 - 武汉东湖高新区成立专项项目组协调路网及土地平整,政府配套设施建设与项目同步提速 [3] - 九峰山科技园占地10平方公里,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创新生态,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 [3] - 九峰山实验室吸引500多家企业及科研机构合作,30余家上下游企业集聚,突破硅光铌酸锂集成晶圆等核心技术 [5] 投资规模与产能规划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总投资超200亿元,一期占地344亩,规划年产36万片外延厂及6寸碳化硅晶圆厂、6100万个功率模块封测厂 [6] - 先导稀材项目计划投资120亿元,建成后将填补武汉光通信及激光产业半导体衬底材料空白 [5] 产业战略定位 - 武汉提出打造全球化合物半导体创新灯塔和产业高地,两年内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3] - 长飞先进武汉基地将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碳化硅为代表产业集群,与九峰山实验室构成"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模式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