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独角兽要IPO!“国家队”支持!
国际金融报· 2025-07-31 23:49
优邦科技 - 公司主营电子装联材料及其配套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销售 包括电子胶粘剂 电子焊接材料 湿化学品 自动化设备四大业务板块 产品应用于智能终端 通信 新能源及半导体等领域 [1] - 2020-2023上半年营收分别为4 19亿元 5 89亿元 8 54亿元 3 94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4763 57万元 4959 06万元 7739 16万元 3554 39万元 [4] - 鸿海及富士康连续多年为第一大客户 收入占比从2020年12 99%升至2023上半年27 67% [4] - 控股股东郑建中直接持股21 1% 通过直接间接持股及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控制表决权38 15% [4] - 曾于2023年9月申报深交所IPO但12月撤回 现更换券商为申万宏源再次启动辅导备案 [2][4] 蓝箭航天 - 国内领先航天运输系统企业 专注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研发制造 构建全产业链条 2023年实现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成功入轨 [5][6] - 拟通过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该标准2025年6月扩围至商业航天等领域 适用于未盈利科技型企业 [5] - 累计融资超70亿元 最新2024年12月获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9亿元投资 估值达200亿元位列2025胡润独角兽榜第418位 [6] - 控股股东张昌武持股14 68% 为清华经管硕士 公司成立以来获红杉资本 经纬中国等知名机构投资 [6] 艺妙神州 - 专注恶性肿瘤基因细胞药物研发 拥有CAR-T药物研发平台 获批8项中美临床试验许可及北京首张基因细胞药物生产许可证 [7] - 研发管线覆盖淋巴瘤 白血病等血液肿瘤和肝癌 胃癌等实体瘤 与北京协和等顶尖医院合作临床研究 [7] - 控股股东何霆持股21 92% 为清华癌症生物学背景 公司获水木基金 中关村龙门基金等投资 [7][8] - 已完成多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 华润创新基金 国寿大健康基金等 [8] 川机器人 - 主营人形机器人 复合机器人等产品研发生产 拥有超150项专利 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及谐波减速机等核心技术 [11] - 无控股股东 实控人胡天链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8 53% 团队曾获国际机器人大赛奖项 [9][10] - 2015年挂牌新三板 现拟科创板IPO 辅导券商华安证券 [9] - 行业近期多家机器人公司筹备上市 包括优必选 宇树科技 智元机器人等 [11]
中国民营火箭有肉吃了?
虎嗅· 2025-07-31 13:37
招标概况 - 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2025年运载火箭发射服务采购项目》招标公告,采购7次发射服务,累计发射卫星94颗,招标金额13.36亿元[2] - 招标分为两个包件:一箭十星(950km轨道,2800kg)和一箭十八星(800km轨道,4800kg),封标价分别为1.54亿元和2.4亿元[6] - 招标对象为商业火箭公司,长征系列火箭不参与此次招标[4] 价格分析 - 招标封标价对应单价为5.5万元/公斤(950km轨道)和5万元/公斤(800km轨道)[6] - 商业发射保险费用高昂,费率在卫星价值量的15%~20%,一箭十星项目保险成本约6000万元[7][10] - 商业火箭公司需承担BOM成本(含材料、设备、燃料等)约1亿元,叠加发射场使用费后总成本超1.6亿元,接近封标价[10] 火箭型号与竞争格局 - 一箭十星包件可选火箭:蓝箭航天朱雀二号E(ZQ-2E)和东方空间引力一号(YL-1)[13] - 一箭十八星包件可选火箭:蓝箭航天朱雀三号(ZQ-3)、天兵科技天龙三号(TL-3)、中科宇航力箭二号(PR-2)[12] - 朱雀二号E为液氧甲烷火箭,LEO运力6吨,SSO运力4吨;引力一号为固体火箭,SSO运力4.2吨[13] 行业趋势与招标策略 - 招标策略强调可靠性优先,包件一要求"仅限成功火箭",包件二要求"2025年首飞成功"[12] - 成本管控是关键,5~5.5万元/公斤的限价指引商业火箭公司降本方向[11] - 招标机制鼓励"国家队主导+民企补充"的混合发射模式,为超万颗卫星组网建立协作框架[17] 研制进度与交付能力 - 东方空间YL-1A、天龙三号、力箭二号曾因研制进度未达要求被解约[15][16] - 朱雀三号预计2024年底首飞,力箭二号预计9月首飞,天龙三号正在进行资质审查[12]
近一个月规模增超136%,航空航天ETF(159227)成交额、规模暂居同标的第一,长城军工涨超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3:04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走势震荡 光模块 GPT AI算力等相关概念走强 钢铁 有色金属 煤炭等行业领跌 [1] - 国防军工行业盘中一度翻红 相关ETF产品交投活跃 截至午间收盘 航空航天ETF(159227)成交额超6600万元 居同标的产品第一 [1] - 持仓股航天晨光涨停 长城军工涨超7% 北方导航 华秦科技 上海瀚讯 中无人机等跟涨 [1] 资金流向 - 航空航天ETF(159227)近期不断获资金流入 截至7月30日 7月合计"吸金"超4亿元 最新规模达7.6亿元暂居同标的首位 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近一个月以来(6月30日—7月30日)规模增长超136% [1] 指数与行业 - 航空航天ETF(159227)跟踪国证航天指数 申万一级军工行业占比高达98.2% 为全市场"军工纯度"最高的指数 [1] - 指数聚焦军工细分空天力量 成分股覆盖战斗机 运输机 直升机 航空发动机 导弹 卫星 雷达等全产业链龙头 [1] 机构观点 - 商业航天投资机会值得重视 我国低轨卫星要实现快速发展 卫星批量发射 商业火箭运力保障是重要的基础条件 [2] - 商业火箭的订单或成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前置条件和跟踪指标 以往火箭设计及制造为国家队主体 目前呈现民营公司百花齐放 补充运力的格局 [2]
