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匠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省教育厅】陕西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启动
陕西日报· 2025-07-03 06:52
活动概述 - 2025年陕西职业学校"技能成才 强国有我"系列育人活动于6月27日启动,主题为"赓续红色血脉·立志技能报国" [1] - 活动包含5项主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劳动习惯养成行动、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未来工匠"读书行动、"文明风采"活动 [1] 活动具体内容 - 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活动 [1] - 劳动习惯养成行动: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邀请劳模工匠讲述行业故事 [1] - 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举办专题讲座、美德故事分享会、微视频展播、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创作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非遗作品 [1] - "未来工匠"读书行动:鼓励学生阅读大国工匠传记和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相关书籍,弘扬工匠精神 [1] 活动目标与实施方式 - 活动旨在强化"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1] - 注重课内课外一体、校内校外联动、线上线下结合,针对性开展育人活动 [2] - 将育人活动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管理、职业指导等工作整体设计、一体推进 [2] - 学生参与情况将纳入综合评价 [2]
“00后”侗族青年黄忠覃的“螺丝钉”式坚守
长沙晚报· 2025-07-02 17:25
产业工人与工匠精神 - 长沙拥有数百万产业工人,他们在精密加工等领域以"螺丝钉精神"诠释青春担当 [1] - 00后侗族青年黄忠覃通过辛勤练习成长为楚天科技技术骨干,体现新时代工匠精神 [1][4] - 特殊连杆应力变形难题被黄忠覃创新采用AB胶粘合固定法配合精修工艺攻克 [4] 技术传承与人才培养 - 车间形成"老带新、新助老"的雷锋式互助生态,黄忠覃既传授编程技术又学习老师傅经验 [4] - 工作四年即取得高级技术等级,打破常规十年资历要求,获评"最佳新人""最佳进步"双荣誉 [7] - 公司将"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楚天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激励员工为制药行业智慧化贡献力量 [7] 长沙智能制造生态 - 长沙蓬勃的产业生态和温暖城市底色吸引技术人才扎根,提供工作与生活平衡 [7] - 精密加工领域对高精度要求严格,员工需全神贯注投入,体现行业技术门槛 [6] - 城市活力与包容性为智能制造提供沃土,促进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持续发展 [7]
外国最不能接受中国企业家什么?中外企业家联合会董斌:嚣张
凤凰网财经· 2025-06-29 09:25
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概况 - 论坛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旨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之际为中国企业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1] - 系统性破解出海难题并共探生态共赢转型路径是论坛核心目标 [1] - 由凤凰网主办,雪花超高端系列品牌-醴首席赞助,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联合主办 [1] 中国企业出海失败原因分析 - 国内成功经验简单复制到海外是失败主因,国内习以为常的事项在海外可能成为风险 [3] - 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家的盲目自信和嚣张态度难以接受,对快速财富积累存在认知差异 [3] - 利润独享模式不受欢迎,例如在非洲建立封闭园区且不从当地采购的行为引发抵触 [3] - 内卷式竞争在海外不可持续,易招致东道国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反感 [3] 成功出海企业经验借鉴 - 日本/荷兰/瑞士中小企业在成立初期即定位为跨国公司,瞄准全球市场需求 [3] - 长期主义和工匠精神是日本企业值得学习的核心特质 [3] - 不具备优秀人才和管理能力的中小企业不建议盲目出海 [3]
文化中国行·遇见非遗|朴拙原石→精美玉器 玉根国脉印万年 一路传承照匠心
央视网· 2025-06-26 14:51
