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

搜索文档
重庆大学最新通报,刘某华被免职!
券商中国· 2025-05-10 15:48
学术不端事件调查结果 - 重庆大学本科生刘某乔因发表14篇SCI论文(含5篇一区、9篇二区)和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引发关注[1] - 调查发现刘某乔系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其论文和专利署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刘某华安排女儿参与本人研究并署名不当[4] - 刘某华论文还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规范问题[4] 处理措施与涉事背景 - 校方对刘某华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副院长职务,同时撤销刘某乔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4] - 3项发明专利最早申请时间为2016年,当时刘某乔仅为初中生年龄[5] - 校方表示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以维护育人环境[4] 事件发酵过程 - 网络质疑后重庆大学成立专项工作组核查[1] - 媒体报道显示刘某乔学术成果数量异常(14篇SCI+3专利)引发舆论关注[5]
重庆大学通报:刘某乔系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刘某华安排刘某乔参与其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研究,被党内严重警告、免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5-10 15:24
事件背景 - 重庆大学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被曝发表14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引发网络质疑 [2]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已关注并展开调查 [2] - 重庆大学于5月8日晚发布情况说明,成立专项工作组核实相关情况 [2] 调查结果 - 经调查确认刘某乔系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1] - 刘某华安排刘某乔参与其本人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研究工作,存在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 [1] - 刘某华的论文中还发现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 [1] 处理决定 - 给予刘某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 [1] - 按程序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1] - 学校表示将加强学术道德长效机制建设,维护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1]
重庆大学通报:刘某乔系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第一财经· 2025-05-10 14:54
学术不端事件调查结果 - 重庆大学2021级本科生刘某乔因发表14篇SCI论文(含5篇一区、9篇二区)和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受到质疑 [1] - 专项调查发现刘某乔系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刘某华安排其参与署名论文和专利研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1] - 刘某华论文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 [1] 处理措施 - 刘某华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 [1] - 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1] - 学校承诺加强学术道德长效机制建设 [1] 事件背景细节 - 刘某乔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3项专利最早申请于2016年(当时其初中在读) [1]
男性的子宫,在医学论文里长出来了
虎嗅· 2025-05-08 16:04
医疗学术不端现象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护士发表的子宫肌瘤护理论文显示80名受试者中有55名男性,该论文因学术不端被知网下架,涉事护士被记过处分、降级并取消五年晋升资格[2] - 同类"妇科疾病男性患者"现象在多篇妇产科论文中出现,涉及子宫肌瘤、宫颈癌等疾病,显示该问题非孤立事件[3] -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承认审稿流程存在漏洞导致学术不端论文发表,已辞退涉事编辑并整改[4] 论文生产机制缺陷 - 论文数据错误可能源于病例系统导出时混淆纳入标准(如男性乳腺增生患者被误录)或直接套用模板未修改性别变量[7][8] - 期刊三审三校及同行评议环节未能发现低级错误,导致问题论文被知网等权威数据库收录并形成"学术污染"[9][10] - AI错误引用造假论文生成"男性可患子宫肌瘤"的虚假结论,显示学术造假衍生连锁影响[11][12] 医学界论文发表压力 - 2021年下半年国家卫健委通报310起医学科研诚信案件,其中144起涉及论文代写代投和数据买卖,占比近50%[14] - 职称评定强制要求发表论文,中国1100多种医学期刊年发表量近10万篇,核心期刊586种[17] - 医学生因规培繁忙延误投稿,面临期刊版面排期至次年、加急发表费用超4万元的困境[18][19] 学术黑灰产业链 - 论文代写中介形成完整产业链,提供从代写到快速发表的"一条龙"服务,收费高昂[19][21] - 国际期刊发现多篇论文使用相同实验图片(如带划痕钢尺),揭露"论文工厂"模板化生产模式[22][24] - 代笔公司利用AI编造数据并分段生成论文,低级期刊成为造假重灾区[25] 学术评价体系改革 - 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学术不端入罪,打击论文买卖和数据伪造行为,建立征信黑名单制度[27][28] - 建议破除"唯论文"评价机制,推行多元化科研评估以减少功利性造假[29] - 现行职称制度将论文数量与薪资晋升直接挂钩,刺激医生过度追求发文量[16][17]
比假论文更离谱的,是逼着护士写论文
虎嗅· 2025-05-08 12:12
一 最近,医学圈的瓜是一个接着一个来。 董小姐涉嫌学术造假的事还没扯明白,山东齐鲁医院又上了热搜。 起因是他们院的护士霍某某,八年前发表了一篇研究"子宫肌瘤术期护理"的论文。 其中赫然写到: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 众所周知,得子宫肌瘤的前提,是要有子宫。 可在这篇文章里,没有子宫的男性,居然能得子宫肌瘤,还在研究样本里占比七成。 吃瓜网友无不大呼逆天。 按照"微博智搜"目前整合的素材,我们可以简单勾勒出这篇神文诞生的背景——很多时候,发论文追求的是待遇,而非学术。 医护圈也一样。现在的行情是,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要升级做主管护士,必须通过考试,还得发表至少两篇护理学的论文,以此证明自己才华。 霍护士发水文大概率是为了评职称晋升。 写不出正经论文又没有门路的她,可能直接买了论文代写一条龙服务。 掏了一笔"润笔",让杂志编辑帮忙水一篇论文,然后刊登出来。 她自己估计都没看过这篇文章成品。 帮她发文的杂志,挂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名下。 论文代发中介说,这本杂志版面费报价大约在4000~10000元之间,贵是贵了点,但审稿流程非常快,三天 ...
治病救人,医生更需要的是论文还是临床经验?