【大佬持仓跟踪】军工+商业航天+业绩预增,公司微纳产品主要用于导弹、无人机等高可靠领域,客户包括兵工集团、航天科技等军工集团
财联社· 2025-07-31 12:32
军工+商业航天+业绩预增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导弹、无人机等高可靠领域 [1] - 客户包括兵工集团、航天科技等军工集团 [1] - 参与神州系列、千帆星座配套供货 [1] - 上半年净利润预增40%以上 [1]
苏试试验(300416):业绩超预期,新技术新行业奠定长期增长基础
华创证券· 2025-07-31 12: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强推(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苏试试验2025年H1业绩超预期,新技术新行业奠定长期增长基础 [2] - 考虑下游资本开支节奏变化,适当下调收入端预期,但利润端增长弹性大,给予公司2025年40XPE,目标价约24.22元,维持“强推”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主要财务指标 - 2024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0.26亿、22.71亿、26.01亿、29.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12.1%、14.5%、14.7% [4] - 2024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9亿、3.08亿、3.79亿、4.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7.0%、34.2%、23.2%、21.5% [4] - 2024 - 2027E每股盈利分别为0.45、0.61、0.75、0.91元,市盈率分别为37、27、22、18倍,市净率分别为3.2、3.2、2.9、2.6倍 [4]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50,854.78万股,已上市流通股50,514.34万股,总市值83.91亿元,流通市值83.35亿元 [5] - 资产负债率42.02%,每股净资产5.16元,12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17.90/9.40元 [5] 业绩情况 - 2025Q2公司实现收入5.61亿元,同比+18.4%;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26.1%;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37.1%,收入及利润增速均超市场预期 [8] 毛利率与净利率 - 25H1毛利率41.88%,同比-3.16pct,净利率13.51%,同比+0.27pct [8] - 25H1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35%/11.49%/1.55%/8.18%,同比分别-0.12pct/-1.08pct/-0.33pct/-0.23pct [8] - 25H1公司信用减值转回1192万元,24H1信用减值损失431万元,预计系公司应收账款收回所致,对利润产生正贡献 [8] 各板块收入与毛利率 - 25H1公司设备/试验服务/集成电路分别实现收入3.1/4.87/1.55亿元,同比分别+6.32%/+5.75%/+21.01% [8] - 25年H1设备/试验服务/集成电路毛利率分别为26.6%/55%/36.5%,同比分别-4.66pct/-0.79pct/-6.38pct [8] 业务拓展 - 拓展热真空试验设备,持续布局商业航天、集成电路等产业链,设备板块针对多行业迭代推进新品研发,热真空试验设备已完成交付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8] - 试验服务板块深入探索多领域,未来测试需求有望随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需求增加而快速增长 [8] - 集成电路板块25H1完成深圳实验室扩建,成立汽车电子可靠性验证中心,未来收入及盈利能力具备增长弹性 [8]
科创板或迎首单商业航天IPO项目!未盈利企业如何选择上市地?投行支招
券商中国· 2025-07-31 07:33
科创板与创业板上市标准对比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更侧重前沿科技领域[2][6] - 创业板第三套标准要求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更倾向于技术相对成熟且已有商业化基础的企业[2][6]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强调"市值+技术优势+市场空间",适用于技术突破期未形成稳定收入的企业,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强调"市值+营收+商业化基础",适用于商业化早期的企业[7] 蓝箭航天IPO案例 - 蓝箭航天计划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可能成为科创板扩大适用范围后的首单商业航天IPO企业[2][4] - 公司核心优势在于火箭发动机自主研发、量产及发射验证的硬核技术壁垒,符合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定位[4] - 证监会6月18日政策明确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4] 未盈利企业上市趋势 - 7月新增27家IPO企业辅导备案创年内单月新高,其中多个项目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如商业航天、基因细胞药物、GPU芯片、无人机及人形机器人[5] - 注册制实施以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企业中54%已上市(20/37),32%终止(12/37)[9] - 未盈利企业上市审核仍以核心技术为第一优先级,需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并具备行业领先的研发水平[9][10] 板块选择策略 - "硬科技"领域企业若技术领先但收入规模小(如生物医药、芯片)适合科创板,而技术成熟且营收达3亿元以上的企业更适合创业板[7] - 企业需先对照国家产业政策判断是否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再结合技术、市场地位及财务指标选择上市路径[10]
