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2025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召开
河南日报· 2025-06-27 18:56
河南省文旅产业发展战略部署 - 河南省召开2025文化旅游发展大会,核心目标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将文旅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加快建设文旅强省和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2] - 战略方向包括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科学挖掘文旅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文化入景,打造接地气的文旅热点 [3] - 重点任务涵盖讲好七类文化故事(历史文化、根亲文化、名人文化等),设计七大主题旅游线路(文明探源、寻根问祖、红色中原等)以吸引游客 [3] 文旅产业竞争力提升措施 - 通过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洲际节庆赛事活动形成差异化特色 [4] - 深化跨界融合与数字赋能,优化文创产品,丰富消费场景(历史穿越感、烟火气消费等) [4] - 培育龙头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构建文旅产业链群,推动服务设施智慧化、标准化 [4] 政策实施保障机制 - 强化全省统筹协调,实行"一盘棋"行动和"一张图"谋划,全方位协同推进 [4] - 加强市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筑牢安全防线以保障文旅强省建设 [4] - 开封市及省交通运输厅等地方部门分享实践经验,多部门联动落实政策 [4]
认真抓好“十项重点工作”——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之四
河南日报· 2025-06-27 07:35
经济发展 - 河南省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45 58亿元 同比增长5 9% 高于全国0 5个百分点 [2] - 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 每年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以上 是全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2] 产业与区域发展 - 加快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转变 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2] - 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把文旅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2] 政策与重点工作 - 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包括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等 [2] - 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基层治理共治格局日益完善 [2] 未来规划 - 未来五年是河南省发展厚积薄发 崛起倍增的关键阶段 [2] - 聚焦"两高四着力" 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2]
滏阳河源头成了微景观(我家门前有条河)
人民日报· 2025-06-26 06:21
文旅产业与生态修复 - 峰峰矿区龙洞珠泉景区通过综合治理恢复生态活力,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周边文创工作室客流增长[2][3] - 工作室创作的1.6米×1米×1.5米微景观使用2万块砖头和23种材料,耗时2个月完成,细节处采用石膏雕刻工艺[2][4] - 微景观产品推动店内其他商品销量提升60%-70%,并吸引周边学校学生参观,形成青少年环保教育场景[4] 资源型城市转型 - 滏阳河从90年代工业污水直排沟经治理后恢复清澈,采煤沉陷区改造为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效显著[2][5] - 矿区通过修复矿山、优化水生态打造"玻璃海"景观,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3][5] - 生态转型使绿水青山成为城市绿色名片,带动文创工作室等新兴业态发展[5] 文创产品开发 - 工作室计划将微景观开发为便携式纪念品,扩大滏阳河文化传播范围[5] - 创作者通过2000余张实地照片和十多次考察还原景观细节,仿真岩石材料迭代达7-8种[4] - 产品制作过程中采用6万多次雕刻工序,龙头等复杂部件需每日仅睡4小时的高强度手工完成[4]
建德:李家生物群化石研究保护《白皮书》首发
杭州日报· 2025-06-25 10:38
