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息差收窄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研究框架及24A、25Q1业绩综述:负债成本改善力度加大,息差降幅有望继续收窄
国盛证券· 2025-05-06 12: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7%、 -1.2%,分别较24A降幅扩大1.8pc、3.5pc;受益于存款到期后重定价、银行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等因素影响,息差降幅收敛趋势有望持续,预计全年利润增速仍将延续季度改善的趋势 [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上市银行24A&25Q1业绩概览 - 2025Q1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1.7%、 -1.2%,分别较24A降幅扩大1.8pc、3.5pc [4] - 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7%,25Q1息差降幅明显收敛,较24A下降9bps [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0.7%,降幅较24A收窄8.7pc [4] - 其他非息收入同比下降3.2%,较24A明显下降29pc [4] - 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率1.23%,较24Q4末下降1bp,拨备覆盖率238%,较上年末略微下降2pc [4] 财务报表分析 主营业务 - 传统的存款 - 贷款业务,包括对公和个人客户结构,以及收益率、成本率定价水平 [8] - 同业业务,包括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往来和存放 [9] - 投资,包括债券类和非标投资,IFRS9会计准则切换后投资资产重分类为三类 [10] - 中间业务,如托管、结算、银行卡、财富管理业务等 [10] - 理财业务,包括非保本、保本理财和结构性存款 [10] 资产端 - 资产端重点科目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11] - 2024年银行业整体扩表速度有所放缓,零售需求相对不足,贷款增量贡献主要来自对公基建、制造业支持,同业资产整体敞口有所下降 [16] - 2025Q1总资产规模为314.0万亿,较年初增长3.94%,信贷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同业资产敞口减少,投资类资产稳步增长 [22][25] - 不同类别银行资产结构存在差异,国有大行较为相似,股份行分化较大,城商行投资类资产占比均较高,农商行信贷占比整体高于城商行 [27][28][29][30] - 上市银行资产增速个股分化明显,国有大行保持稳健增长,股份行规模增速仍相对较低,城商行、农商行部分银行保持较快增速 [33][34][35] - 贷款结构方面,国有大行结构较均衡,股份行分化较大,城商行公司贷款主导,农商行贷款结构分化较大 [40][41][43] - 贷款增量结构方面,2024年贷款增长主要依靠对公支撑,基建、制造业贷款增长较快,按揭需求较弱 [21]
厦门银行回应一季度业绩波动:投资业务账面浮亏,ROI有望逐季改善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05 20:3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9亿元,同比增长2.79%,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95亿元,同比下降2.6%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2.14亿元,净利润6.45亿元,均呈现下滑态势 [2] - 一季度投资收益相关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2.03亿元,去年同期为3.8亿元 [2] - 净利息收入同比减少4600万元,主要受息差收窄影响 [3] 业绩波动原因 - 银行间资金面收紧及资金中枢抬升导致交易簿中相关资产公允价值下降,产生账面损失 [2] - 债券市场收益率波动上行,中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从年初1.6%攀升至约1.9%,导致商业银行投资收益出现账面浮亏 [2] - 息差收入占营业收入超70%,是推动营收增长的核心动力 [3] 负债与贷款业务 - 一季度存款成本率降至2.15%,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个基点,较去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23个基点 [3] - 一季度末贷款及垫款总额2105.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9%,吸收存款余额2213.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7% [3] - 一季度存款增量较去年同期多增212亿元 [3] 对台金融特色 - 截至2024年末,台企客户数量较上年末增长19%,台企授信户数增长21%,台胞客户数量增长17%,台胞信用卡发卡数量增长11%,台胞金融资产余额增长2% [4] - 台企客户占对公客户总数7.9%,贡献12.4%对公存款,台胞客户占零售客户总数2.8%,贡献5.1%零售存款余额 [4] - 公司计划围绕福建台湾农业创业园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并针对台企二代、三代接班需求提供并购融资及顾问服务 [5] 未来展望 - 管理层预计一季度为业绩低点,后续将逐渐好转,全年投资回报率有望随季度逐步提升 [3] - 预计全年息差保持稳定并有望改善 [3] - 公司计划通过供应链金融扩大服务范围,覆盖更广泛台胞和台企群体 [5]