观察者网· 2025-05-08 12:08
学术论文乱象 - 医学论文出现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的低级错误 暴露期刊审核机制缺失 [1] - 代笔论文现象普遍 人工智能可能加剧错误产生 [2] - 国内医学期刊问题复杂 SCI论文存在"诚信互刷"现象 [2] 职称评审体系问题 - 论文指标在职称评审中占比过重 导致临床医生被迫购买论文 [3] - 专利领域同样存在花钱买职称现象 [4] - 论文量化指标受重视 临床能力难以系统量化 [6] 科研体系结构性矛盾 - 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不直接相关 甚至存在冲突 [3] - 导师成果与学生贡献难以区分 容易滋生学阀 [7] - 功利化论文模式不利于自主科研体系建设 [8] 学术期刊国产化挑战 - 国内科研体系高度依赖国际期刊 [9] - 西方国家开始限制科学数据访问 凸显国产替代紧迫性 [9] - 国内期刊数量和质量有限 难以形成有效学术交流平台 [11] 改革方向建议 - 预印本网站尝试减少审稿限制 但产生新问题 [7] - 需建立自主可控的学术期刊体系 [8] - 应严肃处理学术不端 同时为年轻医生减负 [12] - 需改善医生待遇 平衡临床与科研压力 [13]
“男性患妇科病”的论文何以接二连三出现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19:14
对于此类明显的学术不端现象,当然要严厉打击,但还应该思考,这些作者为何如此热衷于发表劣 质论文。最可能的原因恐怕还是目前专业技术晋升体系中过度重视科研和论文发表。比较典型的例如护 士和中小学教师,晋升职称的通道都被论文数量牢牢卡住,但他们开展学术研究的条件和能力都很有 限,一些人不得不炮制低质论文,甚至公然抄袭或造假。有些领域职称评定还与专业脱节,导致有人不 得不花钱买论文或找人代笔,进而形成畸形的论文产业链。 其实,护士、中小学教师这类基础性技术岗位的主要价值在于服务,强调的是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 能力,需要的是接地气的工作交流,比如在工作交流会上谈谈个人经验,在行业简报或单位内部媒介上 发表一些技术改进举措等,在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方面,反而可能比学术论文更管用。如果基层技 术人员的小技巧或小改进也能成为晋升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立足岗位开展实用性创新就会蔚然成风, 这对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和打造一支过硬的技术人才队伍均大有好处。 相反,如果让基础性技术岗位人员花太多精力搞科研和发表论文,不仅对于水平提升毫无益处,而 且还会浪费社会资源,甚至助长论文造假等不良风气。更要看到,评职称变成造假比拼,真正的工作能 手 ...
【西街观察】离谱论文背后的评价之困
北京商报· 2025-05-06 23:21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护士论文中被曝出现"男性患子宫肌瘤",一篇严肃的医学论文竟出现如此 荒谬的错误,引发各界关注。 让一个身处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没有科研基础、没有充足时间、没有实验室的情况下,去发表专业论 文并不现实。 就论文本身,国家层面应通过技术升级尽快更新核查系统,以引导医疗单位及工作者对论文质量的重 视,尽快将防控造假的端口前移,以此震慑造假的动机,从而减少学术不端的批量发生。 论文之外,更要修补制度不合理之处。对于医疗领域的科研人员,要考虑行业的特殊性和实效性。减少 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论文、科研等硬性要求。 目前,医院已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涉事期刊在其官网发布致歉声明。 公众的疑点颇多。比如,如此低级错误,为什么能出现又何以一路顺利"通关"?基层的护理人员为何在 临床之外也需要发表论文?医院在评定职称、评先树优方面,是否存在重论文轻临床的现象? 简单把医护人员或科研人员论文造假归咎于学风浮躁、学术失范、诚信失守,并不能完全解释这荒诞。 离谱论文背后,除了学术品格等个人因素外,学术机制本身惩罚力度不足、对第三方机构查处乏力、医 疗论文代写灰产蔓延、行业鱼龙混杂监管缺位都是"漏洞 ...
“男性患子宫肌瘤”论文引争议,一期刊主办单位:已成立专班调查
新京报· 2025-05-06 20:41
新京报讯(记者秦冰 熊丽欣 实习生武亮亮)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多篇妇产科领域论文内出现男性患者的数据,包 括"子宫肌瘤""难产性产后出血"等疾病,涉事期刊包括《中国医药指南》《中国农村卫生》等。5月6日,《中国 农村卫生》的主办单位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称,"我们已经成立专班调查这一事件,正在查阅相关档案了解情况。" 同日,《中国医药指南》杂志发布声明称:"经调查,该学术不端问题的发生是因为我社当时的审稿流程存在漏 洞,审核人员未能对文章内容进行严谨细致的审查,未能及时发现其中的错误;部分编辑和审核人员责任意识不 足,对学术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在工作中未能严格遵循学术出版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涉事编辑我社已作 出辞退处理。"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官方通报。 图源:官方公号截图 新京报记者于当日致电辽宁省海城市中心医院医务科,工作人员回应称,发布论文的医生已知晓此事,医院也正 在着手解决。 此次引发争议的论文还包括《介入超声对于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和应用价值研究》、《高强度聚焦 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要点分析》等,刊发期刊涉及《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大家健康》《中国医药指 南》《中国农村卫生》《中外医疗》 ...
涉事编辑已辞退!《中国医药指南》道歉
证券时报· 2025-05-06 18:52
学术不端事件 - 论文《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因包含男性子宫肌瘤患者引发质疑 [1]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调查确认存在学术不端问题 对涉事护士霍某某给予记过处分、降级处理 取消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资格 [2] -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声明指出审稿流程存在漏洞 审核人员未严格审查 部分编辑责任意识不足 已辞退涉事编辑 [6] 杂志社背景 -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由中国保健协会主管主办 创刊于2003年1月 为国家级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10] - 该杂志2024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27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