李家生物群的科学研究价值 - 建德李家生物群是全球二叠纪(距今3亿-2.5亿年)化石宝库,保存了生物多样性极高、数量巨大、完整精美的化石类群,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7] - 李家生物群处于地球生命演化史上影响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前,是古地磁发生倒转的关键演变时期,是反映当时海洋生物繁育情况和当时大气、地质(如火山活动)和地貌环境变更的珍稀窗口 [9] - 经研究发现,2.7亿年前该地区海洋中生存着鱼类等脊椎动物,以及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十余个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大多为黄铁矿化三维立体保存的宏体化石,为世界同期所罕见 [9][10] 李家生物群的保护与开发 - 首发《李家生物群化石研究保护白皮书》,从规范保护、科学研究、文旅发展、科创保障等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快编制化石产地和剖面保护规划方案,推进化石标本数字化建档 [11] - 建德市在李家生物群保护工作上始终坚持"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初步划定化石产地保护范围,设置栅栏、防护网等保护设施,打造乡村化石馆科学管护化石标本 [12] - 建德市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浙江省地质院等单位深入合作,开展地质文化资源调查、古生物群研究,夯实李家生物群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12] 李家生物群的文旅产业发展 - 建德市推动打造古生物化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全国化石文化产业集聚平台和全国地球科学科普教育标杆,持续放大"全国地质文化镇""中国菊石之乡"等品牌效应 [11] - 建德市累计接待省内外科普研学团队3万余人次,积极培育地学科普产业 [12] - 下一步将探索搭建化石文化产业集聚平台,招引相关人才和业态集聚,建成化石展示修复中心、科普文创体验街区等一批项目,举办好李家生物群专题展览、科普研学等系列活动 [13] 李家生物群的学术关注与发现 - 李家镇自20世纪70年代就有专家团队到访开展野外地质调查,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戎嘉余、徐星实地指导李家生物群研究和化石保护利用工作 [8] - 当地发现了前碟菊石、海胆、幼枝海百合等多个生物新类型和旋齿鲨颌骨等极为罕见的化石 [10] - 2024年11月,陈旭院士在浙江省地质博物馆参观时,被李家镇菊石展区所吸引,表示李家镇产出的菊石化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8]
长江为证、结发首城,这样的婚礼你喜欢吗? “工科生”宜宾 想要更浪漫
四川日报· 2025-05-30 10:44
宜宾婚恋产业发展战略 - 宜宾市通过打造婚恋主题街区、举办集体婚礼活动及发布11条"宜宾浪漫之旅"线路,塑造"长江婚礼目的地"城市名片 [2][4] - 翠屏区婚恋主题街区已招引近百户商家,其中超半数与婚恋产业相关,预计7月正式开街 [2][4] - 南溪区、兴文县等地同步依托文旅资源开发婚恋打卡地,如长江第一湾婚姻登记处周边超50%商家提供婚礼服务 [4][6] 产业布局与市场基础 - 宜宾人口净流入优势显著,产业工人和大学毕业生群体增长为婚恋产业提供客群基础 [5] - 奥斯汀花园餐厅旺季日均接待上千食客,其中33%为婚宴客群,反映婚恋消费需求旺盛 [4] - 翠屏区商务局筛选资质优良企业入驻,建立动态评价机制优化产业生态 [7] 商业模式创新 - 行业从传统"婚前产业"向婚后母婴、医疗等一站式服务延伸,契合消费者简办婚礼、重视婚后生活的趋势 [7] - 政府采取"市场主导+精准扶持"策略,主动邀约优质商户并整合分散景点资源实现串"珠"成"链" [6][7] - 婚恋主题带动文旅消费,合江门广场等地美食美酒吸引外地宾客,集体婚礼活动促进跨区域客流 [4][6] 城市转型与品牌升级 - 宜宾以婚恋产业为切入点,平衡"中国酒都""动力电池之都"的工业形象,拓展文旅消费场景 [2][8] - "长江婚礼目的地"定位差异化,结合蜀南竹海、李庄古镇等景区资源强化文旅竞争力 [4][9] - 需解决服务理念升级、消费场景多元化等挑战,以巩固婚恋主题的城市名片效应 [9]
龙舟赛事忙  文旅人气旺(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5-28 06:40
龙舟赛事与文旅发展 - 2025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热身赛决赛在贵州铜仁碧江区举行,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队伍通过自制龙船和站立鼓手等创新方式夺冠 [1] - 铜仁赛龙舟于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多民族共同参与的传统活动,有效带动文旅产业 [1] - 当地开发龙舟体验项目,配套举办招商推介会、美食集市和展销会,增强游客参与度 [1] 文旅经济数据 - 2024年端午龙舟赛期间碧江区接待游客49.57万人次,2025年计划通过优化服务和活动进一步吸引客流 [2] - 赛事吸引外地游客,锦江两岸观赛人群密集,形成"赛事+旅游"的联动效应 [1][2] 赛事组织与创新 - 参赛队伍自制两艘杉木龙船(训练船+比赛船),解决去年因借船磨合不足导致的失误问题 [1] - 鼓手采用站立击鼓方式提升团队配合与速度,体现技术差异化 [1]
