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

搜索文档
第三届中拉绿色未来与文明互鉴国际研讨会在巴西举行
新华社· 2025-07-05 15:20
会议背景与主办方 - 第三届中拉绿色未来与文明互鉴国际研讨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 巴西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主办 [1] - 参会国家包括中国 巴西 阿根廷 哥斯达黎加和秘鲁等 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 [1] 会议主题与核心议题 - 会议主题为"绿色发展与共享文明——中拉合作新机遇" 聚焦绿色发展理念及实践 能源转型 生物多样性友好的食品贸易和供应链 绿色文明交流和互鉴等议题 [1] - 讨论分为四大主题: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政策治理 绿色经济与能源转型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拉农业贸易与森林保护 中拉绿色未来与文明互鉴 [2] 中拉合作进展与成果 - 巴西国家开发银行首次为关键绿色技术领域企业提供融资 具有里程碑意义 [1] - 在巴西投资的中国企业资金流向涵盖工业区与森林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领域 体现双方共同承诺 [1] - 会议达成共识:促进中拉在气候变化 生物多样性友好农产品贸易 能源转型等领域的交流 [2] 机构代表发言要点 - 中国人民大学代表提出中拉科学界需合作探寻"人与自然深刻和解"路径 [1] - 巴西国家开发银行强调巴中通过对话和可循环解决方案应对挑战的共同承诺 [1] - 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指出巴中关系紧密 在践行多边主义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共识 [2] 会议总结与展望 -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称中拉国家是全球南方生态文明治理的关键参与者与实践者 [2] - 米纳斯吉拉斯联邦大学副校长认为巴中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2]
新华时评|共同守护“会飞的邻居”
新华社· 2025-07-04 20:37
鸟类保护的重要性 - 鸟类是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会飞的邻居"[1] - 保护鸟类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绿水青山至关重要[2] 非法猎捕的打击措施 - 中国存在乱捕、滥猎、滥食野生鸟类的现象,威胁种群安全[1] - 需要加强执法力度,采用高科技手段,全环节打击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鸟类的犯罪行为[1] 栖息地和迁飞通道保护 - 中国是全球候鸟跨境迁徙的重要通道,鸟类资源丰富[1] - 城市扩张、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曾挤压鸟类生存空间[1] - 目前湿地、森林、灌丛保护改善,城市规划为鸟类留出更多空间[1] - 加强对候鸟迁徙通道、停歇地、繁殖地的巡护值守[1] 公众参与与生态意识 - 观鸟活动兴起,培养公众生态保护意识[2] - "不接触的互动"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物种新记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08:40
科考成果 - 科考团队在贡嘎山区域发现大量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及珍稀濒危植物,并收获多项物种新记录 [1] - 发现软叶筒距兰和三裂碱毛茛等多个贡嘎山区域新记录种,其中软叶筒距兰此前仅在我国台湾和印度锡金被观测到 [3] - 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独叶草的超大野生居群,初步估计逾万株 [3][5] 科考活动 - 科考历时10余天,覆盖贡嘎山区域的多种典型生态系统 [3] - 累计拍摄高清生态影像超1万张,同步采集部分物种凭证材料 [3] 科研价值 - 软叶筒距兰的发现刷新了该物种在大陆的分布版图,打破了学界对其地理扩散路径的固有认知 [3] - 独叶草超大野生居群的发现为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和探究生态适应机制提供了珍贵线索 [3][5] 保护区管理 - 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严格管控人类活动、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有效守护了生物多样性 [5] - 未来将以此次科考数据为依据,优化生态监测网络,推动建立更科学的保护体系 [5]