科创成长层助硬科技企业穿越周期
搜狐财经· 2025-07-31 04:45
科创成长层改革推进 - 科创成长层设立及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资本市场向未盈利"硬科技"企业敞开怀抱[1] - 改革推进月余以来,一批未盈利企业积极抓住制度契机推进IPO冲刺科创板[1] 未盈利企业上市动态 - 禾元生物成为最快获批企业,7月18日获证监会注册同意批复,计划通过上市募资建设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2] - 深圳北芯生命科技7月18日过会,7月25日提交注册[2] - 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2022年11月进入已问询环节后停滞,6月30日更新招股说明书[2] - 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2023年6月提交注册后无进展,7月4日更新提交财务资料[3] 第五套标准调整 - 第五套标准2019年推出,2023年暂停后于6月18日重启[4] - 标准适用范围从医药企业放宽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4] - 中信证券研报称调整后标准将更精准服务技术突破大、商业前景广、研发投入高的优质科技企业[4] 制度创新意义 - 科创成长层设立被银河证券视为科创板制度体系的精准升级与关键补位[5] -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认为此举破解"硬科技"企业融资瓶颈,加速技术转化[4] - 原有制度下未盈利企业面临市场压力问题得到解决[5] 市场管理机制 - 科创成长层对未盈利企业集中管理便于投资者识别风险[7] - 企业股票简称后设置"U"标识强化风险警示[7] - 要求企业定期披露未盈利原因及影响并提示风险[7] - 监管构建"风险分层-专业赋能-动态监管"三位一体机制[7]
冲击IPO!蓝箭航天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北京商报· 2025-07-30 18:57
公司上市动态 - 蓝箭航天于2025年7月25日签署科创板上市辅导协议,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1日,注册资本3.6亿元,法定代表人张昌武 [1] - 控股股东为张昌武及其控制的淮安天绘科技信息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合计持股14.68% [1] 公司估值与行业地位 - 在2025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以200亿估值位列第418位 [1] - 公司定位为国内领先的航天运输系统创建及运营企业 [1] - 业务聚焦中大型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全产业链条,提供全球航天运输服务 [1] 政策环境支持 - 证监会2025年6月18日政策扩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 [1] - 新政策明确支持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1]
丰田上半年销量超过554万辆,时隔3年再创新高;零跑B01车型第1万台整车量产下线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7-30 18:10
德国车企业绩下滑 - 梅赛德斯-奔驰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726亿欧元同比减少8.6% 税后净利润27亿欧元同比大幅降低55.8% [1] - 奥迪2025年上半年税后利润13.46亿欧元同比下降37.5% 美国关税导致损失约6亿欧元 全球汽车交付量同比下降约6% [2]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德国三家主要汽车制造商今年现金流或将减少100亿欧元 [2]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 - 零跑B01纯电轿车第10000台整车量产下线 该车型售价8.98万至11.98万元 [3] 日本车企表现 - 丰田汽车2025年上半年全球销量5,544,880辆同比增长7.4% 预计将超过大众的441万辆 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 [4]
科创成长层落地超半月,券商投行调整布局,把握硬科技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7-30 14:45
智通财经7月30日讯(记者 陈俊兰)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宣布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 上市,并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7月13日科创板成长层改革正式落地,在这半个多月里,多家券商 的经纪业务部门都在积极筹备系统升级与服务优化工作,与此同时,券商投行业务也迎来新的机遇与挑 战。 记者了解到,目前,32家未盈利企业已经被正式纳入科创成长层,而多家券商投行正从项目筛选标准、 估值体系到保荐策略全面调整,以适配这一改革带来的市场变化。 调整项目筛选标准,聚焦硬科技与成长性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显著提升了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的包容性,券商投行纷纷调整科创板IPO项目筛选 标准,更加聚焦"硬科技"属性和企业成长性。 广发证券投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筛选标准将从泛科技转向硬科技的精准识别,优先聚焦人工智能、 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筛选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具备核心技术突破能力的企业。 财务标准也从盈利导向转向现金流及技术估值,重点关注攻克技术壁垒、有长期盈利潜力的未盈利企 业。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