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体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文旅向新 成都向北 一场城市“微赛事”撬动消费“大市场”
新浪财经· 2025-07-07 18:52
文体旅融合创新模式 - 彭州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举办多场高水平赛事活动,吸引市民游客关注这座位于成都最北的县市新城 [1] - "PONPON飞跑"彭州首届城市户外生活季采用"一张票畅游一座城"模式,整合趣味夜跑、餐饮折扣、住宿预订、免费交通等体验,激活文体旅商消费新潜能 [3][5] - 首发300本"彭派撕享录"手册,联合60余家本地商户提供最优"五折"优惠折扣,"一撕即兑"消费方式大幅提高转化率,让"打卡"转化为"实质消费" [5] 微度假与票根经济 - 彭州推出"山下逛古集、山上住民宿、山水穿行1.5天"微度假路线,串联龙兴集商圈与丹景山镇、桂花镇、龙门山镇等文旅资源,实现山上山下联动融合 [5] - 活动吸引近100组彭州以外亲子群体报名,促进酒店消费环比增长25% [5] - "微度假"+"票根经济"模式突破单一活动边界,串联体育、餐饮、文旅、商业赛道,给消费者带来更舒心体验 [7] 微商圈建设与消费增长 - 彭州首届城市户外生活季通过"活动+场景""文旅+消费"融合创新,活动现场最高达5.4万人次,带动龙兴集商圈游客量同比增长17.55% [9] - 活动成为成都县市新城"微商圈"建设的首场"爆款"示范,为龙兴集特色街区争创全国文旅融合历史街区孕育新动能 [9] - 彭州锚定成都市"副中心"建设,促进"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双向融合,构建成都都市新消费旅居目的地 [13] 目标客群与品牌打造 - 彭州以青年亲子群体为目标客群,通过赛事活动为牵引,特色街区为载体,打造新消费旅居目的地 [13] - 彭州打响"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的"副中心"特色品牌,探索文旅向新成都向北的文旅融合新路子 [13]
再造城市烟火买回闲暇时光:“苏超”引爆泼天消费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1 17:56
城市文旅与体育经济融合 - 南京市建邺区通过"苏超"赛事和美食榜单联动,打造"体育+美食"的文旅消费模式,预计南京奥体中心场均观赛人数达10万人,远超苏州昆山奥体中心4万人的纪录[1][4] - 江苏各地奥体中心成为演唱会经济和体育赛事经济核心区,淮安奥体中心因容纳3万人而成功承接"苏超"赛事,周边消费潜力显著释放[7][9] - 地方政府通过马拉松、"苏超"等大众化精品赛事展示城市基建硬实力与文旅服务软实力,形成立体品牌形象[5][12] 消费结构转型与休闲经济 - 江苏居民消费结构向体验式服务转型,体育消费快速提升,人均GDP达3000-5000美元阶段推动休闲类消费增长[8] - "苏超"赛事带动关联消费,如盱眙万人龙虾宴3天客流量4.8万人,消耗小龙虾103吨,销量同比增15%,南京盐水鸭搜索量赛后暴增74%[10][11] - 美团"必吃榜"江苏省上榜商户304家,全国第二,本地餐饮借势推出"苏超"主题套餐,非遗品牌樱桃鸭提供门票联动优惠[10][12] 细分领域精耕与城市营销 - 江苏文旅宣传从粗放式转向垂直领域深耕,如聚焦美食名片和体育赛事,南京建邺区通过"必吃榜"发布强化城市形象[2][12] - 高铁网络和场馆设施完善支撑赛事经济,"苏超"赞助商多为本地企业,体现政府执行力与市场活力[5][7] - 消费者因单一理由(如赛事、美食)触发旅游决策,类似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游,"苏超"成为江苏文旅流量新入口[12]
西宁半程马拉松赛雨中开跑 青海运动员马文良斩获冠军
中国新闻网· 2025-06-30 09:22
赛事概况 - 2025西宁半程马拉松赛于6月29日7时30分在青海体育中心开赛,主题为"相约清凉西宁 试与雪豹赛跑",吸引15000名国内外跑者参与 [1] - 赛事设置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和欢乐跑(5公里)两个项目,其中半程马拉松参与人数近10000人,欢乐跑报名人数5000人 [1] - 特别增设警察马拉松项目,400余名警务人员参与,形成独特赛道风景线 [1] 赛事特色 - 西宁市6-8月平均气温17-19℃,成为国内马拉松"淡季"中的理想举办地,主打"消夏避暑胜地"定位 [1] - 赛道设计串联青海省科技馆、青海大剧院等10余个城市地标,突出"丁香之城""雪豹之都"的城市形象 [1] - 采用"文体旅"融合模式,配套荧光夜跑、多巴基地训练营等文化活动,并联动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进行公益改造 [2] 赛事结果 - 男子组冠军由青海运动员马文良以1小时07分12秒获得,亚军拉先加(1小时07分48秒)、季军扎西才旦(1小时07分54秒) [2] - 女子组冠军为肯尼亚选手切莱斯廷(1小时19分16秒),亚军盖格拉毛(1小时20分41秒),季军才拉占(1小时22分56秒) [2] - 雨天未影响观众热情,终点区域助威氛围热烈 [2]
