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金融资源向节水领域倾斜
金融时报· 2025-10-14 10:03
截至今年6月末,宁夏全区基于用水权的各项贷款余额已突破20亿元大关,绿色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地 润泽着节水产业,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为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全力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国人民 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近年来大力引导金融资源向节水领域倾斜,构建了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在政 策引导层面,印发实施方案,召开专题推进会,明确将金融支持用水权改革作为核心方向,鼓励金融机 构为节水项目提供全周期贷款支持。在服务保障层面,推广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构建"水利部 门用水权抵质押登记+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公示"模式,保障用水权抵质押登记效力,鼓励金融 机构将用水权纳入质押品范围,有效发掘用水权金融属性,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水资源向高效率领域流 转。 近日,宁夏彭阳县农商银行成功向当地一家企业发放500万元"节水贷",专项用于其生产线及环保设施 的节水改造。该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可节约用水5000立方米。这笔业务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宁夏在运用 绿色金融工具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丨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央广网· 2025-10-06 09:01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今年以来,我国加快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增强水 安全保障能力。 央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重在 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促进全流域生态保护上新台阶、绿色转型有新进展、高质量发展有新成 效、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 沿黄九省区持续完善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协同格局,推动发展方式全面绿色转型,奋力开创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国庆假期,黄河兰州中山桥段游人如织。黄河穿城而过的风光、两岸秀美的景观,吸引各地游客驻 足留影。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黄河兰州段水质连年向好,各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 100%。 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牛炜:我们对全市重点涉水的29家工业企业上了污水处理设施,对它实现 24小时的动态监管。通过日常的调度、巡查、科学研判、分析水质的趋势,确保水质的安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黄河的保护与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 考察调研足迹遍及黄河上中下游9个省区,主 ...
水权交易9.35亿方领跑全国,山东水利“10+N”重点改革显效
齐鲁晚报· 2025-09-30 17:26
8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 9月3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水利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加快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情况。 着力深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改革。坚持从政策、制度、规划等多个层面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培育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在全国率先将规划水资源论 证作为工业园区等扩区调区前置条件,严控"两高"项目取水许可审批,有效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将再生水、淡化海水等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推动非常规 水利用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利用量达到20.52亿立方米。建立用水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以水权余量有偿转让激发用水户节水内生动力,累计开 展水权交易9.3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位。2024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下降21.28%、19.69%,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着力深化水价形成机制改革。针对全省主客水不同价、同源水不同价等问题,积极推动多水源供水区区域综合水价改革,遴选18个县(市、区)探索形 成"异进同出、同地同价"的水价形成机制,实现多源配置能力、社会节水意识、公平用水权益"三提升"。比如,德州市通过改革推动客水配置"统管统配、 近 ...
我国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30
水利建设投资与工程进展 -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突破万亿元,2024年达13529亿元创历史新高 [5] - “十四五”时期预计总投资达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5] - 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 [5] - 国家水网建设加快,预计到2025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 [6] - 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6] 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提供水源 [6] - 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6] - 预计到“十四五”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8] - 有效应对长江、珠江等流域严重旱情,保障旱区群众饮水和农作物灌溉用水 [5] 水资源节约与效率提升 - 在经济总量和粮食产量增长情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7] -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7.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3.6% [7] - 节水灌溉面积达6.38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8 [7] - 非常规水利用量达251亿立方米 [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预计“十四五”末达10.9亿亩 [7] 防洪减灾与安全保障 - 洪涝灾害损失占GDP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十四五”的0.18% [5] - 水库防洪库容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 [5] - 战胜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23条河流为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5] - 全国大江大河洪水预见期从3天延长到10天 [5] 生态保护与河湖治理 - 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京杭大运河、西辽河、永定河等断流河流全线贯通 [10]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 [10] - 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回升3.29米,深层地下水回升7.67米,102眼干涸泉眼复涌 [10]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消减超一半 [11] - “十四五”以来新建淤地坝3879座、旱作梯田400万亩,淤地坝新增拦截入黄泥沙能力超12亿吨 [11] - 预计“十四五”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 [10]
水利部长李国英:“十四五”完成投资预计超5.4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4:24
9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水情最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十四五"以来,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 得新进展,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2024年达13529亿元,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 元,是"十三五"的1.6倍。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优化。截至2024年底,我国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 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李国英表示。 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了一大批水源工程、调水工程、灌区工程,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耕 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粮食稳产丰收、城乡居民安居乐业提供 ...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 | 这三个“最”,凸显治水成绩单含金量!
