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产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A股大涨超10%、成交达百亿!什么原因?机构最新解读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9-15 10:40
公司业绩与指引 - 宁德时代成交额达100亿元 A股涨超10% H股涨超6% [1] - 公司上修26年要货指引至1100GWh 同比增长46% [1] - 25年预计产量700-710GWh 26年保守预期产量900GWh 超预期可达1000GWh [1][2] - 25年预计开票610GWh对应业绩680亿元 26年开票800+GWh对应业绩850亿元 超预期可达成开票900GWh对应业绩1000亿元 [2] - 公司通过长单提供25-30%增长兜底 高于市场20%增速预期 [1] 产能扩张计划 - 因24-25年产能利用率过满导致部分订单流失 正加速扩产 [1] - 25年预计转固200GWh 年底总产能达900GWh以上 [1] - 26年计划转固200-300GWh新增产能 [1] 需求驱动因素 - 动力电池保持良好增速 欧洲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2] - 储能需求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且份额持续提升 [2] - 政策支持推动新型储能发展 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目标1.8亿千瓦以上 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2] 行业技术发展 - 锂电设备行业临近固态电池专项审查与中试线招标关键节点 [3]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 正极材料企业、电池制造、关键材料、生产设备等环节均受益 [3]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优势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方向 [3] - 2027年全固态电池或迎来产业化元年 形成"车企+电池厂"协同发展特点 [4] 机构观点与估值 - 中信建投看好公司业绩超预期机会 看高市值至20000亿元 [2] - 华西证券认为锂电材料价格有望企稳回升 受益于需求扩大和"反内卷"趋势 [3]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固态电池产业迭代正式开启 从0到1加速发展 [4]
电池ETF嘉实(562880)早盘冲高涨超4%,成分股湖南裕能领涨近15%,天赐材料10cm涨停
新浪财经· 2025-09-15 10:21
电池ETF嘉实产品表现 - 截至9月12日近1年净值上涨80.55% [3]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31.11% 最长连涨4个月累计涨幅34.63% [3] - 最新规模达11.62亿元 近5日净流入3.17亿元 [3] 市场交易数据 - 盘中换手率3.89% 成交额4707.86万元 [3] - 近1周日均成交1.62亿元 [3]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3.03% 宁德时代权重9.64% 阳光电源权重10.28% [4]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设备企业自6月起向厂商交付固态电池设备 [4] - 上半年固态设备订单快速增长 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 [4] - 锂电设备企业作为产业资本开支最上游将率先受益 [4] 政策支持与行业目标 - 八部门提出2025年汽车销量目标3230万辆同比增长3% [3] - 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同比增长20% [3]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目标同比增长6%左右 [3] 成分股表现 - 天赐材料涨跌幅9.99% 宁德时代涨跌幅9.47% 阳光电源涨跌幅7.45% [6] - 国轩高科跌0.08% 三花智控涨4.20% 亿纬锂能涨3.97% [6] - 欣旺达涨4.69% 格林美涨3.17% 先导智能涨2.48% [6]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电池ETF嘉实联接基金016567布局电池产业链 [7]
固态电池商业化面临成本挑战 低空应用有望率先破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6
固态电池发展现状 - 固态电池板块近期大涨但产业化仍面临技术、制造、工艺等多道难题 距离真正商业化量产存在较大差距 [1] -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电解液 从根本上消除电芯燃爆风险 具备高比能和高安全性 被视为未来发展重要方向 [1] 技术路线与产业化进展 - 行业当前处于固液混合半固态电池状态 液态含量比例约7%-8% [2] -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为10Ah规格 能量密度达300Wh/kg 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AI高端应用领域 [2] - 东风集团研发基于氧化物和聚合物的新型复合电解质半固态电池 循环寿命达1200次 通过170℃热箱安全实验(远超液态三元电池130℃水平) [2] - 蜂巢能源完成第一代270Wh/kg方形电芯开发 建成2.3GWh半固态电池产线 11月开始量产交付 已获央企eVTOL半固态电池定点项目 [3] - 蜂巢能源计划年底完成10Ah级全固态电芯体系开发 能量密度将达400Wh/kg [3] 产业化挑战 - 全固态电池存在液态锂电池的"呼吸效应"问题 长期循环体积变化会导致电解质断裂、枝晶蔓延等安全问题 [4] - 需攻克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以及电芯制备工艺、成本控制和量产稳定性等产业化难题 [4] - 全固态电池当前成本比液态电池高5-10倍 材料成本控制是实现量产的关键挑战 [5] - 现有设备工艺尚未固化 距离量产存在较大差距 [5] 应用前景与发展路径 - 