接住“苏超”传来的文旅好球
经济日报· 2025-06-30 06:09
赛事热度与城市效应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自2025年5月举办以来热度持续攀升,成为现象级体育热点,推动"体育+文旅"消费场景发展 [1] - 每场比赛吸引上万名观众,社交平台涌现"现代版楚汉争霸"等爆梗,激发城市认同感与自豪感 [2] - "全民参与+城市荣耀"的定位通过地域竞赛叙事和媒体传播实现破圈,形成全民社交活动 [2] 文体旅融合与消费拉动 - "苏超"联动文旅资源,徐州文创企业客流量增长30%,销售额增长70%,全年预计突破3500万元 [4] - 淮安推出文旅大礼包,凭比赛票根享龙虾宴七折及景区免费,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刺激住宿、交通消费 [5] - 徐州联动46个景区对客队城市免门票,银联数据显示开赛1个月文旅消费达30.79亿元,同比增长48.55% [6] 企业创新与经营转型 - 徐州九顶山野生动物园通过拍摄动物踢球短视频引流,暑期营收预计从800万元增至1000万元 [7] - 常州、盐城、镇江等地推出"输球送免票"、"观鸟+观赛"套餐等创新模式,带动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63% [7] - 企业从单一门票销售转向多元化经营,如结合赛事IP开发汉文化T恤、冰箱贴等周边产品 [4][7] 政策支持与长期发展 - 江苏省文旅厅提出以文化为内核、体育为引领、旅游为载体,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 [3] - 专家建议构建"沉浸式+社交化"消费场景,提升赛事举办地品牌效应,实现从"网红"到"长红"转变 [6][8] - "苏超"已吸引18万现场观众,形成"体育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的新模式 [7]
“骑行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推动文体旅融合 探寻车轮上的骑行故事(体育大看台)
人民日报· 2025-06-30 05:54
骑行产业发展现状 - 骑行产业在高速增长后进入提质升级阶段,店铺、景区、赛事等环节均出现明显升级趋势 [1] -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2024年计划内赛事达101场,赛事数量和单场参与人数持续攀升 [7] - "中国骑行地图"已收录110条精品路线,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7] 自行车零售与服务升级 - 北京某自行车店面积从70平方米扩至500平方米,转型为"自行车4S店"提供选车购车一体化服务 [2] - 中高端公路车需求增长明显,新车架重量降至600克左右并采用流线型气动设计提升性能 [2] - 差异化服务成为竞争关键,店铺通过技术解答二维码等提升客户粘性 [3] 景区骑行生态打造 - 广西明仕田园景区建设多条休闲骑行绿道,配套骑行驿站融入农耕文化元素 [3][4] - 2024环广西自行车赛崇左至靖西赛段吸引19支国际车队,体育与观光结合成亮点 [4] - 景区推行"一村一品"布局,沿线增设采摘、民俗体验等衍生消费项目 [4] 骑行赛事文化培育 - 成都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已举办34届,2023年参赛人数超600人,较初创期增长5倍 [5][6] - 赛事淡化竞技属性,强调健康分享文化,形成10年以上忠实参赛群体 [6] - 骑行专业化程度提升,从早期穿皮鞋参赛发展为系统化装备和完赛能力 [6] 产业联动效应 - 骑行线路可串联景点、民宿等业态,释放消费集聚效应,市场半径显著扩大 [7] - 自行车运动协会数据显示绿色低碳的骑行文化获健身群体广泛认可 [7]
【财经分析】爆火的“苏超”如何带动文旅?业内人士关注两大关键词
新华财经· 2025-06-27 22:07