携手共护同一片绿地蓝天(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2 06:47
中欧环境合作机制升级 - 中欧自20世纪90年代将生态环保纳入政府间合作议题,近年高层对话机制持续完善,战略引领作用突出[2] - 第十次中欧环境政策部长对话会于2025年6月13日在布鲁塞尔举行,双方强调在全球生态危机下需加强团结应对[2] - 欧盟提出深化塑料污染治理、无毁林供应链建设等合作,并推动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2] 清洁能源技术合作 - 中法核能合作成果显著:大亚湾核电站采用法国技术,台山核电站成为全球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范例[4] - 中国国家能源集团在希腊投资78.2兆瓦色雷斯风电项目,34台风机成为当地地标[4] - 德国德伦太阳能园区154兆瓦项目采用正泰新能设备,满足6.4万户家庭用电[5] 绿色产业协同发展 - 2025年欧洲智慧能源展上850家中国展商参展,展示大型储能系统、智能电网等技术,参展规模仅次于德国[5] - 比亚迪在匈牙利建整车工厂,宁德时代、远景科技在德、西、匈建设电池生产线,支撑欧洲汽车转型[5] - 中国在电动汽车生产技术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全球领先,欧盟在绿色监管和金融领域具备优势[6] 多边治理体系构建 - 2024年5月中欧联合举办循环经济转型研讨会,推动生命周期设计、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合作[7] - 中法蓝冠噪鹛保护项目建立遗传资源基因库和种源繁育基地,成为生物多样性治理合作典范[7] - 欧盟通过欧中能源合作平台推进电力市场改革、碳市场联通等制度性合作[7] 全球气候治理影响力 - 英国《金融时报》建议中欧英建立绿色联盟,推动清洁建筑、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关键议题突破[3] - 德国《国际政治与社会》杂志指出中欧已成为全球气候战略关键支点,与中国对话是必要选项[3] - 中欧每年举行部长级能源对话会,形成涵盖政策对接、市场协同的多层次合作体系[3]
在逐“绿”前行中厚植发展“底色” 大美中国舒展壮阔生态画卷
央视网· 2025-06-27 16:50
河北沧州南大港湿地生态保护 - 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吸引20多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罕见现身[1] - 东方白鹳对环境要求苛刻 选择该湿地主要因浅水环境 食物充足和生态良好[3] - 湿地采用14个AI监测设备(含3处声纹装置和11个高清摄像头)实时追踪候鸟迁徙 鸟类识别种类从570种增至640种仅用几分钟[5] - 当地实施为期两年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工程 预计8月底竣工 将打造更安全的鸟类迁徙补给站[7] 江西九江青头潜鸭保护成果 - 九江青栖湖湿地保护区成功孵化32只青头潜鸭幼鸟 创历史新高 该物种全球仅存2000余只[8] - 当地通过搭建浮岛 栽植芦苇等措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为青头潜鸭提供优质栖息繁殖条件[10] 湖北神农架生态保护成效 -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1.12% 生物多样性指数保持稳定[13] - 保护区呈现群山滴翠 云雾缭绕的生态景观 植被生长旺盛[11]
从脑科学到猕猴桃——中外联合实验室奏响“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交响曲
新华社· 2025-06-27 08:23
脑科学联合实验室 - 中国-古巴神经技术与脑器交互联合实验室研发闭环精准调控治疗技术 通过脑电信号监测和经颅磁刺激技术(TMS)治疗认知障碍与抑郁症患者 [2] - 联合实验室融合古巴神经科学积淀与中国人工智能/大数据优势 致力于研发普惠型神经技术以应对全球脑疾病负担 [3] - 截至2025年1月中国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建立70余个联合实验室 [3] 农业科技合作 - 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通过溃疡病防控研究使四川等地发病率显著降低 并针对茶翅蝽等虫害开发天敌防控技术 [3] - 中方引进新西兰种质评价体系及标准化种植技术 