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循环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首家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公司落地!港仔机器人(00370)成功举办行业论坛和品牌战略启幕式
智通财经网· 2025-06-16 21:31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是香港首家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公司,与达闼机器人合资成立香港仔机器人有限公司,展示本土创新成果 [1] - 采用"内地+香港""科技+金融""市场+运营""生态+应用"双轮驱动战略,开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新纪元 [1] - 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以"技术领先"和"商业化落地"为核心能力 [4] 产品与技术 - 发布多款新品机器人,包括Cloud Ginger、Cloud Ranger、Cloud Buddy等,覆盖不同应用场景 [5] - 技术架构包括"云端大脑 + 具身智能大模型 + 智能柔性关节",具备动态环境交互能力 [21][22] - 拥有超1800项专利技术,推动公版机标准化量产以降低硬件成本 [17]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聚焦智慧物管、健康医养、智慧教育等场景,打破传统机器人"实验室演示"困局 [4] - 与美年健康、丰盛生活服务、天瞳科技、德银天下达成合作,覆盖健康医疗、智慧物业等领域 [7][16] - 计划三年内部署千台规模机器人,推动物业管理智能化 [17] 市场拓展与战略布局 - 依托"内地+香港"双循环优势,构建"技术研发-产能落地-市场拓展"全链条 [17] - 内地市场聚焦长三角、大湾区康养刚需,香港市场拓展国际化平台 [17][22] - 计划拓展东南亚养老地产、北美教育机器人等蓝海市场 [18] 政策与资本支持 - 香港特区政府预留10亿港元推动人工智能研发,数码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算力将提升至3000 PFLOPS [21] - 香港政策红利可助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20%,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更具吸引力 [17] - 公司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香港科技大学等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21] 行业前景与预测 - 麦肯锡预计2030年全球15%劳动力将被机器人替代,产业规模超30万亿美元 [22] - 高盛预测人形机器人最早于2024年(工业级)、2028年(消费级)达成本回收临界点 [22] - 公司以"订单驱动"模式抢占市场窗口期,目标成为全球领先具身人形机器人公司 [22][23]
时尚中国 荣耀东方
搜狐财经· 2025-06-16 12:36
中国时尚产业盛典概况 - 2025中国时尚产业盛典以"时尚中国 荣耀东方"为主题,由文化和旅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等主办,包含主题交流、"时尚中国之夜"、创投会三大板块 [1] - 盛典落地上海旨在打造时尚产业平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为全球时尚注入中国力量 [1][42] - 活动全景展现中国时尚产业的文化基因与创新动能,推出融合非遗技艺的时尚文化活动品牌 [1][35] 行业趋势与数据洞察 - 《中国时尚消费发展报告》基于1600份问卷及市场研究,揭示八大趋势:全链生态激活、技术赋能智造、非遗商业共振、国潮出海等 [11][40][41] - 淘宝天猫数据显示:2024年时尚类目人均消费1500元(同比+3%),"00后"和"90后"贡献43%消费额,非遗类消费达1301.9亿元(同比+21.3%) [27] - 新中式服装需向时尚化、生活化、国际化发展,目前市场影响力有限但潜力显著 [23] 文化赋能与创新实践 - 东方美学成为核心驱动力:迪奥等国际品牌采用中国材质与纹样,国内企业通过周文化图腾、青铜纹样等元素进行时尚转化 [23][29] - 文旅融合案例突出:陕西旅游集团"周原衣语"服饰秀登陆巴黎,数字化平台"陕旅嗨GO"年直播销售额破亿元 [29] - 科技跨界应用:AI与新材料推动产业升级,沉浸式体验设备、联合实验室等构建"文化+科技+传播"生态 [33][34][49] 城市与品牌角色 - 上海作为时尚标杆:拥有百年国潮历史,《良友》画报、金鸿翔等奠定基础,当前通过艺术展、电影节等持续引领 [16][20] - 百联集团提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定义"的转型路径,强调文化自信与数智科技重构产业价值 [29][33][34] - 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指出需挖掘设计独特性,以文化突破国际品牌垄断 [23] 时尚活动与成果展示 - "时尚中国之夜"大秀呈现五幕主题:"影"(非遗手工艺)、"绣"(传统技艺)、"瓷"(形制美学)、"潮"(生活场景)、"艺"(科技叙事) [35][36][37][38][39] - 年度荣誉榜单涵盖泡泡玛特LABUBU、恭王府博物馆展览等,体现商业与文化创新结合 [41]
中欧思创会聚焦“全球经贸变局下的中国增长与湾区机遇”
新华财经· 2025-06-13 21:42
