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

搜索文档
架起“资金桥” 畅通小微企业发展高速路
金融时报· 2025-07-03 09:43
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支持 - 金融管理部门出台《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若干措施》提出发挥政策合力解决融资难题 [1]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并向外贸、民营、科技等领域倾斜资源 [1] - 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赋能创新服务产品和模式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 [1] 商业银行定制化融资服务 - 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为服饰加工企业设计"惠企快贷+信用快贷"产品组合方案提供645万元贷款 [2] - 工商银行安徽六安开发区支行为婚纱店提供"皖美e贷"线上产品几分钟完成审批解决原料采购资金需求 [3] - 农业银行湖南长沙望城支行为高新技术企业办理首笔"科捷贷"授信500万元引入知识产权等量化指标 [7] 征信与数据赋能 -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为金融机构授信提供多维支撑 [4] - 工商银行湖北保康支行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为现代农业公司发放400万元"科创贷" [4] - 邮储银行利用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平台为化工小微企业发放"纯线上申请、零抵押担保"贷款 [6] 数字化转型成效 - 邮储银行近3年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4.5万亿元打造小微金融5D数字化体系 [6] - 商业银行通过数字技术提升服务便捷性引入企业经营数据提高金融服务触达率 [6] - 农业银行"科捷贷"直连政府公共数据系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审批方式提升效率 [7]
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在京举行
证券日报网· 2025-06-30 18:14
数字普惠金融大会主题与背景 - 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数智新动能 普惠新未来" 聚焦金融业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1] - 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 作为2025年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重点活动 旨在推动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1] 政策与监管层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四大方向:深化普惠金融重要性认识 加大技术应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 优化产品供给提升竞争力 加强对特定人群的精准服务[1] - 中国通信学会金融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杨竑指出 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普惠金融带来创新动力 推动建立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 -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总工程师李文雷强调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金融支持 火炬中心从政策落地 产品创新 平台搭建 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发力[2] 行业实践与参与机构 -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等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参与大会[2] - 北京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 天逸金融 画龙科技 百望股份等金融科技机构分享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实战案例[2]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持续完善 产品服务不断创新 金融服务覆盖率 可得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2] - 金融数字化转型与智能金融崛起为普惠金融创造新发展机遇[2]
工行贵港分行积极运用数字供应链融资书写普惠金融“大文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21:46
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发展 - 工行贵港分行运用数字供应链融资产品为核心企业上下游小微企业办理融资业务,截至2025年5月末存量法人数字供应链融资业务72户共30280万元,其中本年办理93笔共17759万元,惠及小微企业72户 [1] - 公司加强线上业务场景化搭建,发挥"线上+线下"产品优势,强化产品组合应用,提供个性化、定制化金融服务 [2] - 深入推进"一链一策"制度,深化银企对接,规范开展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以核心企业增信降低对传统抵押担保的依赖 [2] 普惠金融机制优化 - 公司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发展机制,在体制机制和业务模式上创新优化,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 [1] - 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 [1] - 加强与政府部门、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合作,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 [1] 科技赋能数字金融 - 公司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运用,整合企业信息构建全面准确的企业画像,增强获客、运营和风控能力 [2] - 持续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易用性、安全性和适老性,缓解"数字鸿沟"问题 [2]
微众银行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财富在线· 2025-06-27 17:25