利用南北半球季节差异实现全年研究周期 提升育种与病害防治水平 [5] - 实验室成果通过国际培训惠及埃及/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 推动全球猕猴桃产业改良 [5] 生态保护合作 - 中国-克罗地亚联合实验室揭示藻类微生物对普利特维采湖群地质景观的塑造作用 研究气候变化与旅游活动对湖泊保护的影响机制 [5] - 实验室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为世界遗产水系保护提供优化策略 [6] 国际合作模式 - 联合实验室覆盖脑科学/农业/生态等领域 从前沿研究到产业应用形成跨国科技合作网络 [6] - 科技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联合实验室实现技术共享与互利共赢 [3][5]
法治护佑,让鸟儿自由飞翔
人民日报· 2025-06-25 06:01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机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1] -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保护鸟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 中国鸟类保护现状 - 中国鸟类总数占世界约1/6,是全球鸟类资源最丰富国家之一[1] - 作为全球候鸟重要迁徙通道,近两年全国越冬水鸟监测数量连创新高[1] - 已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多部法律,调整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 - 建立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连续开展"清风行动"等专项打击行动[1] 现存问题与挑战 - 部分地区仍存在乱捕滥猎现象,形成鸟类贩卖"黑灰产业链"[2] - 互联网平台使交易方式多样化隐蔽化,增加打击难度[2] - 监管不力和违法成本较低是问题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2] 法治与执法强化措施 - 实行最严密法治,对危害鸟类资源犯罪重拳出击[3] - 公安部公布打击危害候鸟资源犯罪典型案例,如湖北荆州破获黄河"几字湾"非法捕猎案[3] - 需织密制度之网,强化执法力度,堵塞监管漏洞[3] 多部门协同保护机制 - 内蒙古阿拉善开展多部门联合检查,对农贸市场、餐饮场所等实施全链条排查[3] - 将鸟类保护纳入林长制考核,发挥生态护林员作用增强基层保护力量[3] 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 - 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重要节点开展保护法规科普宣传[4] - 强调非法捕猎贩卖的法律后果,引导公众尊重自然敬畏法律[4] - 号召抵制滥食鸟类陋习,营造全社会爱鸟护鸟氛围[4]
健合集团 2024 可持续发展报告重磅发布:目标引领下的健康与环境双轨革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24 10:12
可持续发展成果 - 公司2024年全球100%实体提前一年获得B Corp共益企业认证,评分达92.5分[1] - 公司温室气体排放较2023年减少4%,中国内地两工厂连续两年通过PAS 2060碳中和认证[3][8] - 公司包装用量较2023年减少5.7%,通过优化产品包装尺寸和推出可回收包装袋进一步减少环境影响[4][8] ESG评级表现 - 公司持续保持恒生/香港质量保证局ESG评级A+,并获得MSCI ESG"AA"评级[3] - 公司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经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验证[3] - 公司连续4年获得企业社会影响力(B4SI)认证,2024年社区投资总额达212.6万美元[4] 健康意识与科研创新 - 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超2.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推出232款新品[6] - 公司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94%产品实现无人工色素、香料、甜味剂及防腐剂添加[6] - 合生元营养与护理研究院(BINC)创立十周年,持续为母婴健康提供科学解决方案[6] 公平发展与员工福利 - 公司在6个国家获得最佳职场认证,中国内地首次入选[4][9] - 公司管理职位女性占比达62%,员工女性比例由66%提升至68%[4][9] - 公司推出首个高潜力女性领导力计划,完成全体执行委员会成员DE&I培训[9] 企业管治与供应链 - 公司实现全球团队成员年度合规培训100%覆盖[11] - 公司145家供应商(占供应链支出98%)参与可持续发展评估,100%签署《供应商行为准则》[11] - 公司78%供应商已制定环境目标与减排计划[11] 公益事业 - 公司H&H公益基金2024年向社区投资总额超212.6万美元[10] - 合生元母婴救助基金累计募集捐款近9240万元人民币,其中7763万元直接帮助4106位母婴群体[10] - 公司在中国区开展天使之旅、爱心定点医院、99公益等项目[10]