香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 - 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是人才发展的"灯塔"与"桥梁",连接不同思想与实践、推动跨行业合作、促进区域与全球联通 [1] - 香港具备企业家精神、中英双语人才队伍、开放自由的营商环境、简明税制及透明知识产权制度,构建了创新创业与国际合作的坚实基础 [2] - 香港正推进"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机制",通过一站式全球拓展咨询服务吸引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国际或区域总部,巩固国际商业枢纽地位 [2] 香港的经济转型与增长潜力 - 中国内需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服务消费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香港可从"连接中国与世界"拓展为"协助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战略平台 [2] - 香港正全方位推进发展举措以紧跟全球金融和科技趋势,增强金融稳定性与吸引力,巩固其作为"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 [3] -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香港韧性与竞争力的关键,香港正发挥"超级联络人"和"超级增值人"角色,数码港已累计支持超过2200家初创企业与科技公司 [3] 香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香港作为学术、政府与商业的交汇点,其真正优势体现在将资本与思想相融合,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联通 [3] - 香港在新时代背景下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更是引领全球数字未来的重要催化剂 [3]
“全球经贸变局下的中国增长与湾区机遇”2025第十届中欧思创会·香港站成功举办
凤凰网财经· 2025-06-13 20:33
全球经济秩序重塑与香港定位 - 全球经济秩序正经历重塑,中美贸易博弈与技术创新浪潮带来重大挑战,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和联通中外的超级枢纽,始终是中国经济版图中的重要部分 [1] - 技术突破、产业升级、逆周期战略转型是塑造中国经济新格局的核心动能,也将影响香港未来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 [1] - 深化大湾区科创协同及产业升级可能为香港培育新增长极,激发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1] 香港的独特优势与战略定位 - 香港具备"背靠祖国"的香港优势和"联通全球"的国际优势,包括企业家精神、中英双语人才、开放自由的营商环境、简明税制和透明知识产权制度 [7] - 香港正推进"高增值供应链服务机制",吸引内地企业在港设立国际或区域总部,巩固国际商业枢纽地位 [7] - 香港可从"连接中国与世界"拓展为"协助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战略平台,带来全新增长动能 [10]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中国经济展望 - 全球不确定性已成为"新常态",但中国的基本制度框架、创新投入、内需市场扩大等发展路径展现出相对稳定性 [9] - 服务消费(如酒店、健身、教育等)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中国消费者正在逐步释放巨大消费潜力 [9] - 供应链全球化已成为过去式,"中国+1"战略成为新趋势,即分别建立服务于中国与全球其他市场的独立供应链 [10] 香港金融与科技发展新动向 - 恒生指数近期累计上涨16%,涨幅超过标普500指数,宁德时代在港交所上市成为2025年迄今最大规模新股发行 [13] - 香港通过税务法改革吸引家族办公室落户,建立海外企业注册平台,推出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强化金融稳定与创新 [13] - 数码港已累计支持超过2200家初创企业与科技公司,香港正成为引领全球数字未来的重要催化剂 [19] 大湾区科创融合与区域合作 - 大湾区科创融合需从政府政策、资本赋能、硬科技孵化、创业生态和ESG融合等多维度推进,应对未来挑战需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协同合作 [15]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高盛香港、数码港、科大讯飞等企业探讨合作,推动学术界与企业界深度融合 [22] - 香港在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监管等全球性议题上可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建设新的"VUCA"格局(远见、团结、沟通、适应力) [12]
香港证券市场展现强劲韧性,“香港玩完”谬论不攻自破
南方都市报· 2025-06-12 22:56
今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表现活跃。据港交所近期披露的数据,2025年1月至5月的日均成交额达2420亿港 元,同比增长1.2倍;新上市公司29家,比去年增长38%;集资额约为777亿港元,同比增长约7倍。而 恒生指数较今年年初上涨19%。截至5月底,香港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0.9万亿港元,同比增长24%。 香港中环交易广场。 香港新股市场旺势将延续,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 6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香港出席一个投资论坛时表示,香港的新股市场势头强 劲。一方面,很多科技企业考虑到境外上市时,发现去美国上市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中国香港自然而然 成为理想的"出海"目的地;另一方面,"中概股"也在从美国的资本市场回流到中国香港。陈茂波已提醒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要为这波上市热潮做好准备。 陈茂波分析认为,内地不少大型企业被鼓励来香港上市,并通过这一途径走向全球。他指出,内地经济 正在稳健、可持续地增长,同时也正在通过多项举措拉动内需,从而发挥市场规模大的优势。内地企业 通过香港"走出去",有利于将其产业链延展到海外,例如拓展到全球南方国家、东南亚等地区。陈茂波 认为,这对于区域发展来说是一项利好。 除了香港特 ...