吉林全力推动交通重大项目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进展 - 年初以来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6亿元 同比增长6.1% 实现"开门红" [1] - 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5亿元 占总投资49.7% 进场人员6827人 设备1227台套 开工作业面860处 [2] - 长春都市圈西环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61.6亿元 总体形象进度完成40% 预计2026年10月通车 [3] - 松江河至长白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 进度31% 白山至临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2亿元 进度33.24% [3] 重点项目建设动态 - G331项目龙坪隧道已全线贯通 龙岩隧道掘进1279米 占总长约72.6% [2] - 长春都市圈西环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两环八射"高速公路网 促进产业互补和沿线城镇经济发展 [3] - 松长和白临项目建成后将结束临江市、长白县不通高速历史 实现全省县县通高速目标 [3] - 防川至珲春、老爷岭至汪清两个高速项目预计下半年开工 完善东部边境路网布局 [3] 交通与文旅融合举措 - G331项目设置服务设施92处 重点打造8处特色服务区 强化对44个沿线特色边境村和景区指引 [2] - 围绕"黄金小镇"、"老里克湖"景区开发等 加快延长高速公路贯通 完善区域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网 [4] - 实施防川至珲春高速控制性工程建设 打通大通道、畅通"微循环" 提升文旅产业服务水平 [4] 施工组织与管理 - 成立G331项目推进专班 建立省市县三级联络体系 目标10月1日前主线通车、年底全线竣工 [2] - 优化长春都市圈西环项目施工组织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提升建设效能 [3] - 严把质量安全关 提升建设产能 推动项目早通车快见效 [4]
祥源文旅: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62.36万人次
快讯· 2025-05-06 15:33
景区目的地度假业务经营数据 - 2025年五一假期(5月1日至5月5日)接待游客62.36万人次,同比增长51.79% [1] - 实现营业收入4040.41万元,同比增长50.47% [1] 财务合并口径计算数据 - 2025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62.36万人次,同比2024年接待游客29.29万人次增长112.90% [1] - 实现营业收入4040.41万元,同比2024年营业收入2013.07万元增长100.71% [1]
争夺60亿人次、6万亿元市场!多省市打造这一增长新引擎
第一财经· 2025-04-28 20:01
文旅产业成为地方经济新引擎 - 地方政府密集举办高规格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将文旅产业作为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江西、湖北、山东、福建等省份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1][2] - 2024年国内旅游人次达56.15亿(同比+14.8%),旅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17.1%),预计2025年旅游人次将突破60亿,收入超6万亿元[3] - 湖北省2024年旅游总收入突破9000亿元(同比+18.8%),带动就业超420万人,对全省就业贡献率超10%[3] 旅游业带动效应显著 - 旅游业对航空、住宿、景区等行业拉动作用明显,高速发展期相关行业预订量激增[4] - 吉林省2025年春节旅游数据:接待游客2770.68万人次(同比+35%),旅游收入337.55亿元(同比+68.26%),得益于2024年旅游大会推动的IP矩阵建设[4] - 贵州通过"村超""村BA"等创新营销激活旅游新热点,避暑旅居成为新时尚[6] 旅游市场新趋势与增长点 - 旅游目的地多元化:北方冰雪之旅崛起,三四线"网红城市"出圈,如吉林打造"一山两湖三江四季"全季旅游IP[4][6] - 新兴客群崛起:2025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出游人次4.76亿(同比+39.2%),花费0.32万亿元(同比+39.6%),低线城市和农村成为新客源[7][8] - 入境游快速增长:2025年清明假期入出境游客251.33万人次(同比+22.4%),山东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入境游推广[9] 未来发展方向 - 亲子研学、老人怀旧旅行、特色文化旅行将成为新增长点[7] - 普惠旅游发展重点:推进市场下沉至农村、发展老年旅居康养、研学旅游及社区休闲设施建设[7] - 地方政府强化营销创新,如湖北省委书记担任"文旅首席推荐官",江西通过"五一"前大会提振消费[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