ESG战略与绿色金融 - 公司连续第四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深入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并推进ESG战略[1] - 通过全流程无纸化运营累计节约纸张超32亿张,减少碳排放28,000吨二氧化碳当量,连续三年实现运营碳中和[2] - 自有物业微众银行大厦获LEED BD+C金级认证,优化全行绿色办公举措[2] - 绿色贷款余额达405.54亿元,同比增长超80%,覆盖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等领域[2] - 落地数字银行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成为深圳首批"降碳贷"试点银行[2] - 引入ESG主题基金、银行理财子产品及绿色债券投资,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2] 普惠金融与科技赋能 - 累计服务个人客户超4.2亿人,"微粒贷"客群中18%为"首贷户",85%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群体[3] - 服务中小微企业超580万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3%,占各项贷款比重51%[3] - 科技金融覆盖全国20多个省及直辖市,服务超50万家科创企业、10余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 - 单日金融交易笔数峰值突破14亿笔,关键产品综合可用率超99.999%[4] - 上线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构建"数据快递链"新模式,设立香港科技子公司支持"一带一路"数字普惠金融[4] 养老金融与特殊群体服务 - 推出老年专属App"微众银行财富+ 爸妈版",老年用户管理资产规模超2,300亿元[4] - 服务听障、视障、老年等特殊群体超519万人次,通过手语团队、语音读屏适配等功能深化无障碍改造[6] 乡村振兴与社会责任 - "微粒贷乡村振兴帮扶项目"覆盖全国48个县域,累计贡献增值税超29亿元[6] - 推出常态化消保直播大讲堂,全年直播199场,观看人次达483万[5] - 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承诺遵循十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5] 公司治理与技术创新 - 优化公司治理架构,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强化ESG职责履行[5] - 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国产化水平行业领先,夯实科技底座[4]
中国信保江苏分公司举办第三届数字金融服务节暨第六届小微客户服务节主题日活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27 11:59
中国信保数字化服务与小微企业支持 - 中国信保举办"第三届数字金融服务节暨第六届小微客户服务节"开幕式 向江苏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礼包 提升出口信用保险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 [1] - 公司打造"3211"数字化服务体系 包括三大主营平台 两大数字生态 统一客服专线和一站式工作台 研发上线500余项数字化服务功能 [3] - 超99%的小微企业信保易客户通过线上方式获得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保障 [3] 江苏分公司普惠金融举措 - 江苏分公司加强政府机构 金融机构数字化合作 提高普惠金融服务便利性和可得性 [3] - 在江苏省商务厅 财政厅支持下 将服务贸易小微企业纳入全省统保平台 推动全国首个省级小微服贸企业统保平台落地江苏 [3] - 2023年前五个月支持2.5万家小微企业出口113.5亿美元 同比增长19.4% 向小微企业支付赔款超1400万美元 同比增长87.1% [3] 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 - 发布"2025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风险指数"和"信保资讯直通车""信保外贸通识课"等数字教育产品 [4] - 江苏分公司召开"数字促普惠 服务稳外贸"政信银企座谈会 银行进行普惠金融产品宣介 企业代表与政信银代表深入交流 [4] 未来发展规划 - 江苏分公司将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便利性 将20余年专业能力转化为数字普惠服务能力 [6] - 多措并举助力江苏小微企业防风险 促融资 拓市场 补损失 打造出口信用保险"江苏篇章" [6]
从普及到普惠 数字人民币多点开花 提升民生温度
南方都市报· 2025-06-27 07:12
政策支持与数字人民币发展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2] - 数字人民币是国家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推出的金融基础设施,对社会进步、数字经济及金融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深圳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 - 深圳作为首批试点城市,经过两年多探索构建出完善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3] - 农行深圳分行作为首批运营机构,截至2025年5月数字人民币受理场景已突破50万个,融入消费者日常"衣食住行娱"等场景[3] 数字人民币在民生领域的应用 - 农行深圳分行联合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模式应用于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提取业务[4] - 创新推出"智付安心"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费资金监管平台,截至2025年5月累计服务近2000家企业,监管资金超15亿元[4][5] - 预付式消费纠纷投诉同比下降39.7%,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振消费信心[5] 数字人民币在消费领域的推广 - 农行深圳分行聚焦文体旅游、餐饮、教培等重点行业,举办宣教活动加强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6] - 联合深圳地铁开展数币优惠活动累计40万人次参与,联合旅游景区活动累计12万人次参与[6] - 配合政府以红包形式补贴市民,累计发放红包金额近1.5亿元[6]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 农行深圳分行为境外人士提供数字人民币软硬钱包服务,支持12种外币13种面额现钞的实时兑换[7] - 利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平台,实现在货物贸易项下的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8] - 在前海成功落地首笔大宗商品交易的央行数字货币桥支付业务,实时支付数字人民币2亿元[9][10] 数字人民币在其他领域的创新 - 推出业内首笔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人民币慈善业务,推动公益事业数字化转型[8] - 推出纯信用融资"预收e贷"产品,探索"数字人民币+数字普惠"模式[8] 农行深圳分行的成就与未来展望 - 农行深圳分行荣获"全国金融先锋号"、"深圳市金融创新贡献奖"等多项荣誉[10] - 未来将继续深耕数字人民币领域,推动金融服务向更加普惠、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11]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强化“金融支点”作用,助力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6-19 19:35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初心 充分发挥金融支点作用 助推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 