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学术不端
icon
搜索文档
大学生被代写公司索要封口费:学术端正才能不被拿捏
新京报· 2025-06-19 12:53
代写论文诈骗事件 - 郑州某公司以代写论文为名向学生索要300元"封口费",多名学生遭遇类似情况并已报警 [1] - 警方建议不要转账,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指出此类行为属于诈骗 [1] - 部分学生因确实购买过代写服务而陷入两难困境:支付可能被持续勒索,拒绝则面临学术不端曝光风险 [1] 学术不端后果 - 代写论文属于终身学术污点,无追诉期限,已获学位可能被撤销并影响职业生涯 [2] - 2018年教育部规定购买代写论文者可被开除学籍,已获证书将被撤销并注销 [2] - 学术不端行为还包括抄袭、造假等,同样面临严重后果 [2] 代写论文市场现状 - 部分学生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代写交易可保密不被发现 [3] - 代写服务主要问题包括论文质量差、存在抄袭造假等 [3] - 服务提供者可能利用交易信息进行长期讹诈,购买者将面临持续心理压力 [3] 治理措施 - 此前打击主要针对代写服务机构,包括清理搜索和追究法律责任 [2] - 仅打击供给端难以根治乱象,需同时严肃查处购买者 [2] - 远离学术不端、自主完成论文是避免相关风险的唯一途径 [3]
莫让离谱论文玷污学术风气(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学术不端现象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士论文出现"性别乌龙",子宫肌瘤出现在男患者的离谱错误 [1] - 奇葩论文破坏公平竞争、腐蚀学术根基、浪费公共资源、阻碍科技创新 [1] - 学术造假出现"新招":科研不够用PS凑、抄袭国外同仁不易被发现 [1] - "论文工厂"炮制论文,代写代发形成黑色产业链,制造大量雷同成果 [1] - 挂名乱象频出:"夫妻店型""亲子型""抱大腿型"等案例,署名不依据实质性贡献 [1] - 期刊评审把关不严,"三审三校一读"不到位,高价卖版面给离谱论文可乘之机 [1] 学术不端根源 - 评价体系单一,论文与职称评定、课题项目、申报奖项深度绑定 [2] - 期刊版面资源有限,"僧多粥少"问题突出 [2] - 追求"短平快"浮躁风气滋生,权威期刊只向"大牛"约稿导致青年学者"发表无门" [2] - 学者追概念、蹭热点,偏好易发表选题,不再探索真学问 [2] - 评审过程不透明,资源互换的"圈子文化"为暗箱操作提供方便 [2] 治理建议 - 建立公平公正、鼓励创新的科研生态,"破五唯"要有立 [2] - 对护士等实操性工作实行分类评价,将"指挥棒"向实操技能倾斜 [2] - 完善监督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 [2] - 杜绝学术期刊"看人下菜""看钱用稿"现象 [2] - 明晰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分类分级处理,做好法律衔接 [2] 科研诚信重要性 - 科研诚信是学术的生命线,不靠真才实学得来的东西是污点和枷锁 [3] - 崇尚创新、气正风清的学术圈需要每一个爱惜羽毛的人 [3] - 公平评价和良好学术氛围能为培厚创新土壤打下基础 [3]
【西街观察】论文“拼爹”,学术净土岂容“拼二代”横行
北京商报· 2025-05-11 21:46
学术不端事件曝光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刘某乔因发表14篇SCI论文和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引发热议 其中最早专利申请时间为2016年其初中阶段 [1] - 调查显示论文和专利实为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其父)操盘 存在署名不当学术不端行为 刘某华被免职并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 - 亲属间科研合作需警惕利益输送 该案例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子女求学私产 近年高校类似学术裙带现象频发 [1] 学术裙带现象分析 - 教育部通报案例显示超两成学术不端涉及亲属挂名 亲属关系兼具操作隐蔽性和审核阻力 [2] - 论文与奖学金/科研成果强关联 掌握学术资源的父母更易变现资源为子女铺路 [2] - 当前仍存在"唯论文"导向 部分学校将论文数量与奖金津贴挂钩 诱发学术造假动机 [2] 社会监督与制度缺陷 - 网络曝光的学术打假案例显示 社会对学术不端容忍度降低 教育公平诉求日益强烈 [3] - 网友能发现的明显问题线索 高校和监督机构反而缺乏敏感度 暴露监管缺位 [3] - 需完善日常监测惩罚机制 严查利益输送 在评奖升学等环节设置亲属避嫌方案 [4][5] 制度改革方向 - 应优化学术评价体系 重点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减少论文数量在考评中的权重 [5] - 需构建公平机制 从制度设计源头剔除"拼二代"因素 维护教育公平底线 [5]
“本科生发14篇SCI论文”?处理结果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5-10 22:34
重庆大学学术不端事件 - 重庆大学调查发现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在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安排下参与其署名论文和专利研究 存在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1] - 刘某华论文中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1] - 校方对刘某华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副院长职务 同时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1] 学校后续整改措施 - 校方表示将加强学术道德长效机制建设 维护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2] 注:文档中未提及与公司或行业直接相关的内容 故未对证券时报版权声明及美股/中概股等市场动态进行总结
通报了!刘某乔系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0 16:23
学术不端事件调查结果 - 重庆大学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因发表论文等情况受到网友质疑 [1] - 学校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 [1] - 调查发现刘某乔系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1] - 刘某华安排其女参与本人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研究工作 [1] - 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 [1] - 刘某华论文中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 [1] 处理决定 - 给予刘某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 - 免去刘某华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 [1] - 按程序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1]
重庆大学最新通报,刘某华被免职!