赛事流量带动文旅消费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火爆出圈,形成大量热搜话题,为江苏带来巨大流量[1] - 常州中华恐龙园景区线上文创销售环比增长85%,"南哥尖叫鸭"和"萌动全苏·恐龙妹妹"系列玩偶订单覆盖全国165个城市[2] - 去哪儿数据显示"苏超"第四轮比赛期间,六个主场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淮安+150%、宿迁+67%、徐州+54%、连云港+47%、扬州+42%、无锡+15%[2] - 球迷提前1-2天入住带动主场城市周末游热度攀升[2] - "苏超"前四轮场均上座人数达14,649人,上座率超过中甲、中超,第四轮6场上座率均超70%[2] 流量转化与产品创新 - 江苏13个地市推出"球迷专列"、多领域消费优惠套餐,苏州通过"苏超观赛+文化体验"套票使游客人均消费增长近3倍[3] - 昆山奥体中心为外地球迷推出"酒店+餐饮""洗车+购物"打包产品,配套举办艺匠演出、咖啡品鉴等活动[3] - "苏超"门票定价不超过20元,出现"万人抢票"现象,但票源紧张制约文旅产品打包开发[4] 赛事定位与发展路径 - "苏超"面临职业联赛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定位选择:前者可借鉴欧洲五大联赛文体旅融合经验,后者需平衡公益性与商业化[4] - 当前赛事水平难以支撑高价赞助费,但纯公益性可能错失商业化机会,业界寻求"第三方案"[4] - 建议将"苏超"视为政府与市场合作的促消费手段,参考"演唱会+旅游"模式(带动周边酒店溢价40%)实现系列化运作[6] 文体旅融合实践与挑战 -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14块足球场与主题酒店配套,承接国内外赛事及职业队训练[7] - 云南玉溪通过中超球队影响力推出"跟着演出赛事游玉溪"精品路线[7] - 淮安、宿迁等非热门旅游目的地因"苏超"出现"淡季增长",展现"填谷效应"[7] - 当前"苏超"相关融合产品刚起步,需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结合旅游淡旺季优化赛事排期[7] 行业观点 - 无锡拈花湾文旅董事长认为"苏超"展现出超越体育经济的积极效应,为文体旅融合提供新探索舞台[5] - 同程研究院指出体育赛事IP价值是吸引社会资源的关键,"苏超"需时间沉淀并证明延续性[7]
县乡消费“焕新”记 一日游变深度游
央视新闻· 2025-06-22 14:25
县乡消费增长 - 今年前5个月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4%,增速比城区高0.6个百分点 [1] - 县乡消费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38.9%,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9] - 文旅"新三样"(古建活化、非遗体验、前沿科技)推动消费升级,从"门票经济"转向"体验经济" [1][9] 古建活化带动文旅 - 福建南靖县活化利用土楼资源,改造为住宿与民俗体验空间,吸引游客体验本地文化 [1][3] - 南靖土楼1-5月游客接待量超264万人次,门票收入同比增长8.6% [3] - 土楼新增激光投影、夯土彩绘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提升游客吸引力 [3] 非遗体验成为流量密码 - 山东莱阳姜疃镇非遗研学基地每周举办主题活动,展示剪纸、花饽饽、鲁绣等非遗产品 [3] - 游客可参与非遗制作并购买文创产品,如剪纸折扇等 [5] - 非遗体验带动周边消费,如餐饮、住宿等 [7] 科技消费新场景 - 湖南长沙县金井镇引入大型天文望远镜,吸引天文迷游客 [5] - 科技体验串联采茶、茶艺、露营等消费链条,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至两日游 [7] - 天文台开业后周边餐馆夜宵生意显著增长 [7] 乡村体育赛事创新 - "村超""村BA"等赛事带动文体旅融合,福建东山岛复兴捶球运动,吸引游客体验 [9][11] - 贵州兴义市21公里赛道串联景点,推动住宿业入住率增长60%,累计旅游收入2.3亿元 [13] - 浙江长兴县山地自行车赛带动农产品销售,吊瓜子、笋干销量同比增长20.8% [15][17] 文旅专线促进城乡消费 - 河南郑州开通消费定制专线,串联16个美食地标,服务旅客360万人次 [19][21] - 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动车组推出烤肉专线,激活跨城消费 [23][25] - 文旅专线推动城乡消费双向互动,前5月旅游咨询、交通出行、文体休闲类零售额均两位数增长 [27]
“苏超”赞助商数量倍增至19家 商业价值起飞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8 15:03
