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打卡世界啤酒之城莆田 探索全球啤酒工艺与文化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18:14
公司产能与产业链 - 百威雪津是百威集团全球单体产量最大且生产国际品牌最多的世界级低碳智慧工厂 年产能达200万吨[1][2] - 工厂占地约500亩 作为8大国际知名品牌生产基地 产品运往世界各地[1][2] - 长城华兴玻璃厂4条生产线每月产出1.4亿个啤酒瓶 其中60%直接供应百威雪津[1] 智能化与低碳生产 - 智能化车间采用全速运转模式 传送带实现啤酒瓶有序流动[2] - 酿造车间配备"智能巡检员"机器狗 体现自动化生产水平[3] - 工厂被明确标注为世界级低碳智慧工厂 突出环保与科技属性[1][4] 工业旅游与品牌建设 - 百威中国啤酒博物馆集智慧工厂观光 啤酒文化展示 精酿啤酒体验于一体[4] - 博物馆入选福建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成为莆田啤酒产业新亮点[4] - 工业旅游与生产基地结合 强化品牌文化输出与体验经济融合[4]
变化超乎想象!10月底,我们相约城市原点,探寻不一样的“三线岁月”……
搜狐财经· 2025-08-07 19:28
项目概况 - 攀枝花市城市原点基础设施及工业旅游文旅融合建设项目以三线建设时期为主题 通过改造重现历史建筑风貌并融合现代审美 [5] - 项目依托兰尖社区兰一区现有11处历史文化建筑进行改造 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7] - 项目计划于10月底开始试运营 目前仅剩席棚子设计院预计8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7] 建设进展 - 供销社复原改造 专家小院修建 两个形象入口区公交站建设 七户人家浓缩场景打造及沿街建筑风貌改造等工程均已完工 [7] - 席棚子设计院后续将转入内部装修和业态布局规划阶段 [7] 业态规划 - 项目将建设专家主题展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钒钛钢铁主题研学馆 "飞越攀枝花"沉浸式飞行影院等设施 [9] - 通过创新业态布局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满足研学教育 党建活动及市民休闲娱乐需求 [9] - 通过活化工业遗产构建具有攀枝花三线文旅特色的城市文化新场景 [9] 项目意义 - 东区作为攀枝花市三线建设主战场 承载深厚工业文化记忆 城市原点是三线精神的活态见证 [9] - 项目深度挖掘钢城发展历史及文化内涵 成为市民游客休闲打卡的新地标 [5][9]
古贝春系列通讯之三:文旅的本质:时空折叠
齐鲁晚报· 2025-08-07 10:02
运河岸边的文化星火 1980年盛夏,武城酒厂弥漫着高粱发酵的甜香。相声大师马季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爬上大货车临时搭建 的舞台,眼前景象让他一怔:土墙外黑压压攒动着上千百姓,树枝上趴着看热闹的孩童,连屋顶上、粮 囤上都坐满了人,形成了一座难得的"人山"。那时在县委办公室工作、兼任《大众日报》摄影记者的吕 文华老师敏锐地抓住这个瞬间,拍下了一张精彩照片。后来这张照片被马季先生收入进了他的作品集 里,他还说:"姜昆也有一张类似照片,也当宝贝似的放在他作品集里了。" 走进古贝春雄伟壮丽的大门,运河的水汽裹挟着酒香扑面而来。汉白玉毛主席雕像耸立在眼前,它的身 后是笔直的、直通酒仙山的古贝春大道。清晨的阳光穿过酒仙山的轮廓,在古贝春新厂的生态园区洒下 斑驳光影。古贝春大道两侧绿树成荫,果木飘香,远处传来制曲车间的淡淡麦香。而在大道的另一边, 古贝春酒文化馆陈列的上百件酒具文物,则静静诉说着3000年中华酒文化。这里是传统酿造与现代工业 交织的舞台——智能化酿酒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装甑,而一路之隔的手工班老师傅仍以世代相传的技艺 翻动酒醅,汗水滴落在窖池边缘,与三百年前的微生物悄然对话…… 十七天里,马季团队白天钻车间、访农户 ...