券商中国· 2025-05-10 15:48
学术不端事件调查结果 - 重庆大学本科生刘某乔因发表14篇SCI论文(含5篇一区、9篇二区)和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引发关注[1] - 调查发现刘某乔系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其论文和专利署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刘某华安排女儿参与本人研究并署名不当[4] - 刘某华论文还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规范问题[4] 处理措施与涉事背景 - 校方对刘某华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副院长职务,同时撤销刘某乔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4] - 3项发明专利最早申请时间为2016年,当时刘某乔仅为初中生年龄[5] - 校方表示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以维护育人环境[4] 事件发酵过程 - 网络质疑后重庆大学成立专项工作组核查[1] - 媒体报道显示刘某乔学术成果数量异常(14篇SCI+3专利)引发舆论关注[5]
重庆大学通报:刘某乔系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刘某华安排刘某乔参与其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研究,被党内严重警告、免职
中国基金报· 2025-05-10 15:24
事件背景 - 重庆大学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被曝发表14篇SCI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引发网络质疑 [2]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已关注并展开调查 [2] - 重庆大学于5月8日晚发布情况说明,成立专项工作组核实相关情况 [2] 调查结果 - 经调查确认刘某乔系该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1] - 刘某华安排刘某乔参与其本人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研究工作,存在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 [1] - 刘某华的论文中还发现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 [1] 处理决定 - 给予刘某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 [1] - 按程序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1] - 学校表示将加强学术道德长效机制建设,维护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1]
重庆大学通报:刘某乔系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第一财经· 2025-05-10 14:54
学术不端事件调查结果 - 重庆大学2021级本科生刘某乔因发表14篇SCI论文(含5篇一区、9篇二区)和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受到质疑 [1] - 专项调查发现刘某乔系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刘某华安排其参与署名论文和专利研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1] - 刘某华论文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 [1] 处理措施 - 刘某华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 [1] - 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1] - 学校承诺加强学术道德长效机制建设 [1] 事件背景细节 - 刘某乔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3项专利最早申请于2016年(当时其初中在读) [1]
男性的子宫,在医学论文里长出来了
虎嗅· 2025-05-08 16:04
医疗学术不端现象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护士发表的子宫肌瘤护理论文显示80名受试者中有55名男性,该论文因学术不端被知网下架,涉事护士被记过处分、降级并取消五年晋升资格[2] - 同类"妇科疾病男性患者"现象在多篇妇产科论文中出现,涉及子宫肌瘤、宫颈癌等疾病,显示该问题非孤立事件[3] -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社承认审稿流程存在漏洞导致学术不端论文发表,已辞退涉事编辑并整改[4] 论文生产机制缺陷 - 论文数据错误可能源于病例系统导出时混淆纳入标准(如男性乳腺增生患者被误录)或直接套用模板未修改性别变量[7][8] - 期刊三审三校及同行评议环节未能发现低级错误,导致问题论文被知网等权威数据库收录并形成"学术污染"[9][10] - AI错误引用造假论文生成"男性可患子宫肌瘤"的虚假结论,显示学术造假衍生连锁影响[11][12] 医学界论文发表压力 - 2021年下半年国家卫健委通报310起医学科研诚信案件,其中144起涉及论文代写代投和数据买卖,占比近50%[14] - 职称评定强制要求发表论文,中国1100多种医学期刊年发表量近10万篇,核心期刊586种[17] - 医学生因规培繁忙延误投稿,面临期刊版面排期至次年、加急发表费用超4万元的困境[18][19] 学术黑灰产业链 - 论文代写中介形成完整产业链,提供从代写到快速发表的"一条龙"服务,收费高昂[19][21] - 国际期刊发现多篇论文使用相同实验图片(如带划痕钢尺),揭露"论文工厂"模板化生产模式[22][24] - 代笔公司利用AI编造数据并分段生成论文,低级期刊成为造假重灾区[25] 学术评价体系改革 - 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学术不端入罪,打击论文买卖和数据伪造行为,建立征信黑名单制度[27][28] - 建议破除"唯论文"评价机制,推行多元化科研评估以减少功利性造假[29] - 现行职称制度将论文数量与薪资晋升直接挂钩,刺激医生过度追求发文量[16][17]
比假论文更离谱的,是逼着护士写论文
虎嗅· 2025-05-08 12:12
一 最近,医学圈的瓜是一个接着一个来。 董小姐涉嫌学术造假的事还没扯明白,山东齐鲁医院又上了热搜。 起因是他们院的护士霍某某,八年前发表了一篇研究"子宫肌瘤术期护理"的论文。 其中赫然写到: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 众所周知,得子宫肌瘤的前提,是要有子宫。 可在这篇文章里,没有子宫的男性,居然能得子宫肌瘤,还在研究样本里占比七成。 吃瓜网友无不大呼逆天。 按照"微博智搜"目前整合的素材,我们可以简单勾勒出这篇神文诞生的背景——很多时候,发论文追求的是待遇,而非学术。 医护圈也一样。现在的行情是,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要升级做主管护士,必须通过考试,还得发表至少两篇护理学的论文,以此证明自己才华。 霍护士发水文大概率是为了评职称晋升。 写不出正经论文又没有门路的她,可能直接买了论文代写一条龙服务。 掏了一笔"润笔",让杂志编辑帮忙水一篇论文,然后刊登出来。 她自己估计都没看过这篇文章成品。 帮她发文的杂志,挂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名下。 论文代发中介说,这本杂志版面费报价大约在4000~10000元之间,贵是贵了点,但审稿流程非常快,三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