岫岩玉雕行业概况 - 岫岩满族自治县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岫岩玉的主产地[1] - 岫岩玉雕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 岫岩玉雕作品分为四大类题材:素活、人物、花鸟、动物,其中素活最能代表其水平和特色[3] 玉雕工艺技术特点 - 素活玉雕包括炉、瓶、薰、鼎等类型,讲究对称设计和严丝合缝的工艺[3] - 典型工艺技法包括活环、活链雕刻,需在整块玉料上透雕出环环相接的结构[5] - 作品《母子塔熏》耗时三年完成,运用活链、活环及多种浮雕技法,层次感极强[5][7] 代表性传承人王运岫 - 1990年用6000元原石创作《祈年殿》,历时八个月获天工奖最高奖项[9][11] - 2007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岫岩玉雕代表性传承人[11] - 成立玉雕素活工作室和培训基地,向高校学生传授设计原理与加工技巧[11] 行业传承与发展 - 素活玉雕因工艺高要求曾面临失传风险[9] - 传承需结合时代主题创新,要求从业者具备工匠精神与文化素养[12] - 当前通过工作室培养年轻学员掌握素活技艺的核心设计原理与制作技巧[11][12]
让缆芯穿行更“丝滑”(工匠绝活)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技术创新与设备改造 - 成功研发缆芯蛛网排线系统,护套工序缆芯穿行速度从每分钟80米提升至120米 [2] - 开发护套一体免调新模具,光缆成品截面偏心度控制在0.2毫米以内 [2] - 自主研发成缆护套一体机,将成缆、护套两道工序合二为一,减少15人用工并腾出50%车间占地 [2] - 缆芯蛛网排线系统为通信设备技术领域首创 [2] - 主导完成近50项技术型成本改善项目 [3]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成缆护套一体机耗时16个月,投入近100万元 [2] - 团队花费3个月时间找到最佳配置解决缆芯缠绕问题 [3] - 翻阅上百篇论文、研究十几本操作说明书、撰写四大本笔记完成技术突破 [2] 生产效率提升 - 护套工序缆芯穿行速度提升50%(从80米/分钟至120米/分钟) [2][3] - 新模具安装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免调 [2] 人才培养与传承 - 成立劳模工作室培育技能人才,累计培养90余名 [4] - 聘请一线技工担任导师,制作课件分享经验 [4]
刘起:“效率先锋”刷新“青岛速度”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8:20
港口运营效率 - 山东港口青岛港是全球效率顶尖的港口,桥吊司机刘起3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青岛速度" [1] - 刘起在2024年一年内31次刷新公司年内效率峰值,入港以来61次打破青岛港单班装卸生产纪录 [1] - 首创"桥吊主动防御"工作法和"精准一步到位"操作法,使机械能耗降低5%、效率提升10% [2] 技术创新与自动化转型 - 主导12项革新成果,包括"VR立体船舶安全库"和"桥吊防打保龄系统",为传统码头向自动化转型提供范本 [2] - 港口作为山东省"向海图强"前沿阵地,在交通强国战略推动下成为创新热土 [2] 人才培养与行业传承 - 刘起担任青岛港青年导师,编写《大型机械操作法》和"导师带徒"标准化实战手册,培养26名徒弟,其中24人晋升高级技师和技师 [2] - 担任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产业教授,将一线经验融入课堂,传递工匠精神 [2] - 传承自"人民工匠"许振超团队,以"振超效率"为起点,新一代"效率先锋"持续推动中国港口领先世界 [2] 行业标杆与未来目标 - 青岛港作为经济发展与物资运输关键枢纽,其效率革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行业标杆 [2] - 刘起团队持续以打破世界纪录为目标,推动港口运营技术迭代 [3]
修时间的人 进非遗的门
广州日报· 2025-06-22 11:39
公司概况 - 亨达钟表是起源于1955年的广州老字号,2003年在荔湾第十甫路86号设分店,2019年暂停经营后于2024年重新开业[2] - 公司现为荔湾区第八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古钟表修复技艺"保护单位,2019年已成功申请广州老字号资质[2][9] - 创始人周建和1978年入行,1997年将原广州市荔湾区第二百货公司钟表经营部改制为亨达钟表经营部[7] 核心技术 - 掌握"种轴心"绝技,可手工修复摆轮轴心而不需更换整个零件,解决老款手表配件缺失问题[3] - 具备游丝规整修复技术,能调整仅头发粗细的游丝以恢复走时精度[3] - 擅长修复结构复杂的落地钟/座钟,包括以空气为动力的老式空气钟和十二音管、九音管机芯[6] 行业发展 - 20世纪80年代手表属结婚"三大件"之一,当时售价上百元相当于普通人数月工资[7] - 行业面临经营压力,2019年曾因市场变化暂停部分门店运营,但核心需求仍存在[8] - 近年通过申请非遗和老字号资质拓展平台,政府支持老字号品牌回归传统商业街区[9] 经营理念 - 坚持"手艺学到就是自己的"核心理念,强调技术沉淀与主动学习[2][8] - 推行"与时代同频"策略,从计划经济时期集体承包经营到互联网时代积极转型[9] - 采用"退而不休"模式,创始人退休后专注非遗传承而非直接经营[9] 客户认可 - 老师傅技术获街坊高度认可,回头客众多,重新开业时顾客反应热烈[6][2] - 维修案例显示能处理其他师傅无法解决的复杂故障,形成差异化竞争力[3][6]