促进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 [1] - 公司形成相互促进 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通过多措并举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 [1] 金融产品创新 - 公司打造一揽子丰富多样 利率优惠且审批便捷的金融产品 包括"快易贷"(针对纳税规范但缺乏抵押物企业) "快押贷"(针对有资产抵押且急需快速授信企业) "厂房贷"(面向建设或购买标准化厂房企业) "e票贷"(针对持有重点企业商票企业) [1] - 产品覆盖不同类型和需求企业 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 [1] 数字普惠金融 - 公司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 运用数据流 信息流 资金流技术 汇聚政务 园区 智慧农批等多元数据 [1] - 通过兴业普惠平台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利用纳税 企业流水等方式评估信用状况 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升信用评估效率 [1] 授信审批优化 - 持续优化授信准入 送审流程 送审模板 业务期限 额度核定 内部评级等流程 设立小微绿色通道保障紧急业务需求 [2] - "反向保理"业务成为普惠小微领域明星产品 以供应链信用评估替代单一企业评估 提高民营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准确性 [2] - 评估重点从行业 业务规模 固定资产价值转向单笔贸易真实背景及供应链主导企业实力和信用水平 [2] 供应链金融创新 - 反向保理模式将核心企业信用转化为小微企业融资优势 缓解核心企业付款压力 加速小微企业资金获取 [2] - 该模式为小微企业便捷获得信贷按下"加速键"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进一步加快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创新与推广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2] - 推动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 中小微企业流动 提升企业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 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金融动力 [2] - 与重点产业及产业链深度融合 协同发展 [2]
工行防城港分行:搭建普惠生态场景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8 19:48
数字化转型与普惠金融 - 工行防城港分行通过"港贸融"平台推进场景化、数字化转型,探索小微金融专业化经营模式 [1] - 截至2025年5月31日,普惠贷款余额比年初增1.75亿元(增幅14.17%),贷款户数增130户(增幅12.10%) [1] - 建立"政府-企业-银行"协作机制,开展首贷拓展、信用贷提升等行动,提供"信贷+"综合服务 [1] 数字化平台与数据应用 - 联合广西数通科技将开户、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融入"港贸融"平台,实现企业一站式操作 [1] - 扩大平台数据维度,对接水产冻鲜、坚果产业等工贸企业及物流企业,实现动产质押自动审核 [2] - 通过平台数据将客户信用、交易等纳入授信模型,实现实时精准的综合授信 [2] 产业链金融与生态建设 - 依托大型集群企业向上下游延伸,利用交易e贷实现产业链客户批量获取 [2] - 与核心企业、物流仓储等规范信息协同,提升普惠金融重点群体服务效率 [2] - 结合数字政务与智慧政务,促进日常生活相关金融服务便利化 [2]
青岛农商银行“小微云”: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青岛样本”
和讯网· 2025-06-16 22:27
乡村振兴战略与普惠金融发展 - 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1] - 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将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作为主要着力点之一 [1] - 青岛农商银行以"支农支小"为市场定位,通过服务模式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1] "小微云"智能终端的功能与特点 - 集基础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功能于一身,实现服务端口前移 [1] - 体积小、功能全、移动方便,支持身份证读取、人脸识别、手写签名、指纹等硬件模块 [3] - 具备双屏异显硬件支撑能力,可实现反假反诈宣传、农产品推广等场景化服务 [3] - 采用微服务架构,支持独立部署、快速启动、敏捷开发、动态扩容 [4] "小微云"的服务网络与覆盖范围 - 累计服务约1500个城乡点位,覆盖城市、村庄、社区、市场、偏远海岛等区域 [2] - 依托村委、超市、药店等场所建立"7×24小时"延时服务网络 [2] - 在即墨区田横镇解决岛上320户、1270位居民金融业务办理难题 [3] - 在莱西市河头点镇养老机构实现金融业务便捷办理 [3] "小微云"的政银服务融合 - 对接社保、医保、税务等部门,将百余项高频政务事项下沉至农村 [5] - 推动政务服务从"办事大厅"向"小微云"转移 [5] - 构建"金融+政务+民生"的立体服务生态 [5] "小微云"的社会价值与行业影响 - 双屏终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业务模式获创新奖项并被主流媒体报道 [6] - 实现商户和客户共赢:商户获得代理服务费,客户节省时间与交通成本 [6] - 将金融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百米",改写中国乡村治理逻辑 [7] - 体现了金融机构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担当 [7]
建行东台支行科技赋能“红土地” 金融“活水”润乡村
江南时报· 2025-06-09 11:26
建行东台支行科技兴农实践 - 建行东台支行在杨沈村开展"红色血脉·科技兴农"科技活动周,通过金融创新推动乡村振兴[1] - 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沉浸式体验区,利用"人工AI"设备和"DeepSeek"智能工具帮助村民获取农技知识、简化信贷流程[1] - 客户经理实地走访种植养殖大户和红色文旅项目,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和移动终端进行"红色惠农贷"授信评估[1] 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重点推广"裕农快贷""乡村振兴信用卡"等专属产品,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信贷资源精准直达[1] - "红色惠农贷"结合红色文化传承,体现金融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特殊定位[2] 科技与红色文化融合 - 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数字金融知识普及,形成"金融+科技+红色文化"的特色兴农模式[2] - 通过科技活动周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 社会责任与战略实施 - 展现国有大行以科技驱动普惠金融深化、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2] - 通过科技赋能解决乡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