建霖家居拟投3.19亿扩大海外产能 全球化拓展境外市场贡献77%营收
长江商报· 2025-06-11 07:30
海外产能布局 - 公司计划对泰国建霖进行增资扩产,建设第三期厂房,项目投资总额为3.19亿元 [1][2] - 增资资金将用于厂房建设、设备购买和厂房租赁,资金来源为不超过43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 [2] - 泰国生产基地已运营多年,二期扩建项目已有序投产,三期扩产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海外产能 [2] - 2024年境外地区营业收入为38.5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77%,同比增长16.57% [1][3] - 境外地区毛利率为27.83%,较境内地区毛利率(19.51%)高出8.32个百分点 [3] - 公司积极推进泰国基地、墨西哥基地等海外产能整体规划和布局,构建海外在地化配套能力 [3] 全球化战略与市场拓展 - 公司以落实"双循环"战略为牵引,紧抓国际化发展机遇,稳固存量市场并开拓增量市场 [2] - 设立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建霖科技有限公司,助力海外业务发展 [3] - 美国建霖公司推进与Lowe's、The Home Depot等零售渠道客户的深化合作 [3] - 跨境电商业务加快品类拓展和渠道发展,继续呈增长态势 [3] - 2025年公司将加速在泰国和墨西哥生产基地布局,应对北美区域关税挑战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07亿元,同比增长15.53% [5] - 2024年净利润为4.82亿元,同比增长13.44%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1.92亿元,同比增长3.37%;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0.46% [5] - 自2016年以来,公司每年年末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均为正值,2025年一季度为7269万元 [6] - 自2020年上市以来,公司连续5年派现,每年分红率均超过45%,累计派现约12.36亿元 [6] - 派现融资比达176.85% [6] 研发与创新 - 2024年全年研发投入2.6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26% [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和技术人员共99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4.6% [4] - 公司累计拥有2043件有效授权专利及70件软件著作权,其中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65件 [5] - 2024年参与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5项,累计已参与制订或修订100项技术标准 [5] 客户资源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科勒、马斯科、摩恩、洁碧、3M、康丽根、骊住集团、麦格纳、弗格森、海尔智家、美的等国际知名企业 [5] - 良好的客户优势让公司在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5]
中部大通道释放新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6-07 05:43
中部六省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倡议 - 中部六省(武汉、郑州、合肥、南昌、长沙、太原)联合发起《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旨在构建中部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强化大通道格局 [1] - 该倡议将打破行政壁垒,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经济板块,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1] - 通过协同发展,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对接,促进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的融合联动 [1]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中部地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总里程的34.5%,公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 [2] - 民航机场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 [2] - 武汉和郑州将共建贯通中国南北的物流走廊,强化枢纽地位,其他城市(合肥、太原、长沙、南昌)将打造特色通道,形成差异化分工 [2] 协同发展机制与产业联动 - 中部六省需加强协同合作机制建设,建立省际协调机制和城市间合作平台,实现政策协同、规划对接、项目同步 [2] - 交通建设需与产业布局、空间结构优化协同推进,实现城市交通、产业和空间的协调发展 [3] - 交通网络需从"物理连接"升级为"化学融合",以释放枢纽潜力,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3]
【新闻评论】货币长河中凸显的东方智慧
