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搜索文档
茅台晚宴不上茅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应有之义|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5-20 16:12
茅台股东大会晚宴变化 - 5月18日股东大会前夜晚宴改为自助餐 未提供茅台酒 饮品替换为蓝莓果汁 [2] - 变化与同日印发的新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工作餐不上酒"直接相关 [2] 公司管理层表态 - 董事长张德芹在股东大会上明确支持条例 称"让中国白酒回归初心"是必要举措 [2] - 作为国有企业管理者 强调落实政策要求是责任体现 同时承认股东对政策变动的担忧属正常市场反应 [2] 国有企业属性与行业影响 - 茅台集团作为贵州国有企业 贯彻条例要求是其基本责任 晚宴调整体现政策执行力 [3] - 公司动作引发市场关注 舆论认为虽与白酒企业定位存在"反差感" 但符合国企规则 [3] - 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显著 "工作餐不上酒"落实情况被视作行业风向标 [4] 行业转型逻辑 - 政策推动白酒行业减少对公务消费场景依赖 转向大众消费市场开拓 [3] - 条例实施客观上促使企业探索新消费场景 打破原有路径依赖 [4]
拧紧“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
经济日报· 2025-05-20 06:00
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传递的是施政温度和务实作风,更是未来发展行稳致远的保障。广大党员领导 干部要坚持身体力行,切实把新修订《条例》落到实处,以优良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进一步营造浪 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浓厚社会氛围,让更多的资金资源成为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垒垒向上的基 石。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变相旅游;严禁以招商引资等名义变相安排公务接待;工作会议一律不摆花草、 不制作背景板……新修订《条例》直指时有发生的顶风违纪现象、潜滋暗长的隐形变异行为,提出刚性 要求,标出底线红线,方向明确,措施更实。 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了把资源真正用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来。刀刃向内,不仅指向不良风气,也指向错位政绩观。新修订《条例》突出强调坚持以身作则、以上 率下,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重大决策失误造成严重浪费。今年是"十四 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出台政策措施、决定重大事项,尤需力戒大手大 脚、寅吃卯粮,要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在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确保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各 项决策部署真正落地见效。 拧紧"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令行禁止要靠监督
南方都市报· 2025-05-19 23:42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新规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新增200多字针对性内容,完善对铺张浪费、"四风"等新问题的管理机制 [1] - 新规强调分门别类列举浪费行为具体表现,为基层党政机关提供直接执行指引 [1] 公务接待规范 - 明确要求接待单位按标准收取伙食费、交通费,工作餐禁供高档菜肴、香烟和酒类 [1] - 某县政府直属部门2023年公务接待超300批次,西部某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公务接待总费用达82万元 [2] - 贵州茅台股东大会晚宴取消飞天茅台供应,改为子公司蓝莓果汁产品,公司董事长公开支持公务接待禁酒新规 [2] 决策与政绩工程管控 - 新增条款要求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防止决策失误造成浪费 [3] - 典型案例:福建漳州未经论证花费2.11亿元建6座仿古驿站,六盘水23个旅游项目中16个被列为低效闲置项目,债务利息损失超9亿元 [3] 活动与机构管理 - 要求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节俭办事,禁止举债搞创建示范活动 [4] - 严格控制新建党性教育培训机构,禁止借名义变相建设楼堂馆所或旅游开发项目 [4]
一财社论:不靡费公帑,需拧紧制度螺栓
第一财经· 2025-05-19 21:08
政策修订背景与意义 -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结构性矛盾交织的形势下,政府强调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体现与民同甘共苦的决心 [1][3] - 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旨在通过制度约束减少权力自由裁量空间,覆盖经费管理、差旅、公务接待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2][3] 政策核心内容 - 《条例》明确财政预算管理、政府会计制度、公务卡制度及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构建可追溯的行权信息流和资金流监控系统 [4] - 强化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结合,提高群众参与渠道畅通度,形成上下联动的监督机制以降低浪费发现成本 [4] 政策实施目标 - 通过制度约束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防止"形象工程"和决策浪费,树立正确政绩观 [2][3] - 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奠定基础,助力民族复兴事业 [2][5] 执行与监督机制 - 《条例》第九章和第十章分别规定宣传教育与监督追责机制,通过自约束和外部监督提升政策执行力 [4] - 要求科学界定节约与浪费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的评价体系,避免问题掩盖或夸大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