半固态电池兼顾技术成熟度与市场接受度 正推动固态电池技术逐步商业化 [3] - 固态电池应用场景多元 包括新能源高端车(要求高电量、快充和高循环能力)、eVTOL(极高安全要求)和人形机器人(需本征安全) [6] - 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因产品价值高 对电池成本敏感度较低 有望成为固态电池率先商业化应用领域 [6] - 未来液态、半固态和全固态电池将共存 适配不同市场需求与细分场景 [6] - 液态锂电池仍是当前绝对主流产品 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产品将聚焦高端汽车和新兴领域 全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动力电池解决方案 [7] 行业协同发展 - 国内固态电池正沿多元技术路线协同发展 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应用 多家企业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加快建设 [1] - 需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底层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强协同创新攻关 [6]
固态电池商业化面临成本挑战低空应用有望率先破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 本报记者 李嫒嫒 产业热度攀升 "近期,固态电池板块大涨,市场热度高涨,仿佛固态电池一夜之间就要走进千家万户。然而,固态电 池真正走向产业化应用,仍有技术、制造、工艺等多道难题待破解,距离真正商业化量产仍有很大差 距。"9月14日,有电池企业负责人在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固态电 池发展现状。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国内固态电池正沿着多元技术路线协同发展,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装车应 用,多家企业的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正加快建设,并明确了量产时间线。材料成本控制仍是实现全固态电 池量产的关键挑战。短期内,液态锂电池的基本盘仍然稳固。有受访专家表示,固态电池有望率先在低 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得到真正商业化应用。 加速固态电池布局已成为国内外竞争的焦点,是全球电池产业竞争的新赛道。 "全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现有的电解液,从根本上消除电芯燃爆风险,具备高比能和高安全 性,被行业视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中汽新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长虹表示。 "目前行业固态电池处于固液混合状态即半固态电池,液态含量比例约7%-8%。"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杨彦鼎对记 ...
2024固态电池行业报告:技术路线多元发展,产业化落地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9-14 02:28
固态电池技术优势 - 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液态电池,液态电池量产最高能量密度约300Wh/kg,固态电池采用锂金属负极和高电压正极材料可突破400Wh/kg [1][22] - 安全性优势突出,固态电解质不易燃且初始放热分解温度超过200℃,远高于液态电池SEI膜80-120℃的分解温度 [2][25] - 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低空飞行器等领域,满足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量产要求 [24] 液态电池局限性 - 能量密度提升遇瓶颈,传统液态电池能量密度上限为350Wh/kg,难以达到2025年350Wh/kg及2030年400Wh/kg的行业目标 [1][14] - 安全性问题显著,2023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自燃率同比上涨32%,日均8辆新能源车发生火灾,季度起火率万分之0.72高于燃油车的万分之0.46 [2][15] - 热失控风险源于电解液易燃和隔膜高温融化,隔膜闭孔温度在130-145℃,破膜温度在150-170℃ [19] 产业化进展 - 半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5%-10%,为当前产业化最快路线,全固态电池为终极目标 [3][29] - 全球企业加速布局,QuantumScape计划2024年大规模生产并已交付24层锂金属原型电池,丰田目标2027-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实用化 [3][34] - 国内企业如国轩高科2023年批量交付半固态电池,计划2025年后推出能量密度超400Wh/kg全固态电池,上汽集团规划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4] 电解质技术路线 - 聚合物电解质技术成熟但室温离子电导率低,最早由法国博洛雷集团2011年商业化应用 [4][42] - 氧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高且产业化难度低,但刚性易碎需搭配聚合物改善性能 [5] - 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0⁻³S/cm媲美液态电解液,但对生产环境要求极高 [5] - 复合电解质结合聚合物与氧化物优点,成为产业化优选路线,卫蓝新能源和清陶能源等国内企业重点布局 [5] 界面改性技术 - 固态电池固-固接触易产生高接触电阻和晶界电阻,影响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 [5] - 正极界面通过材料表面包覆电解质、引入电解液改善润湿性等方式降低阻抗 [6] - 负极界面引入缓冲层或氟化锂层抑制锂枝晶生长,提升长期运行稳定性 [6] 市场前景 - 2023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约1GWh,预计2024年增至3.3GWh,2030年达614.1GWh [7][35] - 2023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约10亿元,2024年预计17亿元,2030年突破200亿元 [7][35] - 增长动力来自新能源汽车续航提升及低空飞行器等新兴领域需求 [7][24]