坚定信心笃行实干全力以赴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
辽宁日报· 2025-08-07 09:16
企业生产运营情况 - 辽宁中元森世特木业科技年产40万立方米高强轻质环保型刨花板项目 [1] - 鞍山神龙腾达工贸生产彩色涂层钢板 [1] - 辽宁雨森卫生用品在制浆车间、复合车间和深加工车间开展生产运营 [1] - 青岛啤酒鞍山公司建设100万千升啤酒数智化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并规划工业旅游体验区 [1] - 辽宁安九动物营养食品推进宠物食品深加工项目 [1] - 鞍山华泰环能工程技术作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通过数字管控平台开展生产运营 [1] - 荣信汇科电气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1] 政策支持与企业服务 - 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 精准服务企业需求 [2] - 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2]
提升品牌知名度 拓展消费新场景 调味品行业“掘金”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 调味品行业企业将工业园区和工业遗迹开发为旅游景点 以工业旅游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拓展消费新场景 [1] - 工业旅游凭借独特趣味性日益受到游客青睐 部分企业直接将生产车间打造为景区 [3] - 政策支持推动工业旅游发展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鼓励开展工业旅游并建设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7] 企业实践案例 - 大连獐子岛集团以"工业+旅游"模式打造集观光、体验、研学、康养于一体的旅游业态 未来将深耕"生态养殖+海洋盐业+特色旅游"产业链条 [2] - 加加食品科技工业园作为湖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 设置参观通道和美食DIY环节 2017年被评为湖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并与超10家大型旅行社合作 [3] - 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通过复核入选广东省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 10年间从地方科普基地发展为国家级3A景区和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4] - 清徐县拥有3个国家4A级醋文化旅游景区 通过紫林醋文化博物馆等载体展示千年醋文化并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 [5] 文化赋能策略 - 建立文化联系使游客成为潜在消费者 有独特文化底蕴的产品更易获得市场青睐 [4][6] - 清徐醋企注重建立醋与地域的文化联系 通过展示农耕文化和历史工艺强化产业认同 [5] - 文化赋能润物无声 讲好故事是连接地域与特色产品的重要桥梁 [6] 体验升级与未来展望 - 工业旅游需提供沉浸式体验 通过历史场景还原和特色参观项目吸引游客 [7] - 新质生产力为工业旅游提供更丰富场景 如海天高明工厂展示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工艺 [8] - 行业致力于打造"可看、可玩、可学、可购"的体验闭环 提供更具延展性的旅游产品 [8]
首钢园上半年665万客流2.6亿消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4 09:21
首钢园工业旅游数据表现 - 2023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达665万人次 [1] - 同期实现消费收入2.6亿元人民币 [1] 工业旅游新兴趋势 - 工业遗址参观成为北京年轻游客新偏好 [1] - 特色体验包括钢铁生产场景打卡、798艺术区联动、自动化生产线观摩(机械臂60秒灌装500瓶汽水、机器人76秒完成钢板整车组装) [1] 行业转型方向 - 工业旅游正从小众探索向大众潮流演变 [1]
百年高炉遇见“未来世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4 06:51
工业旅游发展趋势 - 工业旅游从小众探索逐渐走向大众潮流,成为年轻人游览的新偏好,包括参观工业遗址、工厂等[1] - 首钢园作为改造后的工业遗址,融合工业风与现代潮流元素,吸引大量游客[3] - 首钢园通过功能改造和空间更新,将老厂房转变为冬奥组委办公地、训练馆、购物中心等,实现有机更新[3] 首钢园改造与运营 - 首钢园改造自老工业遗址,保留工业遗产风貌,同时融入现代功能,如西十筒仓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精煤车间老厂房改为国家队训练馆[3] - 一高炉改造为沉浸式科幻乐园"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开业一年多累计接待公众10余万人次[5] - 园区客流显著增长,2024年达1300万人次,同比提升超8%,2025年上半年客流超665万人次,同比提升17%[6] 游客结构与消费潜力 - 首钢园40岁以下游客占比达七成,年轻游客成为主力[6] - 园区消费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入园客流带动消费约2.6亿元,同比增长8%[7] - 香格里拉酒店的电厂酒廊在工作日也座无虚席,显示园区消费场景的吸引力[6] 首钢园的多功能定位 - 首钢园不仅是科幻乐园,还成为潮流运动、艺术休闲、亲子出游的目的地[7] - 园区举办多项大型活动,如服贸会、科幻大会、WTT中国大满贯比赛等,成为城市会客厅[7] -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称赞首钢园为"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7] 未来发展规划 - 首钢园持续更新,四高炉峰会会场升级,形成"一核多点"会议空间布局[7] - 园区定位为消费新地标和科幻新乐土,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潮流属性[7]
今年目标游客2亿人次,深圳凭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10:59