2025年“科学与中国”暨广东科普南疆行系列活动走进疏附
南方农村报· 2025-06-19 20:05
2025年"科学与 中国"暨广东科 普南疆行系列活 动走进疏附_南 方+_南方plus 6月16日—17 日,2025年"科 学与中国"暨广 东科普南疆行系 列活动走进疏附 县第二中学,为 师生们带来了一 场高水准的科学 盛宴,助力疏附 教育高质量发 展。 专家进行科普讲座。 在科普讲座中, 中国科学院院 士、中国科学院 国家天文台研究 员武向平带领同 学们一起"理解 宇宙",一起在 充满神秘的宇宙 中翱翔,一起了 解宇宙的起源与 命运,一起追寻 宇宙第一缕曙 光。仰望苍穹, 人类一直都在追 问:宇宙是什 么?宇宙从哪里 来?宇宙到哪里 去?谁在决定宇 宙的命运?随着 天文学的进步, 我们已经能够看 到138亿年前宇 宙大爆炸的火 球,我们已经能 够目睹镶嵌在大 爆炸火球上宇宙 结构的种子,我 们已经能够重构 宇宙演化的历 史,甚至我们能 够准确地预测宇 宙未来的命运。 虽然现代宇宙学 已经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但也留 给我们更多的困 惑:主宰宇宙命 运的暗物质是什 么?导致宇宙加 速膨胀的神秘能 量是什么?也 许,笼罩在今天 宇宙学上空的两 朵乌云,正暗示 着物理学甚至整 个自然科学整个 理论体系正处在 革命 ...
特稿|戴青丽:填补生物多样性融资缺口,绿色金融催化全球可持续发展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2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紧迫性 - 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已从环境议题升级为经济和发展核心挑战 支撑着粮食安全 疾病防控和气候稳定等关键生态系统服务 [1] - 约75%农作物依赖授粉 授粉者数量减少直接威胁全球粮食生产 生物多样性丧失还会破坏土壤健康 降低水质并导致局部气候不稳定 [2] - 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增加人畜共患疾病传播风险 与森林砍伐 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等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的行为直接相关 [2] - 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扩张可能破坏候鸟迁徙通道或脆弱生态系统 需协调气候目标与生物多样性目标 [2] 全球政策与金融创新 - 生物多样性首次被纳入G20公报 TNFD框架帮助企业和投资者评估自然相关风险 补充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2030年保护30%地球区域的目标 [3] - 世界银行推出1 5亿美元规模的"犀牛债券" 投资回报与南非黑犀牛种群数量直接挂钩 成为首批成效挂钩型生态金融工具 [4] - 巴西牵头筹建1250亿美元"热带森林永续基金" 通过主权融资机制激励雨林国家维持低砍伐率 可能重塑全球森林保护模式 [4] 区域行动与领导力 - 沙特阿拉伯开展沙漠修复并重新引入7000多只动物 阿联酋保护红树林和海洋生态系统 中东地区通过COP27 COP28等气候外交加强生物多样性合作 [5] - 中国银行发行全球首只18亿元人民币生物多样性主题绿色债券 支持生态基建和修复项目 [6] - 中国"蚂蚁森林"通过数字化工具推动公众参与 累计支持种植4 75亿棵树 形成科技驱动的公民行动新模式 [7] 融资缺口与解决方案 -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年融资缺口达7000亿美元 低于全球碳酸饮料年消费总额 [8] - 每年5420亿美元农业 渔业和林业补贴中部分损害自然环境 改革有害补贴可释放资金用于可持续生产方式 [9] - 建议通过混合融资 主权担保扩大投资 开发生物多样性信用等市场机制 完善自然风险披露监管框架 加强全球知识技术合作 [9] 中国战略与全球机遇 - 中国提出2030年实现30%陆水域保护的"30×30"目标 建立大规模生态系统保护区 [7] - 自然融资可连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中国通过创新工具和公众参与推动"自然向好型"经济转型 [10]