搜狐财经· 2025-06-05 07:33
日元国际化历史教训 - 日本政府通过开发援助(ODA)推动日元国际化但企业贸易结算仍以美元为主形成"政府热企业冷"的悖论 [2] - 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货币国际化最终导致广场协议后日元国际化进程受挫 [2]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特点 - 通过"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和微信支付等构建贸易-数字基建-人文交流三位一体的推进模式 [2] - CIPS支付系统已接入1667家银行形成独立于Swift的金融生态系统具有"备胎思维"的战略布局 [3] - 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比稳步下降体现基于"双循环"战略的主动调整而非对抗 [3] 人民币国际化技术进展 - CIPS系统扩张轨迹覆盖欧亚大陆形成自主可控的支付网络 [3][4] - 数字人民币试点从深圳扩展到自贸区显示金融技术创新加速 [4] 货币国际化文化维度 - 人民币国际化承载"义利之辨"和"兼济天下"的东方哲学理念 [4] - 货币战略体现大禹治水式的疏导智慧而非简单对抗 [3]
变革、出海与政策红利叠加港股IPO好戏连台
证券时报· 2025-06-05 01:40
港股IPO市场爆发 - 宁德时代H股上市募资410亿港元,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规模IPO,股价开盘后超越A股 [1] - 今年以来港股IPO募资总额达776亿港元,同比激增7倍,接近2024年全年募资额的90% [1] - 恒瑞医药、吉宏股份等龙头企业相继登陆港股,推动市场持续升温 [1] 驱动因素分析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中资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 [1] - 港交所深化市场改革,推出"科企专线"吸引科技企业 [2] - 港股IPO定价水平与A股定增相当,流程和审核更快 [5] 硬科技企业崛起 - 港交所新增18C章节,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专精特新"科技公司上市 [3] - 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机器人、宁德时代等科技企业已上市 [3] - 泽景电子、英矽智能、天域半导体等知名科技企业蓄势待发 [3] 内地企业全球化布局 - 中国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 [4] - 港交所优化上市机制,A股公司快速审批时间缩短至30个工作日 [4] - 宁德时代90%募资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恒瑞医药明确赴港上市是其"出海"战略关键一步 [4] 香港金融地位提升 - 逾百家大型企业进入上市筹备队列,潜在流动性需求达1500-1800亿港元 [6][7] - 2025年预计约80只新股上市,融资1300-1500亿港元 [7] - 优质公司聚集吸引资金沉淀,强化香港作为中国资产投资窗口和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 [7] 国际资本桥梁作用 - 香港拥有对内地企业较友好的投资者,作为国际资本与内地企业的桥梁 [8] - 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能吸引国际资本,融入全球供应链和市场 [8] - "双循环"战略下香港在内循环和外循环中的桥梁作用愈发重要 [8]
时报论坛丨做强国内大循环是当前发展的战略立足点
搜狐财经· 2025-05-20 10:53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中国经济正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韧性与智慧——以做强国内大循环的确定性,应对国际大循环的不确定性。 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独特优势。我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经济体量、市场容量都很大,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供给和需求都能够 支撑国内大循环。 在全球贸易格局剧烈动荡的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仍在汹涌,关税冲击频繁搅动着国际市场的平静。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局势中,中国经济的"双循 环"战略愈发凸显其前瞻性和必要性。 ■中国经济时报评论员 近期,全球经济形势愈发复杂,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仍未散去,关税冲击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双循环"战略愈发显得重要, 做强国内大循环已成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国务院近日召开做强国内大循环工作推进会,强调要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强国内大循环上, 以国内大循环的内在稳定性和长期成长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从2020年提出"双循 环",到如今把发展的战略立足点放在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