电池行业月报: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显著,关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度-20250912
交银国际· 2025-09-12 19:5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电池行业维持积极看法,重点覆盖的电池企业均获得"买入"评级,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和瑞浦兰钧 [2][17] 核心观点 - 行业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储能电池出货量高速增长、动力电池装车量持续提升,以及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加速 [1][4] - 头部电池企业基于订单强劲启动新一轮产能扩张,预计2026年迎来集中释放 [4] - 新兴应用场景如低空飞行、机器人和AI正在为固态电池打开新市场空间 [4] 行业数据表现 - 2025年8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62.5GWh,同比增长32.4%,环比增长11.9% [4] - 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51.6GWh,同比增长47.3%,占比82.5% [4] - 8月电池出口量22.6GWh,同比增长23.9%,其中动力电池出口15.1GWh,占比66.6% [4][8] - 1H25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240.2GWh,同比增长106.1%,预计全年出货460.0GWh [4] - 1H25中国企业新签海外储能订单超160GWh,同比增长220.28% [4] 企业表现与估值 - 宁德时代8月装车量26.5GWh,市占率42.4%,环比提升1.0个百分点 [14] - 亿纬锂能1H25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5% [4] - 中创新航1H25储能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9.7% [4] - 覆盖企业最新股价表现(2025/8/11–2025/9/11):宁德时代+22.4%、亿纬锂能+63.4%、国轩高科+61.7%、中创新航+35.6% [4] 技术发展动态 - 亿纬锂能"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固态电池研究院量产基地揭牌 [4] - 国轩高科金石全固态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 [4] - 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走向量产验证阶段 [4]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8月动力电池CR2为63.1%(宁德时代42.4%+比亚迪20.9%),CR5为81.5%,CR10为95.0% [14][16] - 1-8月累计装车量前三:宁德时代178.16GWh(42.7%)、比亚迪95.21GWh(22.8%)、中创新航29.18GWh(7.0%) [15]
固态电池板块月内涨超17%,产业化进程渐行渐近
新华财经· 2025-09-12 17:34
固态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固态电池板块近一个月涨幅超17% [1] - 赢合科技、杉杉股份、百利科技涨停 盟固利涨11.86% 金发科技与振华股份跟涨 [1] - 圆信永丰高端制造A基金净值涨幅超33% [1] 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逻辑 - 锂电行业处于周期筑底阶段 2024年三季度产业链盈利能力确认见底回升 [1]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渐近 2025年进入中试关键期 2026年预计为量产元年 [1] - 行业深度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与全球能源转型 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1] 机构观点 - 高端制造领域释放显著成长潜力 兼具技术突破与行业发展前景双重优势 [1] - 产业周期底部回升与产品创新周期共振带来板块性投资机会 [1]
孚能科技上市5年累亏45亿 实控人变更后营收下滑存货上升
新浪财经· 2025-09-12 14:28
行业整体表现 - 多数A股锂电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实现增长 但净利润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 [1] - 主要锂电上市公司中仅孚能科技出现营收下滑 同比下降37.6% [1][3] 孚能科技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43.5亿元 同比下降37.6% 为行业内唯一营收下滑企业 [1][3] - 归母净利润亏损1.6亿元 虽然亏损同比缩小14.92% 但已连续五年亏损 [1] - 自2020年上市以来累计亏损额达45亿元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20.28亿元 同比下降49.92% [4] - 扣非净利润亏损1.9亿元 同比下降8.7% [3] 存货与产能状况 - 存货35.65亿元 同比增长58% 存货周转天数149.27天 同比上升71% [4] -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7.4GWh 同比增长215.1% 市占率1.4% [7] - 