新华社· 2025-09-29 14:15
水旱灾害防御成效 - 水库防洪库容达1856亿立方米 [3] - 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 [3] - 战胜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洪涝灾害损失占GDP比例由0.28%降至0.18% [3] 河湖生态环境改善 - 京杭大运河、西辽河、永定河等断流河流实现全线贯通 [6]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整治“四乱”问题14万个 [6] - 预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 [6]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8] -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7.7%和23.6% [8]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65提高至0.58 [8] 水利治理能力提升 - 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颁布实施,120万名河湖长履职尽责 [10] - 七大江河流域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全部建立 [10] - “十四五”前4年年均使用非财政资金3957亿元,为“十三五”的2.3倍 [10]
非凡“十四五” | 这三个“最”,凸显治水成绩单含金量!
新华社· 2025-09-29 12:36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 [2] -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 [2] - 截至2024年底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 [2]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 水库防洪库容达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 [4] - "十四五"以来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0.18% [4] - 战胜了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拥有水文测站13.3万处 [4] 河湖生态环境治理 - 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断流27年的西辽河、断流26年的永定河等一批河流实现全线贯通 [6]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 [6] - 预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 [6]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7] -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7.7%和23.6% [7]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三五"末的0.565提高到0.58 [7]
水利部:我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水平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2:25
9月2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水利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水利部部长李 国英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建设了一大批水源工 程、调水工程、灌区工程,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农村 自来水普及率达96%,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粮食稳产丰收、城乡居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加 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节水制度政策体系, 强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在我国经济总量连跨大台阶、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情 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这一领域投资,连续三年突破历史纪录!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9 11:54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2024年达13529亿元 [1] - 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1] -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加快优化 [1] - 截至2024年底,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1] 水利投融资格局 - 构建了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发力的水利投融资新格局 [1] - "十四五"前4年年均使用非财政资金395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2.3倍 [1] - 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发行、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多种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实现新突破并乘势推进 [1]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 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2] -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7.7%和23.6% [2]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三五"末的0.565提高到0.58 [2] - 在我国经济总量连跨大台阶、粮食产量连年丰收的情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2]
连云港推广“四水四定”亮点经验 ——谱写水资源“约束”变“保障”新篇章
扬子晚报网· 2025-09-23 21:57
农业灌溉节水技术 - 东海县白塔埠镇农田灌溉尾水循环利用试点区实现尾水循环灌溉达4次 每次亩均灌溉用水约140立方米 节约新鲜水约450万立方米 [2] - 东海县投资3760万元实施农田尾水治理试点项目 新建10套智能一体化闸门系统 修缮6座泵站 扩容疏浚主要灌溉渠道 全县节水约5000万立方米 [2] - 赣榆区实施范河灌溉片区农田退水治理项目 涵盖6镇18个片区 覆盖面积近30000亩 [2] 农田退水循环推广 - 制定《连云港市农田退水循环利用细化实施方案》 灌云县五图河农场 灌南县新集等4镇 海州区板浦等2镇相继开展 [3] - 全市农田退水循环利用覆盖面积已超20万亩 显著减少用水总量并提升用水效率 [3] 再生水利用发展 - 连云港港口集团与光大水务签署协议 铺设约10公里管网输送达标再生水 近期规模每日4万吨 远期规模每日8万吨 [4] - 徐圩新区推进每日5万吨高品质再生水处理回用项目 向田湾核电站供应脱盐水用于蒸汽生产 [4]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胜海水务再生水厂加速建设 2026年建成后年处理能力达1095万立方米 [4] 区域水资源优化 - 开展西部岗岭地区水资源供给保障研究 提出完善蓄补水工程体系 实施农村田间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开源工程 [5] - 建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节流措施 研究成果将作为十五五发展规划重要参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