长三角城商行座次重排:宁波银行首次超过上海银行 三大业务板块动能切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7:38
资产规模与营收表现 - 截至一季度末,江苏银行以4.46万亿元总资产位居四家城商行之首,宁波银行以3.40万亿元首次超过上海银行的3.27万亿元,南京银行最低为2.77万亿元 [1] - 2024年全年营收排名:江苏银行808.15亿元、宁波银行666.31亿元、上海银行529.86亿元、南京银行502.73亿元,南京银行以11.32%增速领跑 [1] - 一季度营收座次重排:江苏银行223.04亿元(+6.21%)、宁波银行184.95亿元(+5.63%)、南京银行141.90亿元(+6.53%)超越上海银行的135.97亿元(+3.85%) [2] 盈利能力与净利润 - 2024年江苏银行净利润333.06亿元(+10.97%)为唯一超300亿元的城商行,宁波银行272.21亿元(+6.29%)、上海银行235.60亿元(+4.38%)、南京银行203.65亿元(+9.31%) [2] - 一季度江苏银行单季净利润突破100亿元达100.92亿元,宁波银行74.56亿元、南京银行62.92亿元、上海银行61.39亿元 [2] 业务结构动态调整 - 利息净收入分化明显:宁波银行2024年增速17.32%最快,江苏银行6.29%,南京银行从2023年-5.63%改善至+4.62%,上海银行仍下降7.62% [3] - 中收表现:江苏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3.29%唯一正增长,宁波银行(-19%)、上海银行(-19%)、南京银行(-28.55%)降幅收窄 [4] - 投资收益: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2024年增速分别从49.71%/10.94%回落至15.46%/-3.68%,上海银行(+63.91%)和南京银行(+26.99%)仍增长 [5][6] 息差与负债管理 - 一季度净息差:江苏银行1.82%(降4bp)、宁波银行1.80%(降6bp)、南京银行1.43%(降51bp)、上海银行1.16%(降1bp) [8] - 负债成本压力:江苏银行企业定期存款增速34.91%、储蓄定期存款+17.28%反映存款定期化趋势,南京银行强调负债成本控制对改善息差效果更明显 [9] 信贷投放策略 - 对公贷款:江苏银行(+28.59%)和宁波银行(+24.13%)加速投放,余额分别达1.32万亿元和8197.22亿元,上海银行仅增3.17% [9] - 零售信贷:南京银行增幅扩大,江苏银行一季度个贷新增超百亿元,宁波银行贷款平均收益率4.84%为四行最高 [10]
存贷款预期增长7%~8%,招商银行看好今年非息收入企稳
第一财经· 2025-03-27 20:57
文章核心观点 招商银行董事长认为行业面临低利率、低费用挑战,但招行优势明显;管理层对今年非利息收入企稳有信心,计划2025年存贷款增速达7% - 8%,并将采取措施应对息差收窄挑战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1][2][3] 经营业绩 - 2024年净利润1483.9亿元,同比增长1.22%,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48%至3374.8亿元,主要因息差收窄 [2] - 2024年贷款利息收入2605.73亿元,同比下降2.86%,对公贷款收益率3.4%,同比降0.35个百分点,零售贷款收益率4.58%,同比降0.44个百分点,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同比均降17个基点,去年四季度净利息收益率为1.94%,较三季度分别降3和5个基点 [2] - 去年全年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720.94亿元,同比下降14.28%,整体非利息净收入1262.11亿元,同比增长1.41%,上年非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65% [4] - 去年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20.05亿元,同比下降22.7%,代理保险收入同比降52.71%,代理基金、信托计划收入同比降19.58%、33.72%,代销理财收入78.56亿元,同比增长44.84% [4] - 去年其他净收入541.2亿元,同比增长34.13%,投资收益298.8亿元,同比增长34.7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60.85亿元,同比增229.63% [5] 存贷款目标 - 2025年存、贷款增速均为7% - 8%,目标根据外部宏观环境和银行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会考虑与GDP、社融增速适配 [2][3] - 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稳定楼市股市、促进消费等政策和市场机会 [2] 应对措施 - 通过优化资产配置、成本管控等措施,努力保持同业领先水平 [1] -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存款成本管控,保持净息差同业领先水平,希望今年息差收窄幅度比上年改善 [2] - 加快业务国际化发展、综合化经营、特色化定位和数字化转型,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 [3] 非利息收入预期 - 对今年手续费、投资收入企稳有信心,因去年9月底以来宏观政策变化及适度宽松、择机降息货币政策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1][4][5] - 去年手续费收入负增长但降幅逐季收窄,主要因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速下降,招行与保险和基金相关收入占比高压力大 [4] - 去年债券市场利率下行使债券投资盈利,非利息收入增长由负转正,今年前两月债券利率反弹影响估值,但全年在货币政策环境下有望企稳 [5] - 去年四季度资本市场回暖和系列措施出台使手续费收入明显反弹,对今年手续费收入企稳有信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