深圳文旅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深圳接待游客数量达9056.52万人次,同比增长11.9%,旅游总收入1383.62亿元,同比增长13.9% [1] - 深圳定下2025年底目标:旅游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接待游客超2亿人次 [1] - 今年上半年入境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1.9%,达到1839.35万人次,其中经深圳口岸出入境的外籍人员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 [3] 深圳文旅推广策略 - 以"2025Amazing Shenzhen"为主题发布全球旅游计划,推出20项重点文旅内容 [2] - 与美国网红"甲亢哥"等合作进行全球推广,展示比亚迪"水上漂"、华为三折叠屏手机等科技产品 [2] - 加强城市综合营销,打造周末节假日畅游地、"出国旅游替代"首选地、入境旅游第一站 [2]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 深圳机场上半年新开或加密12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国际及地区旅客量达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30.7% [3] - 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班量超2万架次,同比增长26.1%,两项数据均创深圳机场开航以来新高 [3] - 我国对50多个国家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助力深圳入境游增长 [3] 文体活动带动效应 - 今年上半年深圳举办超30场5000人以上演唱会,吸引观众40.62万人次 [5] - 刀郎深圳站演唱会约四分之三观众来自深圳以外,其中四分之三来自广东省外 [5] - 深港口岸夜间客流同比增长18%,内地居民同比增长29%,港澳居民同比增长14% [6] - 皇岗口岸数据显示,14场明星演唱会期间入境旅客每小时超3000人次,较常态增长80% [6] 文旅新地标建设 - 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不到三个月入馆观众突破100万名 [7][8] - 前海冰雪世界预计国庆前后开业,含5条赛事级雪道等设施 [8] -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旅游项目预计10月投入运营,深圳乐高乐园有望明年年底开业 [8] - 东部华侨城将按"度假+体育+娱乐+文化"四大业态进行焕新 [8] 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 推出工业旅游线路,参访大疆、比亚迪、腾讯等企业,体验直升机飞行、无人驾驶等项目 [9] - 多区联合航空公司打造低空旅游航线,如梧桐山赏花航线最低99元,四天飞行215架次载客801人 [11] - 东部滨海地区年接待游客约2800万人,将发展邮轮产业,打造国际游邮轮产品体系 [12]
【环时深度】China Travel暑期火热,外国游客体验“惊喜时刻”
环球时报· 2025-08-02 06:49
入境旅游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接待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 [1] - 免签入境成为外籍人员来华旅游、商贸主渠道,带动入境旅游持续升温 [1] - 上海7月1日至15日入境外籍旅客18.7万人次,同比增长35.5%,其中50%利用免签政策入境 [6] 游客体验特点 - 德国游客汉娜两年内到访中国十余个城市,认为中国"友好""安全",尤其赞赏重庆的"赛博朋克"街景和西安的历史文化 [2][4] - 俄罗斯游客娜塔莉亚在延吉体验朝鲜族服装换装,花费200-300元即可完成全套妆造 [5] - 韩国游客洪研秀一家在上海自由行体验顺畅,地铁、外卖App等便利设施超出预期 [6] - 韩国游客朴在石偏爱苏州、杭州、桂林,认为苏州展现"温柔内敛的中国美学" [7] 行业趋势 - 外国游客需求从传统景点转向科技企业参访,如小米、腾讯、阿里巴巴等 [7] - 携程数据显示非遗、民俗等沉浸式体验需求激增 [8] - 张家界七十二奇楼融合土家族建筑与光影科技,吸引韩国年轻游客 [8] - 春秋旅游设计产品时增加当地生活场景体验,如菜市场、高校等 [9] -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推动"中国购"升温,外国游客购买品类扩展至文创、3C产品 [9] 市场潜力与挑战 - 中国入境游收入占GDP仅0.5%,低于法国(2%)、日本(1.34%),潜在增量达1-2万亿元 [14] - 支付限额问题部分解决:单笔交易限额从1000美元提至5000美元,年累计限额从1万美元提至5万美元 [12] - 多语言服务不足,部分城市公交仅中文标识,景区预约系统不支持境外手机号 [12][13] - 酒店WiFi验证、菜品标签缺乏英文等细节影响体验 [15] - 小语种人才短缺制约新市场开发,如张家界等地区难以留住专业人才 [16] 产品创新方向 - 国旅总社推出中医主题线路,结合针灸体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8] - 张家界开发飞拉达等户外项目,客源结构呈现年轻化趋势 [8] - 北京胡同改造文化消费场景,吸引外国游客City Walk [17] -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建议融入AI、AR等技术升级旅游服务 [15]
产业链变身“风景线” 工业旅游魅力十足
工业旅游市场现状 - 工厂参观成为暑假文旅市场新宠,汽车厂、饮料厂、印刷厂等生产场景吸引游客体验制造业魅力[1] - 工业旅游基于工业遗产、博物馆、现代化企业等资源发展,以生产车间为核心开展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2] - 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为国内唯一AAAA级汽车工业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3万人次,三大厂区全面开放电动化及传统车型生产线参观[2] - 浙江太古可口可乐透明工厂展示全自动生产线,暑假高峰期每日接待3-4个团队,单次游览时长90分钟[2][3] 需求驱动因素 - 消费者对个性化、深度化体验需求增强,工业旅游满足好奇心及知识获取需求[4] - Z世代对科技、创新兴趣浓厚,现代化工厂高科技生产线成为吸引力[4] - 亲子家庭看重科普教育功能,通过实践拓宽孩子视野[4] - 企业通过工业旅游增加门票、文创销售等收入,同时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消费者信任度[4] 政策支持 - 2021年《"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鼓励工业旅游,建设国家示范基地并提升至战略层面[5] - 同年《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五年内打造工业文化特色旅游示范区和精品线路[6] -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新增69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4年北京市评选小米汽车工厂等6个市级示范点[6] 产业融合与经济效益 - 工业旅游与观光、商务、研学等业态融合,开发"工厂游+"模式如设计展示、文化沙龙等活动[7] - 青岛啤酒博物馆2025年春节接待5万游客(含2000名外籍游客),营收达398.95万元[7] - 全球工业旅游占旅游总产值10%-15%,中国市场占有率不足5%,发展空间显著[7] - 社交媒体推动热度攀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话题带动亲子游、研学团需求增长[7] 未来趋势 - 市场预计保持高速增长,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将成为重要方向[8] - 需解决生产与游客接待的平衡问题,兼顾技术开放与商业机密保护[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