赛事概况 - "苏超"全称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 参赛队伍覆盖江苏省13个城市[2] - 淮安奥体中心第二场"苏超"赛事观赛人数达2.6万人 较首场1万余人增长160% 出现一票难求现象[2] - 闲鱼平台上门票转售价最高达600余元 较9.9元票面溢价超60倍[7] 商业价值 - 赞助商数量从5月6家激增至6月19家 增幅达217%[2][8] - 赞助商涵盖江苏银行 海澜之家 京东 理想 喜力等本土及全国性品牌[8] - 美团数据显示赛事期间江苏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49% 旅游订单周环比增长50%[5][6] 运营模式 - 采用"体育+电商+外卖"融合模式 京东等赞助商通过创新合作提升品牌曝光[9] - 铁路部门开通长三角首趟球迷高铁专列 南京至淮安最快1小时33分通达[6] - 淮安奥体中心650亩场馆可容纳3万人 基础设施完备保障赛事体验[6] 社会影响 - 516名参赛球员中仅29人为职业球员 其余来自教师 村支书等各行各业[4] - 赛事带动城市归属感提升 形成"比赛第一 友谊第十四"等网络热梗[5][11] - 与贵州"村超"形成差异化定位 分别代表城市联赛与乡村足球发展路径[12] 发展潜力 - 赛事周期长达半年(5-11月) 可持续性强[10] - 江苏省均衡的经济水平与高消费力为商业开发提供基础[10][11] - 首届赛事即实现全国性流量覆盖 未来运营空间广阔[11]
乐见“村味”赛事沸腾全岛
海南日报· 2025-06-16 08:59
赛事概况 - 2025年"九九杯"海南乡镇排球联赛于6月15日在文昌铜鼓岭旅游区开赛,吸引文昌、海口、儋州等市县4支球队参赛,场外观众热情高涨 [1] - 赛事源于文昌民间,2023年首届联赛以9人制排球、光脚排球等特色玩法出圈,2024年扩展到其他市县并融入儋州调声啦啦队、黎族竹竿舞等文化元素 [2] - 2025年赛事规模升级至32支球队,涵盖海口、三亚、儋州等省内队伍,新增排球明星赛、青少年赛、女子赛及板凳排球、椰子排球等趣味项目 [3] 文化融合特色 - 赛事结合百桌千人村宴、乡村大集、琼剧表演、椰雕贝雕展销等本土活动,形成"体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模式 [3] - 开赛当晚在铜鼓岭景区举办龙楼风味村宴,同步开展村集、村乐会、村秀等民间活动,强化乡土文化IP [3] - 采用线上线下全域传播,打破地域限制,使赛事从"一域精彩"发展为"全岛沸腾" [3] 文旅产业联动 - 选址国家4A级铜鼓岭景区,利用山海景观提升观赛体验,配套主题市集、椰仔主题巴士和村游地图,形成"看球赛+逛村庄+品村宴"的旅游链条 [4] - 通过赛事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点客流,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激活"从舌尖到指尖"的乡村经济 [4] - 赛事成为展示海南自贸港形象的重要窗口,体现"体育扎根乡土+文化赋能产业+旅游链接世界"的发展路径 [4]
东北夏季游持续升温三省联动共绘“季季红”
中国证券报· 2025-06-14 05:23
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 - 辽宁省连续3年举办以"文体旅融合"为主题的高品质发展大会 体现推动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1] - 2025年大会在朝阳市开幕 为东北夏季游增添热度 [1] 夏季游市场热度 - 东北地区夏季凉爽宜人 文旅资源丰富 发展夏季游具有显著优势 [1] - 小河沿早市等东北早市成为南方游客热门打卡地 单价一两元的商品比比皆是 吸引大量游客 [1][2] - 黑龙江省推出十大主题避暑旅游精品线路 包含"哈尔滨国际啤酒节"等特色活动 [2] - 辽宁省"沈阳都市圈夏季游"活动推出15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 推荐200多个夏季打卡地 [3] 地方文旅发展举措 - 辽宁省2024年接待游客6.5亿人次 旅游收入6325.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8.1%和25.9% [4] - 大连市推出"跟着演唱会游大连"品牌 促进演唱会经济发展 将"流量人群"转为"留量消费" [4] - 吉林省打造"清爽吉林·22℃的夏天"品牌 拓展避暑休闲市场 [4] - 黑龙江省以"避暑胜地 清凉龙江"品牌引领高品质避暑旅游产品开发 构建多层次夏季避暑旅游体系 [5] 区域协同合作 - 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 共同打造"旅居东北"避暑旅游品牌 [5] - 黑吉辽三省地缘相近 文脉相通 应加强区域联动 整合旅游资源 联合打造旅游线路 提升整体竞争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