2023年末规划产能55GWh 2024年末规划达到100GWh [7] - 赣州和广州基地设计产能各15GWh 部分产线已投产 其余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 [7] - 产能利用率可能不足 新增产能处于爬坡和良品率提升阶段 [7] 股权变动与股东行为 - 2025年1月发生重大控制权变更 控股股东变更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7] - 2023年7月原控股股东香港孚能及一致行动人拟减持5%股份 [8] - 随后其他股东江西立达等宣布减持不超过3.84%股份 上杭兴源拟减持不超过2.99%股份 [8] 国资入主后的发展挑战 - 广州工控入主后提供资金支持、财务协调、研发合作等多维度赋能 [8] - 面临技术投入与盈利能力的平衡挑战 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8] - 公司至今未能证明其可持续盈利能力 [8]
锂电中报|孚能科技上市5年累亏45亿实控人变更后营收下滑存货上升
新浪财经· 2025-09-12 14: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3.5亿元 同比下降37.6% 为锂电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唯一营收下滑企业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6亿元 亏损额同比缩小14.92%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20.28亿元 同比下降49.92% [1] - 自2020年7月上市以来累计亏损达45亿元 [1] 存货与产能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存货35.65亿元 同比增长58% [1] - 存货周转天数149.27天 同比上升71% [1] - 公司在赣州和广州基地设计产能各15GWh 部分产线已投产 其余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爬坡 [2] - 上半年新增产能处于爬坡和良品率提升阶段 产能利用率可能不足 [3] 历史业绩与市场地位 -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7.4GWh 同比增长215.1% 市占率1.4% 出货量跻身全球前十 [2] - 光大证券曾预计2023年末产能达55GWh 2024年末达100GWh [2] 股权与控制权变更 - 2025年1月控股股东变更为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 [3] - 2023年7月原控股股东香港孚能及一致行动人曾计划减持5%股份 [3] - 随后江西立达等股东宣布减持不超过3.84%股份 上杭兴源拟减持不超过2.99%股份 [3] 战略发展 - 广州工控入主后提供资金支持、财务协调和研发合作等多维度赋能 [3] - 公司面临技术投入与盈利能力平衡挑战 特别是固态电池产业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 [3]
固态电池有望重塑全球能源产业格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2 00:38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 - 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 金石全固态电池中试量产良品率达90% 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 [1] - 亿纬锂能首批10Ah全固态电池下线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已实现量产 孚能科技2022年实现半固态电池量产 [1][3][4] - 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2030年达614.1GWh 市场规模迈入千亿元级别 [1] 技术路线与产品形态 - 固态电池分为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三类 主流厂商以半固态为过渡路线 [2] - 半固态电池已进入量产装车阶段 上汽MG4推出9.98万元半固态电池车型 [2][3] - 全固态电池采用三明治结构 能量密度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超1000km [2] 企业战略布局 - 孚能科技年底实现全固态中试线投产 2026-2027年小批量量产装车 2030年大规模量产 [4] - 欣旺达计划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产品 2027年推出第二代 [8] - 宁德时代称固态电池科学问题基本解决 工程问题和供应链商业化仍需时间 [8] 产业链协同发展 - 上游材料端厦钨新能源实现氧化物路线正极材料供货 [6] - 中游设备端先导智能打通全固态电池全线工艺 海目星获2GWh锂金属固态电池整线订单 [6] - 下游广汽集团宣布2026年量产全固态电池 奇瑞汽车2026年上车全固态电池 [6] 新兴应用场景拓展 - 南都电源签署2.8GWh半固态储能电池项目 为全球最大半固态储能项目 [7] - 固态电池解决eVTOL续航短/负重高 人形机器人低温性能衰减等行业难题 [2][4] - 除新能源汽车外 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储能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7] 资本与研发投入 - 27家国内固态电池企业累计获得109次融资 A股概念股超230只 [7] - 全球固态电池专利申请超4.6万件 中国为专利布局最多国家 [7] - 专利聚焦固体电解质/正电极/负电极等细分技术领域 [7] 政策支持与产业规划 - 国家政策要求2027年前打造3-5家全球龙头企业 支持固态电池技术攻关 [9] - 建立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 珠海计划设5家工程研究中心 2027年形成产业集群 [9] - 产业推进分三阶段:2025-2026样品交付 2027-2028小规模量产 2030年后规模化应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