济南住建工匠学院揭牌成立,锻造泉城建设技能生力军
齐鲁晚报· 2025-06-18 15:09
济南住建工匠学院成立 - 济南住建工匠学院于6月17日正式揭牌成立,由济南市总工会和住房城乡建设局领导共同揭牌 [1] - 学院由济南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指导,济南市建设工会联合会与院校、企业联合建设,旨在聚集和培养住建工匠人才 [3] - 学院核心任务是弘扬工匠精神、传承精湛技艺、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泉城建设技能生力军 [4] 学院功能定位 - 学院将着力打造五大平台:示范引领平台、技能提升平台、产教融合平台、技术推广平台和学习交流平台 [3] - 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劳模工匠开展技术志愿服务,举办各类讲座和活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系统化技能培训 [3] - 学院将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交流与应用 [3] 活动亮点 - 揭牌仪式同步举行了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邀请全国劳动模范肖衡分享一线工作经历和工匠精神 [6] - 现场公布了2025年济南市建设工程优秀BIM技术应用成果竞赛获奖结果并颁奖,一等奖团队进行了成果展示 [6] - 活动旨在激励与会人员积极参与学院活动,提升技能水平,为泉城建设注入工匠动能 [6][7]
绿色先锋丨邓兴法:37年保持山林安全纪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4 20:48
护林员工作内容 - 邓兴法负责2245亩山林的日常巡护工作,每日行走约20公里崎岖山路,37年累计巡护里程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圈[3] - 主要工作包括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使用斧头和锯子精准剐除树皮病斑并清理枯死树木,重点防治松材线虫病等[4][5] - 每年11月至次年5月为防火关键期,需日夜盯守防止烟头或火星引发火灾,曾经历雷击山石和坠入山沟等险情[7][8] 工作成效与荣誉 - 管护区域保持"三无"纪录(无火情、无疫情、无违法占地),37年实现零事故[3] - 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等病虫害传播路径,防止疫情在林区蔓延[5] - 荣获"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3] 工作挑战与应对 - 2020年抽水蓄能电站施工带来挑战,需监管上百辆工程车和上千人施工队伍,防止电气焊火花和越界施工[10] - 制止多起吸烟、越界施工和非法占地行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11] - 每月仅4天休假,37年未在家过完整春节,牺牲家庭时间坚守岗位[13] 行业支持与传承 - 林场改革后护林员工资、保险等保障提升,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改善[14] - 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传承两代人的护林经验与责任,将巡护知识系统化延续[13] - 妻子承担家庭责任使其能专注护林工作,家庭支持成为重要后盾[13]
产业工人强技术也要提待遇
经济日报· 2025-06-14 04:57
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进展 - 河南、山西等地通过拓宽产业工人向上发展通道、贯通横向发展机制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1] - 全国技能人才数量显著增长:黑龙江省技能人才达264.3万人、高技能人才82.7万人,较2017年分别增长67.3%和50.9%,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369人次 [1] - 天津市实施技能大师"灯塔"工程后人才总量达85.1万人,高技能人才15.8万人,较2018年增长7% [1] 政策支持体系 -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目标建成"懂技术会创新"的宏大队伍 [1] - 《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提出通过增强获得感、荣誉感激发工人创造性 [1] 现存问题与挑战 - 政策落地存在堵点,人才培养机制效能不足,创新型/高水平技术工人仍欠缺 [2] - 职业发展路径不完善、待遇需提升,影响工人积极性 [2] - 工人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协同效应未充分形成 [2] 未来改进方向 - 政策层面需加强实地调研,针对性解决难点问题 [2] - 企业需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福利待遇及人文关怀以增强工人内生动力 [2] - 工人自身应以工匠精神为导向,主动提升专业技能匹配国家发展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